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茎突综合征与缺血性卒中:罕见但必须重视的病因
1
作者 石艳萍 罗颜 +3 位作者 朱龙海 时代 曹勇军 石际俊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7-922,共6页
茎突综合征可导致骨源性缺血性卒中,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病病因,由其引起的颈动脉夹层易被漏诊和误诊。本文通过分析现有文献,综述了茎突综合征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探讨了茎突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流行病学特征、引起脑血管病的病理机制... 茎突综合征可导致骨源性缺血性卒中,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病病因,由其引起的颈动脉夹层易被漏诊和误诊。本文通过分析现有文献,综述了茎突综合征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探讨了茎突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流行病学特征、引起脑血管病的病理机制及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茎突综合征引起缺血性卒中的认识,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突综合征 缺血性卒中 颈动脉夹层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2
作者 卫红齐 陈伟 +4 位作者 徐夏媛 刘志勇 莫江伟 邢洪瑜 曹忠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5-249,共5页
目的 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ECR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文中旨在探讨用普通抗原卵清蛋白(OVA)联合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来诱导小鼠ECRS,建立小鼠ECRS实验模型。方法 将24只雌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PBS组[腹腔注射及鼻腔滴... 目的 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ECR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文中旨在探讨用普通抗原卵清蛋白(OVA)联合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来诱导小鼠ECRS,建立小鼠ECRS实验模型。方法 将24只雌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PBS组[腹腔注射及鼻腔滴入磷酸缓冲盐(PBS)]、SEB组(腹腔注射PBS,鼻腔滴入SEB)、OVA组(腹腔注射及鼻腔滴入OVA)及SEB+OVA组(腹腔注射OVA,鼻腔滴入SEB+OVA),每组6只。在d103获取小鼠鼻腔灌洗液(NLF),采用ELISA检测NLF中IFN-γ、IL-4、IL-5和IL-17A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鼻腔鼻窦黏膜息肉样病变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表达水平。结果 OVA组和SEB+OVA组IL-4、IL-5浓度显著高于PBS组及SEB组(P<0.05);SEB+OVA组与OVA组比较,IL-5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SEB+OVA组小鼠鼻腔鼻窦见息肉样病变伴明显EOS浸润,息肉样病变以及EOS计数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OVA组和SEB+OVA组鼻-鼻窦黏膜组织中均有较强表达ECP的阳性信号,表达ECP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PBS组及SEB组,且SEB+OVA组表达ECP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OVA组(P<0.05)。结论 持续暴露OVA联合SEB可成功诱导ECRS,该模型的建立为ECRS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家兔急性鼻窦炎上颌窦黏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卫红齐 袁辉 +3 位作者 刘志勇 朱政文 邬晓帆 杜建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1893-1895,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家兔急性鼻窦炎上颌窦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成鼻腔置入Merocel!高分子膨胀海绵+鼻腔注入肺炎链球菌组(A组,8只)、单纯鼻腔置...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家兔急性鼻窦炎上颌窦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成鼻腔置入Merocel!高分子膨胀海绵+鼻腔注入肺炎链球菌组(A组,8只)、单纯鼻腔置入Merocel!高分子膨胀海绵组(B组,8只)及空白对照组(C组,8只)。10d后将动物处死,完整取出实验侧上颌窦,脱钙3周后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上颌窦黏膜中ICAM-1的表达。结果:ICAM-1在A组家兔上颌窦黏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固有层炎性细胞中大量表达;B组上颌窦黏膜ICAM-1的表达量也明显增加,但阳性表达强度弱于A组;C组上颌窦黏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极少量表达ICAM-1,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AM-1在实验性急性鼻窦炎鼻窦黏膜中大量表达,在急性鼻窦炎炎症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黏膜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D-PGJ_2对小鼠耳蜗基底膜螺旋神经节氧化损伤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罗颜 曹忠胜 +1 位作者 朱政文 袁辉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研究PPARγ激动剂15D-PGJ2对H2O2诱导的离体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氧化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分离生后3-5 d的小鼠耳蜗基底膜,培养24 h后不同浓度PPARγ激动剂15D-PGJ2(10μM,30μM)预处理24h,再分别加入含有不同浓度H2O2(3mM,6mM)的培... 