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州市大田种植无人化农场实施路径研究
1
作者 徐婷婷 宋亮 +3 位作者 卫娜 史云 卢学鹤 张海东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8期102-108,共7页
无人化农场作为智慧农业发展的核心载体,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举措,为了契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目标,基于实地调研与典型案例分析,系统梳理了苏州市大田种植无人化农场的建设现状和实践成效,剖析了当前面临的技术落地难、经... 无人化农场作为智慧农业发展的核心载体,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举措,为了契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目标,基于实地调研与典型案例分析,系统梳理了苏州市大田种植无人化农场的建设现状和实践成效,剖析了当前面临的技术落地难、经济回报周期长、人力适配不足、数据孤岛壁垒等问题,从资金模式创新、技术适配性优化、数据标准统一和人才生态重构4个方面阐述了推动大田种植无人化农场发展的具体路径,以破解智慧农业发展的困局,以期为我国农业现代化与智能化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持续的“苏州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化农场 大田种植 智慧农业 农业现代化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途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田婷 朱琳 +1 位作者 徐雯 张青 《湖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0期108-111,共4页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苏州市提出要在2022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前期调研,分析目前苏州农业农村发展现状,运用SWOT分析方法,找准苏州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资源优势和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特...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苏州市提出要在2022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前期调研,分析目前苏州农业农村发展现状,运用SWOT分析方法,找准苏州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资源优势和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力争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乡村生态宜居,力争率先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力争率先基本实现农民现代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打造苏州特色样板等发展对策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农村 现代化 途径 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环境、社会和治理与生态环境科学的结合 被引量:2
3
作者 邓红兵 刘思源 +4 位作者 胡淼淼 沈园 覃驭楚 潘文斌 吴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774-8783,共10页
环境、社会和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ESG)是指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来评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与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随着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的理念逐渐成为共识,ESG也成为实践和研究的热点。ESG关注... 环境、社会和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ESG)是指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来评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与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随着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的理念逐渐成为共识,ESG也成为实践和研究的热点。ESG关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但当前ESG研究与生态环境科学的结合明显不足。