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25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毅彬 单玉喜 +2 位作者 范秋虹 薛波新 阳东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971-3973,共3页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联合内分泌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采用3D-CRT联合内分泌治疗的25例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放射治疗前应用手术去势,17例应用药物去势(诺雷德)。抗雄激...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联合内分泌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采用3D-CRT联合内分泌治疗的25例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放射治疗前应用手术去势,17例应用药物去势(诺雷德)。抗雄激素治疗药物应用比卡鲁胺(康士德)。放疗采用3D-CRT技术,2.0Gy/次,5次/周,肿瘤量(DT)66~72Gy,平均70Gy。放疗后继续雄激素全阻断疗法,当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降至0.2ng/mL以下,并稳定3个月后,停止药物内分泌治疗。当PSA连续3次超过4.0ng/mL,则重新开始药物内分泌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结束后25例患者下尿路梗阻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SA下降明显,由35.83ng/mL降至1.94ng/mL。18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清PSA降至正常。平均随访36个月(12~72个月),完全缓解6例(24.0%),部分缓解8例(32.0%),稳定6例(24.0%),1年局部控制率为88.0%,3年生存率为96.0%。结论:3D-CRT联合内分泌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近期疗效满意,是一种有效、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内分泌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放疗后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朱奕 田野 +3 位作者 胡超苏 沈春英 曾炜 高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7-211,共5页
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是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主要手段之一。通过放疗以及放疗参与的多学科综合治疗能使约半数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然而,放疗是否会造成颈部动脉血管的改变进而造成颈动脉狭窄,特别是鼻咽癌患者,放疗是... 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是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主要手段之一。通过放疗以及放疗参与的多学科综合治疗能使约半数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然而,放疗是否会造成颈部动脉血管的改变进而造成颈动脉狭窄,特别是鼻咽癌患者,放疗是否会造成此类损伤及损伤程度值得临床观察。本研究旨在探讨鼻咽癌放疗对颈动脉损伤的状况。方法:分析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放疗且生存达3年以上的鼻咽癌患者(研究组)与初治尚未接受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狭窄状态,观察放疗后颈动脉损伤程度及影响其发生的临床因素。所有入组患者鼻咽部病理证实为低分化鳞癌。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双侧颈部血管情况,主要观察指标有血管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血管狭窄的情况比对照组更加明显和普遍,分别为80.0%和20.0%(P<0.001),其中以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发生狭窄的情况更为常见[颈总动脉(70.0%:20.0%,P<0.001);颈内动脉(63.3%:10.0%,P<0.001);颈外动脉(30.0%:3.3%,P=0.015)]。有意义的狭窄情况仅出现在研究组人群中(颈总动脉36.7%、颈内动脉23.3%、颈外动脉10.0%)。结论:接受颈部放疗后生存3年以上的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颈动脉狭窄是常见临床现象。狭窄多见于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鼻咽癌 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放疗晚期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暑波 田野 +2 位作者 季永领 杨劲松 陆雪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1224-1226,1230,共4页
目的:了解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后放射治疗患者晚期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病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74例根治/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放疗后随访时间为12~84个月(中位数33.6个月)。采用LENT-SOMA标准,从主观症状和... 目的:了解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后放射治疗患者晚期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病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74例根治/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放疗后随访时间为12~84个月(中位数33.6个月)。采用LENT-SOMA标准,从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X线胸片)两方面研究晚期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的发病因素。结果:晚期放射性肺损伤在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方面的发生率分别为16.2%和37.8%。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年龄(>47岁≤)、吸烟史(有和无)、接受化疗周期数(3~6周期和>6周期)晚期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23.3%和47.7%(P=0.034)、0和41.2%(P=0.046)、31.0%和62.5%(P=0.022)。结论:晚期放射性肺损伤是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一些临床因素会增加该病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手术 放射疗法 放射性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剂量学参数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胡静 王旭 +5 位作者 龚筱钦 凌锐 游涛 戴春华 田野 陈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2-676,共5页
