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EMRI瘤内瘤周影像组学预测肝细胞癌分化程度的研究
1
作者 陆煜杰 顾文豪 +2 位作者 许大波 刘海峰 邢伟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7,共7页
目的建立并验证基于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EMRI)瘤内瘤周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分化程度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苏州大学附... 目的建立并验证基于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EMRI)瘤内瘤周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分化程度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13例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HCC患者的资料(223个病灶),包括62个低度分化的HCC(poorly differentiated HCC,pHCC)、161个非低度分化的HCC(non-poorly differentiated HCC,npHCC)。采用交叉验证方法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49例,156个HCC病灶)、测试集(64例,67个HCC病灶)。使用ITK-SNAP软件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图像上勾画HCC全域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基于PyRadiomics软件包共提取3045个组学特征,先后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和最大相关性-最小冗余(maximum relevance-minimum redundancy,mRMR)方法进行数据降维并选择最佳特征,随后使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分别构建瘤内(Intratumoral)、瘤周5 mm(Peri_5mm)、瘤周10 mm(Peri_10mm)模型,并融合瘤内及最佳瘤周参数构建瘤内瘤周融合(IntraPeri)模型。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影像组学模型预测pHCC效能及临床效益。结果Intratumoral、Peri_5mm、Peri_10mm、IntraPeri模型分别纳入10、17、11、12个组学特征。Intratumoral模型预测pHCC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92、0.93;Peri_10mm模型预测pHCC的AUC值在训练集(0.88 vs.0.82)、测试集(0.90 vs.0.85)均高于Peri_5mm模型。IntraPeri模型预测pHCC效能最佳,在训练集和测试集AUC值分别为0.95、0.95。DCA提示Intratumoral模型及Peri_10mm模型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收益,其中IntraPeri模型最佳。结论基于CEMRI的瘤内瘤周影像组学模型可准确预测HCC分化程度,并且具有较好临床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分化程度 磁共振成像 瘤内 瘤周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化传递成像评价胰腺导管腺癌纤维化的可行性研究
2
作者 沈志秋 杨明明 +2 位作者 吕俊馨 张京刚 陈杰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磁化传递成像(magnetization transfer imaging,MTI)评估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纤维化程度的能力。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53例PDAC患者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 目的探讨磁化传递成像(magnetization transfer imaging,MTI)评估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纤维化程度的能力。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53例PDAC患者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MTI检查,测量肿瘤的磁化传递率(magnetic transfer rate,MTR)。Masson染色评价肿瘤纤维化,并利用ImageJ软件计算纤维面积百分比,按纤维化程度将所有患者分为高、低级纤维化两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比较高、低级别纤维化组MTR值及一般特征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MTR值与PDAC纤维化程度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MTR值对PDAC纤维化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低级别纤维化组MTR值为(0.158±0.053),高级别纤维化组MTR值为(0.230±0.063),两组间MTR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28,P<0.001),其他一般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TR值区分PDAC患者高、低级别纤维化AUC值为0.822,阈值为0.496,敏感度87.5%,特异度为62.1%。结论MTR值作为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指标,在评估PDAC纤维化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磁化传递 磁共振成像 定量分析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ASPECTS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人机对比研究
3
作者 许萍 程晓青 +6 位作者 周长圣 田冰 田霞 石峰 曹泽红 高敏 邢伟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0-375,共6页
