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1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1例苏州地区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乔本玉 吴小珂 +8 位作者 宋文丽 李科儒 李后德 蒋雨 张金茹 徐晓东 陈冬勤 曹勇军 张艳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0-685,共6页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31日至2021年7月31日入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的51例MS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脑脊液、影像学检查,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31日至2021年7月31日入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的51例MS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脑脊液、影像学检查,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51例MS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3.3±15.6)岁,女性占56.9%,男/女=1/1.3。成人MS(AOMS)占62.8%,男/女=1/1.7;晚发型MS(LOMS)占37.2%,男/女=1/0.9。复发缓解型MS(RRMS)占76.5%,慢性起病占60.8%,年平均复发率8.8%。首发症状多见肢体麻木、无力。确诊MS后未复发者多见头晕、麻木,复发者多见肢体无力、麻木。MRI病灶中,侧脑室旁受累62.7%(32/51),脊髓受累52.9%(27/51),幕下受累51.0%(26/51)。与确诊MS后未复发者相比,复发者幕下、脊髓(颈髓、胸髓)受累比例明显增加。随着复发次数增加,脑脊液白蛋白、IgG、IgA、IgM数值升高。男性EDSS评分较女性高,LOMS评分较AOMS高。MS确诊后未复发患者EDSS评分低,随访时评分为0(0,1.00)分;复发者评分相对偏高,随访时评分为2.75(0.25,7.25)分。结论:MS患者以慢性起病多见,LOMS比例偏高,随着发病年龄增加,男性比例升高。首次发病高EDSS评分,颈髓、胸髓、幕下病灶,脑脊液白蛋白、IgG、IgA、IgM数值升高,首次发病年龄50岁以上,男性与MS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预后 晚发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内骨质疏松性骨折信息“自动抓取数据库”构建及12754例患者智能化管理应用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柯雨 刘功稳 +7 位作者 王一可 魏祺 郑苗 翁程伟 云思敏 王雄毅 张东 徐又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72,共13页
目的为提高医院内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OF)患者诊疗质量和管理效率,本研究自主构建一种医院内自动抓取相关资料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数据库”,数据库内置管理流程相关的智能化功能模块。在此基础上,分析该数据库在实际... 目的为提高医院内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OF)患者诊疗质量和管理效率,本研究自主构建一种医院内自动抓取相关资料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数据库”,数据库内置管理流程相关的智能化功能模块。在此基础上,分析该数据库在实际场景应用的结果和有效性。方法构建院内封闭式多源异构数据整合的专病数据库,数据库接口可后台对接医院的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等固有数据平台,并自动运用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技术识别及整合OF患者相关信息。运用该数据库纳入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0岁以上、4部位骨折(椎体、髋部、肱骨近端和桡骨远端)的12754例患者,并对患者信息进行智能化管理应用分析。结果该数据库可按照纳入条件自动获得12754例患者数据,并自动收集患者基本资料、病历或影像检查的骨折记录、检验检查结果、实时治疗方案等407个结构化字段信息。数据库可自动完成患者的骨质疏松相关数据识别(骨折部位、骨密度值、骨代谢相关指标、抗骨质疏松药使用)、院内转科及经治医生追踪、院内多次骨折记录检索。当患者确定纳入管理,数据库可实现本次骨折后2年档案构建、辅助宣教、智能随访、院内门诊电脑同屏显示等智能化管理功能。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数据库”拥有便捷的OF患者信息抓取功能,可实时了解相应管理的基础数据,可自动完成规定时间内设定管理的指导及提醒。该数据库有院内多源异构数据整合的专病数据库特点,为OF精准化、智能化、便捷化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再骨折 专病数据库 智能化管理 软件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探究
3
作者 周梦特 张晓慧 +2 位作者 陈萍 张积 李炳宗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71-576,共6页
目的:通过收集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ocular adnexal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OAML)患者病例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24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初诊的5... 目的:通过收集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ocular adnexal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OAML)患者病例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24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初诊的54例眼附属器淋巴瘤(ocular adnexal lymphoma,OA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9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患者为本研究的重点内容。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差异,相关性分析及Cox回归分析评估对PFS的影响。结果:39例MALT淋巴瘤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64岁。单侧病灶32例,双侧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5年PFS率为54.21%,5年OS率为100%,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病灶部位(P=0.011,HR=0.070)、首次治疗后缓解状态(P<0.001,HR=0.082)、EB病毒感染(P=0.011,HR=0.207)显著影响患者PFS。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首次治疗后缓解状态(P=0.034,HR=0.193)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未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首次治疗后缓解状态是OAML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非CR状态的患者应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附属器淋巴瘤 MALT 淋巴瘤 预后 危险因素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的M医院PIVAS临时医嘱调配服务运营策略与实施
