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直流配电与直流微网的电气节能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张永明 丁宝 +1 位作者 傅卫东 刘群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89-397,共9页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推广应用,以及用户终端负荷特性的变化(特别是电动车充电),为传统大电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能源互联网作为未来可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鉴于直流配电以及...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推广应用,以及用户终端负荷特性的变化(特别是电动车充电),为传统大电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能源互联网作为未来可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鉴于直流配电以及直流微电网的自身优势,必将是微电网、未来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电气节能的重要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本文从工程应用驱动角度,基于能源互联网思维,探讨计及电动车充电的智能建筑、能耗高发展快的数据中心等典型应用的直流微电网方案;此外,还给出了在农业汲水灌溉、海岛/海上油气平台海水淡化等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光伏/风光互补泵站直流微电网方案。为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技术支撑,为电气节能提供技术支持与工程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节能 直流配电 直流微网 能源互联网 智能建筑 电动车 数据中心 光伏水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外隔板节点拟静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黄炳生 杜培源 黄顾忠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57,92,共10页
通过对2个方钢管混凝土柱-工字钢梁外隔板式节点试件进行的拟静力加载试验,研究节点在反复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延性、应力分布和传力机制。试验结果表明,节点具有较高的承载力以及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外隔板式节点... 通过对2个方钢管混凝土柱-工字钢梁外隔板式节点试件进行的拟静力加载试验,研究节点在反复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延性、应力分布和传力机制。试验结果表明,节点具有较高的承载力以及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外隔板式节点的梁端弯矩一部分通过柱腹板两侧隔板传递到柱钢管腹板和核心混凝土,另一部分则主要通过柱角两内侧各0.25倍柱宽范围内的隔板直接传递给柱钢管翼缘和核心混凝土。柱角附近的隔板出现严重的应力集中,影响节点的耗能和延性。对节点建立同时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分析了节点的受力性能。结果表明,由有限元分析所得的位移曲线与试验所得的骨架曲线极为相似,由有限元模型所得的应变分布规律与试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钢管混凝土柱 钢梁 外隔板式节点 拟静力试验 非线性有限元 滞回特性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装配式蜂窝板空腹屋盖结构的承载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赵才其 马军 陶健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6-630,共5页
为了全面评估由高性能金属蜂窝板以特定方式连接而成的新型装配式空间结构的拼接效果,研究该空腹屋盖结构的力学性能、破坏机理和极限承载力,设计制作了2个平面尺寸为1 m×3 m、结构高度为300 mm的空腹箱型足尺试件,进行极限承载力... 为了全面评估由高性能金属蜂窝板以特定方式连接而成的新型装配式空间结构的拼接效果,研究该空腹屋盖结构的力学性能、破坏机理和极限承载力,设计制作了2个平面尺寸为1 m×3 m、结构高度为300 mm的空腹箱型足尺试件,进行极限承载力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体现了轻质高强的结构特性,其破坏形态主要表现为蜂窝板的面内压屈破坏,但若连接强度不足,将发生连接件先于蜂窝板压屈的不利破坏模式.不同模拟方法下箱型试件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有限元耦合法模拟连接件的工作状态是简便可行的,为今后该类新型结构的分析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蜂窝板 蜂窝板片结构 空腹屋盖结构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处理厂芳香烃和氯代烃逸散速率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杨俊晨 王琨 +2 位作者 黄丽坤 袁中新 赵庆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3-439,共7页
以哈尔滨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的芳香烃(苯,甲苯,二甲苯)和氯代烃(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为研究对象,应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了在不同季节条件下其在格栅、初沉池、生化池(厌氧段和曝气段)、二沉池处理单元中的... 以哈尔滨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的芳香烃(苯,甲苯,二甲苯)和氯代烃(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为研究对象,应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了在不同季节条件下其在格栅、初沉池、生化池(厌氧段和曝气段)、二沉池处理单元中的逸散速率.结果表明,芳香烃和氯代烃在生化池逸散速率最高,苯和三氯乙烯的逸散速率分别为1.92-5.22g/s和16.94-18.8g/s.芳香烃逸散速率不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芳香烃的逸散速率在生化池中下降很快,而氯代烃的逸散速率比较稳定.芳香烃和氯代烃在格栅的逸散速率最低,二甲苯和三氯甲烷的逸散速率分别为12.94x10-6-17.24x10-6g/s和1.88×10.-6.2.58×10-6g/s.在沉淀池中,芳香烃和氯代烃春季逸散速率平均为夏季的1.7倍.春季二沉池苯、甲苯和二甲苯的逸散速率分别为初沉池的59.2%,53.3%和4.5%;而二沉池氯代烃逸散速率增加了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芳香烃 氯代烃 数学模型 挥发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双肢剪力墙抗震性能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5
