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育与音乐美学的双重建构和关系嬗变 被引量:4
1
作者 刘雨矽 曹恬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0,I0002,I0003,共8页
就现代学科分类而言,美育与音乐美学是美学领域中的两个不同学科:美育承载美学形而下之实践,音乐美学则关乎形而上之理论。但就人类文明发展而言,美育与音乐美学又相互交织。无论是中国古代的乐教与礼乐制度,还是古希腊城邦中的文艺教... 就现代学科分类而言,美育与音乐美学是美学领域中的两个不同学科:美育承载美学形而下之实践,音乐美学则关乎形而上之理论。但就人类文明发展而言,美育与音乐美学又相互交织。无论是中国古代的乐教与礼乐制度,还是古希腊城邦中的文艺教育与音乐之形而上义涵,都体现出美育与音乐美学在各自之发展道路中的相互成全。不仅如此,纵观中西音乐美学思想发展历程,美育与音乐美学之思想内涵与价值意义亦是在历史沿革中彼此影响。随着国家对美育工作的高度重视,美育的自律性和独立性逐渐明确,其之于音乐美学的意义进一步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音乐美学 跨学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女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偏差及其矫正——基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视角 被引量:7
2
作者 胡晓玲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8-129,145,共3页
自我效能感与职业生涯规划有紧密的适用度。当前女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自我认知不足、职业期望过高、规划意识淡薄、知行不一等问题。这与其自身、高校和职场环境等密切相关。高校要突破"认识自我—认识职业—人职匹配"的定势... 自我效能感与职业生涯规划有紧密的适用度。当前女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自我认知不足、职业期望过高、规划意识淡薄、知行不一等问题。这与其自身、高校和职场环境等密切相关。高校要突破"认识自我—认识职业—人职匹配"的定势,以自我效能感为研究视角,从学生、高校、社会、政府等角度完善职业生涯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大学生 自我效能感 职业生涯规划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的三重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磊 孟园园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4,共7页
数字技术为解决传统美育短板与实现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间的突出矛盾提供了新契机。以数字技术驱动学校美育变革,既是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选择,也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要求。需要立足美育“体验”特性与学校美育发展现实需要,从... 数字技术为解决传统美育短板与实现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间的突出矛盾提供了新契机。以数字技术驱动学校美育变革,既是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选择,也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要求。需要立足美育“体验”特性与学校美育发展现实需要,从优化美育资源生成机制、重构美育教学实施路径和强化美育主体协同联动三方面赋能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通过整合优质美育数字资源、开发美育智慧教育平台、拓展三维美育空间场域构建浸润式美育生态;通过活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丰富艺术体验、改进评价过程赋能体验式美育模式构建;通过提升美育主体数字素养、发挥理念机制统筹作用、构建立体化协同教育网络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美育 数字技术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籁:少数民族音乐的生态美学意蕴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3-176,共4页
"天籁"最早见于《庄子·齐物论》,后人将最好的音乐誉为"天籁"。黑格尔的《美学》第三卷中也曾将音乐的本真性称作"天籁"。中国古代的音乐理论更倾向于把音乐放在天地之间的自然大系统中加以考察,因... "天籁"最早见于《庄子·齐物论》,后人将最好的音乐誉为"天籁"。黑格尔的《美学》第三卷中也曾将音乐的本真性称作"天籁"。中国古代的音乐理论更倾向于把音乐放在天地之间的自然大系统中加以考察,因此也更富有生态精神。"天籁"应视为音乐发生学的重要概念。本文以少数民族音乐为范例,从生态美学观念出发,认为好的音乐是与自然"素面相见"的音乐,是葆有人类淳朴天性的音乐,即古典音乐理论中所说的"天籁",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生态资源。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作为人类生命网络中的生物性遗传与文化性遗传,是维护人类自然本性、生命本色、健康精神生活的源头活水,后现代的音乐学理论的建设可以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天籁 少数民族音乐 音乐理论 原生态 生态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响型电子音乐作品LIAISON的主题性及其整体结构特征
5
作者 唐荣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8-145,共8页
文章以瑞典电子音乐作曲家埃里克·迈克尔·卡尔松音响型电子音乐作品Liaison(联络)为对象,在分析其音响素材形态及其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探讨电子音响素材在音乐进程中的结构逻辑,尝试在电子音乐分析和理论研究尚未形成体系的当... 文章以瑞典电子音乐作曲家埃里克·迈克尔·卡尔松音响型电子音乐作品Liaison(联络)为对象,在分析其音响素材形态及其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探讨电子音响素材在音乐进程中的结构逻辑,尝试在电子音乐分析和理论研究尚未形成体系的当下,借用传统方法分析电子音乐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音乐 [瑞典]埃里克·迈克尔·卡尔松(Erik Mikael Karlsson 1967) 《联络》(LIAI-SON 2001) 主题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赫玛尼诺夫钢琴音乐的悲剧性特征——以“~﹟c小调前奏曲”为例
6
