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探究
1
作者 周梦特 张晓慧 +2 位作者 陈萍 张积 李炳宗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71-576,共6页
目的:通过收集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ocular adnexal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OAML)患者病例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24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初诊的5... 目的:通过收集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ocular adnexal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OAML)患者病例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24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初诊的54例眼附属器淋巴瘤(ocular adnexal lymphoma,OA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9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患者为本研究的重点内容。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差异,相关性分析及Cox回归分析评估对PFS的影响。结果:39例MALT淋巴瘤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64岁。单侧病灶32例,双侧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5年PFS率为54.21%,5年OS率为100%,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病灶部位(P=0.011,HR=0.070)、首次治疗后缓解状态(P<0.001,HR=0.082)、EB病毒感染(P=0.011,HR=0.207)显著影响患者PFS。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首次治疗后缓解状态(P=0.034,HR=0.193)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未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首次治疗后缓解状态是OAML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非CR状态的患者应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附属器淋巴瘤 MALT 淋巴瘤 预后 危险因素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目方熏蒸联合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玉倩 卜曙阳 +2 位作者 冷步天 徐强崧 周晓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干眼症(DED)患者采用润目方熏蒸联合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治疗对其临床疗效、泪液分泌质量、中医症状、生命质量等的改善情况。方法将苏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白内障术后DED患者80例作为此次...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干眼症(DED)患者采用润目方熏蒸联合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治疗对其临床疗效、泪液分泌质量、中医症状、生命质量等的改善情况。方法将苏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白内障术后DED患者8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并以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3例)。两组于术后均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此基础上对照组常规给予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前述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润目方熏蒸,均治疗2疗程。比较两组治疗2疗程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2疗程后的泪液分泌质量,治疗前及治疗2疗程后的中医症状积分、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视觉相关生命质量量表(NEI-VFQ-25)评分,治疗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2疗程的总有效率(62.16%)相比观察组(86.05%)更低(P<0.05)。治疗1、2疗程后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泪膜破裂时间(BUT)逐渐延长,观察组均长于对照组,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I)长度逐渐增长,观察组均长于对照组,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逐渐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疗程后相比于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各项分值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NEI-VFQ-25评分各项的分值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润目方熏蒸联合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应用于白内障术后DED患者可改善泪液分泌质量,减轻临床症状,提升生命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良好,临床应用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症 白内障 润目方 熏蒸 地夸磷索钠滴眼液 泪液分泌质量 中医症状 生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视觉电生理法研究氟西汀对成年大鼠视皮层眼优势可塑性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解来青 徐国旭 +2 位作者 倪勇 魏晓红 娄慧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65-970,共6页