目的探讨自动化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与专家评分的相关性、一致性,并比较两者预测良好临床预后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2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绿色卒中通道的急性缺... 目的探讨自动化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与专家评分的相关性、一致性,并比较两者预测良好临床预后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2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绿色卒中通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患者的入院平扫CT图像以及临床资料,自动化ASPECTS软件与神经放射学专家对平扫CT图像进行回顾性ASPECTS评估。Spearman分析自动化ASPECTS与专家评分的相关性,组内相关系数(ICC)用于评估一致性,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和DeLong检验评估和比较两者预测良好临床预后的效能。结果自动化ASPECTS与专家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59,P<0.05),两者一致性较好(ICC=0.620)。自动化ASPECTS预测良好临床预后特异度高于专家(62.1%vs 41.1%),但灵敏度略低于专家(57.6%vs 73.7%),ROC曲线下面积均为0.605,DeLong检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4)。结论自动化ASPECTS与专家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两者间一致性好。在预测良好临床预后方面,两者评估效能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计算机体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OOM-mDixon的T2^(*)/R2^(*)成像术前预测胰腺导管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扶摇 张京刚 +2 位作者 陈杰 杜亚楠 李明磊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4,共6页
目的 探讨ZOOM-mDixon序列衍生的定量T2^(*)/R2^(*)值在术前评价胰腺导管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9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淋巴结转移(lymphatic metastasis, LNM)31例,非淋巴结转移... 目的 探讨ZOOM-mDixon序列衍生的定量T2^(*)/R2^(*)值在术前评价胰腺导管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9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淋巴结转移(lymphatic metastasis, LNM)31例,非淋巴结转移(non-lymph node metastases, nLNM)28例。术前均行包括ZOOM-mDixon序列的MRI扫描,分析两组的临床基本资料(年龄、术前CA19-9水平等)、常规影像学特征(部位、形态等)和T2^(*)/R2^(*)值。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评价其可重复性,采用U检验、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ing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利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评价相关指标的诊断性能。结果 T2^(*)/R2^(*)值的组间和组内ICC值均在0.83~0.97之间。两组间的年龄、肿块形态、肿块短径、肿块部位、术前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CA125、癌胚抗原(carcinoma embryonic antigen, CEA)水平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性别、病灶长径和病灶边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3、0.048、0.040)。两组间的T2^(*)值和R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nLNM组相比,LNM组的R2^(*)值较小[17.63(15.10, 22.50)/s vs. 24.00(20.00, 28.30)/s];T2^(*)值更高[(63.77±13.95)ms vs.(49.71±12.67)ms]。T2^(*)/R2^(*)值预测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775和0.766。结论 ZOOM-mDixon序列衍生的T2^(*)/R2^(*)成像量化值可术前预测胰腺导管腺癌的淋巴结转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水脂分离技术 磁共振成像 淋巴结转移 术前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幽门球囊扩张术治疗术后胃瘫优于内科保守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郭玮平 陈文华 王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 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幽门球囊扩张术与内科保守治疗治疗术后胃瘫(PGS)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21年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介入放射科实施幽门球囊扩张术与内科保守治疗的41例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 目的 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幽门球囊扩张术与内科保守治疗治疗术后胃瘫(PGS)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21年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介入放射科实施幽门球囊扩张术与内科保守治疗的41例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在中位随访时间上,对照组、试验组各是626 d、588 d。两组的平均住院天数(ALOS)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21例患者在DSA引导下行幽门球囊扩张术治疗后的2 d内,均恢复正常进食,1周内全部出院。试验组(10.2±1.3)d的ALOS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4.5±14.2) d,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与内科保守治疗相比,DSA引导下幽门球囊扩张术治疗PGS疗效显著,可以作为PGS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保守治疗 透视 术后胃瘫综合征 幽门球囊扩张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3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6
作者 何俊波 袁一铭 +4 位作者 罗振国 马冰沁 钱唯韵 魏岚 陆一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62-1068,共7页
