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清PINP与β-CTx含量变化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息平 陈勇 +2 位作者 赵艳 吴秋银 史伟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32-433,共2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清I型胶原氨基端肽原(procollagen type I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和β-异构C-端肽(beta-isomerized C-telopeptide,β-CTx)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60例T2DM患者(其中...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清I型胶原氨基端肽原(procollagen type I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和β-异构C-端肽(beta-isomerized C-telopeptide,β-CTx)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60例T2DM患者(其中合并及无合并骨质疏松者各30例)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PINP和β-CTx,并对性别、年龄、骨密度(BMD)、体质指数(BMI)、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雌二醇(E2)、钙(Ca)、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T2DM合并骨质疏松组PINP水平高于无骨质疏松及对照组(P均<0.05),而T2DM无骨质疏松组PINP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骨质疏松组β-CTx高于无骨质疏松组(P<0.05)及对照组(P<0.01),且无骨质疏松组β-CTx也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清PINP与BMD呈负相关(r=-0.402),与ALP呈正相关(r=0.270);β-CTx与BMD、E2呈负相关(r=-0.457,r=-0.385),与ALP呈正相关(r=0.362),P值均<0.05。结论 T2DM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与PINP、β-CTx水平升高有一定关系,二者与其他指标联合检测可为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骨质疏松 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原 β-异构C-端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需氧与厌氧配对培养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玉月 殷潇娴 +2 位作者 毛易捷 何彩珍 史伟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7期510-512,共3页
目的探讨需氧与厌氧配对培养在临床血流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含树脂需氧瓶和含溶血素厌氧瓶配对培养,统计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送检的11 603份血培养中1 303份阳性菌株的分布和报阳时间。结果 1 303份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厌氧... 目的探讨需氧与厌氧配对培养在临床血流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含树脂需氧瓶和含溶血素厌氧瓶配对培养,统计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送检的11 603份血培养中1 303份阳性菌株的分布和报阳时间。结果 1 303份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厌氧瓶与需氧瓶均生长的有603株,仅需氧瓶生长的483株,仅厌氧瓶生长的217株。双瓶培养阳性率11.23%(1 303/11 603)与仅用单需氧瓶阳性率9.36%(1 086/11 603)或单厌氧瓶培养阳性率7.07%(820/11 60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厌氧瓶中还检出专性厌氧菌10例。双瓶均报阳的603株不同种属分离菌的厌氧瓶报阳时间均值早于需氧瓶。临床常见分离菌属两种培养瓶报阳时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氧瓶与厌氧瓶配对培养在增加厌氧菌检出的同时,还能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并缩短检出时长,为临床血流感染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可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需氧培养 厌氧培养 血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状真菌的快速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9
3
作者 彭阳 许超 +4 位作者 王玉月 何彩珍 许昕 毛易捷 史伟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7期486-490,共5页
目的评估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在丝状真菌鉴定中的作用,分析常用抗菌药物对丝状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方法收集100株丝状真菌,采用MALDI-TOF MS进行快速鉴定,并与显微镜检查结果进行比对;用E-test法进行... 目的评估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在丝状真菌鉴定中的作用,分析常用抗菌药物对丝状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方法收集100株丝状真菌,采用MALDI-TOF MS进行快速鉴定,并与显微镜检查结果进行比对;用E-test法进行丝状真菌药敏试验。结果 MALDI-TOF MS对100株丝状真菌鉴定达到种鉴定水平的有61株(得分≥2.000),达到属鉴定水平的有36株(1.700~1.999),未能鉴定的有3株(<1.700);与镜检结果不一致的有1株。两性霉素B对絮状表皮癣菌的90%最低抑菌浓度(MIC_(90))为0.19μg/m L,而对黄曲霉的MIC_(90)>32μg/m L。伊曲康唑对断发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的MIC_(90)均<0.38μg/m L,而对黑曲霉的MIC_(90)>32μg/m L。氟康唑对大部分受试菌株的MIC_(90)均>256μg/m L。伏立康唑和卡泊芬净对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红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的MIC_(90)分别≤0.38μg/m L和≤1μg/m L。结论 MALDI-TOF MS技术可快速、准确、高通量检测临床分离的丝状真菌。伏立康唑和卡泊芬净对丝状真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丝状真菌 真菌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杖苷与白藜芦醇体外抗肠道病毒71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莉 李园园 +4 位作者 史梅 季云 王玉月 王榕 史伟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79-783,共5页