背景 氟西汀(Flx)为一种选择性血清素重吸收抑制剂,腹腔内注射可诱发成年大鼠海马区神经的再生和突触的发生,推测其对视皮层视觉可塑性产生促进作用,但口服Flx与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的关系、其与双眼形觉剥夺(BFD)逆转成年大鼠视... 背景 氟西汀(Flx)为一种选择性血清素重吸收抑制剂,腹腔内注射可诱发成年大鼠海马区神经的再生和突触的发生,推测其对视皮层视觉可塑性产生促进作用,但口服Flx与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的关系、其与双眼形觉剥夺(BFD)逆转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作用的关系等研究鲜见报道. 目的 采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方法研究Flx给药时间与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逆转的关系,比较Flx与BFD逆转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的效果.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分组区组设计多水平实验设计方法将70日龄(P70)的成年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Flx2组、Flx4组、Flx6组、Flx8组、BFD组和Flx+BFD组,Flx各组大鼠均给予0.2 mg/ml Flx溶液喂养大鼠分别至PVEP检查前2、4、6、8周,然后改为正常水饮用,于PVEP检查前1周行左跟上下睑缘缝合制备单眼形觉剥夺(MFD)模型;BFD组大鼠在PVEP检查前3周行双眼缝合2周,同时给予正常饮水3周;Flx+ BFD组先用0.2 mg/ml Flx溶液喂养4周,在Flx溶液喂养1周后双眼缝合2周,再于PVEP记录前1周剪开右眼睑行MFD.各组大鼠均行双跟PVEP记录,测量N75-P100振幅,计算FD跟(左眼)/非FD眼(右眼)(C/I)值,并通过比较FD前后大鼠PVEP振幅值的变化评估眼优势的转移. 结果 FD 1周后,Flx4组、Flx6组、Flx8组、BFD组、Flx+BFD组大鼠PVEP C/I值较FD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33,P<0.05;t=2.981,P<0.05;t=3.619,P<0.01;t=2.681,P<0.05;t=4.550,P<0.01) oFlx4组、Flx6组和Flx8组大鼠FD后左眼PVEP振幅值较FD前明显降低[(17.71±2.24)μV比(31.09±4.13) lμV;(18.93±2.85) μV比(29.59±4.07) μV;(17.94± 1.92) μV比(28.48±3.09) 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48、3.278、4.447,均P<0.01),而FD前后右眼PVEP振幅的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D后BFD组和Flx4+BFD组大鼠左眼PVEP振幅值明显低于FD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7,P<0.05;t=3.051,P<0.01),BFD组和Flx+ BFD组大鼠FD后右眼PVEP振幅值明显高于FD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09,P<0.01;t=-4.352,P<0.01). 结论 采用0.2 mg/ml Flx水溶液喂养成年大鼠4周以上及BFD2周的方法均可有效激活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延长Flx喂养时间并不能显著提高视觉可塑性重塑的程度.Flx对视觉可塑性重塑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FD眼反应,而BFD的作用机制是抑制FD眼反应的同时促进非FD眼反应来实现的.Flx喂养与BFD法在逆转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西汀 视皮层可塑性 形觉剥夺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Wistar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电生理与视网膜计对成熟期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预测的评价 被引量:9
4
作者 徐涛涛 徐国旭 +1 位作者 季晓燕 翟红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37-940,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视觉电生理和视网膜计检查评估成熟期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的可靠性。方法对75例(75眼)成熟期白内障患者在术前分别行视觉电生理和视网膜计检查,即分别行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 electroretinogram,F-ERG)、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目的探讨术前视觉电生理和视网膜计检查评估成熟期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的可靠性。方法对75例(75眼)成熟期白内障患者在术前分别行视觉电生理和视网膜计检查,即分别行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 electroretinogram,F-ERG)、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F-VEP)及潜视力(potential visual acuity,PVA)检查,并将结果与患者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前F-ERG b波振幅平均为(405.75±38.40)μV,F-VEPP2波潜伏期平均为(112.59±26.67)ms,PVA平均为0.27±0.19,术后1个月BCVA为0.42±0.22。术前F-ERG与术后BCVA一致者51眼,可靠性为68.0%,经统计学处理,2者存在显著正线性相关(r=0.3391,t=3.0799,P<0.05)。术前F-VEP与术后BCVA一致者55眼,可靠性为73.3%,经统计学处理,2者存在显著正线性相关(r=0.4754,t=4.6168,P<0.05)。术前PVA与术后BCVA基本一致者16眼,一致率为21.3%,经统计学处理,2者不相关(r=0.0447,P>0.05)。结论 F-ERG和F-VEP检查可综合评估成熟期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视功能,而视网膜计检查对此类患者术后视力进行评估的准确性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期白内障 闪光视网膜电图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视网膜计 潜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f-ERG二阶kernel反应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龚铠 徐国旭 +2 位作者 刘东伟 魏静 黄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二阶kernel反应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变化特点,评价其发现糖尿病早期视功能变化的作用。方法选择确诊为2型糖尿病、经散瞳眼底镜检查均未见视网膜病变患者32例,进... 目的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二阶kernel反应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变化特点,评价其发现糖尿病早期视功能变化的作用。方法选择确诊为2型糖尿病、经散瞳眼底镜检查均未见视网膜病变患者32例,进行mf-ERG二阶kernel反应检查,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mf-ERG二阶kernel反应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已有异常:在5个环中,1-2环a波潜伏期延迟,1-5环b波潜伏期延迟,1-3环b波振幅总和、振幅密度减低,5环b波振幅密度减低;在4个象限中,鼻上象限b波振幅密度减低,颞下象限b波潜伏期延迟,振幅总和减低,颞上象限a波、b波潜伏期延迟,b波振幅总和、振幅密度减低。结论mf-ERG二阶kernel反应可较敏感地检测出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功能异常,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多焦视网膜电图 二阶kernel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柳原田病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一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季晓燕 魏晓红 黄江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25-525,共1页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 小柳原田病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 浆液性视网膜脱离 黄斑区水肿 误诊 视力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共同抗原相关磷酸酶受体在大鼠视觉可塑性调控中的作用