目的 探索宫颈癌放疗患者肠道剂量与急性放射性肠炎(ARE)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19年间158例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TCAE 5.0将ARE≥2级的患者归为ARE≥2级组,否则归为ARE <2级组。从剂量体积直方图中提取... 目的 探索宫颈癌放疗患者肠道剂量与急性放射性肠炎(ARE)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19年间158例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TCAE 5.0将ARE≥2级的患者归为ARE≥2级组,否则归为ARE <2级组。从剂量体积直方图中提取患者肠道剂量参数,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RE≥2级与肠道剂量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26例(16.46%)患者发生≥2级ARE。营养不良、三维适形放疗的患者ARE≥2级的发生率高于营养良好、调强放疗的患者(P <0.05);发生ARE≥2级的患者肠袋V5、V40和直肠V50高于ARE <2级的患者(P <0.05);ROC曲线显示肠袋V5和V40是ARE≥2级的显著预测因子(AUC> 0.7,P <0.05)。结论 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的患者应考虑肠袋V5和V40剂量,合理优化放疗计划,以期降低ARE≥2级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同步放化疗 急性放射性肠炎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指标-CT征象的列线图模型术前预测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状态 被引量:1
5
作者 卞雪莲 孙琦 +6 位作者 王咪 董瀚韵 戴晓晓 吴永友 张力元 范国华 陈光强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6-502,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指标和CT征象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术前预测结直肠癌(CRC)患者微卫星不稳定状态(MS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搜集2016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经病理诊断为结直肠腺癌的347例患者的术前临床和CT检查资料。CT资料包括平扫...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指标和CT征象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术前预测结直肠癌(CRC)患者微卫星不稳定状态(MS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搜集2016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经病理诊断为结直肠腺癌的347例患者的术前临床和CT检查资料。CT资料包括平扫及对比增强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图像。其中,276例为微卫星稳定状态(MSS),71例为MSI。按照7︰3的比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243例)和验证集(10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t检验、U检验或卡方检验)对两组之间年龄、性别、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等临床指标及CT征象[临床T分期、临床N分期、病变肠管的长度及最厚径、病变的部位、强化方式及各期相对CT值(CR=病变CT值/同层面腹主动脉或其分支的CT值)]的差异进行比较。随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预测CRC患者MSI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随后绘制模型的列线图。分别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DCA)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预测准确性和临床实用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PLT)水平、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病变部位、强化方式、四期图像上病灶的CR值在MSS组与MSI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T、SII、病变部位、强化方式和动脉期CR是CRC患者MSI状态的独立预测因子。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MSI预测效能: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5和0.783;校准曲线表明列线图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DCA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在预测CRC患者MSI状态时具有较高的临床净获益率。结论:基于临床-CT征象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作为术前检测CRC患者MSI状态的辅助工具,能够协助制定CRC患者的治疗策略和评估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微卫星不稳定 列线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其相关的氧化应激机制 被引量:13
6
