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内骨质疏松性骨折信息“自动抓取数据库”构建及12754例患者智能化管理应用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柯雨 刘功稳 +7 位作者 王一可 魏祺 郑苗 翁程伟 云思敏 王雄毅 张东 徐又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72,共13页
目的为提高医院内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OF)患者诊疗质量和管理效率,本研究自主构建一种医院内自动抓取相关资料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数据库”,数据库内置管理流程相关的智能化功能模块。在此基础上,分析该数据库在实际... 目的为提高医院内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OF)患者诊疗质量和管理效率,本研究自主构建一种医院内自动抓取相关资料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数据库”,数据库内置管理流程相关的智能化功能模块。在此基础上,分析该数据库在实际场景应用的结果和有效性。方法构建院内封闭式多源异构数据整合的专病数据库,数据库接口可后台对接医院的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等固有数据平台,并自动运用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技术识别及整合OF患者相关信息。运用该数据库纳入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0岁以上、4部位骨折(椎体、髋部、肱骨近端和桡骨远端)的12754例患者,并对患者信息进行智能化管理应用分析。结果该数据库可按照纳入条件自动获得12754例患者数据,并自动收集患者基本资料、病历或影像检查的骨折记录、检验检查结果、实时治疗方案等407个结构化字段信息。数据库可自动完成患者的骨质疏松相关数据识别(骨折部位、骨密度值、骨代谢相关指标、抗骨质疏松药使用)、院内转科及经治医生追踪、院内多次骨折记录检索。当患者确定纳入管理,数据库可实现本次骨折后2年档案构建、辅助宣教、智能随访、院内门诊电脑同屏显示等智能化管理功能。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数据库”拥有便捷的OF患者信息抓取功能,可实时了解相应管理的基础数据,可自动完成规定时间内设定管理的指导及提醒。该数据库有院内多源异构数据整合的专病数据库特点,为OF精准化、智能化、便捷化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再骨折 专病数据库 智能化管理 软件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ubberley B型肱骨小头-滑车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
2
作者 谢晔 孙晟轩 +1 位作者 沈光思 周海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1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Dubberley B型肱骨小头-滑车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使用双螺纹螺钉(Herbert螺钉)或解剖锁定钢板(LCP)治疗的肱骨小头-滑车骨折患者136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94...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Dubberley B型肱骨小头-滑车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使用双螺纹螺钉(Herbert螺钉)或解剖锁定钢板(LCP)治疗的肱骨小头-滑车骨折患者136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94例。年龄30岁~78岁(平均54.2岁)。骨折按Dubberley分型:IB型65例,IIB型52例,IIIB 19型例。手术采用切开复位行单纯Herbert螺钉内固定或LCP固定。比较两种内固定方式的手术时间、末次随访时梅奥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肘关节伸屈活动度、前臂内外旋活动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获得随访10~46个月(平均28.6个月)。LCP组手术时间较Herbert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患肢伸直角度、屈肘角度、前臂旋转功能Herbert组优于LCP组,MEPS LCP组较Herbert组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IB型,采用外侧或后侧入路,螺钉及钢板均可选择。对于IIB型以及IIIB型,后侧入路更具优势,钢板可提供坚强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骨折 Dubberley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螺钉 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种机器学习方法研究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及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云思敏 王雄毅 +5 位作者 谢伊代·如则 朱柯雨 翁程伟 郑苗 魏祺 徐又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8,共13页