7
作者 解来青 徐国旭 +4 位作者 倪勇 张积 季晓燕 娄慧 宋鄂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76-481,共6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共同抗原相关磷酸酶受体(LAR)在大鼠视觉可塑性调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初生Wistar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个组,每组8只,分别于出生后1、3、5、7和9周各处死一组幼鼠。另选取32只10周龄健康清洁级成年Wistar大鼠32... 目的探讨白细胞共同抗原相关磷酸酶受体(LAR)在大鼠视觉可塑性调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初生Wistar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个组,每组8只,分别于出生后1、3、5、7和9周各处死一组幼鼠。另选取32只10周龄健康清洁级成年Wistar大鼠3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双眼形觉剥夺(BFD)组、氟西汀组和BFD+氟西汀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干预,其余各组根据分组分别进行双眼眼睑缝合2周和/或0.2 mg/ml氟西汀无菌水溶液喂养4周。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各组大鼠视皮层LAR和硫酸软骨素多糖(CSPGs)的表达分布,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皮层LAR表达量。结果大鼠视皮层LAR表达分布于细胞膜、细胞质及轴突,CSPGs表达分布于细胞间质;大鼠视皮层LAR和CSPGs荧光强度随周龄的增大出现增强的趋势。出生后1、3、5、7、9周大鼠视皮层LAR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3.20)%、(108.37±2.26)%、(113.69±2.33)%、(131.83±3.78)%和(140.11±4.02)%,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0,P=0.001)。大鼠视皮层LAR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随视觉发育周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加(标准化β=0.961,P=0.007)。正常对照组成年大鼠视皮层LAR荧光强度最强,氟西汀组、BFD组和BFD+氟西汀组视皮层LAR荧光强度显著下降。正常对照组、氟西汀组、BFD组和BFD+氟西汀组大鼠视皮层LAR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2.96)%、(81.02±2.77)%、(71.99±3.09)%和(52.90±2.01)%,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16,P=0.015),其中氟西汀组、BFD组及BFD+氟西汀组LAR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30、36.10、41.72,均P<0.01)。结论视皮层LAR可能作为CSPGs特异性受体参与视觉可塑性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质 神经元可塑性 白细胞共同抗原相关性磷酸酶受体 氟西汀 硫酸软骨素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瞳孔及其对光反射的定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曾欣蔚 徐国旭 +3 位作者 李娜 张敬法 付威威 董月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85-487,共3页
瞳孔及瞳孔对光反射检查作为一项客观的视觉通路功能检查,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的瞳孔检查方法如直尺、半圆板及对照图表检查等主观性大、检查结果的精确度和可重复性差,无法客观评价瞳孔对光反射。自从1958年首次出现了红外线... 瞳孔及瞳孔对光反射检查作为一项客观的视觉通路功能检查,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的瞳孔检查方法如直尺、半圆板及对照图表检查等主观性大、检查结果的精确度和可重复性差,无法客观评价瞳孔对光反射。自从1958年首次出现了红外线视频瞳孔仪[1],国际上各种装备配置的瞳孔测量仪层出不穷[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瞳孔检查 对光反射 定量分析 正常人 功能检查 视觉通路 可重复性 检查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测量仪器和不同IOL屈光度计算公式对硅油填充合并白内障眼IOL屈光度测算的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康道欢 娄慧 徐国旭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9-254,共6页
背景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眼易诱发和加速白内障的形成,白内障联合硅油取出术前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度的准确测算是术眼获得术后良好视觉质量的关键。目的 研究不同仪器和不同IOL计算公式在硅油填充合并白内障眼行白内障摘出联合... 背景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眼易诱发和加速白内障的形成,白内障联合硅油取出术前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度的准确测算是术眼获得术后良好视觉质量的关键。目的 研究不同仪器和不同IOL计算公式在硅油填充合并白内障眼行白内障摘出联合IOL植入术前IOL屈光度测算的差异,并测算术前预测IOL屈光度与术后术眼屈光度的误差,为临床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于2011年8月至2013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连续纳入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填充合并白内障者36例36眼,患眼均于硅油乳化后4个月~2年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硅油取出术,术前分别用IOLMaster及A型超声联合手动角膜曲率计(MK)测量术眼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CC)和前房深度(ACD)等生物学参数,分别采用SRK-Ⅱ、SRK/T、Hoffer Q、Holladay 1和Haigis计算公式和预留的屈光度计算拟植入的IOL屈光度,分析和比较IOLMaster及A型超声联合MK用上述计算公式测算的IOL理论屈光度值与术后术眼实际屈光度值的平均预测误差(MPE)和平均绝对屈光误差(MAE)。