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4
1
作者 蔡武 龚建平 +6 位作者 乔方 朱江涛 张伟 刘蓉 张博 钱爱民 曹勇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24-827,共4页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24例行CTA和DSA检查,在CT工作站对锁骨下动脉和无名动脉进行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容...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24例行CTA和DSA检查,在CT工作站对锁骨下动脉和无名动脉进行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后处理,并与DSA结果对照。结果 24例CTA显示共72支锁骨下动脉和无名动脉,25支血管存在狭窄性病变,重度狭窄18支,完全闭塞7支。CTA诊断血管低估1支,高估0支。以DSA检出血管狭窄程度≥70%为阈值,CTA对狭窄程度诊断的敏感性96.0%,特异性100%,准确率98.6%,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7.9%。根据CTA检查结果行单纯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4例,同时行支架置入20例,共21枚。结论 64层螺旋CTA是评估锁骨下动脉和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可靠方法,可作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术前评价的首选检查,为临床选择介入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气囊扩张术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晔青 李晓强 +3 位作者 孟庆友 钱爱民 李承龙 王孝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540-3541,共2页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各种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不断涌现,如激光、射频、硬化剂、静脉曲张旋切术及内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等。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点。笔者于2012年8-12月对5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腔内激光消融术...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各种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不断涌现,如激光、射频、硬化剂、静脉曲张旋切术及内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等。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点。笔者于2012年8-12月对5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腔内激光消融术闭合大隐静脉主干结合外周曲张静脉泡沫硬化剂注射疗法,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激光 下肢静脉曲张 硬化剂治疗 静脉主干 大隐 交通静脉 曲张静脉 旋切术 CEAP 离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损伤性肾出血 被引量:19
3
作者 段跃 徐庆康 +5 位作者 周涛 于田强 洪翔 孙先军 杨益 李晓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 观察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急性损伤性肾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12月32例损伤性肾出血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情况,其中包括肾挫裂伤18例,肾部分切除术术后出血2例,经皮肾镜术后出血12例。结果 31例患者... 目的 观察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急性损伤性肾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12月32例损伤性肾出血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情况,其中包括肾挫裂伤18例,肾部分切除术术后出血2例,经皮肾镜术后出血12例。结果 31例患者一次栓塞成功,1例患者栓塞术后第5天再次出血行第2次栓塞术后血尿消失。术后随访2 ~ 40个月,未见肾出血再发,1例出现肾周尿液囊肿;2例肾脏体积缩小,该2例均为Ⅴ级肾挫裂伤患者。随访期间无肾脓肿、肾性高血压及肾功能异常发生。结论 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是治疗急性损伤性肾出血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肾动脉 栓塞 创伤和损伤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微创治疗 被引量:25
4
作者 李晓强 钱爱民 汪忠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1期820-823,共4页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微创治疗 pulmonary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高发病率 肺动脉栓塞 DVT 血管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球囊开通失功能动静脉瘘管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明志兵 丁文彬 +2 位作者 袁瑞凡 李文东 李晓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15-518,523,共5页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球囊对失功能动静脉瘘管(AVF)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评估其可行性及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103例AVF失功能患者行PTA后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分为冠状动脉球囊组53例和普通球囊组50例。经肱动脉顺行穿刺...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球囊对失功能动静脉瘘管(AVF)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评估其可行性及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103例AVF失功能患者行PTA后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分为冠状动脉球囊组53例和普通球囊组50例。经肱动脉顺行穿刺,对狭窄或闭塞瘘管行PTA,比较冠状动脉球囊组与普通球囊组治疗后的开通成功率、1年通畅率及血管痉挛、血肿、假性动脉瘤形成情况。结果瘘管平均长度(2.1±1.3)cm,冠状动脉球囊组技术成功率为86.8%,临床成功率为92.5%,1年通畅率为84.9%;2例(3.8%)患者发生I^II度瘘管痉挛,血肿发生率为5.7%,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为3.8%。普通球囊组技术成功率为88.0%,临床成功率为92.0%。1年通畅率为68.0%,4例(8.0%)发生I^II度瘘管痉挛,11例(22.0%)发生Ⅲ~Ⅳ度瘘管痉挛;血肿发生率为6.0%,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为4.0%。冠状动脉球囊组与普通球囊组技术成功率及临床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4、0.007,P>0.05),1年通畅率及痉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12.841,P<0.05);血肿及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0.004,P>0.05)。结论冠状动脉球囊开通AVF失功能后通畅率高、副作用更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动静脉瘘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7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钱爱民 李晓强 +3 位作者 桑宏飞 段鹏飞 朱礼炜 戎建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450-451,共2页