作者 冒小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49-250,共2页
文章以"#c小调前奏曲"为例,通过对作品的曲式结构、音乐材料、及演奏手法等方面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阐述该曲的艺术特色,揭示作曲家在钢琴音乐中体现出的悲剧性特征。
关键词 音乐艺术 艺术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 “#c小调前奏曲” 钢琴音乐 悲剧性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叔本华的音乐美学与尼采的另辟蹊径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月 刘雨矽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9-117,共9页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是19世纪欧洲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整体思想对哲学领域和音乐领域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叔本华音乐美学思想建立在他独特的悲观主义哲学基础之上,他对音乐本质的独特论断为“音乐在艺术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是19世纪欧洲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整体思想对哲学领域和音乐领域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叔本华音乐美学思想建立在他独特的悲观主义哲学基础之上,他对音乐本质的独特论断为“音乐在艺术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它是意志的自身写照”。作为叔氏哲学最杰出的后继者,尼采的音乐美学与叔本华之间既有紧密的思想渊源,又在不同时期产生观念分歧。尼采一方面深受叔本华“生命意志”的影响,另一方面提出“权力意志”突破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尼采强调音乐是人生快乐本质的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叔本华 尼采 音乐美学 生命意志 权力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清曲的音乐特征及表演风格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一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4年第2期158-160,共3页
扬州清曲作为首批入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题材丰富,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乡土气息、鲜明的地域特色而独树一帜,并以其曲调和谐优美、伴奏新颖独特的音乐特征以及朴实自然的表演风格,成为我国传统曲艺品种的杰出代表... 扬州清曲作为首批入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题材丰富,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乡土气息、鲜明的地域特色而独树一帜,并以其曲调和谐优美、伴奏新颖独特的音乐特征以及朴实自然的表演风格,成为我国传统曲艺品种的杰出代表,展现着无穷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清曲 音乐特征 表演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剧《图兰朵》的中国音乐元素解读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红霞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5-99,共5页
作为民族运动热潮下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人物,普契尼的最后一部歌剧《图兰朵》摆脱了真实主义的创作基础,构画了一个以中国元朝为脚本的"乌托邦"世界。本文从曲调来源、唱词风格等方面分析该歌剧的中国音乐元素,探讨这部歌剧... 作为民族运动热潮下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人物,普契尼的最后一部歌剧《图兰朵》摆脱了真实主义的创作基础,构画了一个以中国元朝为脚本的"乌托邦"世界。本文从曲调来源、唱词风格等方面分析该歌剧的中国音乐元素,探讨这部歌剧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元素 歌剧《图兰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效果”与“音乐建筑”--19世纪“丰碑性”美学的源起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彦玲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51,共9页
文章的目的在于透过历史的溯源,审视两种代表音乐丰碑性的美学典范:其一为"音乐效果",其二为"音乐建筑"。这两种典范是19世纪作曲家、美学家与评论者在讨论器乐曲之美时所关注的视角与议题。作者所要呈现的论证在... 文章的目的在于透过历史的溯源,审视两种代表音乐丰碑性的美学典范:其一为"音乐效果",其二为"音乐建筑"。这两种典范是19世纪作曲家、美学家与评论者在讨论器乐曲之美时所关注的视角与议题。作者所要呈现的论证在于通过历史梳理,指出这两种典范在某些方面互为对立,但在其他方面却又互有交集与重叠。更重要的是,20与21世纪音乐学者在讨论这两种典范时的态度却进一步将它们之间的界线予以模糊化,呈现典范间的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效果 音乐建筑 丰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阶段性反思与展望——基于质性文本分析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建平 刘雨佳 史根林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1-78,共8页