结果 A型超声+MK和IOLMaster测得的AL分别为(25.21±1.02)mm和(25.43±0.90)mm,ACD分别为(3.07±0.62)mm和(3.22±0.38)mm,A型超声+MK测量的AL和ACD值明显小于IOLMaster测量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IOLMaster与A型超声+MK测得的CC分别为(44.58±1.57)D和(44.56±1.6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8)。用IOLMaster测量时,SRK/T公式的MAE明显小于SRK-Ⅱ、Hoffer Q、Holladay 1和Haigis公式的MAE,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7、0.009、0.012、0.001);Haigis公式的MAE明显大于SRK-Ⅱ、Hoffer Q和Holladay 1公式的MA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6、0.035、0.021)。用A型超声+MK测量时,Haigis公式的MAE明显大于与SRK-Ⅱ、SRK/T、Hoffer Q和Holladay 1公式的MA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04、0.018、0.006)。用SRK-Ⅱ、SRK/T、Hoffer Q和Holladay 1公式计算时,IOLMaster与A型超声+MK间测量的MAE≤1.0 D眼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07、2.250、0.845、0.084,均P〉0.05);用Haigis公式计算时,IOLMaster测量的MAE≤1.0 D眼数明显多于A型超声+MK测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1,P=0.035)。结论 使用IOLMaster时SRK/T公式测算的IOL屈光度准确性最高,用A型超声+MK测量时推荐使用SRK-Ⅱ、SRK/T、Hoffer Q和Holladay 1测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测量/仪器 人工晶状体植入 眼屈光系统/生理 算式 白内障 硅油/应用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几丁质酶1、鸢尾素表达与不同类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微血管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0
作者 丁红萍 季晓燕 +1 位作者 黄江 陈之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64-667,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几丁质酶1(CHIT1)、鸢尾素(Irisin)的表达与不同类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微血管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6例糖尿病患者,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分为A组(增生型DR)、B组(非增生型DR)、C组(无... 目的研究血清几丁质酶1(CHIT1)、鸢尾素(Irisin)的表达与不同类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微血管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6例糖尿病患者,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分为A组(增生型DR)、B组(非增生型DR)、C组(无视网膜病变)。检测各组患者血清CHIT1、Irisin水平以及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内皮祖细胞(EPC)、循环祖细胞(CPC)比例并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DR患者血清CHIT1、Irisin的水平与CEC、EPC、CPC比例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增生型D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A组、B组、C组患者血清CHIT1、Irisin水平以及外周血CEC、EPC、CPC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其中A组患者血清CHIT1水平、CEC比例均明显高于B组、C组,而血清Irisin水平、EPC和CPC比例明显均低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R患者血清CHIT1水平与CEC比例均呈正相关,与EPC和CPC比例均呈负相关,而DR患者血清Irisin水平与CEC比例均呈负相关,与EPC和CPC比例均呈正相关(均为P<0.001)。增生型DR患者的糖尿病病程、血清CHIT1水平、尿微量白蛋白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增生型DR患者的血清Irisin水平均明显低于其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CHIT1水平、Irisin水平、尿微量白蛋白均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增生型DR的影响因素(均为P<0.05)。结论DR患者血清CHIT1、Irisin异常表达,且与微血管损伤密切关联,是DR进展至增生型DR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几丁质酶1 鸢尾素 微血管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导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大鼠视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鸿美 卜曙旸 +1 位作者 徐国旭 於葛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26-1028,1032,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对视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Wistar大鼠180只,左眼建立视神经夹伤模型,右眼为对照眼,于损伤模型建立后分为1 h、6 h、12 h、24 h、1周、2周共6个时间点组,损伤眼...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对视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Wistar大鼠180只,左眼建立视神经夹伤模型,右眼为对照眼,于损伤模型建立后分为1 h、6 h、12 h、24 h、1周、2周共6个时间点组,损伤眼的一半玻璃体内注入生理盐水,另一半注入IGF-1,Western blot检测IGF-1受体表达,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率,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查视神经损伤程度。结果正常对照组无IGF-1受体阳性表达;视神经损伤后1 h、6 h、12 h、24 h、1周、2周IGF-1受体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25%、57.55%、76.23%、97.22%、89.33%、76.47%,12 h、24 h、1周、2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8、0.001、0.001、0.008)。视神经损伤后1 h、6 h、12 h、24 h、1周、2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4%、4.4%、5.2%、8.5%、1.9%、0.9%,1 h、6 h、12 h、24 h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14、0.010、0.008),1周、2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损伤+生理盐水组与损伤+IGF-1组P100振幅与潜伏期在损伤后1 h、6 h、12 h、2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伤后1周、2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IGF-1受体表达增加,外源性加入IGF-1对视神经损伤有保护和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凋亡 视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帅杰 徐国旭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4-537,共4页