作者 于敬海 王少华 +2 位作者 曹建锋 谢剑 丁永君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27,42,共9页
选取合理的钢筋和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破坏准则和模型参数,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双肢剪力墙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分析了剪力墙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破坏形态等。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 选取合理的钢筋和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破坏准则和模型参数,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双肢剪力墙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分析了剪力墙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破坏形态等。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中各关键点的应力、位移以及延性系数误差均较小,有限元模型墙体的破坏形态与试验墙体破坏形态一致,吻合较好,验证了ABAQUS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基于ABAQUS有限元模型,进行参数分析,分析了轴压比、混凝土强度等级、连梁跨高比、暗柱纵筋配筋率和钢筋强度等参数对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双肢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筋 高强混凝土 双肢剪力墙 抗震性能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压型PWM整流器三状态直接功率控制策略 被引量:24
6
作者 韩愚拙 林明耀 +1 位作者 郝立 骆皓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08-212,226,共6页
针对目前直接功率控制(DP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开关表的改进上,传统单开关表结构对于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控制解耦能力不足和双开关表无法同时调节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问题,本文在分析PWM整流器模型和研究瞬时功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 针对目前直接功率控制(DP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开关表的改进上,传统单开关表结构对于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控制解耦能力不足和双开关表无法同时调节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问题,本文在分析PWM整流器模型和研究瞬时功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三状态直接功率控制策略。通过增加一个标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状态变量细分开关表,增强了系统对于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解耦控制和响应能力,提高了整流器的功率因数。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论文提出的三状态直接功率控制策略,网侧输入正弦电流,系统具有更好的瞬时功率动、静态控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WM整流器 直接功率控制 三状态 高功率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力学性能的计算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陆洲导 柴继锋 余江滔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6,共11页
为研究火灾后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力学性能,对已有试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计算火灾后构件力学性能简化算法.试验设置1根受火梁及1根对比梁,依据ISO834标准升温曲线对受火梁开展升温试验,静置后,进行受火梁及对比梁常温静载试验.根据... 为研究火灾后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力学性能,对已有试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计算火灾后构件力学性能简化算法.试验设置1根受火梁及1根对比梁,依据ISO834标准升温曲线对受火梁开展升温试验,静置后,进行受火梁及对比梁常温静载试验.根据实际升温曲线,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受火梁温度场进行计算,结合常温及火灾损伤后材料力学性能,分析出截面弯矩曲率关系,得出截面抗弯刚度,继而计算出受火连续梁及对比连续梁的弯矩及位移.结果表明:当截面受压区直接受火时,刚度及承载力都有较大降低,其中刚度下降更加显著,当截面受拉区直接受火时,刚度及承载力变化较小;受火梁与对比梁相比,梁弯矩明显更多地向加载点分配,最终导致梁出铰顺序不同,随着荷载增加,常温梁中支座先屈服,继而加载点截面屈服,而受火梁加载点截面先于中支座截面屈服.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同时对比分析了传统的计算连续梁的方法,表明其不适用于预测火灾后损伤的连续梁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 钢筋混凝土 连续梁 弯矩重分布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改良盐碱土中污染物的淋滤行为 被引量:5