4
作者 张毅 管海燕 +4 位作者 张慧 蔺维维 浦静雯 潘杰 耿洲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59-1366,共8页
目的基于SWOT分析法构建M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临时医嘱调配服务模式并评价其实施效果,为其他医疗机构开展PIVAS临时医嘱调配服务提供借鉴。方法采用SWOT分析法对M医院PIVAS开展临时医嘱调配服务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等... 目的基于SWOT分析法构建M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临时医嘱调配服务模式并评价其实施效果,为其他医疗机构开展PIVAS临时医嘱调配服务提供借鉴。方法采用SWOT分析法对M医院PIVAS开展临时医嘱调配服务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运营策略并运行,采用静脉用药安全性、药学服务水平及部门成本效益等指标评价实施效果。结果运营策略实施后,M医院PIVAS贴签摆药单个医嘱用时由每袋(7.19±0.06)s降为(6.06±0.09)s(P<0.05);差错量由每季度(32.50±2.54)件降至(19.75±0.59)件(P<0.05);临时医嘱处方合格率由(60.52±1.17)%上升为(90.63±1.72)%(P<0.05);成品输液运送时间合格率由(80.63±1.66)%提高至(90.80±2.98)%(P<0.05);病区对PIVAS服务满意率由50%提高为90%(P<0.05);调配成本由每袋(3.50±0.05)元下降为(3.00±0.12)元(P<0.05)。结论基于SWOT分析构建的M医院PIVAS临时医嘱调配服务运营策略充分发挥了优势,为临床及患者提供了更全面优质的服务,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性与及时性并提高了部门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 临时医嘱 SWOT分析 运营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伦理氛围在护理领域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林书球 张淋淋 +2 位作者 薛文萍 王薇 周演铃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5-1108,共4页
医院伦理氛围是有效解决伦理问题的非正式系统,是组织成员进行伦理决策的重要依据,能够影响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及职业健康。文章综述了医院伦理氛围的概念内涵、测量工具、现状、影响因素及在护理领域的应用效果,并提出研究启... 医院伦理氛围是有效解决伦理问题的非正式系统,是组织成员进行伦理决策的重要依据,能够影响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及职业健康。文章综述了医院伦理氛围的概念内涵、测量工具、现状、影响因素及在护理领域的应用效果,并提出研究启示,以期为构筑积极的医院伦理氛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伦理氛围 医院伦理氛围 护理 护士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患者自带输注药品管理思考
6
作者 李国涛 陈熙 +3 位作者 府裕琦 胡展红 郭玉金 赵颖波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52-1358,共7页
目的 了解我国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患者自带输注药品管理现状,为完善管理制度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药事管理专业质控中心开展的年度药事专业质控工作调查获取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级及以上... 目的 了解我国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患者自带输注药品管理现状,为完善管理制度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药事管理专业质控中心开展的年度药事专业质控工作调查获取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2020~2022年患者自带输注药品管理情况,利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汇总计算。结果 2020—2022年纳入分析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总数分别为4 786家、5 063家和6 041家。与2020年相比,2022年医院允许患者使用自带输注药品的占比由55.08%下降至48.54%,已建立患者自带药品管理制度的占比由81.54%上升至98.09%,将住院患者使用自带药品情况全部在医嘱中记录占比由79.76%上升至90.72%。医院允许患者使用自带输注药品种类主要为抗肿瘤药物,自带输注药品调配场所主要为临床科室(病区),自带输注药品主要来源是患者自提。结论 医院应建立自带药品管理制度,加强自带输注药品信息化管理,保障药品供应和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自带输注药品 管理制度 用药安全 医疗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立医院窗口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金建芳 安妮 +2 位作者 周肖燕 刘彤彤 陈美林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25,共3页
目的:构建公立医院窗口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为更好地评价公立医院窗口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梳理国家、省、市、区(县)级等相关政策文件,运用Nvivo12.0软件初步构建医院窗口服务质量指标体系... 目的:构建公立医院窗口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为更好地评价公立医院窗口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梳理国家、省、市、区(县)级等相关政策文件,运用Nvivo12.0软件初步构建医院窗口服务质量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权重利用层次分析法以及变异系数法进行计算,设计评分问卷;选取江苏省某公立医院9个窗口进行实证研究,从而完善该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最终确定指标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和37项三级指标,并与窗口管理部门进行求证,掌握各窗口日常工作运行情况,与问卷调查结果基本相符。结论:构建的窗口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意见协调性较好,评价指标及评估结果可信度较高;通过实证研究证实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实践性,可靠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窗口服务 服务质量 评价指标体系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某三甲医院念珠菌菌血症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管湘玉 朱云凤 +4 位作者 王敏 郑毅 谢小芳 吕晶南 杜鸿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4-308,共5页
