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低剂量方案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用于眼动脉CT血管成像
1
作者 郭琪 张雪宁 +1 位作者 范国华 时代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9-412,共4页
目的观察双低剂量方案(低管电压、低对比剂)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IMR)用于眼动脉CT血管成像(CT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接受头颈部CTA检查患者,根据扫描及重建方案将其均分为观察组(n=50,双低剂量方案+IMR)与对照组[n=50,常规方案... 目的观察双低剂量方案(低管电压、低对比剂)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IMR)用于眼动脉CT血管成像(CT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接受头颈部CTA检查患者,根据扫描及重建方案将其均分为观察组(n=50,双低剂量方案+IMR)与对照组[n=50,常规方案+滤波反投影(FBP)],对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评价,计算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眼动脉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视神经噪声(SD)、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01);组间主观评分、眼动脉及视神经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TDIvol、DLP、ED、碘用量及碘流率分别降低69.85%、70.17%、70.28%、43.24%及43.24%。结论以双低剂量方案联合IMR行眼动脉CTA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动脉 CT血管成像 辐射剂量 对比剂 迭代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探讨混合征预测血肿扩大的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时代 徐亮 +3 位作者 范国华 沈钧康 王业青 金丹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43-847,共5页
目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研究CT混合征预测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早期血肿扩大(HE)的价值。方法:筛选2010年9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sICH患者,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73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6... 目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研究CT混合征预测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早期血肿扩大(HE)的价值。方法:筛选2010年9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sICH患者,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73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6h内行首次CT平扫及24h内复查CT平扫。根据有无HE把患者分为HE组(63例)和非HE组(210例)。使用PSM方法将两组患者进行匹配,匹配后得到55对患者。分析PSM前后混合征对早期HE的预测价值。结果:273例sICH患者中,57例出现混合征,HE组24例,非HE组33例。HE组和非HE组高血压史分别为23例和44例,合并破入脑室分别为32例和53例,HE组和非HE组入院收缩压、初始血肿体积及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别为164.64 mmHg和158.65 mmHg、28.47 mL和20.48 mL、8.40分和10.74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以上因素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破入脑室、入院GCS评分、初始血肿体积及混合征是预测早期HE的独立危险因素。经PSM进行1:1匹配后的55对患者中,HE组及非HE组混合征分别为22例和12例,结果显示混合征仍是预测早期HE的危险因素。结论:对急诊CTA检查禁忌症的患者或无法行急诊CTA检查的医疗机构,根据CT混合征预测早期HE对指导临床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减轻患者的不良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混合征 倾向性评分匹配 血肿扩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参数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模型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宋岩 荣梦露 +5 位作者 张乔森 杜运松 于亚超 张跃跃 魏超刚 沈钧康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25年第4期540-547,共8页
目的:通过双参数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指标及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第2.1版(PI-RADS v2.1)评分构建预测模型,探讨其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接受前列腺双参数MRI检查的137例前列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 目的:通过双参数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指标及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第2.1版(PI-RADS v2.1)评分构建预测模型,探讨其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接受前列腺双参数MRI检查的137例前列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csPCa患者40例,非csPCa患者97例。按照7∶3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组(96例)和测试组(41例)。通过对弥散加权成像(DWI)、T2加权成像(T2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像进行预处理与分割、特征提取与选择,进行组学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联合模型诊断csPCa的效能,对效能最优模型建立列线图并进行验证。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前列腺体积(PV)、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PI-RADS v2.1评分是诊断csPCa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最终构建影像组学、PI-RADS v2.1评分、临床及联合模型,其中联合模型训练组和测试组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934、0.917,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优于影像组学、PI-RADS v2.1评分和临床模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效能最优的联合模型构建列线图,列线图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957;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基本一致,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为33%~96%时,列线图预测csPCa的净获益值较高,AUC为0.934。结论:双参数MRI的影像组学联合临床指标及PI-RADS v2.1评分模型是检出csPCa的有效方法,可为无创诊断csPCa提供一种参考,进而为临床制订患者诊疗决策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参数磁共振成像 临床指标 PI-RADS v2.1 列线图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