简要回顾了中国的ESG实践,并将其自2005年起分为起步阶段(2005—2009年)、发展阶段(2010—2017年)和全面深化阶段(2018年至今)。通过对主流的ESG评价指标体系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二者高度相符,表明ESG与生态环境科学联系密切。再根据国内外ESG研究文献分析,发现现有研究多围绕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展开,研究者主要来自金融、经济、社会、管理乃至商务等领域,当前ESG研究与生态环境科学存在脱节,总体上与生态环境科学的结合还有待发展和深入。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应尽快推进ESG研究与生态环境科学的结合,并对未来如何开展相关实践与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生态环境领域学者开展ESG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社会和治理(ESG) 企业社会责任 可持续发展 评价体系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技术在作物养分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田婷 张青 徐雯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31-39,共9页
作物养分与作物生长状况和产量密切相关,养分管理是作物生产管理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但目前我国作物养分管理形式粗放,过量施肥情况时有发生。快速准确监测作物养分含量,优化养分管理至关重要。传统的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养分含量费时费... 作物养分与作物生长状况和产量密切相关,养分管理是作物生产管理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但目前我国作物养分管理形式粗放,过量施肥情况时有发生。快速准确监测作物养分含量,优化养分管理至关重要。传统的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养分含量费时费力,且难以实现对大面积作物的快速测量。光谱技术因其高效、无损、精准等特点,在农业生产领域得到快速发展。利用光谱技术监测作物养分含量对于及时指导作物生长、合理施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实现农业精准化、数字化、智能化。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介绍了近地光谱数据、无人机遥感光谱数据、卫星遥感光谱数据3种光谱数据类型,系统性综述了光谱技术在作物营养元素(叶绿素、氮、磷、钾、其他养分)监测上的应用,并从光谱数据预处理和建模分析方法等光谱数据处理流程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光谱技术在作物养分监测上面临的难题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光谱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上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养分 光谱技术 养分监测 精准农业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田和旱地无人机飞播油菜适宜缓释肥用量 被引量:2
5
作者 陶玥玥 黄萌 +4 位作者 朱赟德 田婷 余意雯 王海候 孙华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2,共9页
为明确无人机撒播油菜缓释肥适宜施用量,为飞播油菜增产节本施肥提供依据,该研究设置了水田和旱地大田试验,各设不施肥(CRF0)、常规施肥(CF)和专用缓释肥300、600、900和1 200 kg/hm~2(CRF300、CRF600、CRF900和CRF1200)6个施肥处理,分... 为明确无人机撒播油菜缓释肥适宜施用量,为飞播油菜增产节本施肥提供依据,该研究设置了水田和旱地大田试验,各设不施肥(CRF0)、常规施肥(CF)和专用缓释肥300、600、900和1 200 kg/hm~2(CRF300、CRF600、CRF900和CRF1200)6个施肥处理,分析飞播油菜产量构成、氮素吸收和土壤养分对缓释肥用量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水田飞播油菜产量整体低于旱地,尤其低施肥水平下;水田土壤硝态氮含量较旱地降低84.4%,硝铵比降低93.4%。缓释肥用量增加可大幅提高水田飞播油菜产量,与CF相比:CRF1200显著增产32.4%(P<0.05),单株角果数和收获密度分别显著增加33.7%和65.4%(P<0.05),地上部生物量显著增加45.0%~98.2%(P<0.05),播种-蕾薹期作物生长速率显著提高78.6%~106.7%(P<0.05)。缓释肥900 kg/hm~2及以下时单株角果数显著减少27.6%~63.2%(P<0.05),其中CRF300和CRF600各生育期地上部生物量、氮吸收量及作物生长速率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CRF900角果至成熟期作物生长速率显著降低54.7%(P<0.05);旱地飞播油菜产量随缓释肥用量增加呈先增后降,CRF900较常规增产24.7%(P<0.05),主要是油菜播种-苗期、角果期-成熟期作物生长速率显著提高25.0%和3.75倍。与CRF900相比,CRF300和CRF600苗期-蕾薹期作物生长速率平均显著降低74.6%,CRF1200角果期-成熟期作物生长速率显著下降了39.5%(P<0.05)。综上,旱地基施900 kg/hm~2缓释肥可有效协调飞播油菜生长前、后期的土壤氮素供应与植株氮素吸收,保证成熟期充足有效的角果数和植株密度。水田缓释肥用量1 200 kg/hm~2促进飞播油菜冬前氮素和干物质积累,最终提高群体有效角果数而实现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干物质积累 缓释肥 飞播油菜 氮素吸收 土壤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麦间作系统对太湖流域土壤氮流失的削减效应 被引量:2