背景氧化损伤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而泛素蛋白酶系统参与晶状体的分化发育,研究发现其关键酶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参与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年龄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且与氧化应激有关。目的研究UCHL1在... 背景氧化损伤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而泛素蛋白酶系统参与晶状体的分化发育,研究发现其关键酶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参与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年龄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且与氧化应激有关。目的研究UCHL1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4例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获得的晶状体囊膜(皮质性白内障12例、核性白内障12例)、5例正常人晶状体前囊膜上皮和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系SRA01/04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UCHL1在各组人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构建UCHL1真核表达质粒,鉴定后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SRA01/04细胞作为UCHL1过表达组,同时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FP)真核表达质粒转染SRA01/04细胞作为GFP过表达组,使用梯度过氧化氢叔丁醇(TBHB)处理24h后,采用MTT法检测各组人LECs的活性变化。结果免疫荧光检测表明,UCHL1在各组人LECs中均有表达,但在正常晶状体囊膜、皮质性白内障以及核性白内障晶状体囊膜上皮细胞表达量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41,P=0.000)。皮质性白内障组以及核性白内障组晶状体囊膜上皮细胞中UCHL1的表达量均低于正常晶状体组(P=0.000、0.000),但皮质性白内障组和核性白内障组之间UCHL1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4)。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UCHL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后可见SRA01/04细胞中UCHL1的强表达。MTT检测结果显示,0.3mol/L TBHB处理24h后,UCHL1过表达组细胞活性吸光度(A570/630)值与GFP过表达组比较有增高的趋势,而0.2、0.4、0.5mol/L TBHP均导致SRA01/04细胞的耐受或者大量凋亡。结论UCHL1具有抗氧化作用,且可能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 泛素 白内障 氧化损伤 真核表达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功能变化:基于多焦视网膜电图的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徐涛涛 徐国旭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62-1165,共4页
目的利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接受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重度非增生型... 目的利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接受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6例36眼。糖尿病病程(10.3±2.9)a;术前视力0.10±0.06。所有患者术眼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采用mf-ERG进行检查。检测项目包括术前和术后视网膜后极部各环和四个象限P1波和N1波潜伏期和振幅密度。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在0、1、2环的P1波潜伏期均较术前延长(均为P<0.05);3、4环P1波潜伏期均较术前变化不大(均为P>0.05);0、1环N1波潜伏期较术前延长(均为P<0.05);2、3、4环N1波潜伏期变化不大(均为P>0.05)。术后6个月,患者在0、1环的P1波、N1波振幅密度均较术前减小(均为P<0.05);2、3、4环P1波、N1波振幅密度变化不大(均为P>0.05)。术后6个月,患者鼻上象限P1波潜伏期较术前延长(P<0.05);鼻下、颞上、颞下象限P1波潜伏期变化不大(均为P>0.05);四个象限N1波潜伏期均较术前变化不大(均为P>0.05)。术后6个月,患者四个象限P1波和N1波振幅密度较术前均变化不大(均为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病变会进一步加重,mf-ERG能客观定量地评定视网膜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 多焦视网膜电图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缝线引导的小梁切开术对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亚 陈志钧 +3 位作者 周青 嵇芳芳 孙红 袁志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69-873,共5页
目的观察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缝线引导的近全周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1—11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和南京市儿童医院诊断为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患儿共29例50眼,其中... 目的观察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缝线引导的近全周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1—11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和南京市儿童医院诊断为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患儿共29例50眼,其中男21例35眼,女8例15眼;年龄1个月~4岁,年龄中位数为6个月。