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文化理论的“术语革命”——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关键概念的流变及其思想史意义
1
作者 孟飞 陈子祺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2,共11页
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尤其注重文化研究的学术化、学理化水平,构建了具备英国特性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体系。其在自身发展历程之中藉由“文化”术语的批判性借鉴、变迁再造以及对于相关文化研究术语的原始性创新,在思想史上引发了文化研... 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尤其注重文化研究的学术化、学理化水平,构建了具备英国特性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体系。其在自身发展历程之中藉由“文化”术语的批判性借鉴、变迁再造以及对于相关文化研究术语的原始性创新,在思想史上引发了文化研究领域的一次“术语革命”。考察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关键术语与核心概念的流变过程,在历史高度、表达深度、思想广度方面把握其重要意义,不仅是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统一性与多样性、准确透视历史真实状况的必然要求,亦成为当今中国总结提炼标识性文化概念、推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语革命” 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 思想史 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研究——以苏州大学文正学院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淼 葛军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72-75,共4页
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研究,是推动独立学院认清自身人才培养定位,强化应用型转型意识,实现办学与社会紧密对接的重要举措。针对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存在的观念、模式、资源配置、体验环境等问题,需要在遵循对象化、... 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研究,是推动独立学院认清自身人才培养定位,强化应用型转型意识,实现办学与社会紧密对接的重要举措。针对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存在的观念、模式、资源配置、体验环境等问题,需要在遵循对象化、地方性、实践性、主导性和专业性原则基础上,加强各自学生群体研究,推进协同创新,构建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和多维一体的成长体验平台,不断探索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职业生涯规划 校本化 应用型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及其实现路径 被引量:2
3
作者 江晓萍 姜建成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21,共5页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其基本点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向人民群众学习;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利益;干部...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其基本点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向人民群众学习;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利益;干部是人民的公仆等内容。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建立与群众长期联系的制度、消除特权现象、加强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建设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群众工作 群众路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与党内治理法治化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田芝健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0-74,2,共5页
建设法治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推进党内治理法治化,是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体现和检验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提高党内治理的法治含量,务实... 建设法治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推进党内治理法治化,是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体现和检验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提高党内治理的法治含量,务实推进法治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和党内治理法治化,有利于使法治型政党与法治型国家、党内治理法治化与国家治理法治化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从严治党 法治型政党 党内治理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历史结构中主体思想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建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2,共11页
马克思历史结构中主体思想以资本逻辑批判为底板,将主体置于历史结构之中,它认为主体性、主体间性和公共性是在生产方式的历史运动中生成与建构的。它揭示了历史变迁的内在机理,启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走进时代深处,紧扣生产方式矛盾运... 马克思历史结构中主体思想以资本逻辑批判为底板,将主体置于历史结构之中,它认为主体性、主体间性和公共性是在生产方式的历史运动中生成与建构的。它揭示了历史变迁的内在机理,启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走进时代深处,紧扣生产方式矛盾运动把握百年变局的堂奥。这一思想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方式确立了思想路标。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要将观念批判与实践推进相结合,展开其新时代的运行逻辑,让主体间交往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在“两个大局”中确立其历史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结构 主体思想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生产力思想的逻辑进程及现实启示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欢 杨渝玲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马克思对生产力的认识经历了感性具体、具体到抽象、抽象到具体的逻辑进程。在早期著作中,马克思基于人本主义框架审视资产阶级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及其对工人的剥削,在感性具体的材料中总结出生产力的多种形式及基本属性。从《关于费尔巴... 马克思对生产力的认识经历了感性具体、具体到抽象、抽象到具体的逻辑进程。在早期著作中,马克思基于人本主义框架审视资产阶级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及其对工人的剥削,在感性具体的材料中总结出生产力的多种形式及基本属性。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哲学的贫困》阶段,马克思在物质活动中认识到人的主体性及建构性,确认评判社会制度的标准以及历史发展的动力,从社会生产的具体形式中抽象出生产力的本质规定及其发展规律。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劳动、机器、资本的详细解析,揭示了生产力的劳动主体属性、物化对象化表现及其被占有的发生机制,在思维具体层面综合分析生产力的多重本质及其内在关联。马克思生产力思想对当代中国激发劳动者创造力、改造劳动方式、优化经济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思维具体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类文明新形态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的创新性贡献 被引量:6
7
作者 林于良 刘广登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5,共5页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内涵丰富,其基本观点包括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把握文明本质、生产力是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文明追求的目标、文明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等,彻底揭露了资本主义文明的虚伪性和...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内涵丰富,其基本观点包括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把握文明本质、生产力是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文明追求的目标、文明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等,彻底揭露了资本主义文明的虚伪性和局限性,阐明了资本主义文明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过渡性阶段,终将被更高级形态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文明所替代,其理论内核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其理论基础和基本内涵同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是一致的,开辟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发展的新境界,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实践引领力,为推进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文明观的生成逻辑及实践指向
8
作者 孙建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53,共8页