目的研究PPARγ激动剂15D-PGJ2对H2O2诱导的离体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氧化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分离生后3-5 d的小鼠耳蜗基底膜,培养24 h后不同浓度PPARγ激动剂15D-PGJ2(10μM,30μM)预处理24h,再分别加入含有不同浓度H2O2(3mM,6mM)的培养基培养24小时。采用NF200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行离体耳蜗基底膜螺旋神经纤维免疫荧光染色,在免疫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螺旋神经纤维形态以及密度改变。结果 3m M H202单独作用于原代培养的基底膜螺旋神经节24h时,螺旋神经纤维呈节断状损失改变,神经纤维逐渐变细局部断裂,染色变淡,神经纤维数量明显降低。随着H202浓度的增加,受损伤的螺旋神经微丝数目呈明显增加趋势。10μM 15D-PGJ2预处理24小时能提高H202损伤后基底膜螺旋神经纤维的数量。30μM 15D-PGJ2预处理组螺旋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增加。随着15D-PGJ2浓度提高,其保护作用加强。结论 PPARγ激动剂15D-PGJ2可减轻H2O2诱导的离体小鼠耳蜗基底膜螺旋神经节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螺旋神经节 H_2O_2 15D-PGJ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手术前翼腭窝区域血管内成像的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邢洪瑜 王小路 +2 位作者 王雪峰 李健 单希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26-929,共4页
目的探讨新鲜尸头翼腭窝血管成像的新方法,为影像指导内镜手术、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0%、5%碘伏醇注射液血管内灌注,然后进行CT扫描,记录新鲜尸头血管的动静脉相,在影像工作站进行成像结果处理。同时,依据翼腭窝区域... 目的探讨新鲜尸头翼腭窝血管成像的新方法,为影像指导内镜手术、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0%、5%碘伏醇注射液血管内灌注,然后进行CT扫描,记录新鲜尸头血管的动静脉相,在影像工作站进行成像结果处理。同时,依据翼腭窝区域血管内成像结果,在鼻内镜下对翼腭窝区域的血管进行解剖,观察翼腭窝区域血管形态是否与影像资料一致。结果新鲜尸头上颌动脉翼腭段血管成像显像良好,上颌动脉行程及各区分支显示较清晰。根据Morton及Khan分型,Y型、M型和中间型分别占33.3%,16.7%和50.0%。鼻内镜下解剖示上颌动脉翼腭段于上颌神经外下方蜿蜒横穿,发出多条分支:眶下动脉、腭降动脉及蝶腭动脉。对比发现,翼腭窝区域的内镜下图像与血管成像的影像资料一致。结论进行翼腭窝区域血管成像的研究,对影像指导临床手术、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 尸头 翼腭窝 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多平面手术治疗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 被引量:13
6
作者 戴吉 陈锐 +6 位作者 曹忠胜 袁辉 赵振安 辛洁 罗颜 卫红齐 李文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3-756,共4页
目的:探讨同期多平面手术治疗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对137例经多导睡眠仪监测(PSG)诊断为中重度OSAHS并接受手术干预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多平面组95例患者行以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 目的:探讨同期多平面手术治疗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对137例经多导睡眠仪监测(PSG)诊断为中重度OSAHS并接受手术干预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多平面组95例患者行以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为基础的多平面手术,UPPP组42例患者仅行改良UPPP。比较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术前和术后PSG检查、Calgary睡眠呼吸暂停生活质量指数问卷(SAQLI)、Epworth嗜睡量表(ESS)和鼾声评分(SS)相关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仅多平面组出现急性呼吸道梗阻1例(1.1%),经及时行气管切开术症状缓解。术后多平面组AHI、LSa O2、TS90%和SAQLI总分及4个维度分值、ESS分值、SS分值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优于UPPP组(P<0.05)。而UPPP组仅AHI、LSa O2、TS90%有改善(P<0.05)。结论:同期多平面手术是治疗OSAHS患者安全可行的方法。主观量表和客观检查综合评估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手术疗效和疾病对OSAH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耳鼻喉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诱导兔急性上颌窦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卫红齐 王天友 +5 位作者 王秋萍 袁辉 朱政文 刘志勇 邬晓帆 曹忠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7-580,共4页