8
作者 孟繁宇 姜珺秋 +5 位作者 赵庆良 王琨 刘纯甫 马立 杨俊晨 郑振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76-1182,共7页
为了研究施用污泥盐碱土中污染物的淋滤行为,通过孵育实验和淋滤实验研究了施污泥后盐碱土中养分含量、重金属形态分布,以及土柱淋滤液中总有机碳、N、P污染物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污泥孵育0 d可使土壤有机质增加2.5倍,总... 为了研究施用污泥盐碱土中污染物的淋滤行为,通过孵育实验和淋滤实验研究了施污泥后盐碱土中养分含量、重金属形态分布,以及土柱淋滤液中总有机碳、N、P污染物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污泥孵育0 d可使土壤有机质增加2.5倍,总氮、磷分别增加4倍、2.4倍;速效氮磷钾分别增加3.2倍、11.6倍和1.2倍。随孵育时间的延长,养分总量有所降低,速效养分有所增加。施用污泥对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影响较小,孵育60 d后,可交换态与碳酸盐结合态的Zn、Ni、Pb明显降低;土壤淋滤液中TOC、TN、NH4+-N、Cr、As、Pb、Ni的浓度随孵育时间的延长而减少,若孵育60 d后改良土壤经历降水,淋滤液中污染物含量已接近对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水污泥 盐碱土 孵育实验 淋滤实验 土壤养分 氮磷污染物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封闭碳纤维与高强钢丝复合拉索的弹性模量 被引量:4
9
作者 陈云钢 郭正兴 +1 位作者 刘家彬 常瀚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66-1272,共7页
探讨了全封闭复合拉索的协调工作机理,即要求芯部高强钢丝束与碳纤维筋弹性模量接近或相等;研究了高强钢丝束捻距与弹性模量间的关系;推导了37股高强钢丝束弹性模量的计算表达式,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了表达式的正确性.试验表明,碳纤维筋... 探讨了全封闭复合拉索的协调工作机理,即要求芯部高强钢丝束与碳纤维筋弹性模量接近或相等;研究了高强钢丝束捻距与弹性模量间的关系;推导了37股高强钢丝束弹性模量的计算表达式,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了表达式的正确性.试验表明,碳纤维筋弹性模量可以达到与高强钢丝束的弹性模量相近的要求.结论表明:复合拉索中的索力按照碳纤维筋与高强钢丝束的轴向刚度进行分配,全封闭复合拉索中碳纤维筋与高强钢丝束的弹性模量相等.在整体锚具的张拉下,复合拉索中碳纤维筋与高强钢丝束的变形一致,弹性模量相等决定了索力按照复合拉索中碳纤维筋与高强钢丝束的截面比例进行分配,能够确保复合拉索索体的协同作用.高强钢丝束的弹性模量与其捻距及扭转角相关,随着捻距的减小,扭转角的增大,高强钢丝束的弹性模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封闭复合拉索 高强钢丝束 碳纤维筋 协调工作机理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向斜交网格复杂超限高层结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庞瑞 梁书亭 +2 位作者 冷斌 龚敏锋 代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02-209,共8页
镇江苏宁广场项目由东、西两座塔楼和商业裙楼组成。东塔楼建筑高度为338 m,采用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梁-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在东、西两侧采用型钢斜交网格桁架。采用ABAQUS有限元程序并编写二次开发材料子程序VUMAT,建立基于纤维单元... 镇江苏宁广场项目由东、西两座塔楼和商业裙楼组成。东塔楼建筑高度为338 m,采用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梁-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在东、西两侧采用型钢斜交网格桁架。采用ABAQUS有限元程序并编写二次开发材料子程序VUMAT,建立基于纤维单元的结构分析模型,采用显示分析方法模拟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响应。结果表明:斜交网格桁架可有效提高结构在该方向的抗侧刚度;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小于规范限值,连梁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大部分剪力墙混凝土受压损伤较小,斜交网格桁架、外框架、伸臂桁架、腰桁架和剪力墙内嵌型钢等钢构件的累积塑性应变均小于极限塑性应变;结构能满足"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限高层建筑 抗震性能分析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斜交网格桁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质磷吸附性能及其在表流人工湿地中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熊家晴 孙璐杨 +3 位作者 陈浩 王晓昌 郑于聪 葛媛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2-76,共5页
选用煤渣和沙子两种基质进行等温吸附和吸附动力学试验,并结合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含磷废水的效果,研究了煤渣和沙子对磷的吸附特性以及两种基质在表面流湿地中的除磷效果。结果表明:吸附实验中,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均能较好地拟合... 选用煤渣和沙子两种基质进行等温吸附和吸附动力学试验,并结合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含磷废水的效果,研究了煤渣和沙子对磷的吸附特性以及两种基质在表面流湿地中的除磷效果。结果表明:吸附实验中,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均能较好地拟合两种基质对磷的吸附特性,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能够很好拟合沙子的吸附动力学曲线,煤渣的动力学拟合情况较差。以煤渣为基质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对磷的平均去除率(35.79%)低于以沙子为基质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对磷的平均去除率(48.25%),并且沙子湿地除磷的稳定性好于煤渣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 等温吸附 吸附动力学 表面流人工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大跨度混凝土连廊舒适度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律磊 朱寻焱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5-429,共5页