文明的唯物史观分析范式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理解人类文明进步的视角与标尺。文明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话语体系内是实践的事情,以进步为主要趋势,以社会的素质、已经获得的生产力、真正的工业和艺术等为重要组成部分,应向财富、民主、博爱、... 文明的唯物史观分析范式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理解人类文明进步的视角与标尺。文明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话语体系内是实践的事情,以进步为主要趋势,以社会的素质、已经获得的生产力、真正的工业和艺术等为重要组成部分,应向财富、民主、博爱、公平等多维度平衡的方向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最强势和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进行了原则性批判,以“物质和道德上的贫困”高度概括其症候,“剩余价值的发现”道出其吊诡关键,指出其“自私自利”的原则,预言资本主义文明必将被“高级的新形态”即社会主义文明取代,并从要素来源、本质特性和实现主体三方面完成了社会主义文明的逻辑证成。纵观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观,可见其中鲜明的实践指向:一是尊重人民群众在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二是创新发展符合文明进步的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三是结合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筑各民族现代文明精神内核;四是开辟现代化新途径以文明交流互鉴代替文明隔阂冲突。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文明观及其实践指向,对于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观 资本主义文明 社会主义文明 现代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观——“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生态政治意蕴 被引量:6
9
作者 方世南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31,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向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提出,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一科学论断,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时代需要和时代任务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观的继承和发展,是结合中国资源、环境、人口实际而形成的中国化时...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向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提出,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一科学论断,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时代需要和时代任务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观的继承和发展,是结合中国资源、环境、人口实际而形成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说,其鲜明的生态政治意识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走什么样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如何谋划现代化发展道路”等重大生态政治问题,以明确的生态政治使命彰显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要以绿色化、低碳化发展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内在要求的强烈生态政治责任,以清晰的生态政治实践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中将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紧密结合起来,从而高质量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美好生态政治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政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审思与展望: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被引量:3
10
作者 田芝健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共8页
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的宝贵经验,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锻造新时代强党必须统筹党的建设、党内治理、党的执政、党的领导,在强国强军强党实践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马克思主义及其... 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的宝贵经验,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锻造新时代强党必须统筹党的建设、党内治理、党的执政、党的领导,在强国强军强党实践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是指导党和党所领导的事业不断攻坚克难、成功推进的精神财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活的灵魂是贯穿党的建设、党内治理、党的执政、党的领导的精髓;以党的自我革命精神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驱动立党兴党强党的强大精神动力;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群众路线、组织路线的有机统一是党和人民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二者协同发力是新时代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全面依规从严治党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党兴党强党 党的建设 党内治理 党的执政 党的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升华的理论与实践逻辑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庆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5-31,共7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命题呈现出"化"这一逻辑基点,要理性自觉的在"化"的内涵、主体、立场、载体、动态功能、境界跃迁、比较视域等要素中探究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命题的基本认知。从基本意蕴、规律遵循、现实价值三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命题呈现出"化"这一逻辑基点,要理性自觉的在"化"的内涵、主体、立场、载体、动态功能、境界跃迁、比较视域等要素中探究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命题的基本认知。从基本意蕴、规律遵循、现实价值三重维度可以深度揭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命题的其然与其所以然,从而给予构建提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合理合法度、认同成效度的科学路径以深刻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思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方涛 程云蕾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33-35,共3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能够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增强高质量、高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专业人才供给力,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当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存...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能够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增强高质量、高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专业人才供给力,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当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亟待解决,需要从优化存量、提高增量,保持人才引育流量的可持续性;完善人才选育选拔机制,凝结人才招引选培的共识标准;树立系统观念,增强联通协同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效度;坚持“专业匹配、人岗相适”的主要就业导向四条基本路径着力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本硕博 一体化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意识形态”之思辨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方涛 程云蕾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4-7,共4页
“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但是在其阶级性质、虚假特征以及归宿问题上,国内的传统理论并没有给出确切的解释。事实上,意识形态作为一种价值观体系能够反映的是“一定阶级”的根本利益,并不只限于统治阶级;而所... “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但是在其阶级性质、虚假特征以及归宿问题上,国内的传统理论并没有给出确切的解释。事实上,意识形态作为一种价值观体系能够反映的是“一定阶级”的根本利益,并不只限于统治阶级;而所谓“虚假的意识”,其虚假性的根源主要在于其“异化”的社会基础。最终,一切意识形态都将随阶级时代的终结而消亡,但马克思主义将褪去意识形态的外衣,依托于其强大的生命力继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阶级 虚假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原初历史语境的重访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芝健 顾梦婷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9,共9页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面审视资本主义国家权力运行及其规律,深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的科学内涵,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当代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对此,我们要通过对大变局下资本主义国家地位和职能演变的考...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面审视资本主义国家权力运行及其规律,深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的科学内涵,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当代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对此,我们要通过对大变局下资本主义国家地位和职能演变的考察,深化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及民族国家本质的认识;通过对原初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研探,明确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分析、剩余价值理论的逻辑线索对于理解国家问题的方法论借鉴;通过对当下时代问题和错误社会思潮的辨析,明确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当代中国国家建设和治理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世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政治经济学批判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论析
15