目的运用3种机器学习方法探讨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89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骨折分为骨折组(93例)和非骨折组(196例)... 目的运用3种机器学习方法探讨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89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骨折分为骨折组(93例)和非骨折组(196例)。采用R语言开展相关研究。运用拉索回归(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3种机器学习方法平行评估“变量”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相关性,分析3种机器学习方法“重叠覆盖”的风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itic回归方法验证结果的独立预测性。基于机器学习和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临床适用性。结果3种机器学习方法各自筛选到不同风险因素,经过“重叠覆盖”分析得到6项共同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重要风险因素:年龄、甘油三酯、Ca、血清25羟维生素D、股骨颈T值、血清白蛋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中5个因素是脆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1.075,95%CI:1.017~1.136,P=0.011)、甘油三酯(OR=0.207,95%CI:0.103~0.415,P<0.001)、Ca(OR=0.010,95%CI:0.000~0.602,P=0.028)、股骨颈T值(OR=0.443,95%CI:0.245~0.800,P=0.007)、血清25羟维生素D(OR=0.902,95%CI:0.830~0.980,P=0.015)。基于5个预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模型训练集AUC值为0.934(95%CI:0.897~0.972),内部验证集的AUC值为0.893(95%CI:0.802~0.984),外部验证集的AUC值为0.849(95%CI:0.792~0.905),预测效能良好。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值与理想曲线有较好一致性。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训练集:χ^(2)=9.842,P=0.276;内部验证集:χ^(2)=5.174,P=0.739;外部验证集:χ^(2)=12.828,P=0.118)表明模型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DCA表示该模型临床效能表现良好。结论3种机器学习方法共同指出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高风险因素有6项,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认为高龄、低甘油三酯、低Ca、低血清25羟维生素D、低股骨颈T值为独立危险因素,其中低甘油三酯、低血清25羟维生素D危险因素以往报道较少。基于3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较好便捷性、准确性,可帮助临床医生识别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患者,有益实施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机器学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肘关节镜治疗Mai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林苏滨 孙晟轩 +1 位作者 周海斌 谢晔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目的 探讨肘关节镜下治疗Mai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其优劣及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性分析肘关节镜下治疗Mai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相关信... 目的 探讨肘关节镜下治疗Mai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其优劣及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性分析肘关节镜下治疗Mai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相关信息。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随访,评估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同时,综合分析近5年来国内、外文献,对肘关节镜下治疗桡骨头骨折的优劣进行探讨。结果 共纳入4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肘关节镜下螺钉内固定。术后X线检查显示骨折均获得了满意的复位和愈合。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2.5个月。术后3个月和随访结束时,所有患者的肘关节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VAS评分和DASH评分均显著降低。并发症包括2例肘关节功能受限,均经过康复治疗得到缓解。文献综述显示,肘关节镜下治疗Mai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具有微创、减少软组织损伤、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对于部分复杂性骨折和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其疗效有限。结论 肘关节镜下治疗桡骨头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和功能恢复。但需要注意手术操作技巧和患者术后康复的管理。此外,对于复杂性骨折和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应进行合理的手术选择和术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镜 桡骨头骨折 内固定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dkine蛋白促进破骨细胞分化的机制及其抑制剂iMDK对骨质流失的缓解作用
5
作者 谢伊代·如则 胡宇童 +3 位作者 赖厚福 云思敏 冯光辰 徐又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4-315,共12页
