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栓后升高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预后 被引量:20
1
作者 郭志良 俞书红 +5 位作者 肖露露 胡挺 段振晖 刘晓昀 朱武生 刘新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探讨溶栓前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入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105例,分为不良预后组54例和良好预后组51例。分别在入院时和溶栓后3~6h采集静脉血,计算NLR;终点指标是3... 目的探讨溶栓前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入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105例,分为不良预后组54例和良好预后组51例。分别在入院时和溶栓后3~6h采集静脉血,计算NLR;终点指标是3个月时不良预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6分)。结果与良好预后组比较,不良预后组年龄(P=0.000)、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P=0.000)、女性(P=0.015)及高血压比例更高(P=0.012)。2组基线NLR比较无显著差异(P=0.093),2组溶栓后N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线与溶栓后NLR预测不良预后的界值分别为2.49和5.23,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95(95%CI:0.485~0.705)和0.748(95%CI:0.653~0.843);Delong检验显示,溶栓后NLR较基线NLR对不良预后预测价值更大(P=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后NLR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1.355,95%CI:1.075~1.709,P=0.010)。结论溶栓后升高的NLR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不良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溶解疗法 脑梗死 中性白细胞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痰汤靶向PDE4B减轻卒中后中性粒细胞浸润及神经血管单元损伤
2
作者 俞书红 刘思洁 +4 位作者 朱佳怡 范玲 顾佳美 黄昊 罗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6-312,共7页
目的探讨涤痰汤(Ditan Decoction,DTD)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诱导脑缺血,评估DTD对卒中后NVU损伤的影响。MCAO术后连续3 d每日灌胃给予DTD。通过Transwell中性粒细胞趋化实验探究DTD对中... 目的探讨涤痰汤(Ditan Decoction,DTD)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诱导脑缺血,评估DTD对卒中后NVU损伤的影响。MCAO术后连续3 d每日灌胃给予DTD。通过Transwell中性粒细胞趋化实验探究DTD对中性粒细胞趋化能力的影响。结果在MCAO模型中,DTD治疗显著降低脑梗死体积(P<0.01),并减轻血脑屏障破坏,表现为IgG渗漏减少(P<0.05)和层粘连蛋白表达保留(P<0.05)。此外,DTD抑制中性粒细胞向缺血脑组织的浸润,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P<0.01)和髓过氧化物酶(P<0.05)水平显著降低。机制上,DTD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P<0.01),并下调中性粒细胞迁移关键调控因子磷酸二酯酶4B(PDE4B)的表达(P<0.05)。分子对接分析发现,DTD中的四种活性成分-芹菜素(Apigenin)、牡荆苷(Vitexin)、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和荭草苷(Orientin)与PDE4B具有强结合亲和力(结合能<-5 kcal·mol^(-1)),提示其可能介导DTD的治疗效应。结论涤痰汤通过保护神经血管单元完整性及调控PDE4B依赖性中性粒细胞活性,为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了一种潜在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痰汤 中性粒细胞浸润 缺血性卒中 神经血管单元 PDE4B 髓过氧化物酶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高的单核细胞计数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 被引量:11
3
作者 俞书红 郭志良 +5 位作者 张坦 黄晨蓉 符昱 曾芳月 黄昊 罗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33-1137,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个月时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入组发病24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21例,根据单核细胞计数分为低分位组154例、中分位组190例、高分位组177例;又根据有无不良预后分为良好预...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个月时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入组发病24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21例,根据单核细胞计数分为低分位组154例、中分位组190例、高分位组177例;又根据有无不良预后分为良好预后组340例和不良预后组181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脑卒中严重程度,终点指标是3个月时不良预后(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3~6分)。结果中、高分位组女性比例明显低于低分位组(P<0.05),高分位组单核细胞计数明显高于中、低分位组(P<0.05),且中分位组单核细胞计数明显高于低分位组(P<0.05)。3组不良预后比较,高分位组不良预后比例略高(P=0.066)。与良好预后组比较,不良预后组年龄、女性、脑卒中史、冠心病、心房颤动、单核细胞计数及基线NIHSS评分明显升高,高脂血症比例、TG明显降低(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核细胞计数是缺血性脑卒中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95%CI:1.835~81.532,P=0.010)。ROC曲线分析显示,单核细胞计数预测不良预后的分界值为0.345,曲线下面积为0.583(95%CI:0.532~0.634),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4%和45.0%。结论单核细胞计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3个月时不良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 卒中 血脑屏障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风Ⅳ号协定方治疗超急性期缺血性卒中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晨蓉 张强 曾芳月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中风Ⅳ号协定方治疗超急性期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12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92例超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联合中风Ⅳ号协定方治疗,连续... 目的探讨中风Ⅳ号协定方治疗超急性期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12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92例超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联合中风Ⅳ号协定方治疗,连续治疗2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认知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1.49%,43/47)较对照组(71.11%,32/45)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言语不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积分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下降,MMSE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血浆黏度(WBV)、低切还原黏度(LSRV)、高切还原黏度(HSR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1,P=0.739>0.05)。结论中风IV号协定方治疗超急性期缺血性卒中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神经功能、认知功能、血液流变学,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超急性期 中风IV号协定方 神经功能 血液流变学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绪健康和生活质量对癫痫后轻微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陈万红 杨昉 +4 位作者 戴征 俞书红 施伟 陈光辉 张仁良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4-388,共5页