6
作者 褚军 薛建辉 +3 位作者 金梅娟 吴永波 侍昊 徐艺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67-177,共11页
过量施肥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太湖水质下降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该试验在距离太湖湖岸带约1 km的小麦种植区对2种杨麦间作密度(其株距均为2 m,行距分别为5 m(AS1)和15 m(AS2))削减土壤氮流失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过量施肥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太湖水质下降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该试验在距离太湖湖岸带约1 km的小麦种植区对2种杨麦间作密度(其株距均为2 m,行距分别为5 m(AS1)和15 m(AS2))削减土壤氮流失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杨树林冠层对降雨的截留主要集中于4-10月,AS1间作密度下林冠层对降雨的截留幅度达8.6%~44.5%。由于林冠层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导致的径流量AS1R(去除枯落物:Remove litter)处理显著低于AS2R和MSL0(单作麦地中未铺设枯落物处理)处理(P〈0.05)。在整个小麦生长季,AS1S(有枯落物覆盖:Save litter)处理径流中TN、NO3--N平均浓度、流失量均显著低于MSL0(P〈0.05)。60 cm土层AS1S平均淋溶水量、TN、NO3--N平均浓度和流失量与AS2S、MSL0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杨树落叶期,AS1系统有枯落物覆盖下地表径流量、TN、NO3--N平均浓度和流失量均显著低于无枯落物处理(P〈0.05)。而AS2系统有无枯落物覆盖之间差异则不显著(P〉0.05)。在去除冠层及枯落物影响后,AS1R处理60 cm土层淋溶水量、TN和NO3--N淋溶流失量均显著低于20cm土层(P〈0.05),而MSL0系统下20、40、60 cm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株行距为2 m×5 m的杨麦间作密度对地表径流、淋溶及氮流失的削减效应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径流 杨树-小麦间作系统 淋溶 林冠层 枯落物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源土壤调理剂对设施菜地次生盐渍障碍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金梅娟 陈雪民 +5 位作者 王艳玲 李瑞霞 杨柳 高建峰 吕志伟 王海候 《南方农业》 2024年第7期144-148,共5页
为探索设施菜地土壤次生盐渍障碍的改良与修复方法,提升设施土壤的可持续发展性,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连续种植15年的叶菜类蔬菜生产基地开展土壤次生盐渍障碍改良试验。试验以当地典型叶菜品种香青菜为供试作物,在氮素施用量相同条件下... 为探索设施菜地土壤次生盐渍障碍的改良与修复方法,提升设施土壤的可持续发展性,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连续种植15年的叶菜类蔬菜生产基地开展土壤次生盐渍障碍改良试验。试验以当地典型叶菜品种香青菜为供试作物,在氮素施用量相同条件下(纯N 12.5 kg/667 m^(2)),以常规施用化肥处理为对照,用T0表示,设计了2种次生盐渍障碍改良措施: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秸秆源土壤调理剂+常规化学施肥基础上减量15%处理,分别用T1、T2表示。试验观测了供试叶菜的产量、硝酸盐含量、维生素C含量,并在叶菜收获后检测分析了土壤的pH值、EC值、土壤物理与肥力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T0)相比,采用秸秆源土壤调理剂耦合化肥减量措施(T2)可有效减轻设施菜地次生盐渍化障碍程度(EC值降低了49.25%)、缓解土壤酸化程度(pH值提高了18.36%),促进供试叶菜的正常生长及产量的提高与品质的提升,产量增加了84.82%、硝酸盐含量降低了45.92%、维生素C含量提高了67.57%;T2处理的土壤密度、最大持水量、总孔隙体积、土壤通气体积等物理性状比T0、T1处理均有显著的优化提升,另外,T2处理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T0、T1处理,而硝态氮含量则显著低于T0、T1处理。该试验提出的秸秆源土壤调理剂耦合化肥减量措施对次生盐渍化障碍土壤具有明显的改良效果,对于促进农业秸秆资源化利用、提升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减轻化学肥料投入并减缓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压力、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土壤调理剂 设施土壤 次生盐渍障碍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 v7-RA的火龙果品质与成熟度双指标检测方法 被引量:6