目的探讨Midkine(MDK)蛋白在破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iMDK对骨质流失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重组MDK蛋白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RANKL诱导小鼠骨髓单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Cs)体外分化为破骨细胞,... 目的探讨Midkine(MDK)蛋白在破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iMDK对骨质流失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重组MDK蛋白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RANKL诱导小鼠骨髓单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Cs)体外分化为破骨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重组MDK蛋白处理,使用TRAP染色法测定成熟破骨细胞数量,罗丹明-鬼笔环肽染色法检测丝状肌动蛋白环(filamentous actin,F-actin)形成,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破骨细胞分化标志蛋白、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65的磷酸化水平和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alpha,IκBα)的表达。建立小鼠卵巢去势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iMDK组,进行8周干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MDK水平,显微CT观察股骨远端骨密度和骨微结构,并进行TRAP染色分析骨组织破骨细胞数量。结果体外实验显示,MDK蛋白不影响BMMCs活性,并显著增加TRAP阳性破骨细胞和F-actin的形成,并上调破骨细胞分化和骨吸收相关蛋白表达,同时增强NF-κB信号通路中p65的磷酸化并降低IκBα的表达。NF-κB抑制剂BAY 11-7082部分逆转重组MDK蛋白对破骨细胞分化标志蛋白的上调作用。体内实验表明,模型组小鼠血清MDK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模型+iMDK组小鼠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显著高于模型组,且骨组织中TRAP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MDK蛋白促进体外破骨细胞分化,可能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上调破骨细胞分化标志蛋白的表达。MDK抑制剂iMDK在改善雌激素缺乏导致的骨质流失方面显示出潜力,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DKINE 破骨细胞 骨质疏松 核因子活化B细胞κ轻链增强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Chinese way”治疗老年肩关节脱位合并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6
作者 孙晟轩 谢晔 +1 位作者 沈光思 周海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6-321,共6页
目的 评估“Chinese way”技术行上关节囊重建在关节镜下治疗老年肩关节脱位合并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老年肩关节脱位后合并巨大肩袖撕裂的患者资料,纳入36例,男16... 目的 评估“Chinese way”技术行上关节囊重建在关节镜下治疗老年肩关节脱位合并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老年肩关节脱位后合并巨大肩袖撕裂的患者资料,纳入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52~73岁,平均(62.3±4.7)岁,术中行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加强肩袖缝合。统计分析术前、术后的疼痛、肩关节活动度及肩关节功能评分,通过MR评估肩袖再撕裂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7.6±4.5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外展、体侧外旋、体侧内旋活动度较术前均有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VAS评分、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无肩关节再次脱位发生,MR依据Sugaya标准提示5例(13.9%)肩袖再撕裂,UCLA评分优9例,良23例,差4例,优良率为88.9%。结论 关节镜下处理老年肩关节脱位合并巨大肩袖损伤时,采用“Chinese way”技术重建上关节囊,加强缝合肩袖组织,可有效避免肩袖再撕裂,解除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并防止再次脱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巨大肩袖损伤 肩关节脱位 修复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microRNA表达与女性髋部脆性骨折患者骨量丢失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王啸 曹录民 +2 位作者 华俊 徐又佳 刘栋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4-579,共6页
目的通过临床统计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绝经后女性髋部骨折患者骨量丢失的相关因素。方法微小RNA(microRNA,miRNA)和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表达谱来源于基因公共数据库。对倍数改变最高的差异miRNA使用TargetScan和miRDB工具预测... 目的通过临床统计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绝经后女性髋部骨折患者骨量丢失的相关因素。方法微小RNA(microRNA,miRNA)和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表达谱来源于基因公共数据库。对倍数改变最高的差异miRNA使用TargetScan和miRDB工具预测靶基因。共计纳入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女性患者,术中收集骨髓。验证miRNA和靶基因在骨髓中的差异表达。所有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对各指标行两变量间线性相关分析,将与骨密度相关的指标纳入多重线性回归方程,最终指标与骨密度行偏相关分析。