作者 霍红梅 张利元 +1 位作者 江家贵 朱旬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0-493,共4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其相关的氧化应激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5~40μmol/L)的姜黄素作用于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以MTT法检测在6、12、24、48h的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DCFH-DA染色流式检测细胞... 目的:探讨姜黄素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其相关的氧化应激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5~40μmol/L)的姜黄素作用于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以MTT法检测在6、12、24、48h的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DCFH-DA染色流式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生成变化,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结果:低浓度(5、10μmol/L)姜黄素作用后MCF-7细胞增殖受抑制(P<0.01),但无凋亡发生;伴随细胞内ROS短暂升高后随时间逐步下降,SOD、CAT先下降后逐步提高。高浓度(20、40μmol/L)姜黄素作用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增加(P<0.01),细胞出现大量凋亡;伴随细胞内ROS即刻明显升高,随时间延长无明显下降;SOD、CAT明显下降(P<0.01)。结论:姜黄素具有剂量依赖的抗氧化与促氧化双重作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通过对乳腺癌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的调节参与了其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姜黄素 活性氧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8例肺癌合并肺结核回顾性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宇 田野 +2 位作者 蔡勇 盛兆瑛 梁世雄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873-877,共5页
目的:分析肺癌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识别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方法:对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2005年2月至2015年2月确诊的298例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肺癌与肺结核病灶的关系、确诊时间、病理类型、确诊方法进行... 目的:分析肺癌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识别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方法:对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2005年2月至2015年2月确诊的298例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肺癌与肺结核病灶的关系、确诊时间、病理类型、确诊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以痰中带血为其常见的临床特征,CT影像以双肺上叶结节多见,部分病灶呈团块样病变;肺结核与肺癌病灶在同侧同叶37例(12.4%),病灶在肺叶不同侧138例(46.3%),病灶在肺叶部分重叠123例(41.3%);已有肺结核病史后诊断肺癌者120例(40.3%),已有肺癌病史后诊断肺结核者28例(9.4%);2种疾病同时诊断者150例(50.3%),平均确诊时间为10.9个月~10.5年;病理类型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主,均通过痰检测癌细胞和纤维支气管镜刷检获得明确诊断。结论: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和CT影像特征,应及早明确诊断,对2种疾病进行早期同时治疗,以便获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结核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徐莹莹 刘政操 +3 位作者 胡睿 邹莉 顾科 冀胜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90-392,共3页
目的:观察热放化疗(RTHTCT)治疗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62例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放化疗组(RTCT组)33例和热放化疗组(RTHTCT组)2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放疗,同步化疗采取顺铂单药每周方案,热疗... 目的:观察热放化疗(RTHTCT)治疗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62例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放化疗组(RTCT组)33例和热放化疗组(RTHTCT组)2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放疗,同步化疗采取顺铂单药每周方案,热疗为盆腔深部热疗。治疗结束后1个月评价两组近期疗效及急性期副反应,并分析1年无瘤生存率。结果:RTHTCT组患者有效率(PR+CR)明显高于RTCT组,分别为93.1%和72.7%(χ^2=2.096,P=0.036)。两组1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9.3%和58.3%(HR=0.229,95%CI0.076~0.687,P=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急性毒副反应在血液学副反应、上消化道副反应、泌尿系副反应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但RTHTCT组患者下消化道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RTCT组(31.0%vs63.6%,χ^2=10.51,P=0.010)。结论:RTHTCT治疗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较单纯RTCT可提高近期疗效,并可降低放化疗所致下消化道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局部晚期 热放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3型胸腺瘤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宇 田野 +1 位作者 张幸平 梁世雄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讨B3型胸腺瘤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和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收集1995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胸腺肿瘤切除术并病理诊断明确的159例B3型胸腺瘤患者病历资料。