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新时代,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教育部于2017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对师范类专业认证进行了顶层设计,自此全面展开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基... 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新时代,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教育部于2017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对师范类专业认证进行了顶层设计,自此全面展开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基于对江苏省师范专业师范认证专家组报告的质性文本分析可以发现,接受论证专业所涉高校在课程评价、持续改进、目标评价和实践教学等二级指标上都存在共性问题,主要表现为目标评价的科学性有待提高,学科融合教学能力的培养不足,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的执行不完善,毕业生追踪反馈机制有待改进,持续改进的机制缺失以及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不足。因此,师范专业应当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丰富多学科设置,完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等,为师范生成为未来“四有”好老师筑基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认证 教师教育 质性分析 评价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阳山歌文化论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跃华 尹伊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1-232,共2页
河阳山歌产生于张家港的河阳山一带,是当地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它带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的地域特征和吴文化特性,2006年作为吴歌的一部分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章将从河阳山歌的发展脉络、生态人文背景和传承方式几个... 河阳山歌产生于张家港的河阳山一带,是当地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它带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的地域特征和吴文化特性,2006年作为吴歌的一部分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章将从河阳山歌的发展脉络、生态人文背景和传承方式几个方面加以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河阳山歌 人文环境 斫竹歌 音乐特征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比较研究——基于学生发展理论视角 被引量:12
13
作者 胡晓玲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4-86,共3页
美国作为职业生涯教育领域的先驱者,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框架以及辅导体系。本文基于学生发展理论,从教育内容体系、教育师资队伍、教育过程以及教育实效性等四个方面对中美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进行比较分析,并在借鉴美国高校先进经... 美国作为职业生涯教育领域的先驱者,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框架以及辅导体系。本文基于学生发展理论,从教育内容体系、教育师资队伍、教育过程以及教育实效性等四个方面对中美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进行比较分析,并在借鉴美国高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推动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生涯教育 中美高校 学生发展理论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服饰的宗教意蕴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戴岗 吴磊 郑天琪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5-81,共7页
少数民族舞蹈服饰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的文化现象,是体现民族风格不可或缺的元素和民族文化的历史标志。当前研究大多关注民族舞蹈表演内容本身,而对舞蹈服饰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文章采用实地调查与文献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对少... 少数民族舞蹈服饰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的文化现象,是体现民族风格不可或缺的元素和民族文化的历史标志。当前研究大多关注民族舞蹈表演内容本身,而对舞蹈服饰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文章采用实地调查与文献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对少数民族舞蹈服饰形成的动因和思想基础进行追溯,解读其表象背后蕴含的宗教信仰符号及社会功能,挖掘其艺术形式的深层内涵,认为以舞通神的表现方法是少数民族舞蹈服饰的象征文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舞蹈服饰 民族舞蹈 宗教 象征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op教育驱动创新人才培养 被引量:5
15
作者 洪晔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115-118,共4页
作为创新型大学的典范,滑铁卢大学有一套激励创新的制度安排与文化支撑。其内外部治理结构既让大学能够创造性地响应变化中的社会需求,又有力地保障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彰显了学术权力,终身教职等制度提供给教师充分的学术自由,这一切... 作为创新型大学的典范,滑铁卢大学有一套激励创新的制度安排与文化支撑。其内外部治理结构既让大学能够创造性地响应变化中的社会需求,又有力地保障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彰显了学术权力,终身教职等制度提供给教师充分的学术自由,这一切为创新奠定了基础。Co-op教育模式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工学体系,完善辅导与沟通体系,形成协同互联的教育生态系统,有力驱动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围绕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谋划发展战略,改革组织结构,完善政策体系,搭建创业平台,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等,形成一个有利于创业型人才脱颖而出的生态系统。国际化战略也成为大学创新的重要助力,在高质量的国际生源、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国际化的师资和管理队伍、网络化的国际合作平台、国际化的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推动创新型大学的发展。秉承以创新造福社会的企业家精神,以产学合作为基础,以"发明者拥有"的知识产权政策和凝聚各方力量的大学科技园为抓手,打通了产学研各环节,孵化出众多科技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学自主权 Co-op培养模式 创业型人才 国际化战略 产学研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勋伯格交响诗《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Op.5)中的主导动机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荣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5-62,共8页