结果公共数据库中高骨量和低骨量组间共筛选140个miRNA,其中miR-595的|log2-FC|值最高。最终预测337个miR-595靶基因,与GSE100609交集筛选出CLDND1。髋部骨折患者高骨量组中miR-595上调,CLDND1下调。两变量间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体重、铁蛋白、miR-595、CLDND1与骨密度显著相关。进一步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miR-595与骨密度高度相关;控制年龄变量,对miR-595与骨密度行偏相关分析显示,两者显著相关。结论miR-595及其下游CLDND1可能与绝经女性骨量丢失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质疏松 微小RNA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的现状及挑战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功稳 朱柯雨 +1 位作者 陆政峰 徐又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9-418,共10页
随着我国老年化社会到来,骨质疏松症及并发骨折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群生命健康迫在眉睫的问题。由于我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人数众多,同时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之间医疗水平参差不齐,骨质疏松症的筛查、预防、诊疗、随... 随着我国老年化社会到来,骨质疏松症及并发骨折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群生命健康迫在眉睫的问题。由于我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人数众多,同时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之间医疗水平参差不齐,骨质疏松症的筛查、预防、诊疗、随访等现状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本文将梳理骨质疏松症相关经典知识和研究进展,从骨强度、骨密度检测、骨折风险评估、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跌倒对骨折影响、现有治疗、治疗阈值等方面分析部分现状及面临挑战,希望为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提供一些有益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 老年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绝经后女性股骨样本的骨髓造血干细胞自噬与骨质疏松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袁晔 王晓娟 +5 位作者 朱柯雨 魏祺 郑苗 邢丹 徐又佳 林剑浩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1-229,共9页
目的通过绝经后女性髋部骨折手术抽取分离获得骨髓造血干细胞,研究造血干细胞自噬与骨质疏松相关性。方法19例绝经后女性患者于髋部骨折手术中抽取骨髓,根据股骨颈、腰椎骨密度将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n=13)和非骨质疏松组(n=6)。流式细... 目的通过绝经后女性髋部骨折手术抽取分离获得骨髓造血干细胞,研究造血干细胞自噬与骨质疏松相关性。方法19例绝经后女性患者于髋部骨折手术中抽取骨髓,根据股骨颈、腰椎骨密度将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n=13)和非骨质疏松组(n=6)。流式细胞术分选获得造血干细胞。成像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造血干细胞自噬功能。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检测两组骨髓造血干细胞自噬相关基因Atg7、LC3b、LAMP2a、P62、Atg5、Atg12表达。使用卵巢去势骨质疏松小鼠模型骨髓分选获得造血干细胞,RT-PCR检测造血干细胞自噬相关基因Atg7、LC3b、LAMP2a、P62、Atg5、Atg12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探究细胞自噬异常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表达。结果骨质疏松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自噬受抑制,自噬相关基因Atg7、LC3b、LAMP2a、P62、Atg5、Atg12表达下调(P<0.05)。小鼠骨质疏松组ATG7、BECLIN1、LC3-Ⅰ/LC3-Ⅱ蛋白表达受抑制。卵巢去势骨质疏松小鼠模型骨髓造血干细胞自噬相关基因Atg7、LC3b、LAMP2a、P62、Atg5、Atg12表达受抑制(P<0.05),细胞自噬被抑制后VEGF-A表达下降。结论骨髓造血干细胞自噬受抑制与骨质疏松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造血干细胞 骨质疏松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调素水平与骨代谢相关性临床及实验研究
10
作者 王一可 刘功稳 +5 位作者 王雄毅 张睿智 刘炜峰 谢伊代·如则 李俊杰 徐又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3,共6页
目的探讨人群血清铁调素浓度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并了解铁调素对小鼠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分化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骨量正常与骨质疏松症两组人群血清铁调素水平;②采用细胞计数试剂检测比较成骨前体细... 目的探讨人群血清铁调素浓度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并了解铁调素对小鼠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分化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骨量正常与骨质疏松症两组人群血清铁调素水平;②采用细胞计数试剂检测比较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在不同浓度铁调素干预后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了解铁调素对成骨分化功能指标(ALP、Runx2、BMP2、P-SMAD1/5和SMAD5)影响。