8
作者 徐婷婷 宋亮 +1 位作者 卢学鹤 张海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05-414,共10页
已有火龙果检测方法仅针对单一性能指标,难以满足农业真实场景的需要,为此提出了一种精准高效的火龙果品质与成熟度双指标检测方法。首先,利用自适应鉴别器增强的样式生成对抗网络扩充火龙果图像,建立复杂环境火龙果数据集。采用伽马变... 已有火龙果检测方法仅针对单一性能指标,难以满足农业真实场景的需要,为此提出了一种精准高效的火龙果品质与成熟度双指标检测方法。首先,利用自适应鉴别器增强的样式生成对抗网络扩充火龙果图像,建立复杂环境火龙果数据集。采用伽马变换进行图像增强,凸显火龙果特征,降低光照环境的影响。其次,提出了YOLO v7-RA模型。通过设计ELAN_R3替代ELAN(Efficient layer aggregation network)模块,减少主干网络对重复特征的提取,增强模型对细粒度特征关注度,提高双指标检测准确率。融入混合注意力机制(Mixture of self-attention and convolution,ACmix),增强模型对特征的提取和整合能力,降低杂乱背景信息干扰。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YOLO v7-RA模型的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准率为97.4%,召回率为97.7%,mAP_(0.5)为96.2%,FSP为74 f/s,实现了检测精度与检测速度的均衡。即使在遮挡情况下,YOLO v7-RA模型检测精准率仍达到91.4%,具有较好泛化能力,能够为火龙果智能化采摘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深度学习 品质 成熟度 StyleGAN2-ADA YOLO v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枝大红火龙果果实发育动态及其模型的建立
9
作者 宋亮 徐婷婷 +1 位作者 卢学鹤 张海东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4-180,共7页
以长三角地区设施火龙果为试验对象,测定软枝大红火龙果果实生长发育期间横径、纵径、鲜质量和干质量4种生长指标的动态变化。选择Logistic、Gompertz、Richards以及三次多项式4种生长方程,以生理发育时间为尺度建立果实生长发育模型,... 以长三角地区设施火龙果为试验对象,测定软枝大红火龙果果实生长发育期间横径、纵径、鲜质量和干质量4种生长指标的动态变化。选择Logistic、Gompertz、Richards以及三次多项式4种生长方程,以生理发育时间为尺度建立果实生长发育模型,根据拟合结果确定每种指标最合适的数学模型,并用独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软枝大红果实横径和纵径的变化适合选择三次多项式方程,鲜质量和干质量的变化适合选择Logistic方程,最终得到的拟合模型R~2均大于0.98。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横径、纵径、鲜质量和干质量的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小于15%,模拟效果较好。以上模型对软枝大红火龙果果实生长指标的预测精度较高,可为长三角地区该品种火龙果的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软枝大红 生长指标 模拟模型 生理发育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葫芦覆盖度对富营养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新伟 沈明星 +5 位作者 金梅娟 王海候 施林林 陆长婴 吴彤东 陈凤生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7-105,共9页
为了解不同水葫芦覆盖度对富营养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及氮磷物质在净化系统内的流向,在野外采用水流及水面均为静止的净化塘,研究了不同水葫芦覆盖度对水体总氮(TN)、总磷(TP)、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的浓度变化和... 为了解不同水葫芦覆盖度对富营养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及氮磷物质在净化系统内的流向,在野外采用水流及水面均为静止的净化塘,研究了不同水葫芦覆盖度对水体总氮(TN)、总磷(TP)、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的浓度变化和净化效果及氮磷物质在净化系统中流向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葫芦覆盖度的增加,TN的净化效果逐渐提高,覆盖度25%、50%、75%、100%处理120 h的TN去除率分别达85.32%、92.35%、95.75%、93.30%;对TP的净化效果,0~8 h内覆盖度100%〉75%〉50%〉25%〉无水葫芦覆盖对照,在24~40 h内覆盖度75%处理净化效果最好,相对而言,TP的去除速度比TN更快。