按Masaoka临床分期,Ⅰ期12例,Ⅱ... 目的:探讨B3型胸腺瘤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和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收集1995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胸腺肿瘤切除术并病理诊断明确的159例B3型胸腺瘤患者病历资料。按Masaoka临床分期,Ⅰ期12例,Ⅱ期33例,Ⅲ期62例,Ⅳ期52例。其中38例患者伴有重症肌无力。根治术后常规放射治疗的中位剂量50 Gy。不同时期共有58例接受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用于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52(8~125)个月,全组5年总生存率为81.6%,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6.2%。5年局部控制率为82.6%,复发率为32.6%,转移率为9.3%。结论:B3型胸腺瘤治疗主要失败原因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肺和胸膜是胸腺瘤转移复发的主要部位。术后放疗可提高晚期胸脉瘤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Masaoka分期、手术切缘和放疗是与5年无进展生存率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3型胸腺瘤 放射疗法 复发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性颈动脉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奕(综述) 田野(审校) 胡超苏(审校)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548-551,共4页
放射治疗是头颈部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然而,颈部接受放疗后所造成的颈动脉损伤对患者的长期生存和生活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来检测放疗后颈动脉的变化情况,主要是观察颈动脉的内径及内膜的变... 放射治疗是头颈部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然而,颈部接受放疗后所造成的颈动脉损伤对患者的长期生存和生活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来检测放疗后颈动脉的变化情况,主要是观察颈动脉的内径及内膜的变化情况。积极预防并治疗放疗后颈动脉的损伤对于患者的长期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此本文综述了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发生颈动脉损伤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损伤 头颈部恶性肿瘤 放疗 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泮对放射性脑损伤大鼠氧自由基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红 王琛 +2 位作者 徐府奇 田野 霍红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3-54,共2页
目的观察地西泮对放射性脑损伤大鼠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Ⅰ组照射前30min腹腔注射地西泮5mg/kg;Ⅱ组照射前未用药;Ⅲ组假照射(放置于照射野之外)前30min腹腔注射地西泮5mg/kg;Ⅳ组假照射前未用药。Ⅰ、Ⅱ组建... 目的观察地西泮对放射性脑损伤大鼠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Ⅰ组照射前30min腹腔注射地西泮5mg/kg;Ⅱ组照射前未用药;Ⅲ组假照射(放置于照射野之外)前30min腹腔注射地西泮5mg/kg;Ⅳ组假照射前未用药。Ⅰ、Ⅱ组建立清醒状态下大鼠放射性脑损伤模型。各组分别于照射(或假照射)前即刻、照射后6h、1d、1周和1月时测定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Ⅱ组照射后脑组织SOD活力较Ⅰ组减弱,MDA含量较Ⅰ组增加(P<0.05)。结论在照射前使用地西泮可增强脑组织SOD活力,降低脑组织中MDA含量,对放射性脑损伤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泮 辐射损伤 脑损伤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OG推荐靶区与中国推荐靶区对T1-2期鼻咽癌IMRT计划内耳及耳蜗NTCP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钱建军 卢丽娜 +1 位作者 田野 宦坚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85-691,共7页
目的探T1-2期鼻咽癌IMRT中中国推荐靶区和RTOG推荐靶区IMRT计划间内耳及耳蜗NTCP的差异,为鼻咽癌IMRT中保护内耳及耳蜗提供剂量体积效应依据。方法选择T1-2期鼻咽癌患者20例,分别在其CT定位图像上勾画内耳及耳蜗,针对每位患者按照RTOG0... 目的探T1-2期鼻咽癌IMRT中中国推荐靶区和RTOG推荐靶区IMRT计划间内耳及耳蜗NTCP的差异,为鼻咽癌IMRT中保护内耳及耳蜗提供剂量体积效应依据。方法选择T1-2期鼻咽癌患者20例,分别在其CT定位图像上勾画内耳及耳蜗,针对每位患者按照RTOG0225推荐靶区定义方法(RTOG靶区方法)和2010年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工作委员会推荐的靶区定义方法(中国靶区方法)分别勾画靶区和设计计划,计算两种靶区定义方法之间内耳及耳蜗的受照射剂量及NTCP差异性。结果 RTOG推荐靶区定义方法和中国推荐靶区定义方法的左侧内耳受照射剂量Dmean分别为(4489±440)、(4039±482)c Gy;右侧内耳受照射剂量Dmean分别为(4339±749)、(3926±739)c Gy;左侧耳蜗受照射剂量Dmean分别为(5109±396)、(4584±474)c Gy;右侧耳蜗受照射剂量Dmean分别为(4855±774)、(4381±783)c Gy。两种推荐靶区定义方法间左右侧内耳及耳蜗的P值均为0.000。RTOG推荐靶区定义方法和中国推荐靶区定义方法的左侧内耳受照射剂量Dmax分别为(6369±355)、(5901±426)c Gy;右侧内耳受照射剂量Dmax分别为(6247±463)、(5699±529)c Gy;左侧耳蜗受照射剂量Dmax分别为(5794±354)、(5230±387)c Gy;右侧耳蜗受照射剂量Dmax分别为(5616±562)、(5061±649)c Gy。两种靶区定义方法间左右侧内耳及耳蜗的P值均为0.000。RTOG靶区定义方法和中国靶区定义方法的左侧内耳NTCP[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12(5.25~23.5)、3.5(2~9.5);右侧内耳NTCP分别为8(2.25~19.75)、2.5(1~8);左侧耳蜗NTCP分别为23.5(16.25~35.75)、9(5.25~16.75);右侧耳蜗NTCP分别为14(6.25~33.75)、6(1.25~12.5)。两种靶区定义方法间左右侧内耳及耳蜗的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1。结论 T1-2期鼻咽癌IMRT中内耳的NTCP与其受照剂量及受照体积密切相关,耳蜗的NTCP与其受照量有关,与受照体积无明显相关性;在两种靶区定义方法中,中国推荐靶区定义方法的内耳及耳蜗受照射剂量和NTCP都明显小于RTOG推荐靶区定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耳蜗 内耳 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L-10水平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13