结果人群血清铁调素水平与腰椎、髋部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铁调素在一定浓度范围(0~10 ng/mL)浓度增加可显著上调细胞功能分化表达(ALP、Runx2)、促进成骨信号通路蛋白表达(BMP2、P-SMAD1/5和SMAD5)。结论临床数据显示血清铁调素水平和骨量具有显著相关性,铁调素水平低骨密度值也低;而细胞实验显示一定浓度铁调素可显著激活BMP2-SMAD1/5信号通路、上调成骨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诱导细胞成骨分化。因此,本研究结果提示:血清铁调素可能与骨质疏松症存在相关性,临床检测铁调素可能是骨质疏松症诊疗过程中一种新的评估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调素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随机森林 成骨表型 成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密度与血清白蛋白、钙、镁、磷及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晓 钱志远 +3 位作者 顾柏林 张伟 言湛军 徐又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2-297,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性别人群血清白蛋白水平,血清钙、镁、磷浓度,以及血红蛋白浓度与腰椎、股骨颈两部位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不同性别人群,每人检测腰、髋两部位双能x线骨密度值,以及血常规、血生化(包括血清白蛋白、前白蛋... 目的研究不同性别人群血清白蛋白水平,血清钙、镁、磷浓度,以及血红蛋白浓度与腰椎、股骨颈两部位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不同性别人群,每人检测腰、髋两部位双能x线骨密度值,以及血常规、血生化(包括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钙、血镁、血磷)。将所有人分为女性组和男性组,每组按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为5组,分别为≤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1岁,分别进行各变量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和回归分析,并作对比研究。结果女性组中血清白蛋白和股骨颈骨密度明显相关(r=0.542,P<0.001),和腰椎骨密度明显相关(r=0.410,P=0.003);血红蛋白与股骨颈骨密度有明显相关(r=0.319,P=0.023),与腰椎骨密度也有相关(r=0.282,P=0.045)。男性组中白蛋白与股骨颈骨密度明显相关(r=0.278,P=0.024),与腰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血红蛋白和股骨颈骨密度有明显相关性(r=0.414,P=0.001),而与腰椎相关性不显。控制年龄、体重、体质指数后,各变量(包括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和股骨颈和腰椎两个部位的骨密度均无明显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组和男性组中血清白蛋白总的趋势都是逐渐下降;男性组中血红蛋白随着年龄增长总的趋势逐渐下降。血清钙、镁、磷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与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具有相关性,白蛋白、血红蛋白的降低可能是骨密度下降的依赖年龄的危险因素。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升高血清白蛋白、纠正贫血需要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血清白蛋白 血红蛋白 血钙 血镁 血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对患者血清瘦素和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27
12
作者 林凡国 孙永明 +2 位作者 华俊 杨照耀 刘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94-1796,共3页
目的:探讨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KP)后对骨密度及血清瘦素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骨质疏松组)及100例非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非骨质疏松组),均采用PKP手术治疗,术... 目的:探讨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KP)后对骨密度及血清瘦素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骨质疏松组)及100例非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非骨质疏松组),均采用PKP手术治疗,术前及术后检测其血清中瘦素和脂联素的含量,并测量腰椎骨密度,观察其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组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行PVP术后1 d,两组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均较术前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腰椎骨密度高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瘦素和脂联素水平与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和瘦素水平在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均升高,PKP可有效降低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提高腰椎骨密度,脂联素和瘦素与腰椎骨密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瘦素 脂联素 经皮椎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磁共振成像参数与腰椎不稳的关系 被引量:10
