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Modic改变与终板缺损体积和形态的联系及二者与腰痛相关性的研究
1
作者 施能超 宋昊 +3 位作者 曹录民 刘栋 王啸 华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1-718,共8页
目的:分析腰椎Modic改变的体积与终板缺损的体积、形态的相关性,探究相关终板病变与腰痛症状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3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腰椎MRI检查有终板缺损的401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是否合并Mo... 目的:分析腰椎Modic改变的体积与终板缺损的体积、形态的相关性,探究相关终板病变与腰痛症状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3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腰椎MRI检查有终板缺损的401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是否合并Modic改变分为两组:Modic改变组(204例)和无Modic改变组(197例),测量并计算两组患者终板缺损的体积分数并评估两组患者腰椎终板缺损的形态,分为典型形态组(凹陷形、三角形、圆形)和非典型形态组(矩形、不规则形)。测量Modic改变204例患者Modic改变的长、宽、高,并计算体积分数。分析Modic改变的体积分数与终板缺损的体积分数、形态的相关性。根据所有患者椎间盘退变等级分组,对每组患者分别进行Modic改变的体积分数与终板缺损的体积分数、形态分组的相关性分析。随访患者腰痛情况,对不同终板缺损形态与是否合并Modic改变患者腰痛患病率进行比较。结果:典型形态组共369个椎体,152个椎体合并Modic改变;非典型形态组共191个椎体,149个椎体合并Modic改变。Modic改变组的腰椎终板缺损体积分数为0.017±0.014,无Modic改变组的腰椎终板缺损体积分数为0.008±0.007。非典型形态组终板缺损患者的Modic改变体积分数0.20±0.13,典型形态组终板缺损患者Modic改变体积分数0.11±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腰椎Modic改变的体积分数与终板缺损体积分数的变化呈线性正相关(P<0.001)。椎间盘轻度与中度退变的患者中,Modic改变的体积与终板缺损的体积与形态有着相关性(P<0.05);在椎间盘重度退变的患者中,Modic改变的体积与终板缺损的体积有着相关性(P<0.001),Modic改变的体积分数与终板缺损的形态之间未见相关性(P>0.05)。共随访65例患者腰痛情况,有30例患者出现腰痛症状(Modic改变组24例,无Modic改变组6例),终板缺损合并Modic改变的患者腰痛患病率高于单纯终板缺损患者(P<0.05),不同终板缺损形态患者腰痛患病率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腰椎Modic改变的体积分数与终板缺损的体积分数呈现显著的线性正相关性;椎间盘轻度与中度退变的患者中,非典型组形态的终板缺损患者的Modic改变体积分数普遍大于典型形态组;合并Modic改变患者中腰痛的比例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C改变 终板缺损 MRI 腰痛 腰椎退行性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来源CD34^+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集落形成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国强 刘珍珍 +2 位作者 孙晟轩 安广宇 周海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5-579,共5页
目的:分离、培养及鉴定人脐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对内皮克隆形成细胞(Endothelial colony-forming cells,ECFCs)与内皮细胞集落形成单元(Endothelial cell colony-forming units,CFU-ECs)进行鉴别和... 目的:分离、培养及鉴定人脐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对内皮克隆形成细胞(Endothelial colony-forming cells,ECFCs)与内皮细胞集落形成单元(Endothelial cell colony-forming units,CFU-ECs)进行鉴别和界定。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RT-PCR、免疫荧光、Dil-Ac-LDL摄取、集落形成和成血管实验等多种方法对两类细胞进行鉴别及界定。结果:ECFCs和CFU-ECs表达相同内皮细胞表面抗原,如VEGFR-2、CD31、CD144、CD105和CD146。而CD45和CD14在两者的表达存在差异,CFU-ECs表面强表达,ECFCs表面几乎检测不到。另外两者在集落形态、细胞增殖能力、Dil-Ac-LDL摄取和体外成血管能力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CFU-ECs可能是造血干细胞源性的细胞集落,并非真正的EPCs。而ECFCs为真正意义上的EPCs,在组织工程和临床等方面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 脐血 细胞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对人脐血晚期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珍珍 李国强 +3 位作者 刘萌 孙晟轩 安广宇 董宁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32-1037,共6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阿司匹林对人脐血晚期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功能的影响。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免疫磁珠分选法从脐血获得CD34+的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2周后收集贴壁细胞,通... 本研究旨在观察阿司匹林对人脐血晚期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功能的影响。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免疫磁珠分选法从脐血获得CD34+的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2周后收集贴壁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RT-PCR、DiI-Ac-LDL的摄取及体外血管形成能力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用不同浓度阿司匹林(终浓度分别为0.1,1,10,100,1 000,10 000μmol/L)处理EPC 24 h,然后分别采用CCK-8比色法、Transwell小室、黏附能力测定实验来观察EPC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黏附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阿司匹林(0.1-1 000μmol/L)对脐血晚期EPC的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可增强晚期EPC的黏附及迁移能力,而高浓度的阿司匹林(10 000μmol/L)显著抑制晚期EPC的增殖和迁移,但对其黏附能力无明显影响。结论:低浓度的阿司匹林可增强晚期EPC的黏附及迁移能力,而高浓度的阿司匹林抑制晚期EPC的增殖、黏附及迁移能力,从而抑制内皮细胞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内皮祖细胞 脐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外泌体miRNAs联合CA72-4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孙婧悦 王啸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36-641,共6页
目的:筛选胃癌患者及健康人血清外泌体miRNAs,探究miRNAs联合肿瘤标记物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胃癌的46例患者为胃癌组,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血清标本,行血清外... 目的:筛选胃癌患者及健康人血清外泌体miRNAs,探究miRNAs联合肿瘤标记物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胃癌的46例患者为胃癌组,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血清标本,行血清外泌体miRNAs测序,筛选并验证差异性表达的miRNAs,将验证后的miRNAs表达水平、肿瘤标志物数值与胃癌诊断行Spearman相关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别分析外泌体miRNAs、CA72-4及两者联合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两组血清外泌体共筛选出376个差异表达的miRNAs,经q-PCR验证,仅4个miRNA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ROC曲线判断外泌体miRNAs在胃癌诊断中的效能:miR-1323、miR-26a-5p、miR-202-3p、miR-96-5p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08、0.815、0.570、0.547,灵敏度分别为71.7%、67.4%、30.4%、19.6%,特异度分别100%、85.0%、90.0%、100%。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提示:miR-26a-5p、miR-1323和CA72-4与胃癌诊断相关,ROC曲线显示:miR-26a-5p、miR-1323和CA72-4三者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67,高于三者单独诊断效能,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0%、100%。结论:联合检测血清外泌体miR-26a-5p、miR-1323和CA72-4的表达水平,在胃癌诊断中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外泌体 MIRNAS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