处理32 h的TP去除率分别达92.00%、94.07%、95.56%、94.22%。水葫芦植株对水体氮、磷的直接吸收作用与覆盖度呈正相关,覆盖度100%的水葫芦吸收系统总氮、磷的比例分别占系统总损失氮、磷量的53.26%、56.35%,水葫芦覆盖可促进底泥氮、磷的释放,这对降低内源污染有积极作用。综合考虑水体氮、磷质量浓度下降速度及去除效率,在水葫芦生长旺盛期,以100%覆盖度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葫芦 覆盖度 净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水稻产量估测 被引量:15
11
作者 田婷 张青 +3 位作者 张海东 何其全 季方芳 朱琳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7-71,77,共6页
水稻产量的准确估算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无人机搭载多光谱传感器,获取水稻主要生育期冠层光谱信息,通过提取不同生育期8种植被指数与水稻产量的实测值建立拟合关系,筛选出最优植被指数和最佳的无人机遥感作业时期,建立... 水稻产量的准确估算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无人机搭载多光谱传感器,获取水稻主要生育期冠层光谱信息,通过提取不同生育期8种植被指数与水稻产量的实测值建立拟合关系,筛选出最优植被指数和最佳的无人机遥感作业时期,建立水稻估产模型。结果表明,水稻生长前期不适合估产,抽穗期至成熟期估产效果好。最佳估产生育期是水稻抽穗期,基于该时期的植被指数NDVI、RVI、DVI、GNDVI、MSAVI2建立的多元线性模型估测效果较好,验证精度佳。因此,利用无人机多光谱数据对水稻产量进行估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遥感 水稻 产量估测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与小麦间作系统林冠层降雨再分配对地表径流和淋溶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褚军 金梅娟 +2 位作者 佟思纯 吴永波 薛建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9-76,共8页
[目的]探讨杨树林冠层降雨再分配对地表径流量、侵蚀量和淋溶量的影响,为农林间作系统削减水土流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太湖流域杨树与小麦作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13年全年101场降雨的降雨量、林内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的野外观... [目的]探讨杨树林冠层降雨再分配对地表径流量、侵蚀量和淋溶量的影响,为农林间作系统削减水土流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太湖流域杨树与小麦作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13年全年101场降雨的降雨量、林内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的野外观测及对地表径流量、侵蚀量和淋溶量的样品收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①总降雨量为943.5 mm,林内总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及截留量分别为796.2,7.3和140.0 mm,分别占总降雨量的84.4%,0.8%和14.8%。其中,降雨量<10 mm的中、小降雨发生最频繁,占总降雨场次的80.2%;②穿透雨量(R^2=0.993)和树干径流量(R^2=0.748 4)与林外降雨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当降雨量大于5.5 mm时,树干开始产生径流;林冠截留率与降雨量呈负幂函数相关关系(R^2=0.414 7);除了降雨量外,林冠截留率还与林冠叶面积指数有关;③间作系统林分密度越大,冠层叶面积指数越大,林冠层对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削减作用就越强。④单株杨树距离树干1.5 m处平均穿透雨量较0.5 m,7.5 m处分别减少了3.2%,9.3%,淋溶水量分别减少了3.5%,10.8%;就单株林木而言,除降雨量外,林冠结构特征对淋溶流失起着重要作用。[结论]①间作系统中杨树林冠层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主要取决于降雨量,降雨量越大林冠层截留效果越不显著;②杨树密度的增大能显著减少系统内地表径流量和侵蚀量;③单株杨树在距离树干1.5 m处的冠层对降雨的削减作用最大,淋溶水量亦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间作系统 降雨再分配 地表径流 淋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麦间作系统枯落物持水能力对地表径流氮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褚军 金梅娟 +2 位作者 佟思纯 吴永波 薛建辉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6期127-136,共10页