目的目前癫痫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并不十分清楚,文中旨在评估成年癫痫患者临床特征、情绪健康及生活质量对轻微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成年癫痫患者109例... 目的目前癫痫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并不十分清楚,文中旨在评估成年癫痫患者临床特征、情绪健康及生活质量对轻微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成年癫痫患者109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价其情绪健康,生活质量评定量表-31(QOLIE-31)评定其生活质量;采用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结果 MCI患者67例(61.5%)。居住地区(OR=0.226,95%CI:0.082~0.627)是癫痫后MCI最有价值的预测因素,HAMD-24(OR=0.770,95%CI:0.644~0.921)、QOLIE-31总分(OR=0.712,95%CI:0.575~0.880)、生活质量(OR=1.070,95%CI:1.015~1.128)、自我认知功能(OR=1.120,95%CI:1.043~1.203)以及社会活动(OR=1.103,95%CI:1.035~1.175)是癫痫后MCI的危险因素。结论成人癫痫患者MCI的发生率偏高,临床工作中更应重视常规进行认知功能、情绪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评估,可以有效延缓癫痫后认知障碍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轻微认知功能障碍 情绪健康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HT6受体拮抗剂SB271046对大鼠癫痫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俞书红 吕秋石 +5 位作者 郭志良 罗毅 张坦 肖露露 陈万红 张仁良 《医学研究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65-1269,共5页
目的 5-羟色胺6受体(5-hydroxy trptamine 6 receptor,5-HT6R)拮抗剂能够改善精神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文中探讨其对癫痫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SD大鼠按照完全随机设计分为正常组(n=25)、癫痫组(n=... 目的 5-羟色胺6受体(5-hydroxy trptamine 6 receptor,5-HT6R)拮抗剂能够改善精神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文中探讨其对癫痫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SD大鼠按照完全随机设计分为正常组(n=25)、癫痫组(n=30)、SB271046治疗组(n=30),后癫痫组和SB271046组均进行癫痫造模。癫痫造模3 d后SB271046治疗组给予10 mg/kg SB271046(5-HT6R拮抗剂)口服治疗。采用水迷宫以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以及分子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癫痫组大鼠找到平台所需时间、游泳距离明显延长(P<0.05);与癫痫组比较,SB271046治疗组大鼠第2-5天逃离潜伏期缩短,第3-5天游泳距离缩短(P<0.05)。与癫痫组比较,正常组、SB271046治疗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癫痫组大鼠脑组织5-HT6R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并且持续到28 d(P<0.05)。与癫痫组大鼠5-HT6R、p-Fyn、p-ERK1/2相对表达水平(0.21±0.04、1.16±0.40、0.82±0.18)比较,正常组、SB271046治疗组5-HT6R(0.06±0.02,0.12±0.04),p-Fyn(0.30±0.07,0.52±0.09),p-ERK1/2(0.17±0.06,0.43±0.14)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5-HT6R拮抗剂SB271046可以改善癫痫后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5-HT6R,p-Fyn,p-ERK1/2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认知障碍 5-羟色胺6受体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P_(450) 2C19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罗毅 方琪 +3 位作者 张坦 黄晨蓉 符昱 朴泉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15-519,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细胞色素P450(CYP)2C19*2、*3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2012年11月至2014年2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新入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并排除对氯吡格雷过敏、...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细胞色素P450(CYP)2C19*2、*3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2012年11月至2014年2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新入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并排除对氯吡格雷过敏、不能耐受者及近期曾使用氯吡格雷者等。根据CYP2C19*2、*3基因位点突变的情况分为强代谢型组(39例)、中间代谢型组(54例)和弱代谢型组(9例)。采用直接测序法测定所有患者CYP2C19*2、*3位点的基因型,并于服用氯吡格雷75 mg/d前及7 d后检测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AR)和血小板反应指数(PRI),并进行3组间的比较。结果 (1)按CYP2C19*2和CYP2C19*3进行基因分型,强代谢型组包括*1/*1型39例(38.2%);中间代谢型组包括*1/*2型44例(43.1%),*1/*3型10例(9.8%);弱代谢型组包括*2/*2型7例(6.9%),*2/*3型2例(2.0%);未检测出*3/*3型。(2)3组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前MA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服用氯吡格雷7 d后MAR、PRI由强到弱依次为弱代谢型组[分别为(49±12)%、(64±15)%]、中间代谢型组[分别为(42±13)%、(56±14)%]和强代谢型组[分别为(33±10)%、(43±12)%],MAR降低幅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强代谢型组[(20±12)%]、中间代谢型组[(10±8)%]和弱代谢型组[(7±3)%],中间代谢型组和弱代谢型组与强代谢型组比较,MAR、MAR降低幅度和PRI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弱代谢型组与中间代谢型组比较,MAR、MAR降低幅度和PR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YP2C19*2、*3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缺血性卒中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的MAR和P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缺血性卒中 基因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氯吡格雷抵抗 血小板聚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