采用非穿透小梁切除的方法打开Schlemm管后,用麻花状6-0聚丙烯缝线引导完成近全周小梁切开术,并记录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的眼压、角膜直径、杯盘比和并发症,记录术中缝线成功穿过全周Schlemm管的患儿比例及术后手术成功率。结果缝线成功穿过全周Schlemm管的患儿比例为90%,未成功的病例改行Harms刀完成小梁切开术。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患儿平均眼压分别为(35.0±9.5)、(9.9±4.4)、(10.0±4.2)、(9.7±4.4)、(9.0±2.9)、(9.4±4.2)、(9.3±3.3)和(9.5±3.8)mmHg(1 mmHg=0.133 kPa),角膜直径分别为(13.7±1.4)、(13.3±1.4)、(12.9±1.4)、(12.8±1.3)、(12.7±1.2)、(12.6±1.1)、(12.6±1.1)和(12.8±0.4)mm,杯盘比分别为0.81±0.15、0.55±0.22、0.48±0.23、0.45±0.22、0.43±0.21、0.41±0.20、0.40±0.21和0.31±0.19,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1.56、4.55、21.07,均P<0.01)。术后不同时间点患儿眼压、角膜直径和杯盘比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2个月,手术完全成功率为93.3%(42/45),条件成功率为100%(45/45)。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缝线引导的近全周小梁切开术能够有效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且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 非穿透小梁切除术 小梁切开术 缝线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姜黄素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效机制
15
作者 杜媛媛 王熠昀 +7 位作者 赵蓉 张积 季晓燕 陆佳羽 嵇芳芳 娄慧 江自远 黄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52-1159,共8页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的相关理论方法探究姜黄素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SEA及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在线预测化合物作用的靶点;通过CTD数据库提供与疾病相关的各种靶点;运用Venny数据库映射匹配不...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的相关理论方法探究姜黄素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SEA及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在线预测化合物作用的靶点;通过CTD数据库提供与疾病相关的各种靶点;运用Venny数据库映射匹配不同基因,并取二者交集;采用GeneMANIA数据库构造出交集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图,采用Cystoscape软件进行更精确的分析和可视化,借助WebGestalt数据库进行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 Vina对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得到姜黄素作用靶点52个,DR对应的靶点1599个,共同作用的靶点48个。核心靶点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以及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1(HSP90AA1)。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靶点主要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性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以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等有关。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调控多条信号通路来抑制炎症反应和对抗氧化应激等过程,从而发挥治疗DR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网络药理学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皮质性白内障波形蛋白基因外显子突变的研究
16
作者 王慧 徐国旭 +4 位作者 徐晶莹 季晓燕 解来青 李帅杰 徐国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波形蛋白(vimentin)基因外显子序列突变与年龄相关性皮质性白内障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相关性皮质性白内障患者110例(病例组)及同一地区正常对照100例(对照组)进行以医院病例资料为基础的对照研究。以外周血基因组DNA为模板,通... 目的探讨波形蛋白(vimentin)基因外显子序列突变与年龄相关性皮质性白内障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相关性皮质性白内障患者110例(病例组)及同一地区正常对照100例(对照组)进行以医院病例资料为基础的对照研究。以外周血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vimentin基因全部外显子,并将PCR产物纯化后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vimentin基因正常序列比对。结果病例组的血尿酸含量为(344.00±79.91)μmol·L-1较对照组(309.00±72.75)μmol·L-1显著增高(P=0.001),病例组的血肌酐含量为(59.20±13.57)μmol·L-1较对照组(55.24±13.61)μmol·L-1增高(P=0.04);2组测序结果显示vimentin基因全部外显子序列中,并未发现突变。结论年龄相关性皮质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与vimentin基因外显子序列突变无关,其致病基因有待进一步试验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皮质性白内障 波形蛋白基因 外显子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球内非磁性异物残留24年一例
17
作者 徐鸿美 卜曙旸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8-288,共1页
患者,男,50岁,因左眼视力下降1d于2014年8月4日入院.患者24年前换灯泡时被灯泡炸伤,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前房积血,给予止血药物,10 d后好转出院.出院后至本次就诊期间视力较好.眼科检查:左眼视力手动/眼前,结膜无充血,2:00位角膜距角膜... 患者,男,50岁,因左眼视力下降1d于2014年8月4日入院.患者24年前换灯泡时被灯泡炸伤,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前房积血,给予止血药物,10 d后好转出院.出院后至本次就诊期间视力较好.眼科检查:左眼视力手动/眼前,结膜无充血,2:00位角膜距角膜结膜缘2 mm处可见云翳,前房深度正常,瞳孔圆,晶状体混浊,眼底窥不清,眼压正常.右眼外眼检查未见异常.B型超声检查提示左眼视网膜前强回声影(图1),眼部CT检查提示左眼内异物(图2).初步诊断:左眼球内异物;左眼外伤性白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内异物 异物残留 非磁性 眼外伤性白内障 角膜结膜 B型超声检查 视力下降 晶状体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