13
作者 沈忆新 李生文 +2 位作者 汪益 金志高 王义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77-980,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不稳与脊柱功能单元中的动态磁共振成像参数(椎间盘退变、小关节骨关节炎及黄韧带肥厚)之间关系。方法:按Kong的标准诊断为腰椎不稳患者79例(237个脊柱功能单元),采用动态MRI在患者中立及过屈、过伸3个体位成像。测定L3/L4... 目的:探讨腰椎不稳与脊柱功能单元中的动态磁共振成像参数(椎间盘退变、小关节骨关节炎及黄韧带肥厚)之间关系。方法:按Kong的标准诊断为腰椎不稳患者79例(237个脊柱功能单元),采用动态MRI在患者中立及过屈、过伸3个体位成像。测定L3/L4、L4/L5及L5/S1椎间盘退变(Ⅰ~Ⅴ级)、小关节骨关节炎(1~4级)、黄韧带肥厚(>3mm为黄韧带肥厚阳性)参数,评估其与腰椎不稳的相关性。结果:L4/L5节段不稳(36个)的发生较L3/L4(18个)及L5/S1节段多(25个)。椎间盘退变、小关节骨关节炎以及黄韧带肥厚(+)均与L3/L4、L4/L5、L5/S1 3个节段腰椎不稳相关(P<0.05)。结论:Ⅳ级椎间盘退变、3级小关节骨关节炎及黄韧带肥厚(+)分别与腰椎不稳的形成有关,在诊断腰椎不稳时,动态MRI及其3个参数具有辅助诊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MRI 腰椎不稳 椎间盘退变 小关节骨关节炎 黄韧带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模型体内铁调素(Hepcidin)基因表达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徐又佳 马勇 +7 位作者 钱忠明 郭霞 王爱东 王栋梁 冯一中 李峰 张鹏 王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686-691,共6页
目的观察维甲酸制作的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中,肝脏内铁调素(Hepcidin)基因在不同时间表达变化,探讨其与骨质疏松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取80只SD大鼠,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维甲酸(70mg/kg.d)每天灌胃,14d后形成骨质疏松模型;在实验组... 目的观察维甲酸制作的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中,肝脏内铁调素(Hepcidin)基因在不同时间表达变化,探讨其与骨质疏松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取80只SD大鼠,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维甲酸(70mg/kg.d)每天灌胃,14d后形成骨质疏松模型;在实验组中采用RT-PCR方法分别观察灌胃第1、3、5、8、9、10、12、14d肝脏铁调素基因表达变化;在第14d还检测大鼠骨密度、分析脱钙骨切片、观察肝组织切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肝脏铁调素基因表达在维甲酸灌胃的不同时间组存在明显不同:早期铁调素相对表达量逐渐下降,在第8、9d达到最低值,随后有回升。另外,维甲酸灌胃第14d的骨密度比灌胃前明显降低、骨切片中骨小梁稀松皮质骨变薄;维甲酸灌胃第14d的肝组织切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①本研究骨质疏松模型采用人工干预方法,没有其他影响因素。实验结束时大鼠骨密度、骨组织学检查表明骨质疏松形成;因此,同期不同时间组大鼠体内铁调素基因表达可以代表体内铁代谢不同时间的变化。②在本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研究结果的差异表明:铁调素基因RT-PCR变化与维甲酸制作的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形成有实验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骨质疏松 肝脏 铁调素基因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调素及铁离子对人成骨细胞(hFOB1.19)内钙离子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鹏 徐又佳 +4 位作者 赵东阳 王冰 马勇 钱忠明 柯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504-507,535,共5页
目的研究铁调素(Hepcidin)及铁离子对人成骨细胞(hFOB1.19)内Ca^2+转运的影响。方法成骨细胞34℃培养3—4天至细胞密度为90%,胰蛋白酶消化后分种于12孔培养板(每孔内置一圆形盖玻片)。(1)空白组加入双蒸水,实验组加入不同... 目的研究铁调素(Hepcidin)及铁离子对人成骨细胞(hFOB1.19)内Ca^2+转运的影响。方法成骨细胞34℃培养3—4天至细胞密度为90%,胰蛋白酶消化后分种于12孔培养板(每孔内置一圆形盖玻片)。(1)空白组加入双蒸水,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Hepcidin(双蒸水配制),干预24h后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检测;(2)空白组加入双蒸水,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DFO和FAC,分别干预后立即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结果经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检测发现:(1)随着成骨细胞外Hepcidin浓度的升高,成骨细胞内钙离子的绿色荧光强度增强;(2)随着成骨细胞外DFO浓度的升高,成骨细胞内钙离子的绿色荧光强度增强;相反,随着成骨细胞外FAC浓度的升高,成骨细胞内钙离子的绿色荧光强度减弱。结论(1)Hepcidin可促进成骨细胞内Ca^2+增加。(2)成骨细胞外Fe^3+浓度的减少可以增加细胞内的Ca^2+,而胞外Fe^3+浓度增加则减少细胞内的C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调素 铁离子 钙离子 人成骨细胞(hFOB 1.19)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调素对成骨细胞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理平 张伟 +5 位作者 刘虎 肖丽 王爱东 张鹏 马勇 徐又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2期920-923,976,共5页