目的:分析苹果酸酶3(malic enzyme 3,ME3)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以及HCC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并研究ME3对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方面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目的:分析苹果酸酶3(malic enzyme 3,ME3)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以及HCC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并研究ME3对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方面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ME3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使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CC细胞系中ME3的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在下调或者上调HCC细胞系中ME3后,借助CCK-8、平板克隆法、Transwell、侵袭实验研究ME3在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方面的作用;运用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和正常肝细胞相比,ME3在人类HCC组织和HCC细胞系中表达显著升高,降低ME3表达能减弱HC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过表达ME3则会导致相反结果;此外,ME3可以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结论:ME3在HCC组织中呈高表达,促进HCC细胞增殖、迁移以及侵袭,并可能通过启动PI3K/AKT信号通路在HCC中发挥其促癌基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3 肝细胞肝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颈部恶性淋巴结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生晶 田建明 +3 位作者 邢伟 张火俊 王敏杰 萧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51-753,共3页
目的:使用多层螺旋CT(MSCT)的体部灌注软件,测量和评价淋巴结转移瘤和淋巴瘤之间及其与肌肉CT灌注值的差异和相关性。方法:采用SiemensSomatoVolumeZoom4四层螺旋CT体部灌注技术(每圈1s),5mm层厚,4层,120kV,60mA;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非... 目的:使用多层螺旋CT(MSCT)的体部灌注软件,测量和评价淋巴结转移瘤和淋巴瘤之间及其与肌肉CT灌注值的差异和相关性。方法:采用SiemensSomatoVolumeZoom4四层螺旋CT体部灌注技术(每圈1s),5mm层厚,4层,120kV,60mA;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40ml(碘浓度300mg/ml),流速4ml/s,延迟5s,数据采集40s。在工作站MV300,用SiemensPerfusionCT/VAIIA软件进行后处理(去卷积算法),分别测量40例淋巴结转移瘤和22例淋巴瘤患者的血流量(bloodflow,BF),对照组选择50例正常体检者,测定其颈部或体部肌肉血流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淋巴转移瘤BF平均值为(0.50±0.16)ml/(min·ml),22例淋巴瘤BF值为(0.71±0.18)ml/(min·ml),肌肉BF值为(0.20±0.09)ml/(min·ml),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瘤、淋巴瘤BF均显著高于肌肉(P<0.001);淋巴瘤BF高于淋巴结转移瘤(P<0.05)。结论:MSCT灌注成像法对恶性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淋巴瘤 淋巴结 肿瘤 继发原发性 头颈部肿瘤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DWI的IVIM及单指数模型预测肾小球滤过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杨荷霞 蒋振兴 +3 位作者 俞胜男 丁玖乐 陈杰 邢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9期679-682,共4页
目的比较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模型和单指数模型在肾脏DWI后处理分析过程中预测肾小球滤过率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共纳入56例因蛋白尿或持续微量蛋白尿就诊的患者。根据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 GFR)将56例患者分为:明显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组... 目的比较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模型和单指数模型在肾脏DWI后处理分析过程中预测肾小球滤过率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共纳入56例因蛋白尿或持续微量蛋白尿就诊的患者。根据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 GFR)将56例患者分为:明显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组(s RI,e GFR≤30 ml/min/1.73 m^2)和非明显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组(non-s RI)。56例患者均完成7个b值的DWI序列扫描。多b值DWI图像由1名放射科医师同时行IVIM模型和单指数模型分析,分别得到三个IVIM参数[慢、快两种扩散系数(D_(slow)、D_(fast))及快扩散系数的分数(F_(fast))]和一个单指数模型参数(D_(mon))。选择右肾的最大横断面,将感兴趣区域尽可能地囊括该层面的肾实质区。结果 s RI组的D_(mon)、D_(slow)、D_(fast)和F_(fast)分别依次为(1.961±0.173)×10^(-3) mm^2/s、(1.747±0.153)×10^(-3) mm^2/s、(3.481±0.690)×10^(-3) mm^2/s和(19.000±4.010)%,non-s RI组的D_(mon)、D_(slow)、D_(fast)和F_(fast)分别依次为(2.175±0.165)×10^(-3) mm^2/s、(1.917±0.162)×10^(-3) mm^2/s、(4.210±0.718)×10^(-3) mm^2/s和(23.110±2.809)%,两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t≥3.793,P<0.05),四个参数也均与e GFR呈线性相关性(t≥0.356,P<0.05)。当区分s RI和non-s RI组时,D_(mon)、D_(slow)、D_(fast)和F_(fast)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依次0.796、0.786、0.773和0.806,相互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Z≤0.482,P>0.05)。