文章通过对交响诗《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中各个主导动机的形态特征进行定量描述与定性归纳,具体阐述了这些动机的形态构造、表现作用、性格特征与相互关联,并指出勋伯格通过对作品中"主导动机"精心的设计与发展,将这些动机... 文章通过对交响诗《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中各个主导动机的形态特征进行定量描述与定性归纳,具体阐述了这些动机的形态构造、表现作用、性格特征与相互关联,并指出勋伯格通过对作品中"主导动机"精心的设计与发展,将这些动机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作品显得层次清晰、逻辑缜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勋伯格 交响诗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Op 5) 主导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尔第的“超自然”合唱音响——论歌剧《麦克白》中的女巫合唱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长松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5-257,共3页
《麦克白》剧中"女巫"作为歌剧史上一个极为独特的音响单位,通过三首合唱极为妥帖地展示了她们诡秘、怪诞的"超自然"形象。威尔第在塑造她们的音响特征时,在伴奏、旋律、节奏力度等方面进行了匠心独运的处理,不仅... 《麦克白》剧中"女巫"作为歌剧史上一个极为独特的音响单位,通过三首合唱极为妥帖地展示了她们诡秘、怪诞的"超自然"形象。威尔第在塑造她们的音响特征时,在伴奏、旋律、节奏力度等方面进行了匠心独运的处理,不仅有效地使三首合唱成为渲染该剧阴森气氛的重要组成,还为女巫打造出一套极富特色的"超自然"音乐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音乐表演 威尔第 《麦克白》 女巫合唱 莎士比亚歌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行统一 以美育人——钱仁康早期音乐教育实践探微
18
作者 王晓平 秦川尧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25年第4期184-187,共4页
钱仁康早期音乐教育实践,坚持知行统一、教育服务社会的理念。其早期音乐作品、译著和文章基本上都从教育实践出发,与音乐教育密切结合,突出以美育人、以乐化人。如果说音乐创作是其出发点,音乐研究是其立足点,那么音乐教育实践则是其... 钱仁康早期音乐教育实践,坚持知行统一、教育服务社会的理念。其早期音乐作品、译著和文章基本上都从教育实践出发,与音乐教育密切结合,突出以美育人、以乐化人。如果说音乐创作是其出发点,音乐研究是其立足点,那么音乐教育实践则是其主要归宿和落脚点。他深入研究音乐文化的同时,积极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注重音乐人才培养,注重社会音乐教育普及和社会风尚建设,自始至终践行萧友梅、黄自等前辈们音乐教育实践的精神实质,积极投入到音乐文化建设和音乐教育实践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仁康 音乐创作 音乐活动 音乐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清曲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一媛 冯芸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93-98,共6页
扬州清曲经过600多年的历史演变,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题材内容广泛,曲牌、衬词丰富,旋律和谐优美,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是江苏最具有代表性和地域性的地方曲种,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传承扬州清曲,我们需要探求扬州清... 扬州清曲经过600多年的历史演变,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题材内容广泛,曲牌、衬词丰富,旋律和谐优美,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是江苏最具有代表性和地域性的地方曲种,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传承扬州清曲,我们需要探求扬州清曲传承中的客观规律,解决好扬州清曲怎样传承与创新的问题,从而促进扬州清曲的发展和繁荣,提高扬州清曲在国内外的艺术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清曲 传承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基层民众的戏曲文化底蕴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平 谭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6-161,共6页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生活市场化、电子化、网络化的程度愈演愈烈,而传统戏曲文化面临的危机却越来越难以挽回。然而,传统戏曲在所谓的"草根阶层",仍然保存着旺盛的生命力。民间戏曲爱好者在人员构成、组织形式、心理动...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生活市场化、电子化、网络化的程度愈演愈烈,而传统戏曲文化面临的危机却越来越难以挽回。然而,传统戏曲在所谓的"草根阶层",仍然保存着旺盛的生命力。民间戏曲爱好者在人员构成、组织形式、心理动因、审美意向、文化内涵等方面拥有独自的特点。非功利的艺术诉求、质朴纯真的生命美学、深厚温馨的家园情结、抱团取暖的修禊意识是其丰厚的文化底蕴。"礼失求诸野",充分发掘底层民众的戏曲文化内涵可以从根本上繁荣民族传统戏曲文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根 民间 戏曲文化 田野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