目的评价介入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对7例术前确诊为门静脉血栓形成者行开腹经肠系膜上静脉的门静脉内手术取栓、局部溶栓和门静脉狭窄/闭塞段球囊扩张、内支架置入术。2例因小肠坏死、1例因肠腔明显狭窄而同时行部分... 目的评价介入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对7例术前确诊为门静脉血栓形成者行开腹经肠系膜上静脉的门静脉内手术取栓、局部溶栓和门静脉狭窄/闭塞段球囊扩张、内支架置入术。2例因小肠坏死、1例因肠腔明显狭窄而同时行部分小肠切除术。结果7例均治疗成功。术前腹痛、腹胀及消化道症状消失,腹水基本消失。随访3~24个月,平均16个月,均健在,无消化道出血。多普勒超声复查显示门静脉血流通畅。结论介入联合手术是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抗凝与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晔青 杜晓龙 李晓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7-959,共3页
目的:比较单纯抗凝与深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近期疗效,评价深静脉置管溶栓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33例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单纯抗凝组(A组,22例)和深静脉置管溶栓组(B... 目的:比较单纯抗凝与深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近期疗效,评价深静脉置管溶栓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33例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单纯抗凝组(A组,22例)和深静脉置管溶栓组(B组,11例),对比两组视觉模拟评分、上肢周径治疗前后平均减小值及主观症状评分的差异。结果:两组的上肢周径治疗前后平均减小值,B组为(1.2±0.3)cm,好于A组(0.5±0.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症状评分A组3.5±1.2;B组1.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导管直接溶栓治疗较单纯抗凝治疗,患肢肿痛症状改善更明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溶解疗法 临床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lverHawk斑块切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2例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晔青 李晓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56-958,共3页
目的:评价SilverHawk斑块切除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SilverHawk斑块切除系统治疗4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共44条肢体。术后采用CTA或彩超对管腔通畅情况进行评估随访。结果:43条肢体经腔内开通成... 目的:评价SilverHawk斑块切除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SilverHawk斑块切除系统治疗4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共44条肢体。术后采用CTA或彩超对管腔通畅情况进行评估随访。结果:43条肢体经腔内开通成功,1例因术中动脉破裂置入覆膜支架,技术成功率(97.7%)。1例术后行小腿截肢术。随访1~6个月,动脉管腔通畅。结论:SilverHawk斑块切除技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近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切除术 下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nfordA型夹层并发右下肢及肠缺血误诊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晔青 李晓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2,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男.47岁.因“突发全腹痛15h伴右下肢发凉疼痛11h”于2013年1月1日收入院。患者15h前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绞痛.伴有恶心呕吐数次,吐出物为胃内容物。11h前出现右下肢麻木疼痛。伴有皮肤发凉。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下肢 肠道 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腔内治疗:112例报告 被引量:8
10
作者 焦健 于小滨 李晓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79-883,共5页
目的探讨腔内介入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9月~2015年6月,对112例Cockett综合征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其中狭窄性病变103例,髂静脉闭塞9例。CEAP分级C2级45例,C3级23例,C4级19例,C5级11例,C6级14例。经静脉造影诊断... 目的探讨腔内介入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9月~2015年6月,对112例Cockett综合征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其中狭窄性病变103例,髂静脉闭塞9例。CEAP分级C2级45例,C3级23例,C4级19例,C5级11例,C6级14例。经静脉造影诊断明确。经患肢股静脉入路,对髂静脉狭窄段进行球囊扩张,测量低压扩张下的球囊最小径评估狭窄程度及强度,狭窄程度>50%行支架置入。闭塞病变先经8 mm球囊扩张,合并血栓形成者行髂静脉置管溶栓,溶栓后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术后观察肢体症状改善情况,随访彩超及下肢静脉造影。结果 9例行单纯PTA,103例置入支架,术毕造影盆腔侧支血管显影消失22例,明显减少56例,轻度减少34例。术后1个月,43例下肢肿胀患者小腿周径差从(2.56±0.88)cm降至(0.93±0.71)cm(t=20.24,P=0.000);14例活动性溃疡面积从(6.34±3.78)cm^2降至(2.13±1.88)cm^2(t=7.19,P=0.000)。随访造影86例,随访时间2~45个月,平均19.2月,术后12个月未置入支架组通畅率76.2%,置入支架组12、24、36个月通畅率分别为96.7%、88.6%、86.1%,有统计学差异(log rankχ~2=30.32,P=0.000)。支架≥16 mm组12、24个月通畅率均为95.2%,支架<16 mm组12、24个月通畅率分别为97.0%、93.3%,无统计学差异(log rankχ~2=0.39,P=0.532)。1例合并血栓者术后1个月支架再次血栓形成,1例术后8个月对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8例有术后12个月造影结果,6例未置入支架者发生再狭窄5例,置入支架患者通畅率为95.8%(69/72),未发现支架移位。结论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临床疗效满意,支架的应用可提高髂静脉的中远期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血管成形术 溶栓 支架 诊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静脉狭窄导致侧支循环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联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江旭东 许天泽 +2 位作者 孙莉莉 李晓强 吴鹏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5-111,共7页
目的探索髂静脉狭窄(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导致侧支循环建立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之间的关联。方法考虑不同侧支类型与侧支截面积,建立下腔-髂静脉的IVCS理想三维血管模型,并根据影像学... 目的探索髂静脉狭窄(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导致侧支循环建立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之间的关联。方法考虑不同侧支类型与侧支截面积,建立下腔-髂静脉的IVCS理想三维血管模型,并根据影像学数据重建患者髂静脉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运用血液淤滞模型,研究血液滞留与侧支类型及截面积的关系,探索与血栓形成的关联。结果各理想模型远心端壁面剪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WSS)为0.3 Pa。经4个周期的计算,腰升型和盆腔型模型的残留血液集中在狭窄处及狭窄远心端,旧血液体积分数(old blood volume fraction,OBVF)随不同侧支截面积而变化,分别为5%~90%和70%~80%;共存型模型相应部位OBVF均在80%以上。IVCS患者重建模型远心端WSS为0.9 Pa,远心端OBVF为51.5%。结论狭窄处及远心端为血液淤滞最严重部位,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关联也越大。侧支截面积越大,血液滞留程度越严重;共存型模型血液滞留程度比腰升型与盆腔型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髂静脉狭窄 侧支循环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