目的检测虎杖苷与白藜芦醇体外抗肠道病毒71型(EV71)活性,分析其与NF-κB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虎杖苷与白藜芦醇对人横纹肌肉瘤(RD)细胞的毒性以及抗EV71作用;western blot分析EV71感染RD细胞后EV71/衣壳蛋白... 目的检测虎杖苷与白藜芦醇体外抗肠道病毒71型(EV71)活性,分析其与NF-κB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虎杖苷与白藜芦醇对人横纹肌肉瘤(RD)细胞的毒性以及抗EV71作用;western blot分析EV71感染RD细胞后EV71/衣壳蛋白VP1、NF-κBp50、NF-κBp65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Luminex流式液相芯片技术检测RD细胞分泌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α(IFN-α)和IFN-β的水平。结果虎杖苷与白藜芦醇的50%病毒抑制细胞毒性浓度(CC50)分别为542.76μg/mL和85.73μg/mL,50%病毒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979.66μg/mL和21.36μg/mL,治疗指数(TI)为0.55和4.01。虎杖苷对EV71的抑制作用较弱,250μg/mL时的病毒抑制率为(23.57±3.64)%。白藜芦醇可抑制RD细胞EV71/VP1合成,作用8、12、24 h的VP1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68、5.364和4.922,P均<0.05)。与EV71感染组比较,EV71+白藜芦醇组NF-κBp50磷酸化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2、24 h的t值分别为11.642、12.284和28.844,P均<0.05);NF-κBp65磷酸化水平降低,也具有统计学意义(4、8、12、24 h的t值分别为9.017、16.883、10.287和6.922,P均<0.05)。白藜芦醇可显著降低EV71感染的RD细胞分泌IL-6、TNF-α和IFN-β(t值分别为23.589、34.564和13.296,P均<0.05)。结论白藜芦醇可通过抑制RD细胞的NF-κB信号通路干扰EV71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苷 白藜芦醇 NF-ΚB 肠道病毒71型/衣壳蛋白V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71感染横纹肌肉瘤细胞与MAPK信号通路分子基因差异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2
5
作者 侯学伶 李祥 +7 位作者 彭宏君 史梅 姜庆波 刘息平 季云 姚玉华 何彩珍 史伟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05-609,共5页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横纹肌肉瘤(RD)细胞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RK)信号通路分子的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按感染复数(MOI)=5的病毒量感染RD细胞,用台盼蓝染色观察不同时间的细胞存活率,annexin V-FITC/PI染色法检测凋亡细胞...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横纹肌肉瘤(RD)细胞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RK)信号通路分子的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按感染复数(MOI)=5的病毒量感染RD细胞,用台盼蓝染色观察不同时间的细胞存活率,annexin V-FITC/PI染色法检测凋亡细胞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感染后不同时间细胞因子(IL-4、IL-10和TNF-α)水平变化,PCR芯片技术检测感染后8 h和12 h MA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台盼蓝染色结果显示,RD细胞存活率随EV71感染时间延长明显下降,感染组IL-4、IL-10和TNF-α浓度随感染时间延长明显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V71感染RD细胞8 h时,88种MAPK相关基因中,FOS、JUN分别上调3.34和3.19倍,而IL-1A、IL-1B、MAP2K3、IRAK1、NGF、IL-4、MAP3K1、MAP3K10、MAP3K11、MAP3K14、MAPK3下调2~5倍。EV71感染RD细胞20 h时,ELK1、FGF1、FOS、JUN、IRAK1、NGF、IL4、MAP3K1、MAP3K10、MAP3K11、MAP3K14、MAPK3、PIK3CG、STAT1和TNF明显上调。结论 EV71感染激活RD细胞MAPK信号通路,产生炎症细胞因子,与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横纹肌肉瘤细胞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STAT信号通路对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园园 史伟峰 +3 位作者 史梅 季云 王玉月 王蓉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9期683-686,共4页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与JAK/STA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EV71感染人横纹肌肉瘤(RD)细胞和人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细胞,用IFN-α2b(1 000 U/m L)刺激1 h,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RT-PCR)法检测EV71感染前后以及感染病毒细胞接...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与JAK/STA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EV71感染人横纹肌肉瘤(RD)细胞和人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细胞,用IFN-α2b(1 000 U/m L)刺激1 h,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RT-PCR)法检测EV71感染前后以及感染病毒细胞接受IFN刺激前后4种干扰素刺激基因ISG15、ISG56、OAS1和MXA及STAT1、VP1的mRNA水平变化,观察IFN-α2b(1 000 U/m L)对EV71/VP1的影响,并用western blot分析转录因子STAT1磷酸化水平和EV71/VP1蛋白质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EV71感染RD细胞后,MXA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下调,未见STAT1的磷酸化。