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作为超抗原(superantigen)目前被认为可能是导致鼻窦炎发生、发展并向慢性转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文中通过向兔上颌窦腔注入不同浓度SEB,明确其能否成功诱导急性上颌窦炎。方... 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作为超抗原(superantigen)目前被认为可能是导致鼻窦炎发生、发展并向慢性转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文中通过向兔上颌窦腔注入不同浓度SEB,明确其能否成功诱导急性上颌窦炎。方法 45只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15只。每天分别向兔右上颌窦腔注入低浓度SEB(0.3 ng/ml,A组)、中等浓度SEB(3 ng/ml,B组)及高浓度SEB(30ng/ml,C组)各2ml,3组兔左上颌窦腔每天注入2ml等渗盐水作为对照侧。3d、7d及14 d后每组随机选取5只兔处死,取双上颌窦分泌物行普通细菌培养及鼻窦黏膜标本光镜下观察。结果 3 d后,3组兔右上颌窦分泌物普通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7d及14d后,A组右上颌窦分泌物普通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B、C组右上颌窦分泌物普通细菌培养阳性率均为100%。光镜下黏膜病理半定量结果示:B、C组与A组比较,3 d后炎性细胞浸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d及14d后炎性细胞浸润及上皮溃疡形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比较,7d及14d后上皮溃疡形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兔左上颌窦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黏膜形态学未见明显改变。结论持续灌注中高浓度SEB 7 d可成功诱导急性鼻窦炎,且随着SEB浓度增加鼻窦黏膜形态学改变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 鼻窦炎 黏膜 组织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各参数在梅尼埃病中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贾松涛 曹忠胜 +2 位作者 石艳萍 徐英 罗颜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7-381,共5页
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是一种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眩晕,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耳鸣和耳胀满感的内耳疾病。反复眩晕发作的发病特征以及长期发作后引起的永久听力损害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作为一个无创检查,前庭诱发... 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是一种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眩晕,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耳鸣和耳胀满感的内耳疾病。反复眩晕发作的发病特征以及长期发作后引起的永久听力损害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作为一个无创检查,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对前庭功能的评估已得到广泛认可,本文详细的介绍了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多种参数在梅尼埃病中的变化及特点,反应其在梅尼埃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VEMP在梅尼埃病和前庭性偏头痛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永春 曹忠胜 +2 位作者 贾松涛 韩雨 罗颜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4-540,共7页
目的研究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频率振幅比在单侧梅尼埃病(Meniere disease,MD)患者中的特异性以及在梅尼埃病诊断、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我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确诊的单... 目的研究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频率振幅比在单侧梅尼埃病(Meniere disease,MD)患者中的特异性以及在梅尼埃病诊断、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我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确诊的单侧梅尼埃病患者34例(34患耳、34对耳)、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17例(34耳)和年龄相仿的健康志愿者15例(30耳)行oVEMP测试,分别用500Hz、1000Hz短纯音刺激,统计引出率;比较MD患耳组与其他各组oVEMP的振幅大小;计算并比较MD患耳组与其他各组的频率振幅比(在1000Hz频率刺激时引出的振幅与500Hz处引出振幅的比值);描述梅尼埃病患侧耳频率振幅比分别基于健康对照组、前庭性偏头痛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并行分析;计算频率振幅比与年龄、听力、病程的相关性系数并分析。结果梅尼埃病组有26例能引出oVEMP(引出率为76.47%),前庭性偏头痛组有14例(引出率为82.35%),健康对照组有13例(引出率为86.67%);振幅比较:500Hz频率刺激下引出的振幅在MD患耳组分别与MD对耳组、健康对照组、VM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0Hz频率处引出的振幅在MD患耳组分别与MD对耳组、健康对照组、VM组之间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频率振幅比比较:MD患耳组分别与MD对耳组、VM组、健康对照组相比频率振幅比均显著增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MD患耳频率振幅比基于健康对照组ROC曲线所得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数值为0.84,临界点为0.86,灵敏度为0.96,特异度是0.65;MD患耳基于VM组所得AUC为0.89,临界点为0.93,灵敏度为0.77,特异度为0.93;MD患耳频率振幅比与年龄、听力及病程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05、0.13和0.31,显著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梅尼埃病患者患耳oVEMP 1000/500频率振幅比无论与MD对耳组、健康对照组还是前庭性偏头痛组比较都存在较显著的增高,且与年龄、听力、病程无明显相关性,是一种较稳定的辅助工具用于MD的诊断以及与VM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频率振幅比 前庭性偏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