以太湖流域杨麦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系统内不同枯落物蓄积量持水能力及对地表径流中不同形态氮流失效应进行定位观测,结果表明:随着枯落物蓄积量的增加,蓄积量为0.4 t·hm–2最大持水量、最大拦截量和有效拦截能力>0.2 t·... 以太湖流域杨麦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系统内不同枯落物蓄积量持水能力及对地表径流中不同形态氮流失效应进行定位观测,结果表明:随着枯落物蓄积量的增加,蓄积量为0.4 t·hm–2最大持水量、最大拦截量和有效拦截能力>0.2 t·hm–2>0.1 t·hm–2,最大持水量的变化范围为2.35—12.93 t·hm–2,最大拦截量变化范围2.17—10.95 t·hm–2,有效拦蓄能力在1.80—9.10 t·hm–2之间;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关系(R2>0.90),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R2>0.99)。枯落物蓄积量越大,对地表径流量及地表径流中不同形态氮流失的削减效果越显著。而2种间作密度下,A1处理对地表径流中TN、NO3–-N和NH4+-N的削减效果>A2;径流中以NO3–-N流失为主,TN、NO3–-N和NH4+-N流失量随枯落物蓄积量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蓄积量越大,差异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量 持水特性 地表径流 氮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现代“草-羊-田”农牧循环系统调控 被引量:8
14
作者 沈园 王海候 +6 位作者 陶玥玥 陆长婴 董林林 施林林 金梅娟 周新伟 沈明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266-274,共9页
现代循环农业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但以农户经验构建而成的传统循环农业系统多缺乏精确的数据支持与参数匹配,使得系统的高效循环运行面临挑战。因此,本研究在数据采集与跟踪调研的基础上,采用生命周期评... 现代循环农业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但以农户经验构建而成的传统循环农业系统多缺乏精确的数据支持与参数匹配,使得系统的高效循环运行面临挑战。因此,本研究在数据采集与跟踪调研的基础上,采用生命周期评价对现代"草-羊-田"农牧循环系统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特征化、标准化与加权评估分析不同类别潜在环境影响,并计算系统模拟调控前后污染降级所需环境服务能。结果表明,饲料加工与湖羊养殖亚系统所产生的各类潜在环境影响都超过了其类别总影响的85%,远高于粮食种植和有机堆肥亚系统的;人体毒性和水体生态毒性在各亚系统中所产生的环境影响都较大,而陆地生态毒性的均最小。为实现污染降级每年所需空气、水体和土壤的环境服务能分别为7.42×10^(10)、6.03×10^(16)和1.59×10^(12)J;通过耦合参数协调和关键技术优化对系统进行模拟调控,经测算与原系统相比每年所需各项环境服务能分别降低52%、44%和21%。该研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形成的适用于现代"草-羊-田"农牧循环系统并指导其整体调控的方法体系,对现代农牧循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与复制推广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可为其他现代循环农业系统的优化调整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农业 生命周期评价 潜在环境影响 污染降级 环境服务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个子莲品种观赏性和莲子品质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常宝亮 刘凤军 +5 位作者 姜红卫 刘光杨 吴春满 金奇江 王彦杰 徐迎春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8-63,共6页
以8个子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主栽品种‘建选35号’(‘Jianxuan 35’)、‘建选31号’(‘Jianxuan 31’)、‘建选17号’(‘Jianxuan 17’)、‘金芙蓉1号’(‘Jinfurong 1’)、‘鄂子莲1号’(‘Hubei Seed Lotus 1’)、‘蓝天6号... 以8个子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主栽品种‘建选35号’(‘Jianxuan 35’)、‘建选31号’(‘Jianxuan 31’)、‘建选17号’(‘Jianxuan 17’)、‘金芙蓉1号’(‘Jinfurong 1’)、‘鄂子莲1号’(‘Hubei Seed Lotus 1’)、‘蓝天6号’(‘Blue Sky 6’)、‘寸三莲’(‘Cunsanlian’)和‘太空莲36号’(‘Space Lotus 36’)以及1个子莲新品种‘子莲1号’(‘Seed Lotus 1’)为研究材料,比较其观赏性和莲子品质,并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金芙蓉1号’和‘子莲1号’的花为粉红色,重瓣;其他7个子莲品种的花为白色或粉色,单瓣。