而感染THP-1细胞后,MXA、OAS1和ISG56 mRNA的表达水平及STAT1的磷酸化水平均上调。与未感染EV71而经IFN-α2b处理的细胞相比,EV71感染的RD细胞经IFN-α2b处理后ISG15、ISG56、OAS1、MXA的mRNA表达水平及STAT1磷酸化水平下降,并抑制EV71/VP1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EV71感染的THP-1细胞经IFN-α2b处理后与未感染EV71而经IFN-α2b处理组细胞相比,上述4种干扰素刺激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及STAT1磷酸化水平明显上调,并抑制EV71/VP1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结论EV71感染可抑制RD细胞内JAK/STAT信号通路,而对THP-1细胞的影响则相反,提示THP-1细胞在EV71感染的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STAT信号通路 肠道病毒71型 THP-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州地区2009年5~10月肠道病毒71型遗传进化初步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石旦 李坤 +3 位作者 史伟峰 罗光华 徐晓怡 丁翠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73-474,共2页
目的调查常州地区2009年5~10月肠道病毒71型(EV71)种系进化。方法采集患者咽拭子标本,用荧光定量PCR法扩增VP1区序列,基因测序并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 41份咽拭子标本阳性27株(65.9%),挑选5份阳性标本进行PCR克隆测序,CZ02、CZ03、CZ05... 目的调查常州地区2009年5~10月肠道病毒71型(EV71)种系进化。方法采集患者咽拭子标本,用荧光定量PCR法扩增VP1区序列,基因测序并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 41份咽拭子标本阳性27株(65.9%),挑选5份阳性标本进行PCR克隆测序,CZ02、CZ03、CZ05、CZ06、CZ07 5株病毒与A、B基因型代表株差异较大,核苷酸同源性为86.3%~87.8%;与C1、C2、C3亚型的同源性为90.8%~93.8%,与属于C4亚型的中国大陆深圳株、贵州株、浙江株、重庆株和阜阳株同源性为95.4%~97.7%。结论常州地区2009年5~10月份EV71病毒已测序的5株可定为C4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手足口病 PCR-荧光探针法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及菌株聚类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坤 史伟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和菌株间的亲缘性。方法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Phoe-nixTM-100系统检测。PCR扩增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药物修饰酶、氯己定-磺胺等22种耐药基因,并用DNA测序证实。结果53株肺炎克...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和菌株间的亲缘性。方法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Phoe-nixTM-100系统检测。PCR扩增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药物修饰酶、氯己定-磺胺等22种耐药基因,并用DNA测序证实。结果53株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而对其余9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60%。53株肺炎克雷菌中检出TEM、SHV、CTX-M-1群、CTX-M-9群、OXA-1群、LEN、OKP和DHA8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75.5%、22.6%、18.9%、7.5%、11.3%、5.7%、3.8%和41.5%。aac(3)-Ⅱ、aac(6′)-Ⅰb和ant(3″)-Ⅰ的阳性率分别为90.6%、49.1%和24.5%。而氯己定-磺胺(qacE△1-sul1)基因的阳性率达90.6%。18株肺炎克雷伯菌聚类分析显示有2株菌为同一克隆株,其耐药表型基本一致。结论常州地区肺炎克雷伯菌已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等耐药基因,同一克隆株易传播医院内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基因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s信号转导通路在真菌感染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彭阳 史伟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7期528-530,共3页
核苷酸结合寡聚域样受体(NLRs)是一类存在于胞质中的模式识别受体(PRRs)。NLRs通过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激活下游信号转导通路,诱导细胞因子分泌,在抵抗病原菌入侵及维持机体免疫系统稳定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真菌... 核苷酸结合寡聚域样受体(NLRs)是一类存在于胞质中的模式识别受体(PRRs)。NLRs通过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激活下游信号转导通路,诱导细胞因子分泌,在抵抗病原菌入侵及维持机体免疫系统稳定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真菌感染逐年上升,而NLRs在真菌感染的相关疾病中发挥作用。研究NLRs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将对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免疫调节和临床治疗提供思路。该文就NLRs信号转导通路在真菌感染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s信号转导通路 固有免疫 真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泛素化酶USP22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超 史伟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5期332-334,共3页