结论基于单指数模型分析的D_(mon)包含组织微灌注和水分子扩散加权信息,更具有评价肾小球滤过率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肾小球滤过率 磁共振成像 弥散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氧水平依赖MRI评估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蒋振兴 王毓 +5 位作者 丁玖乐 周华 狄佳 万慧 陈杰 邢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7期524-52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氧水平依赖MRI评价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1例健康志愿者、19例早期DN患者以及15例中晚期DN患者行肾脏血氧水平依赖MRI,分别测量计算三组皮质R2*(CR2*)、髓质R2*(MR2*)及髓质/皮质R2*比值(MCR),并作统... 目的探讨血氧水平依赖MRI评价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1例健康志愿者、19例早期DN患者以及15例中晚期DN患者行肾脏血氧水平依赖MRI,分别测量计算三组皮质R2*(CR2*)、髓质R2*(MR2*)及髓质/皮质R2*比值(MCR),并作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各组MR2*均高于CR2*(P<0.01)。正常对照组与早期DN组间MR2*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有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940。早期DN组与中晚期DN组间CR2*、MCR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有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4和0.764,两参数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R2*与e GFR呈负相关(P<0.01),MCR与e GFR呈正相关(P<0.05)。三个指标均与Hb A1c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氧水平依赖MRI可以反映糖尿病肾病的肾脏功能损伤,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鉴别乳头状和嫌色细胞肾癌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永成 俞胜男 +3 位作者 陈杰 孙军 邢士军 陈铜兵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921-925,共5页
目的评价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上肿瘤内磁敏感信号(intratumoral susceptibility signal,ITSS)鉴别乳头状肾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 RCC)和嫌色细胞肾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 目的评价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上肿瘤内磁敏感信号(intratumoral susceptibility signal,ITSS)鉴别乳头状肾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 RCC)和嫌色细胞肾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RCC)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1例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病例(其中p RCC12例,CRCC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SWI上的ITSS根据形态分为出血和微血管。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比较SWI上p RCC和CRCC的ITSS主要结构、瘤内血管和出血灶数目及ITSS与肿瘤面积比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ITSS4种评价指标鉴别p RCC和CRCC的诊断效能。结果 21例RCC中18例肿瘤内可见ITSS。p RCC的ITSS主要结构的评分显著高于CRCC(P<0.05)。p RCC的ITSS与肿瘤面积比值显著高于CRCC(P<0.05)。p RCC的瘤内出血灶数目显著多于CRCC(P<0.05)。p RCC(100%)瘤内出血的出现率显著高于CRCC(66.67%)。瘤内出血灶数目鉴别p RCC和CRCC的阳性预测值(100%)和特异性(100%)最高,ITSS与肿瘤面积比值鉴别p RCC和CRCC的阴性预测值(87.50%)和敏感性(88.89%)最高。结论通过分析比较ITSS的主要结构、瘤内出血灶和血管数目及ITSS与肿瘤面积比值,SWI可作为评价p RCC和CRCC之间结构差异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肾肿瘤 肾细胞 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b值转移性淋巴结扩散成像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永成 邢伟 +2 位作者 田建明 陈杰 陈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3-30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b值下兔VX2转移淋巴结模型扩散成像ADC值的差异。方法:对20只新西兰兔VX2转移淋巴结模型及20只炎性淋巴结实验兔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及扩散成像(b值分0~500s/mm2及0~1000s/mm2两组)。在常规图像基础上测量转移淋巴结及炎... 目的:探讨不同b值下兔VX2转移淋巴结模型扩散成像ADC值的差异。方法:对20只新西兰兔VX2转移淋巴结模型及20只炎性淋巴结实验兔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及扩散成像(b值分0~500s/mm2及0~1000s/mm2两组)。在常规图像基础上测量转移淋巴结及炎性淋巴结的平均弥散系数(ADC)。所有ADC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淋巴结均经病理证实。结果:0~500s/mm2两个b值组良恶性淋巴结ADC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0~1000s/mm2组有统计学差异(t=-3.298,P=0.021)。结论:高b值能够更真实地反映病变内水分子扩散能力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扩散成像 淋巴结 转移 B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源性动脉出血的介入栓塞治疗 被引量:5
12