‘建选35号’的莲子百粒质量最高(470.35 g),‘金芙蓉1号’和‘子莲1号’的莲子百粒质量低于均值。‘建选35号’的莲子为圆形,其他8个品种的莲子为椭圆形。‘寸三莲’和‘金芙蓉1号’的单蓬生莲率较高,分别为70.94%和69.39%。‘建选35号’莲子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6.20%),‘鄂子莲1号’莲子中直链淀粉含量最低(21.13%),‘金芙蓉1号’莲子中VC含量最高(98.61 mg·kg^(-1)),‘建选31号’和‘建选17号’莲子中Ca含量较高(分别为1668.39和1637.11 mg·kg^(-1)),‘建选17号’莲子中P、Fe和Zn含量最高(分别为3790.21、28.79和19.87 mg·kg^(-1))。‘子莲1号’莲子中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最高,分别达11.55%和1.29%,多酚、水分和灰分含量与其他品种无显著差异,直链淀粉、支链淀粉、VC、Fe和Zn含量高于均值,可溶性糖、Ca和P含量低于均值。隶属函数分析结果显示:‘金芙蓉1号’和‘子莲1号’主要观赏性状和莲子品质相关指标的加权平均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62和0.58,位于前2位。综合研究结果显示:‘金芙蓉1号’和‘子莲1号’的花部观赏价值远高于其他品种,莲子品质符合食用要求,可作为赏食兼用型子莲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莲 赏食兼用 莲子品质 观赏性 隶属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壤区植被结构类型与降雨模式对林下水土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陈洋 张海东 +3 位作者 于东升 马利霞 陆晓松 王鑫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0-157,共8页
植被和降雨是水土流失的关键因素,探究二者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对开展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鹰潭红壤生态试验站5种植被结构类型的径流小区2016-2018年93次降雨、径流、泥沙观测资料以及各小区植被结构参数,利用自组织映射(self... 植被和降雨是水土流失的关键因素,探究二者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对开展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鹰潭红壤生态试验站5种植被结构类型的径流小区2016-2018年93次降雨、径流、泥沙观测资料以及各小区植被结构参数,利用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zing maps,SOM)方法,根据雨量、历时、60 min最大雨强、平均雨强、降雨集中性等特征指标划分降雨模式,研究了不同降雨模式和植被结构类型的水土流失特征,并采用冗余分析(RDA)定量研究降雨与植被对林下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SOM方法能客观识别红壤区4种典型侵蚀降雨模式,R_Ⅲ模式(短历时、大雨强、雨量集中)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降雨模式,R_Ⅳ模式(多雨量、大雨强、长历时)最具侵蚀性破坏力;植被结构类型显著影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功能从大到小依次为:灌草混交林、草地、低灌林、乔木林、高灌林。RDA分析表明,降雨模式与植被结构类型能够改变降雨、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随着降雨模式由弱到强转变,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逐渐减小,降雨影响增强,水土流失由植被主控演变为平衡控制、降雨主控;随着植被结构类型由近地表植被向灌木、乔木的变化,植被的调节能力减小,降雨影响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 径流 土壤 植被结构 降雨模式 南方红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瓣型子莲品种的综合评价与筛选 被引量:3
17
作者 卢学礼 刘凤军 +4 位作者 李军 靖晶 王彦杰 金奇江 徐迎春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3-100,共8页