去泛素化酶USP22为人类基因组编码的50多种特异性蛋白酶之一,属去泛素化酶的亚家族,是一种重要的去泛素化酶。USP22通过特异性识别靶蛋白,使靶蛋白去泛素化并阻止其降解。研究表明,USP22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肿瘤的发生及发展,如细胞的凋... 去泛素化酶USP22为人类基因组编码的50多种特异性蛋白酶之一,属去泛素化酶的亚家族,是一种重要的去泛素化酶。USP22通过特异性识别靶蛋白,使靶蛋白去泛素化并阻止其降解。研究表明,USP22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肿瘤的发生及发展,如细胞的凋亡和自噬、肿瘤信号通路、细胞周期的调节和DNA损伤修复等,而且抑制USP22表达可影响细胞的增殖、成瘤和浸润。该文就USP22与肿瘤发生及发展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泛素化酶 USP22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病毒71型激活人横纹肌肉瘤细胞中JNK1/2信号转导通路
11
作者 许超 彭阳 史伟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8期632-636,共5页
目的探讨c-Jun N端激酶(JNK)信号转导通路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台盼蓝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抑制剂SP600125对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D)活性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EV71感染RD细胞后VP1 mRNA及蛋白质的表... 目的探讨c-Jun N端激酶(JNK)信号转导通路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台盼蓝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抑制剂SP600125对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D)活性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EV71感染RD细胞后VP1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JNK1/2、c-Fos、c-Jun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并分析JNK1/2抑制剂SP600125对EV71复制及JNK1/2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台盼蓝染色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和10μmol/L实验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20μmol/L抑制剂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EV71感染RD细胞8 h后,其VP1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1)。此外,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证实EV71感染RD细胞后,其JNK1/2、c-Fos和c-Jun的蛋白质磷酸化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而经抑制剂SP600125处理可明显下调其JNK1/2、c-Fos、c-Jun磷酸化水平(P均<0.05)。结论 JNK1/2信号通路可被EV71感染有效激活,并与EV71复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NK1/2信号通路 肠道病毒71型 人横纹肌肉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TLR7/8信号通路机制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侯学伶 史伟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80-682,共3页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抗原提呈功能最强的细胞,也是联接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和纽带。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天然免疫中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在DCs分化和...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抗原提呈功能最强的细胞,也是联接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和纽带。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天然免疫中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在DCs分化和功能成熟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TLR7/8 信号通路 天然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SIGN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莉 史伟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99-602,共4页
树突状细胞(DCs)表面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SIGN)主要分布在DCs表面,通过依赖Ca2+的碳水化合物识别区域(CRD)识别与结合内源性和外源性抗原,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参与DCs对病原体的识别和捕获,在HIV、HCV、登革... 树突状细胞(DCs)表面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SIGN)主要分布在DCs表面,通过依赖Ca2+的碳水化合物识别区域(CRD)识别与结合内源性和外源性抗原,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参与DCs对病原体的识别和捕获,在HIV、HCV、登革热病毒(DENV)以及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等的感染和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DC-SIGN与病毒感染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表面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 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顾锦 郭会 +6 位作者 周围 吴玉敏 毛易捷 孙靖 马锦洪 王玉月 史伟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标本中的13种病原体,为临床快速诊断感染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疑似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103例、肺泡灌洗液45例,常规培养分离细菌、真菌,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 目的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标本中的13种病原体,为临床快速诊断感染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疑似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103例、肺泡灌洗液45例,常规培养分离细菌、真菌,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进行细菌鉴定,同时采用LAMP技术检测13种常见病原体(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45例肺泡灌洗液标本中肺炎支原体,LAMP法检出的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标本用二代测序(NGS)技术验证。