目的 分析念珠菌菌血症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念珠菌菌血症中分离的65株菌,通过显色法和质谱仪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棘白菌素、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氟康唑、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MIC值并... 目的 分析念珠菌菌血症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念珠菌菌血症中分离的65株菌,通过显色法和质谱仪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棘白菌素、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氟康唑、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MIC值并采用单中心回顾性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Fisher精确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本研究中白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总体分离率分别为47.7%和26.2%。伊曲康唑的总体耐药率最高为15.9%,热带念珠菌联合耐药率高为50%(P<0.001)。有无静脉置管与念珠菌血症预后有关(P=0.018)。结论 念珠菌菌血症中白念珠菌为常见菌,光滑念珠菌在念珠菌菌血症中比例较高。伊曲康唑对血液念珠菌耐药率高,热带念珠菌易产生唑类联合耐药。临床经验性用药应结合地区念珠菌流行病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菌血症 流行病学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A医院门诊服务流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雪梅 王亦龙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0-173,共4页
传统的健康医疗模式正在发生改变,如何提高医院门诊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院管理绩效成为广为讨论的课题。通过对A医院门诊数据库的分析、实地观察、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调查发现,A医院存在门诊拥挤、患者看病烦、就诊... 传统的健康医疗模式正在发生改变,如何提高医院门诊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院管理绩效成为广为讨论的课题。通过对A医院门诊数据库的分析、实地观察、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调查发现,A医院存在门诊拥挤、患者看病烦、就诊时间短、医院负担重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患者流无序、医疗流疲惫、医技流不畅、保障流缓慢。本研究从流程再造理论的角度对门诊服务进行探讨,实现门诊服务结构调整和功能优化,从而提高门诊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院管理的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服务 流程再造 社区首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的辽宁省基层医院腹股沟疝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宪 邢元昊 +3 位作者 郑宏宇 郑佳 魏士博 董擂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9-741,746,共4页
目的分析辽宁省基层医院腹股沟疝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减少辽宁省基层医院股沟疝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家辽宁省县级基层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以腹股沟疝为出院诊断完成诊治的共计788... 目的分析辽宁省基层医院腹股沟疝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减少辽宁省基层医院股沟疝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家辽宁省县级基层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以腹股沟疝为出院诊断完成诊治的共计7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腹股沟疝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结果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门诊患者发现疝至就诊时间、疝囊高位结扎术和术后急性疼痛为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P<0.05)。经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急性疼痛(P<0.001)为术后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辽宁省的基层医院,患者腹股沟疝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原因主要与较低的年龄、门诊患者发现疝至就诊时间较长、行疝囊高位结扎术以及出现术后急性疼痛有关,究其原因是基层医院手术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较低,以及缺少疝相关医疗知识的宣讲,应当加强对基层医院外科医师的疝相关手术技能培训,加强对社会面疝相关知识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并发症 慢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茎突综合征与缺血性卒中:罕见但必须重视的病因
11
作者 石艳萍 罗颜 +3 位作者 朱龙海 时代 曹勇军 石际俊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7-922,共6页
茎突综合征可导致骨源性缺血性卒中,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病病因,由其引起的颈动脉夹层易被漏诊和误诊。本文通过分析现有文献,综述了茎突综合征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探讨了茎突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流行病学特征、引起脑血管病的病理机制... 茎突综合征可导致骨源性缺血性卒中,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病病因,由其引起的颈动脉夹层易被漏诊和误诊。本文通过分析现有文献,综述了茎突综合征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探讨了茎突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流行病学特征、引起脑血管病的病理机制及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茎突综合征引起缺血性卒中的认识,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突综合征 缺血性卒中 颈动脉夹层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ubberley B型肱骨小头-滑车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