以某工程大跨度混凝土连廊为例,对大跨度混凝土楼盖舒适度的校核与改善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连廊中采用多点调频质量阻尼器(TMD)消能减振系统,对连廊在减振前后各不利工况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响应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多点调频质量阻... 以某工程大跨度混凝土连廊为例,对大跨度混凝土楼盖舒适度的校核与改善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连廊中采用多点调频质量阻尼器(TMD)消能减振系统,对连廊在减振前后各不利工况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响应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多点调频质量阻尼器消能减振系统对于大跨度混凝土楼盖竖向振动舒适度的改善具有一定效果,可以在类似大跨度混凝土楼盖结构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连廊 舒适度指标 减振 TMD(调频质量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处理过程中苯系物和氯代烃三相分布规律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琨 杨俊晨 +2 位作者 黄丽坤 高娜 赵庆良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6-192,共7页
为研究污水处理过程中曝气对苯系物中苯、甲苯和二甲苯以及氯代烃中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去除的影响,设计了2个反应器,模拟污水处理过程,一个为活性污泥反应器,另一个为没有活性污泥的对照反应器.结果表明,在液相中,3... 为研究污水处理过程中曝气对苯系物中苯、甲苯和二甲苯以及氯代烃中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去除的影响,设计了2个反应器,模拟污水处理过程,一个为活性污泥反应器,另一个为没有活性污泥的对照反应器.结果表明,在液相中,30.6%的TOC未经微生物降解而直接因曝气逸散到气相.苯系物的逸散比例达到了100%;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的逸散比例分别为27.5%、39.0%、42.4%和38.5%.同时利用密闭水箱研究了生物处理单元中苯系物和氯代烃三相分布规律.在厌氧阶段,固相中苯、甲苯、二甲苯、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占总量比例分别为38.7%、43.6%、38.0%、28.8%、24.3%、15.3%和20.5%.在曝气阶段,苯系物全部被去除,氯代烃总量略有下降.二沉池阶段,固相中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占总质量的比例分别为5.2%、20.1%、6.8%和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苯系物 氯代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土失调温度限值的土壤源热泵系统土壤蓄能状态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勇 尹畅昱 金逸韬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7-135,共9页
基于岩土失调温度限值、建筑负荷特征、传热机理等多参数耦合的分析方法,提出了系统节能率、系统总运行费用现值和系统失效指标等评价指标,并建立了土壤蓄能状态评价体系.以评价体系为基础,通过CFD软件建立三维地下埋管管群数值计算模型... 基于岩土失调温度限值、建筑负荷特征、传热机理等多参数耦合的分析方法,提出了系统节能率、系统总运行费用现值和系统失效指标等评价指标,并建立了土壤蓄能状态评价体系.以评价体系为基础,通过CFD软件建立三维地下埋管管群数值计算模型,构建了评价全寿命周期内的土壤源热泵系统土壤蓄能状态的计算方法.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评价体系和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土壤的蓄能状态,同时能够预测基于实际工程运行特性下的岩土失调温度限值范围和全寿命周期内节能性和经济性的失效时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源热泵 全寿命周期 温度限值 CFD模拟 土壤蓄能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与能量方程的粘弹性隔震装置参数优化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一峰 徐赵东 涂青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16-119,139,共5页
基于能量方程研究了粘弹性隔震装置的参数优化问题,从能量角度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目标优化函数,建立了粘弹性隔震装置参数优化模型。以柱面网壳隔减震为例,基于遗传算法和能量方程,采用ANSYS和MATLAB并行对其进行参数优化分析,并分析... 基于能量方程研究了粘弹性隔震装置的参数优化问题,从能量角度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目标优化函数,建立了粘弹性隔震装置参数优化模型。以柱面网壳隔减震为例,基于遗传算法和能量方程,采用ANSYS和MATLAB并行对其进行参数优化分析,并分析了该方法对地震波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基于能量方程的优化目标函数,通过遗传算法优化分析得到的粘弹性隔震参数能够使得结构的位移和应力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也表明该优化方法受不同地震波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能量方程 粘弹性隔震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隔震结构基于多级设防的性能反应分析与目标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永恒 邓雪松 周云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23-328,共6页