结果 148例标本中,质谱法检出率为42.6%(63/148),分离出病原菌81株;LAMP法检出率为68.2%(101/148),共检测出175种病原体。质谱法和LAMP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AMP法对肺炎链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检出率高于质谱法(P<0.05)。LAMP法从45例肺泡灌洗液中检出26例肺炎支原体,而采用RT-qPCR检出23例。148例样本中,LAMP法检出2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并使用NGS验证为阳性。结论与传统细菌培养鉴定相比,LAMP技术具有检测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等优势,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 环介导等温扩增 肺炎支原体 结核分枝杆菌 下一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假阳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巢蓓 范小杰 +6 位作者 姚玉华 周寅 史梅 彭阳 周围 马锦洪 史伟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574-57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价值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采集2020年3月17日至4月20日入院患者4 825例血液标本。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SARS-CoV-2 Ig M和Ig G抗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抗体阳性患者咽拭子标本核酸。结果 ... 目的探讨血清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价值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采集2020年3月17日至4月20日入院患者4 825例血液标本。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SARS-CoV-2 Ig M和Ig G抗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抗体阳性患者咽拭子标本核酸。结果 4 825例血清标本中11例SARS-CoV-2 Ig M阳性,111例SARS-CoV-2 Ig G抗体阳性,经SARS-CoV-2核酸检测、CT检查及流行病学特点判为假阳性,Ig M和Ig G抗体总的假阳性率分别为0.23%(11/4 825)、2.30%(111/4 825)。1 471例<50岁患者中Ig G抗体假阳性率为0.75%(11/1 471),3 354例>50岁患者中Ig G抗体假阳性率为2.98%(100/3 35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11例Ig G假阳性病例中,以肿瘤(57.66%)、血液病(10.81%)等患者居多。结论SARS-CoV-2 Ig M和Ig G抗体检测存在较高的假阳性,须与核酸检测协同使用,并不适用于复工复产复学人群或一般人群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特异性抗体 假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型凝集素受体介导的抗真菌感染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琴 史伟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763-766,共4页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以及实体器官移植、骨髓移植、侵袭性治疗、恶性肿瘤、HIV患者、各种基础疾病逐年增多等原因,真菌感染患者明显增多,死亡率也逐年上升。C型凝集素受体(C-type lectin receptors,CLRs)主...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以及实体器官移植、骨髓移植、侵袭性治疗、恶性肿瘤、HIV患者、各种基础疾病逐年增多等原因,真菌感染患者明显增多,死亡率也逐年上升。C型凝集素受体(C-type lectin receptors,CLRs)主要表达在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表面,可识别真菌细胞壁β-葡聚糖、甘露聚糖等,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促进免疫细胞分泌IFN-γ、IL-6、TNF-α等多种促炎细胞因子,并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清除感染真菌。鉴于CLRs在真菌感染免疫应答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该文对CLRs的功能及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型凝集素 固有免疫 抗真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I与SII在胃癌患者术后预测生存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金明 蒋敬庭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657-661,共5页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与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在单一手术治疗胃癌患者术后预测生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614例经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检验结果计算出PNI...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与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在单一手术治疗胃癌患者术后预测生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614例经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检验结果计算出PNI值[PNI=清蛋白(g/L)+5×淋巴细胞(×10^(9)/L)]和SII值[(SII=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根据R语言循环算法截取最佳截取值,将PNI和SII分为高、低两组,分析PNI及SII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PNI最佳截取值为28.38,PNI≤28.38组有80例,PNI>28.38组有534例。