作者 丁新改 田芝健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63,125,共1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以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并针对如何清醒和坚定地“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提出具体措施,这实际上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政...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以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并针对如何清醒和坚定地“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提出具体措施,这实际上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独有的强党逻辑。当前提出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运用,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总结运用的逻辑必然。新时代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建设好、建设强进而以强党引领强国建设;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为核心驱动,维护并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以党永不变质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显著执政绩效取信于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执政 党的建设 党内治理 党的执政 党的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12
16
作者 姜建成 王萍霞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1-48,共8页
在马克思的认识视阈中,资产阶级旧社会不可能形成发展共同体,而只有在未来新的社会才有条件建立新的发展共同体。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核心命题;"高... 在马克思的认识视阈中,资产阶级旧社会不可能形成发展共同体,而只有在未来新的社会才有条件建立新的发展共同体。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核心命题;"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的物质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的制度条件;"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目标模式;"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发展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众多思想中的一朵艳丽奇葩,更是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中的又一璀璨瑰宝。学习、研究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发展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发展共同体 思想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的自然力可持续利用思想 被引量:2
17
作者 方世南 陆波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共8页
自然力可持续利用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的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高度注重自然力在生产力中的重大价值,将自然力视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提出了"一切生产力都归结为自然界"的重要思想。... 自然力可持续利用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的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高度注重自然力在生产力中的重大价值,将自然力视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提出了"一切生产力都归结为自然界"的重要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以自然资本和自然价值的理念,对自然力进行了详细分类;从自然力是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条件出发,从自然力的充分利用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力是资本家获得超额利润的自然基础以及提高劳动生产力的自然基础等方面揭示了自然力在生产力中的价值;批判了资本滥用和破坏自然力的反生态做法,阐述了合理利用自然力、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以及废物再利用、将改良了的土地传给后代以实现生态公正等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自然力可持续利用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的自然力可持续利用思想拓宽和深化了传统的生产力概念,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自然力 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生态文明思想探微 被引量:8
18
作者 方世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61,199,共6页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两大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石和主体内容,坚持唯物史观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深刻把握唯物史观中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完整而正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关键。唯物史观是关于自然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两大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石和主体内容,坚持唯物史观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深刻把握唯物史观中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完整而正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关键。唯物史观是关于自然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将自然解放、社会解放和人的解放融合在一起的社会整体解放的学说,具有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合理地调节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创造一个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类本性的生态环境,实现人、社会、自然有机整体的和谐协调发展,是唯物史观中的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唯物史观高度注重生产力对于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作用,体现生态文明内涵的生产力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以及人与人和谐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质上是有助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绿色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生态文明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金融的表象与本质——基于马克思资本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3
19
作者 姜春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3-96,共4页
马克思认为资本是在运动中自行增殖的价值,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互联网金融的侧重点是金融,其实质是资本的逻辑在发挥作用。以马克思资本理论为视角解读互联网金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预防互联网金融趋利性、垄断性等内生性特质... 马克思认为资本是在运动中自行增殖的价值,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互联网金融的侧重点是金融,其实质是资本的逻辑在发挥作用。以马克思资本理论为视角解读互联网金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预防互联网金融趋利性、垄断性等内生性特质,进而帮助人们更加合理地利用资本。文章结合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了本质的解读,最后提出了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及路径选择。具体建议为:鼓励创新,以发展为前提,完善立法;明确分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倡导人本金融,发展中国特色互联网金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资本市场 市场经济 金融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格兰启蒙运动与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生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渝玲 林于良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2,共8页
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苏格兰启蒙运动是重叠在一起的。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西方现代科学发现世界与发现人的过程,18世纪则是将发现的人进一步唤醒,而启蒙运动成为这一进程的加速器。马克思的经济学方法论,在一... 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苏格兰启蒙运动是重叠在一起的。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西方现代科学发现世界与发现人的过程,18世纪则是将发现的人进一步唤醒,而启蒙运动成为这一进程的加速器。马克思的经济学方法论,在一定程度上蕴含着对以斯密为代表的一批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以经济学为基点的“人的科学”的认可与发展,这是对亚当·斯密政治经济学的继承、批判与超越,再以政治经济学的方式对人类社会进行哲学思考的进路。在马克思方法论得以不断反复求证和验证深化中,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渗透其中的启蒙运动的各种主张就自然地成为预设,这为马克思的研究提供了内在的思想资源,也为其研究视域的转向带来实践启蒙。从整体上看,启蒙运动构成了斯密的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科学文化情境,尤其是苏格兰启蒙运动构成了直接的理论思想来源,伴随着经济学的范式出现转换,特别是转向文化、实践和生态的跃升,马克思以思想家的姿态通过唯物史观构建了人类的可能彼岸,批判性地找寻从此岸到彼岸的可能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方法论 苏格兰启蒙运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经济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