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府补贴、市场结构与协同创新:来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经验证据
1
作者 高伟 杜骁恒 +1 位作者 梁琦 孙伟国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40,共16页
基于2011—2023年中国A股上市新能源汽车企业样本,运用理论建模、计量分析与系统模拟的多层次研究方法,系统考察政府补贴对协同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基准回归估计表明,政府补贴对企业协同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在东部地区和特... 基于2011—2023年中国A股上市新能源汽车企业样本,运用理论建模、计量分析与系统模拟的多层次研究方法,系统考察政府补贴对协同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基准回归估计表明,政府补贴对企业协同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在东部地区和特定市场结构中这种效应更为显著。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揭示:市场结构在政府补贴促进协同创新过程中发挥关键中介作用,而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和市场环境成熟度则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深入的面板分析发现:补贴不仅提升了协同创新的效率,还增强了创新产出的持续性。基于改进的NK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政府补贴能够通过提升协同创新的最优水平或减缓其波动来优化创新系统的整体表现,但这种优化效果在不同区域间存在系统性差异。从整合多学科视角构建了政府补贴—市场结构—协同创新的分析框架,系统识别了补贴效应的边界条件,为新兴产业政策精准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补贴 市场结构 协同创新 新能源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教育增值评价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2
作者 张根华 蔡瑞林 施杨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4-90,共7页
目前劳动教育评价主要通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元主体协同评价方法。无论是显性素养还是隐性素养,都不同程度存在评价偏差,并且需要反思课程评价的目的究竟在于衡量学生是否达到统一预期的标准,还是聚焦特定学段劳动素养的增量。相对地... 目前劳动教育评价主要通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元主体协同评价方法。无论是显性素养还是隐性素养,都不同程度存在评价偏差,并且需要反思课程评价的目的究竟在于衡量学生是否达到统一预期的标准,还是聚焦特定学段劳动素养的增量。相对地,增值评价注重劳动素养的“增加值”或“净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更加契合劳动教育的发展属性和实施途径。因此需要总体设计劳动教育增值评价、构建评价模型、收集评价数据,积极实施增值评价,科学运用评价结果,以此推动劳动教育的公平合理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劳动素养 增值评价 课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