SII最佳截取值为3111.49,SII≤3111.49组有491例,SII>3111.49组有123例。PNI及SII均与患者的术式、脉管癌栓、T分期、N分期有关(P均<0.05),PNI还与患者年龄及有无印戒细胞有关(P均<0.05)。截至2020年12月存活410例,死亡204例,PNI高值组及SII低值组患者总体生存期(OS)明显优于PNI低值组及SII高值组(P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式、神经累及、脉管癌栓、T分期、N分期、PNI及SII与手术治疗胃癌患者OS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式(HR=1.576,95%CI:1.164~2.135,P=0.003)、T分期(HR=1.251,95%CI:1.022~1.530,P=0.03)、N分期(HR=1.864,95%CI:1.589~2.197,P<0.001)、PNI(HR=0.515,95%CI:0.362~0.735,P<0.001)是手术治疗胃癌患者OS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SII越低、PNI越高,患者预后越好。术后的PNI是胃癌患者独立预后指标,与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预后营养指数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生存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病毒71型2A蛋白酶通过切割宿主蛋白泛素特异性蛋白酶4促进病毒的复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超 俞蕾 +1 位作者 盛成兰 史伟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286-290,共5页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2A蛋白酶与宿主蛋白泛素特异性蛋白酶4(USP4)在EV71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V71感染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D)后USP4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VP1及USP4蛋白;通过敲减宿主细胞USP4,观察VP1 ...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2A蛋白酶与宿主蛋白泛素特异性蛋白酶4(USP4)在EV71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V71感染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D)后USP4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VP1及USP4蛋白;通过敲减宿主细胞USP4,观察VP1 mRNA的表达和病毒滴度水平;通过过表达2A蛋白酶,研究宿主细胞USP4蛋白的切割原因。结果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EV71感染8 h时USP4 mRNA的表达水平开始降低(0 h、8 h分别为1.03±0.04和0.83±0.02,t=4.50,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EV71感染8 h时USP4的蛋白质表达水平降低(0 h、8 h分别为1.25±0.01和0.51±0.02,t=57.32,P<0.05)并出现切割条带;敲除宿主细胞USP48 h后,与对照组(1.48±0.08)相比,实验组VP1 mRNA表达水平(3.66±0.08)明显升高(t=17.51,P<0.05);病毒滴度检测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病毒滴度[(8.20±0.17)×105 PFU/mL]比较,siRNA1敲除组病毒滴度[(10.55±0.29)×105 PFU/m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8,P<0.05)。过表达2A蛋白酶,宿主蛋白USP4出现切割条带。结论USP4参与抗病毒免疫反应,可能正向调节抗病毒信号通路;EV71可通过2A蛋白酶切割宿主细胞蛋白USP4从而逃逸免疫应答,促进病毒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2A蛋白酶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4 抗病毒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4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顾锦 史伟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41-43,共3页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4(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24,USP24)属于去泛素化蛋白酶家族,可以水解靶蛋白上的泛素分子从而调节靶蛋白的稳定性和活性。USP24在调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神经退行性疾病、细胞自噬、DNA损伤修复、感染性疾病中...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4(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24,USP24)属于去泛素化蛋白酶家族,可以水解靶蛋白上的泛素分子从而调节靶蛋白的稳定性和活性。USP24在调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神经退行性疾病、细胞自噬、DNA损伤修复、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对USP24的文献报道尚少,对USP24的深入研究仍有较大空间,该文将USP24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4 肿瘤 神经退行性疾病 DNA损伤修复 感染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检测结果异常的原因分析
20
作者 金明 李雪 +5 位作者 许小朋 何彩珍 刘息平 项守奎 王龙 史梅 《临床检验杂志》 2023年第11期876-877,880,共3页
随着免疫学技术的发展,一些过去常被报道的干扰物质如溶血、黄疸和脂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逐渐减少。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免疫检测干扰仍然无法避免,特别是异嗜性抗体、自身抗体等内源性抗体等干扰因素给免疫检验带来的影响更加令人关注。
关键词 胰岛素免疫综合征 免疫检测 检测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