作者 何忠明 王祁 +2 位作者 陈文华 张敏 王慧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医源性动脉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5例医源性动脉出血、接受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介入栓塞治疗医源性动脉出血的疗效。结果对35例外科术后动脉出血患者均成功进行介入栓塞治疗。...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医源性动脉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5例医源性动脉出血、接受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介入栓塞治疗医源性动脉出血的疗效。结果对35例外科术后动脉出血患者均成功进行介入栓塞治疗。5例肠道术后出血DSA示局部血管紊乱,其中3例见少量对比剂外漏进入肠管,给予适量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余30例DSA均可见对比剂外漏,其中17例伴假性动脉瘤形成,均采用微弹簧圈予以栓塞。随访10~15天,33例出血停止,2例肠道术后出血患者仍有持续性少量便血,进行再次手术止血治疗。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器官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医源性动脉出血具有一定优势;对于外科术后导致动脉出血、尤其是病情危重的患者,采取介入栓塞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出血 弹簧圈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遗尿症儿童丘脑室旁核功能连接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静 邢伟 +2 位作者 郑爱斌 江凯华 高敏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夜间遗尿症(nocturnal enuresis,NE)儿童两侧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thalamus,PVT)与全脑体素的功能连接的变化,探索NE儿童觉醒障碍及认知功能缺陷的脑功能机制。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NE儿童以及33例健康儿童的静... 目的通过分析夜间遗尿症(nocturnal enuresis,NE)儿童两侧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thalamus,PVT)与全脑体素的功能连接的变化,探索NE儿童觉醒障碍及认知功能缺陷的脑功能机制。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NE儿童以及33例健康儿童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数据,选取两侧PVT为ROI,通过基于体素的功能连接(voxel-base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voxel-FC)分析方法比较两组受试者的脑功能差异。结果对比正常对照组,NE组左侧PVT与脑干(t=-3.76,P<0.05)、左侧颞中回(t=-4.35,P<0.05)功能连接下降,与左侧小脑脚Ⅰ区及Ⅱ区(t=4.18,P<0.05)、右侧中央后回(t=3.90,P<0.05)功能连接增加。右侧PVT与左侧颞上回(t=-3.73,P<0.05)功能连接下降,与右侧中央前回(t=4.09,P<0.05)功能连接增加。结论NE儿童PVT与全脑多个脑区存在自发性功能连接改变,这可能是NE儿童觉醒障碍及认知功能缺陷的中枢神经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遗尿症 觉醒 丘脑室旁核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TE对兔肾磁敏感加权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靓 邢伟 +2 位作者 陈杰 丁玖乐 张艳文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回波时间(TE)对兔肾二维(2D)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图像信噪比(SNR)的影响,选择适合兔肾SWI实验研究的成像参数。方法:1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行腹部MRI检查,应用TE为7.70ms、9.92ms、12.24ms三组SWI序列采集左肾图像。由两... 目的:探讨不同回波时间(TE)对兔肾二维(2D)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图像信噪比(SNR)的影响,选择适合兔肾SWI实验研究的成像参数。方法:1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行腹部MRI检查,应用TE为7.70ms、9.92ms、12.24ms三组SWI序列采集左肾图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分析图像,比较三组SWI图像。结果:15只实验兔中2只实验兔因图像伪影明显予以剔除。TE7.70ms组、TE9.92ms组及TE12.24ms组SWI图像中,左肾实质的信号强度分别为399.41±47.63、362.16±48.86、356.21±15.40,三组SWI图像的SNR分别为20.48±2.27、19.12±2.29、16.54±2.36。TE7.70ms组和TE9.92ms组SW I图像的SN R均高于TE12.24ms组(P=0.007,P<0.001),TE7.70ms组与TE9.92ms组SWI图像的SNR之间无显著差异(P=0.140)。结论:应用2D SWI进行兔肾SWI实验研究时,选择适宜的TE为9.92ms可以获得理想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磁敏感加权成像 回波时间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水通道蛋白分子成像机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志平 邢伟 陈杰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64-1068,共5页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是细胞膜上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跨膜转运蛋白族,在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MRI水通道蛋白分子成像是基于AQPs基础上的一种无创的功能性成像技术,通过超高b值DWI获得表观扩...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是细胞膜上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跨膜转运蛋白族,在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MRI水通道蛋白分子成像是基于AQPs基础上的一种无创的功能性成像技术,通过超高b值DWI获得表观扩散系(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来反映细胞膜上AQPs的表达及功能,为MR分子成像开辟了新的路径。笔者对水通道蛋白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同时对水通道蛋白分子成像的原理、应用现状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AQPS分子成像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展飞 陈文华 +1 位作者 邢伟 邱建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70-1573,共4页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外科手术结果对比,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356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16层螺旋CTA图像与DSA和外科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结合CTA、DSA和术...