12
作者 谢晔 孙晟轩 +1 位作者 沈光思 周海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1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Dubberley B型肱骨小头-滑车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使用双螺纹螺钉(Herbert螺钉)或解剖锁定钢板(LCP)治疗的肱骨小头-滑车骨折患者136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94...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Dubberley B型肱骨小头-滑车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使用双螺纹螺钉(Herbert螺钉)或解剖锁定钢板(LCP)治疗的肱骨小头-滑车骨折患者136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94例。年龄30岁~78岁(平均54.2岁)。骨折按Dubberley分型:IB型65例,IIB型52例,IIIB 19型例。手术采用切开复位行单纯Herbert螺钉内固定或LCP固定。比较两种内固定方式的手术时间、末次随访时梅奥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肘关节伸屈活动度、前臂内外旋活动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获得随访10~46个月(平均28.6个月)。LCP组手术时间较Herbert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患肢伸直角度、屈肘角度、前臂旋转功能Herbert组优于LCP组,MEPS LCP组较Herbert组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IB型,采用外侧或后侧入路,螺钉及钢板均可选择。对于IIB型以及IIIB型,后侧入路更具优势,钢板可提供坚强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骨折 Dubberley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螺钉 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剂量方案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用于眼动脉CT血管成像
13
作者 郭琪 张雪宁 +1 位作者 范国华 时代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9-412,共4页
目的观察双低剂量方案(低管电压、低对比剂)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IMR)用于眼动脉CT血管成像(CT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接受头颈部CTA检查患者,根据扫描及重建方案将其均分为观察组(n=50,双低剂量方案+IMR)与对照组[n=50,常规方案... 目的观察双低剂量方案(低管电压、低对比剂)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IMR)用于眼动脉CT血管成像(CT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接受头颈部CTA检查患者,根据扫描及重建方案将其均分为观察组(n=50,双低剂量方案+IMR)与对照组[n=50,常规方案+滤波反投影(FBP)],对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评价,计算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眼动脉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视神经噪声(SD)、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01);组间主观评分、眼动脉及视神经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TDIvol、DLP、ED、碘用量及碘流率分别降低69.85%、70.17%、70.28%、43.24%及43.24%。结论以双低剂量方案联合IMR行眼动脉CTA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动脉 CT血管成像 辐射剂量 对比剂 迭代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封堵后预后预测因素及模型
14
作者 吴燕妮 唐潮 +2 位作者 马林林 张霞 李晖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67-471,共5页
目的分析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PFO)患者接受封堵后预后的预测因素,观察基于此建立的预测模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102例接受封堵治疗的偏头痛合并PFO患者,依据封堵后经颅多普勒(TCD)发泡试验所示右向左分流(RLS)等级及偏头痛失能程... 目的分析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PFO)患者接受封堵后预后的预测因素,观察基于此建立的预测模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102例接受封堵治疗的偏头痛合并PFO患者,依据封堵后经颅多普勒(TCD)发泡试验所示右向左分流(RLS)等级及偏头痛失能程度评估问卷(MIDAS)评估等级变化将其分为有效组(n=56)与无效组(n=46);比较组间患者基本资料,以及封堵前TCD发泡试验结果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TEE)等影像学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独立预测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相比无效组,有效组女性占比较低,合并先兆症状者占比较高,封堵前MIDAS评分较高,缺损处左向右分流(LRS)速度较低,而封堵前TCD发泡试验及TEE右心声学造影所示RLS等级均较高(P均<0.05)。性别、缺损处LRS速度及封堵前TEE右心声学造影RLS等级均为偏头痛合并PFO患者接受封堵治疗预后的预测因素(P均<0.05),以之构建的预测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净收益均较好。结论性别、缺损处LRS速度及封堵前TEE右心声学造影所示RLS等级均为偏头痛合并PFO患者接受封堵治疗预后的预测因素;以之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卵圆孔 未闭 间隔封堵器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头脉冲技术检测梅尼埃病与前庭神经炎半规管功能障碍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石艳萍 莫江伟 +1 位作者 李瀛 罗颜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389,共6页
