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老年体检人群血清铁蛋白增加与骨量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高焱 刘功稳 +6 位作者 李光飞 陈斌 顾颀 俞晨 张鹏 徐又佳 钱志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59-1066,共8页
目的通过分析50 岁以上体检人群的各项指标与骨密度指标关系,了解血清铁蛋白增加与骨量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年龄大于50 岁来本院进行“全指标”健康体检数据,共2 602 例,“全指标”包括:①年龄、身高、体重... 目的通过分析50 岁以上体检人群的各项指标与骨密度指标关系,了解血清铁蛋白增加与骨量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年龄大于50 岁来本院进行“全指标”健康体检数据,共2 602 例,“全指标”包括:①年龄、身高、体重、腰围、血压;②血清生化指标、血清肿瘤指标;③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分析各项指标与骨密度关系,分析血清铁蛋白对骨量改变的影响。结果多重线性回归和多元Logistics 回归分析显示:①年龄、腰围和ALP 是引起男女性骨量(腰椎或股骨颈)下降的危险因素,身高、体质量指数( bone mass index,BMI)和收缩压是骨量保护因素;②血清铁蛋白是50 岁以上女性骨密度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浓度的上升会进一步导致50 岁以上女性骨量减低或骨质疏松风险增加。结论50 岁以上女性体内铁蛋白上升会进一步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风险;高龄、高ALP 是50 岁以上男女性骨量下降的危险因素,增加BMI、身高高度对骨量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骨密度 铁蛋白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髋部、腰部肌肉含量与对应骨密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功稳 陈斌 +5 位作者 高焱 王啸 张璐 张东 李涧 徐又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45-1051,共7页
目的了解50岁以上体检人群局部肌肉含量(髋部、腰部)与相应骨密度变化趋势,分析不同年龄段局部肌肉含量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8年6月至2013年12月50岁以上体检人群8305例资料,整理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 目的了解50岁以上体检人群局部肌肉含量(髋部、腰部)与相应骨密度变化趋势,分析不同年龄段局部肌肉含量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8年6月至2013年12月50岁以上体检人群8305例资料,整理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测的骨密度数据(腰椎和髋部),同时整理每人“骨密度局部模式”所检测的“腰椎周围”“髋部周围”肌肉比值数据;按性别分男女两组,两组再按年龄分为50~59、60~69、70~79、≥80岁四个亚组,用折线图显示局部肌肉含量及相应骨密度随年龄变化趋势,用偏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局部肌肉含量与相应骨密度的关系。结果①髋部肌肉含量与股骨颈骨密度关系:50~59、60~69岁两个年龄段中,男性及女性具有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70~79、≥80岁两个年龄段中,男性及女性无相关性;②腰部肌肉含量与腰椎骨密度关系:仅在男性70~79岁年龄段中具有负相关关系(P<0.05),其余各组无相关性。结论50岁以上人群中,在70岁之前,髋部肌肉含量对股骨颈骨密度影响显著,70岁之后,髋部肌肉含量对股骨颈骨密度影响不显著;所以,在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相关范畴,建议50~70岁人群应关注下肢肌肉含量提高,以利骨量提高;70岁以上老年人群,应更关注下肢肌肉含量之外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肌肉含量 骨质疏松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