目的研究铁调素对人成骨细胞(hFOB1.19)Ⅰ型胶原(COL1)、骨保护素(OPG)、骨钙素(BG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成骨细胞在34℃下进行体外培养,以不同浓度铁调素(50 nmol/L、100 nmol/L、200 nmol/L、400 nmol/L)干预72 h后,收集细胞,分别抽... 目的研究铁调素对人成骨细胞(hFOB1.19)Ⅰ型胶原(COL1)、骨保护素(OPG)、骨钙素(BG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成骨细胞在34℃下进行体外培养,以不同浓度铁调素(50 nmol/L、100 nmol/L、200 nmol/L、400 nmol/L)干预72 h后,收集细胞,分别抽取总RNA,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成骨细胞中COL1、OPG、BGP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RT-PCR检测显示不同浓度铁调素干预后,各组COL1、OPG、BGP mRNA均有表达;不同浓度组的COL1、OPG、BGP mRNA表达光密度比值不同,组间密度比值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铁调素在400 nmol/L时抑制OPG的表达(P<0.05)。结论 铁调素可上调成骨细胞(hFOB1.19)COL1、OPG、BGP mRNA表达,铁调素浓度增加转录水平逐渐增加,显示有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调素 人成骨细胞 体外培养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0例绝经后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血清铁蛋白与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赵国阳 秦艳 +1 位作者 沈光思 徐又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69-1373,共5页
目的研究绝经后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血清铁蛋白与维生素D的相互关系,探讨铁蓄积对绝经后髋部脆性骨折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分析240例绝经后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资料,患者均检测血清铁蛋白(Fer)、25(OH)D3、骨转换及生化指标。按每10岁为1个... 目的研究绝经后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血清铁蛋白与维生素D的相互关系,探讨铁蓄积对绝经后髋部脆性骨折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分析240例绝经后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资料,患者均检测血清铁蛋白(Fer)、25(OH)D3、骨转换及生化指标。按每10岁为1个年龄组,方差分析统计各组血清Fer、25(OH)D3和骨转换指标随年龄变化情况;按血清铁蛋白水平分组,t检验分析Fer正常组和Fer升高组25(OH)D3和骨转换指标的差异;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明确血清Fer与25(OH)D3的相关性。结果患者血清Fer普遍升高,而且随增龄而增加,25(OH)D3普遍降低,随增龄而下降(P<0.05);血清Fer升高组血清25(OH)D3水平明显低于Fer正常组(P<0.05);血清Fer和25(OH)D3水平存在负相关(r=-0.22,P=0.001),矫正年龄因素,二者仍然负相关(r=-0.19,P=0.004);血清Fer与骨转换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绝经后脆性骨折患者存在铁蓄积和低维生素D状态,二者存在负相关。该结果为铁蓄积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研究提供了新的临床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血清铁蛋白 铁蓄积 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体检人群血清铁蛋白增加与骨量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高焱 刘功稳 +6 位作者 李光飞 陈斌 顾颀 俞晨 张鹏 徐又佳 钱志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59-1066,共8页
目的通过分析50 岁以上体检人群的各项指标与骨密度指标关系,了解血清铁蛋白增加与骨量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年龄大于50 岁来本院进行“全指标”健康体检数据,共2 602 例,“全指标”包括:①年龄、身高、体重... 目的通过分析50 岁以上体检人群的各项指标与骨密度指标关系,了解血清铁蛋白增加与骨量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年龄大于50 岁来本院进行“全指标”健康体检数据,共2 602 例,“全指标”包括:①年龄、身高、体重、腰围、血压;②血清生化指标、血清肿瘤指标;③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分析各项指标与骨密度关系,分析血清铁蛋白对骨量改变的影响。结果多重线性回归和多元Logistics 回归分析显示:①年龄、腰围和ALP 是引起男女性骨量(腰椎或股骨颈)下降的危险因素,身高、体质量指数( bone mass index,BMI)和收缩压是骨量保护因素;②血清铁蛋白是50 岁以上女性骨密度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浓度的上升会进一步导致50 岁以上女性骨量减低或骨质疏松风险增加。结论50 岁以上女性体内铁蛋白上升会进一步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风险;高龄、高ALP 是50 岁以上男女性骨量下降的危险因素,增加BMI、身高高度对骨量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骨密度 铁蛋白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缺乏环境下铁蓄积对骨吸收及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费蓓蓓 王啸 +3 位作者 张弘 凌莉 朱维培 徐又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1-157,共7页