目的 应用视频头脉冲(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技术检测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与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 neuritis,VN)半规管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2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 目的 应用视频头脉冲(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技术检测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与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 neuritis,VN)半规管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2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科眩晕专科并明确诊断的单侧MD患者116例,VN患者34例,分别进行冷热试验及vHIT检测6个半规管的功能。结果 25.86%单侧MD患者vHIT检查结果异常,VN患者的vHIT结果异常率为94.1%。单侧MD患者患耳水平半规管受累17例,上半规管受累2例,后半规管受累8例。VN患者患耳水平半规管受累32例,上半规管受累16例,后半规管受累18例。结论 vHIT检测MD及VN不同半规管功能的敏感性可能不同,水平半规管敏感性最高,上半规管敏感性最低,同时半规管功能受损加重时vHIT阳性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前庭神经炎 冷热试验 视频头脉冲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肌反应与Z-L反应联合监测在面肌痉挛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16
作者 余聚 关炎 许亮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7-322,共6页
目的 对比分析异常肌反应监测联合Z-L反应监测与单纯异常肌反应监测在面肌痉挛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4年1月至2024年4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乳突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的258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分别... 目的 对比分析异常肌反应监测联合Z-L反应监测与单纯异常肌反应监测在面肌痉挛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4年1月至2024年4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乳突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的258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分别行异常肌反应监测(AMR组,102例)和异常肌反应监测联合Z-L反应监测(AMR+ZLR组,156例),计算手术有效率,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 AMR+ZLR组术后7 d 145例痊愈、11例无效,手术有效率为92.95%(145/156);术后6个月151例痊愈、5例无效,手术有效率为96.79%(151/156)。AMR组术后7 d 86例痊愈、16例无效,手术有效率为84.31%(86/102);术后6个月92例痊愈、10例无效(其中2例为复发),手术有效率为90.20%(92/102)。AMR+ZLR组术后7 d(χ^(2)=4.908,P=0.027)和6个月(χ^(2)=4.904,P=0.027)手术疗效均优于AMR组。术后1 d,AMR+ZLR组有12例出现轻微面瘫,于术后7 d内恢复;AMR组有1例出现耳鸣、1例出现头晕,均于术后3 d内恢复,18例出现轻微面瘫,于术后7 d内恢复。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手段,手术有效率较高,术中异常肌反应监测联合Z-L反应监测较单纯异常肌反应监测可以提供更有价值的电生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 面部肌肉 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监测 手术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种机器学习方法研究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及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云思敏 王雄毅 +5 位作者 谢伊代·如则 朱柯雨 翁程伟 郑苗 魏祺 徐又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8,共13页
目的运用3种机器学习方法探讨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89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骨折分为骨折组(93例)和非骨折组(196例)... 目的运用3种机器学习方法探讨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89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骨折分为骨折组(93例)和非骨折组(196例)。采用R语言开展相关研究。运用拉索回归(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3种机器学习方法平行评估“变量”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相关性,分析3种机器学习方法“重叠覆盖”的风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itic回归方法验证结果的独立预测性。基于机器学习和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临床适用性。结果3种机器学习方法各自筛选到不同风险因素,经过“重叠覆盖”分析得到6项共同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重要风险因素:年龄、甘油三酯、Ca、血清25羟维生素D、股骨颈T值、血清白蛋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中5个因素是脆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1.075,95%CI:1.017~1.136,P=0.011)、甘油三酯(OR=0.207,95%CI:0.103~0.415,P<0.001)、Ca(OR=0.010,95%CI:0.000~0.602,P=0.028)、股骨颈T值(OR=0.443,95%CI:0.245~0.800,P=0.007)、血清25羟维生素D(OR=0.902,95%CI:0.830~0.980,P=0.015)。基于5个预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模型训练集AUC值为0.934(95%CI:0.897~0.972),内部验证集的AUC值为0.893(95%CI:0.802~0.984),外部验证集的AUC值为0.849(95%CI:0.792~0.905),预测效能良好。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值与理想曲线有较好一致性。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训练集:χ^(2)=9.842,P=0.276;内部验证集:χ^(2)=5.174,P=0.739;外部验证集:χ^(2)=12.828,P=0.118)表明模型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DCA表示该模型临床效能表现良好。结论3种机器学习方法共同指出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高风险因素有6项,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认为高龄、低甘油三酯、低Ca、低血清25羟维生素D、低股骨颈T值为独立危险因素,其中低甘油三酯、低血清25羟维生素D危险因素以往报道较少。基于3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较好便捷性、准确性,可帮助临床医生识别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患者,有益实施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机器学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三甲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实施效果评价 被引量:25