结构性能的可预演与可控制是结构性能设计的核心内容,工程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结构性能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是目前实现结构性能设计和目标控制的难点。基础隔震结构因隔震层的设置使结构性能控制的对象相对集中、性能影响因子大大减少,并且... 结构性能的可预演与可控制是结构性能设计的核心内容,工程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结构性能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是目前实现结构性能设计和目标控制的难点。基础隔震结构因隔震层的设置使结构性能控制的对象相对集中、性能影响因子大大减少,并且隔震支座的性能可实验、可预演、可控制,构件易更换。本文以该思想为指引,将性能设计的理论应用于某隔震结构工程设计,通过对隔震层性能目标的控制来实现整体结构的性能设计和目标控制,对结构在多种地震作用工况下的位移和楼层加速度进行分析,对结构在多级性能设防条件下的性态目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隔震结构在多个地震作用工况下性能反应良好,性能控制目标明确,并可实现多级目标设防。因此,作者认为基础隔震结构是目前实现工程结构性能设计的很好途径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结构 性能设计 多级设防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延性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加固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谨 路江龙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8-51,共4页
针对非延性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差的缺陷,调研国外文献及相关试验数据,结合我国规范原则,得出一套简单快捷、切实可行的加固方案,分析其加固后的性能,并提出设计建议及材料构造措施。为类似结构的设计及加固改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非延性钢筋混凝土框架 抗震性能 支撑加固 侧向刚度及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考虑位移幅值影响的黏弹性材料力学模型
18
作者 郭一峰 徐赵东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4-167,共4页
为了更好地确定黏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温度、频率和位移幅值影响的黏弹性材料力学模型.从温度因素与损伤指标2个方面考虑了位移幅值对黏弹性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修正Doolittle方程和损伤变量方程分别推导了位移... 为了更好地确定黏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温度、频率和位移幅值影响的黏弹性材料力学模型.从温度因素与损伤指标2个方面考虑了位移幅值对黏弹性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修正Doolittle方程和损伤变量方程分别推导了位移移位因子与损伤指标,结合等效标准固体模型,提出了修正等效标准固体模型.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储能模量G1和损耗因子η的试验值与计算值拟合较好,满足应用要求.该模型能够较好地计算不同温度、频率和位移幅值下黏弹性材料的储能模量G1和损耗因子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Doolittle方程 等效标准固体模型 位移幅值 修正等效标准固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城”建设的分析、梳理和建议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珩 石建和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20-1523,共4页
当前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大学城建设成为一种建设热潮,而建成之后却存在一些缺憾,造成了理想与现实的脱节。文章通过对国内几座大学城的调研和作者长期深处校园的体会,并借鉴了国内外一些优秀的建设范例,对当前国内大学城存在的问题和不... 当前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大学城建设成为一种建设热潮,而建成之后却存在一些缺憾,造成了理想与现实的脱节。文章通过对国内几座大学城的调研和作者长期深处校园的体会,并借鉴了国内外一些优秀的建设范例,对当前国内大学城存在的问题和不利倾向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最后结合自己的认识,提出了今后大学城建设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经济 大学城建设 存在问题 不利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应变模态残差统计趋势的大跨斜拉桥损伤识别策略 被引量:4
20
作者 曾欣 徐赵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8-81,共4页
引入分布式应变模态差损伤指标对大跨斜拉桥进行损伤识别研究。分析不同测试环境、随机激励及损伤程度等因素对损伤识别效果影响;对同种健康状态结构在不同测试环境条件下进行多次辨识,利用统计趋势分析和概率置信准则,提出基于准分布... 引入分布式应变模态差损伤指标对大跨斜拉桥进行损伤识别研究。分析不同测试环境、随机激励及损伤程度等因素对损伤识别效果影响;对同种健康状态结构在不同测试环境条件下进行多次辨识,利用统计趋势分析和概率置信准则,提出基于准分布式应变模态残差统计趋势的损伤识别策略。数值计算表明,该策略可降低各种随机干扰的不利影响,能准确识别斜拉桥主箱梁发生的多处损伤,能弥补传统模态法损伤指标对结构早期轻微损伤不敏感缺陷,避免损伤淹没及误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分布式应变 模态残差 健康监测 大跨斜拉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