目的在雌激素缺乏状态下,探讨转录因子κB (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通路在高铁环境影响骨吸收及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去势组(OVX组)、高铁去势组(F+OVX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 目的在雌激素缺乏状态下,探讨转录因子κB (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通路在高铁环境影响骨吸收及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去势组(OVX组)、高铁去势组(F+OVX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Ⅰ型胶原C端肽(C-terminal 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CTX),股骨硬组织切片行普鲁士蓝铁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胫骨基因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Acp5)、组蛋白酶K (cathepsin K,Ctsk)表达差异。培养小鼠单核细胞株RAW264. 7向破骨细胞分化,模拟动物实验分为雌激素正常组(E2+组)、雌激素缺乏组(E2-组)、高铁雌激素缺乏组(F+E2-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及噬骨馅窝实验观察破骨细胞分化情况,提取胞浆、胞核蛋白,Western-Blot检测各组胞浆磷酸化抑制因子(p-inhibitor of NF-κB,p-IκBα)、亚基p65蛋白水平及胞核蛋白亚基p65的差异。结果动物实验中,F+OVX组股骨普鲁士蓝染色铁沉积较SHAM组及OVX组更明显。SHAM组、OVX组、F+OVX组血清CTX水平分别为(2 588±661. 9)、(9 624±1 140)、(14 506±914. 9) pmol/L,Acp5表达水平分别为(9. 7±2. 7)%、(36. 1±4. 5)%、(55. 4±4. 4)%,Ctsk表达水平分别为(11. 1±3. 3)%、(53. 0±4. 7)%、(66. 1±4. 2)%;与SHAM组比较,OVX组血清CTX、基因Acp5、Ctsk表达水平升高(P分别为0. 000、0. 001、0. 000),F+OVX组较OVX组进一步升高(P分别为0. 000、0. 006、0. 023)。细胞实验中,E2-组TRAP阳性细胞及噬骨馅窝数分别为(142. 329±12. 699)和(31. 667±4. 320),较E2+组的(45. 875±7. 972)和(9. 500±2. 074)增加,F+E2-组分别为(468. 782±49. 015)和(84. 167±8. 010),进一步增加(均P=0. 000)。Western-Blot结果显示,E2-组胞核蛋白p65、胞浆蛋白p-IκBα分别为(50. 1±6. 0)%和(2. 0±0. 0)%,均较E2+组的(2. 2±1. 1)%和(0. 8±0. 0)%升高(P分别为0. 000和0. 042),F+E2-组分别为(69. 3±7. 1)%和(22. 2±2. 1)%,均较E2-组进一步升高(P分别为0. 023和0. 000)。结论雌激素缺乏合并铁蓄积可促进破骨活性,加重骨量丢失,该影响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雌激素 破骨细胞 铁蓄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测血清铁蛋白和胱抑素C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意义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伟 徐又佳 +3 位作者 崔胜宇 朱新辉 刘巍 严春雷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74-1278,共5页
目的分析探讨绝经后体检女性血清铁蛋白、胱抑素C与骨密度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9年4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有完整临床资料的492例绝经后体检女性,年龄55~80岁。留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铁蛋白(SF)、血清胱抑素(Cys-C)... 目的分析探讨绝经后体检女性血清铁蛋白、胱抑素C与骨密度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9年4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有完整临床资料的492例绝经后体检女性,年龄55~80岁。留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铁蛋白(SF)、血清胱抑素(Cys-C)、血肌酐(Scr)、甲状旁腺素(PTH)、25-羟基维生素D(25OHD)、骨钙素(OC)、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ⅠNP)和Ⅰ型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等指标,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左髋股骨颈、总股骨和腰椎1-4骨密度,分析血清铁蛋白和胱抑素C与骨密度相关性及骨质疏松症发生相对风险。结果本组人群骨质疏松发生率46.5%,不同骨密度组年龄、体重、BMI、SF、Cys-C、25OHD、PⅠNP和β-CTX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铁蛋白和胱抑素的四分位数分组中,年龄、体重、BMI、Scr及各部位骨密度T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控制年龄、体重、BMI、Scr、25OHD和PⅠNP等指标后,高血清铁蛋白和胱抑素C组骨质疏松相对风险分别为2.272(95%CI:1.090~4.727)和2.224(95%CI:1.047-4.723)。结论血清铁蛋白和胱抑素C升高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重视绝经后女性血清铁蛋白和胱抑素C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女性 骨质疏松症 血清铁蛋白 胱抑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