18
作者 黄辉 陈坚 +2 位作者 单海华 张华珍 孙亦晖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5-27,共3页
2015年江苏省率先在全国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推动相关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院运营面临严峻挑战。如何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减轻患者疾病负担、促进医院稳定发展成为重要课题。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为个案,通过比较该院改革前... 2015年江苏省率先在全国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推动相关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院运营面临严峻挑战。如何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减轻患者疾病负担、促进医院稳定发展成为重要课题。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为个案,通过比较该院改革前后的医疗运行数据,评价改革对医院工作量、医疗质量、员工待遇及满意度的影响,探讨价格改革深层次的机制障碍,为推动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医疗服务价格 综合改革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维生素B12对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19
作者 何川 张晓慧 +2 位作者 陈萍 庄文卓 李炳宗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7-814,共8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患者中部分个体在初诊时即存在血清维生素B12水平降低,然而其临床意义及潜在机制尚不明确。维生素B12在造血和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在MM患者髓外病变、免疫功能及预后中的关联。...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患者中部分个体在初诊时即存在血清维生素B12水平降低,然而其临床意义及潜在机制尚不明确。维生素B12在造血和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在MM患者髓外病变、免疫功能及预后中的关联。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2例初治MM患者,根据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分为降低组(37例)和正常组(55例)。结果显示,维生素B12降低组的髓外浸润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26.5%vs 17.0%,P=0.031)。生存分析表明,维生素B12降低组的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均明显缩短(OS:P=0.0123;PFS:P=0.0136)。此外,该组患者外周血总T细胞、CD4+T细胞及CD8+T细胞计数均呈降低趋势,且维生素B12水平与总T细胞计数(R=0.2717,P=0.0135)和CD4+T细胞计数(R=0.2175,P=0.0497)呈显著正相关。综上,初诊时血清维生素B12水平降低与MM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能作为判断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提示其在T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及髓外病变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维生素B12 髓外浸润 T淋巴细胞亚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比较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明霞 许铮 +2 位作者 周惠琴 余勇 吴永友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63-365,共3页
目的比较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临床和门诊的标本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收集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 目的比较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临床和门诊的标本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收集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分别收集社区和医院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140株和135株,两组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分别为22.86%(32/140)和50.37%(68/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82,P=0.000);标本来源部位,两组均以皮肤软组织和呼吸道为主,但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41,P=0.000),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本来源部位分布更为广泛。医院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头孢西丁、四环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均P<0.01)。结论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感染部位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等方面均有差异,临床应予重视;应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同时应重视消毒隔离措施,避免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家庭和医院中传播、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社区获得性 医院获得性 医院感染 抗药性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