以68个重瓣型荷花(Nelumbo nucifera Gaertn.)品种为材料,运用层次分析(AHP)法对其植株整体特征、花部特征、结实和果实特征以及莲蓬特征4个方面共22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建立重瓣型子莲品种的综合评价体系。结果表明:花部特征以及结实... 以68个重瓣型荷花(Nelumbo nucifera Gaertn.)品种为材料,运用层次分析(AHP)法对其植株整体特征、花部特征、结实和果实特征以及莲蓬特征4个方面共22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建立重瓣型子莲品种的综合评价体系。结果表明:花部特征以及结实和果实特征是影响重瓣型荷花综合评价的关键因子,权重较高。根据综合得分对供试68个重瓣型荷花品种进行分级,其中,Ⅰ级包括‘满堂红’(‘Mantanghong’)、‘星空牡丹’(‘Xingkong Mudan’)、‘粉千叶’(‘Fenqianye’),综合得分较高,分别为4.437、4.152和4.006,可作为重瓣型子莲初筛品种或育种材料,为预期理想品种。对3个初筛重瓣型子莲品种与3个主栽子莲品种‘金芙蓉1号’(‘Jinfurong 1’)、‘建选35号’(‘Jianxuan 35’)和‘太空莲36号’(‘Space Lotus 36’)的鲜莲子品质比较后发现,3个初筛重瓣型子莲品种鲜莲子的横径和质量总体上显著小于3个主栽子莲品种,但在营养品质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可食用性,其中,‘满堂红’外观品质较好,但食味表现不足,‘星空牡丹’外观品质不足,但食味表现较佳,‘粉千叶’综合表现不足。综上所述,建议将‘满堂红’和‘星空牡丹’作为重瓣型子莲品种进行后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瓣型子莲 层次分析法 观赏性 莲子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评估现代农牧循环系统的构建与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沈园 陶玥玥 +6 位作者 董林林 施林林 陆长婴 王海候 金梅娟 周新伟 沈明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057-3067,共11页
发展现代循环农业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方式高质量转型,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但生产经营者在构建循环农业系统的过程中,因缺乏精确的参数测算,常存在投入产出不明、循环效率偏低、整体评估缺乏等问题,导致现代循环农业系... 发展现代循环农业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方式高质量转型,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但生产经营者在构建循环农业系统的过程中,因缺乏精确的参数测算,常存在投入产出不明、循环效率偏低、整体评估缺乏等问题,导致现代循环农业系统的物能高效运转面临阻碍。以江苏省太仓市东林村的现代农牧循环系统为对象,在四维时空尺度上界定系统边界并绘制能流图,全面梳理了案例系统全年运转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项目。现代“草-羊-田”农牧循环全系统由粮食种植、饲料加工、湖羊养殖与羊粪堆肥4个亚系统构成。通过模拟亚系统逐步结合、系统循环与优化调控的演进过程,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对农牧系统不同构建阶段的亚系统与全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和结构进行定量评估与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农牧系统产业链逐步构建直至循环生产的过程中,全系统的总能值投入随各亚系统的扩增而有明显增加,系统的物能内部流通率逐渐升高。随后,以废弃物的系统内部消纳为目标,通过强化亚系统间的耦合对现状循环进行优化调控,系统所需的总能值投入有大幅减少,且各亚系统对本地资源的利用程度有明显提升。实证研究定量评估了现代农牧循环系统构建与优化过程中的能值投入与资源利用状况,为系统的高效循环运行提供参数支持,可为循环农业系统的科学构建与模式的复制推广提供精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农业 能值分析法 资源投入 能值结构 系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种期对设施菜薹商品性和生产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明敏 宋英 +1 位作者 朱建明 佘旭东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21-25,共5页
以菜薹早熟类型品种矮脚45天、中熟类型品种苏薹2号、中迟熟类型品种油绿702和迟熟类型品种冬薹为试验材料,每月穴盘育苗1次,4叶龄定植于大棚。重点观测主薹质量(衡量商品性的重要指标)和生产周期等指标,结果表明:菜薹产品要具备基本的... 以菜薹早熟类型品种矮脚45天、中熟类型品种苏薹2号、中迟熟类型品种油绿702和迟熟类型品种冬薹为试验材料,每月穴盘育苗1次,4叶龄定植于大棚。重点观测主薹质量(衡量商品性的重要指标)和生产周期等指标,结果表明:菜薹产品要具备基本的商品性和合适的生产周期,2月下旬至4月下旬可以播种与冬薹熟性相似的迟熟类型品种,4月下旬至5月下旬可以播种与油绿702熟性相似的中迟熟类型品种,5月下旬至9月上旬可以播种与苏薹2号熟性相似的中熟类型品种,9月上旬至10月中旬可以播种与油绿702熟性相似的中迟熟类型品种,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可以播种与冬薹熟性相似的迟熟类型品种,11月下旬至次年2月中旬所有参试类型品种的商品性均欠佳而不适合播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薹 播种期 商品性 生产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