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流域典型农区施肥强度组成特征及影响因素——以苏州太湖生态岛为例
1
作者 杨秋平 陆丽华 +5 位作者 惠武彬 姜光明 许俊伟 朱瑞鼎 魏心燕 施林林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277-1281,共5页
为进一步推动太湖流域化肥减量替代,选择太湖生态岛作为研究对象,在2020年10—12月实地走访调研200户经营主体,并对太湖生态岛内施肥强度组成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截至2020年,太湖生态岛总施肥强度仍处于较高水平,平均总... 为进一步推动太湖流域化肥减量替代,选择太湖生态岛作为研究对象,在2020年10—12月实地走访调研200户经营主体,并对太湖生态岛内施肥强度组成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截至2020年,太湖生态岛总施肥强度仍处于较高水平,平均总施肥强度为735.6 kg·hm^(-2),其中平均化肥施肥强度为486.6 kg·hm^(-2),平均有机肥施肥强度为321.0 kg·hm^(-2),平均有机肥替代率为37.01%。对总施肥强度影响最大的作物类型是果树和蔬菜,影响最大的肥料类型正从化肥转变为有机肥,影响最大的养分从氮素转为磷钾。考虑到太湖生态岛建设要求,建议结合作物需肥特点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要点,继续稳步推进化肥减量,同时进一步推动有机肥替代化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生态岛 施肥强度 有机肥替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方施肥对水稻生产和经济、环境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韩雪梅 杨林章 +4 位作者 俞映倞 徐红艳 朱秀红 杨梖 程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614-2622,共9页
苏州市吴中区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重点区域,推行配方施肥模式是该区实现种植业肥料减量的主要手段。但是,测土配方施肥模式的制定以作物产量的提升和保障为侧重,缺少对经济、环保等多方综合性需求的回应。针对该区已沿用4 a的水稻配方... 苏州市吴中区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重点区域,推行配方施肥模式是该区实现种植业肥料减量的主要手段。但是,测土配方施肥模式的制定以作物产量的提升和保障为侧重,缺少对经济、环保等多方综合性需求的回应。针对该区已沿用4 a的水稻配方施肥模式,本研究设置包含配方施肥模式和常规施肥模式的缺素试验,测定水稻养分利用、农田氮磷排放、农户经费收支等指标,分析配方施肥模式的经济、环境效益。研究结果显示,现有配方施肥模式在减少养分投入的条件下仍能够保障水稻产量,且提高磷钾肥利用效率6.35~28.59个百分点,降低氮流失量36%,减少用于肥料购置的经济投入35%,增加农户净利润2558元∙hm^(-2),实现生产、经济和环境多方效益的兼顾。基于养分利用效率,现有配方施肥模式仍有进一步减少肥料投入的余地。为保障土壤生产力的可持续性,建议增加一定比例的有机肥投入,且以4~5 a为周期,对配方肥养分配比和配方施肥模式进行调整,构筑生产中的动态物质平衡,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方施肥 水稻 利用效率 氮磷流失 生产收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筋小麦镇麦18的特征特性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3
作者 亓春杰 仲开泰 +3 位作者 李文龙 季远 张改霞 杨秋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3期203-206,共4页
镇麦18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繁育,并于202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优质强筋、中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2021—2023年度在苏州市吴中区连续2年开展的示范试验中,镇麦18生育期适中、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抗倒... 镇麦18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繁育,并于202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优质强筋、中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2021—2023年度在苏州市吴中区连续2年开展的示范试验中,镇麦18生育期适中、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抗倒性好、综合表现优异。根据试验结果和种植表现,提出了因地因种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镇麦18在相同生态区域的品种筛选、推广应用、品种布局谋划、种业政策实施等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筋小麦 镇麦18 特征特性 产量 栽培技术 江苏苏州 吴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垄型土槽耦合基质条件下草莓推迟移栽的生产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金梅娟 查金芳 +4 位作者 韩雪梅 佘旭东 沈明星 陆长婴 王海候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12期2829-2832,2836,共5页
为促进“水稻-草莓”模式的推广应用,缓解因茬口紧张而导致迟栽草莓前期产量低的瓶颈问题,设计了一种利用垄型土槽耦合基质栽培草莓的方法。设置了6个不同草莓推迟移栽时间(即推迟0、5、10、15、20、25 d)处理,分别用R0、R5、R10、R15、... 为促进“水稻-草莓”模式的推广应用,缓解因茬口紧张而导致迟栽草莓前期产量低的瓶颈问题,设计了一种利用垄型土槽耦合基质栽培草莓的方法。设置了6个不同草莓推迟移栽时间(即推迟0、5、10、15、20、25 d)处理,分别用R0、R5、R10、R15、R20、R25表示,以常规栽培为对照,用CK表示;测定了不同处理初果期、盛果期、末果期的草莓产量,草莓茎基宽、株高等农艺性状,探讨了推迟移栽时间对草莓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莓采用垄型土槽并耦合基质推迟移栽条件下,R0、R5、R10、R15处理的总产量虽然低于CK,但无显著性差异;推迟移栽对草莓初果期、盛果期的产量影响较大,其中R0、R5处理的草莓初果期产量均大于CK处理,R10处理的草莓产量与CK相当;不同推迟移栽处理之间的草莓农艺性状差异较小。随着草莓推迟移栽天数的增加,草莓总产值呈下降的变化趋势,草莓产值与推迟移栽天数呈极显著的开口向下一元二次抛物线相关,以获得CK处理的产量为标准,草莓的移栽时间可较常规生产推迟17 d;上述研究可有效缓解因茬口紧张、草莓迟栽所导致的前期产量骤减的问题,对稳定草莓种植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垄型土槽 基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植物源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形成及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韩雪梅 许俊伟 +3 位作者 杨秋平 马俞 戴华军 徐红艳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798-803,共6页
为促进稻田化肥减量,根据太湖地区有机物料资源的特征,选取本地区典型地力田块,开展植物源有机肥在稻田生产应用效应的研究。以当地常规施肥措施(有机无机复混肥追施配方肥)为对照,比较相同施氮量条件下植物源有机肥(菜籽饼与豆粕源有机... 为促进稻田化肥减量,根据太湖地区有机物料资源的特征,选取本地区典型地力田块,开展植物源有机肥在稻田生产应用效应的研究。以当地常规施肥措施(有机无机复混肥追施配方肥)为对照,比较相同施氮量条件下植物源有机肥(菜籽饼与豆粕源有机肥)施用对水稻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干物质形成与积累量、养分吸收与利用效率以及土壤养分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当地常规施肥措施,植物源有机肥施用下水稻产量显著增加11.2%,结实率显著增加5.9百分点。植物源有机肥施用下水稻干物质质量较当地常规施肥措施呈明显增加的趋势,至成熟期显著增加7.5%。与当地常规施肥措施相比,植物源有机肥施用条件下的水稻吸氮总量和氮素收获指数无明显变化,但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显著增加6.0%;水稻吸磷总量降低4.8%,磷素籽粒生产效率和磷素收获指数显著增加8.5%和6.7百分点;水稻吸钾总量增加18.2%,钾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收获指数降低11.3%和2.4百分点。由此可见,与当地常规施肥措施相比,稻田中植物源有机肥施用具有更好的稳产性、养分均衡性,养分利用效率较高,在中等地力及以上的稻田环境下施用植物源有机肥优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有机肥 水稻 产量 养分 吸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