作者 李先明 徐钢 +3 位作者 陈亦欣 吴冬 闫茂生 田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040-1041,104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IL-10水平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0例鼻咽癌患者和20例正常者血清IL-10水平。结果:鼻咽癌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Ⅰ和Ⅱ期患者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Ⅲ和Ⅳ期患者(P... 目的:探讨血清IL-10水平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0例鼻咽癌患者和20例正常者血清IL-10水平。结果:鼻咽癌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Ⅰ和Ⅱ期患者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Ⅲ和Ⅳ期患者(P=0.011);有颈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稍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或无远处转移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10水平的升高可能涉及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鼻咽肿瘤 IL-10 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未分化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文静 蔡尚 田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34,共5页
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ATC)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肿瘤,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1%~2%,是最具侵袭性的甲状腺癌,可导致显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龄、男性、双侧肿瘤、局部浸润和(或)远处转移等是多数ATC患者预后欠佳因素... 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ATC)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肿瘤,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1%~2%,是最具侵袭性的甲状腺癌,可导致显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龄、男性、双侧肿瘤、局部浸润和(或)远处转移等是多数ATC患者预后欠佳因素。ATC最佳治疗方案尚未明确,目前虽以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为主,然而治疗现状不容乐观。本文通过整理国内外ATC的相关研究,就目前的诊断、治疗方案、近期临床试验结果,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等进行综述,为ATC的诊疗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未分化癌 放化疗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妥昔单抗治疗KRAS或全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吴夕 邓冰彬 +5 位作者 白春梅 赵林 程月鹃 李孝远 李宁宁 周建凤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0-666,共7页
目的探索影响西妥昔单抗治疗KRAS或全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 CRC)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因素。方法从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2007年11月至2016年12月病理确诊为m CRC并行基因检测为KRAS野生型(2013年11月前)或全RAS野生型(2013年11月后)的... 目的探索影响西妥昔单抗治疗KRAS或全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 CRC)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因素。方法从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2007年11月至2016年12月病理确诊为m CRC并行基因检测为KRAS野生型(2013年11月前)或全RAS野生型(2013年11月后)的患者中,筛选出接受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至少2周期的病例,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疗效的关系。结果共入组60例患者,其中一线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34例,客观缓解率(ORR)为55. 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10和24个月。一线治疗患者中,全RAS野生型较仅KRAS野生型者疾病进展风险降低69. 5%(P=0. 012),左半结肠癌ORR明显高于右半结肠癌(62. 1%比0;χ2=5. 46,P=0. 033)。一线治疗疾病缓解或稳定的8例患者跨线使用西妥昔单抗时中位OS可达35. 0 (95%CI:23. 6~46. 4)个月。结论全RAS野生型、左半部位m CRC患者一线应用西妥昔单抗时疗效更优。一线获益患者继续跨线应用西妥昔单抗生存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结直肠癌 RAS基因 西妥昔单抗 疗效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