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外科手术结果对比,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356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16层螺旋CTA图像与DSA和外科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结合CTA、DSA和术中所见,在356例患者中的195例患者颅内发现215个动脉瘤。5个动脉瘤CTA漏诊,9个动脉瘤在DSA检查中未能清楚显示,但被CTA发现,其中5个得到手术证实,另外4个未行手术治疗。16层螺旋CTA对于动脉瘤检出的敏感性与DSA的结果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6层螺旋CTA对于颅内动脉瘤检出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在颅内动脉瘤的筛选、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方面可以替代常规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平滑肌瘤病累及右侧心腔的CT表现(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海涛 邢伟 +2 位作者 邱建国 张京刚 丁玖乐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1-303,共3页
[病例报道]病例1:女性,53岁,“反复胸闷、心悸、头晕一周”,有子宫肌瘤手术史.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 (CA125)、CA19-9均在正常范围内.腹部平扫+增强CT显示:右侧附件区见一软组织肿块影,密度欠均匀,大小约4.2cm×2.5cm... [病例报道]病例1:女性,53岁,“反复胸闷、心悸、头晕一周”,有子宫肌瘤手术史.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 (CA125)、CA19-9均在正常范围内.腹部平扫+增强CT显示:右侧附件区见一软组织肿块影,密度欠均匀,大小约4.2cm×2.5cm,境界可(图1C),增强后呈轻度不均匀性强化.右侧髂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内见软组织肿块影(图1A、1B、1D),病变连续,平扫密度约为34~41HU,增强后动脉期密度约51~65HU,静脉期密度约42~57HU.采用分期手术行肿物切除.术后病理,血管内平滑肌瘤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平滑肌瘤病 右侧心腔 文献复习 CT表现 糖链抗原125 CA19-9 病例报道 下腔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前后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文华 王杰 +2 位作者 邢伟 彭亚 邱建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48例(51个)被夹闭颅内动脉瘤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检查,并用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后处理技术评价动脉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以及夹闭术后的残留...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48例(51个)被夹闭颅内动脉瘤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检查,并用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后处理技术评价动脉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以及夹闭术后的残留和载瘤动脉的开放。结果:37个动脉瘤呈囊状、9个动脉瘤呈不规则形和5个动脉瘤呈梭形。动脉瘤最常见的部位是大脑中动脉(31%),其次是后交通动脉(29%)。全部动脉瘤平均直径为6.9mm、瘤体平均大小为5.5mm、瘤颈平均大小为3.4mm。49个动脉瘤需要1个钛夹夹闭,2个动脉瘤需要2个钛夹夹闭。16层CTA检出3个夹闭动脉瘤有残留,靠近钛夹的全部载瘤动脉可以被准确评价。结论:16层螺旋CTA为诊断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前和术后的改变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应作为动脉瘤夹闭术前后的首选影像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夹闭 颅内动脉瘤 16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恶性淋巴结放疗早期扩散成像与病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俞胜男 邢伟 +2 位作者 陈杰 李蓓 陈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MRI扩散成像监测良恶性淋巴结放疗早期疗效的能力。方法:26只实验兔(转移17只,良性9只)分成A组(转移10只)、B组(转移7只)和C组(良性9只)。A组和C组接受放疗,B组为对照组,分别于放疗前、后第1、3、7天进行常规MR及DWI检查,测量... 目的:探讨MRI扩散成像监测良恶性淋巴结放疗早期疗效的能力。方法:26只实验兔(转移17只,良性9只)分成A组(转移10只)、B组(转移7只)和C组(良性9只)。A组和C组接受放疗,B组为对照组,分别于放疗前、后第1、3、7天进行常规MR及DWI检查,测量淋巴结的ADC值。三组淋巴结ADC值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所有实验兔共35个淋巴结,A组16枚,B组10枚及C组9枚。三组ADC值放疗前后变化有明显差异(P﹤0.001),而A组和C组ADC值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WI能够监测良恶性淋巴结放疗后的早期反应,但其区分不同病理特征的能力有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良性 放射治疗 扩散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肾病患者后扣带区^(1)H MRS代谢物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顾正章 卢海涛 +2 位作者 周华 张京刚 邢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3-387,共5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后扣带皮质(PCC)及后扣带旁白质(PCWM)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代谢物变化,并分析其与ESRD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招募ESRD患者25例及健康志愿者28名,分别设为ESRD组和健康对照组。MR检查前1h对...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后扣带皮质(PCC)及后扣带旁白质(PCWM)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代谢物变化,并分析其与ESRD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招募ESRD患者25例及健康志愿者28名,分别设为ESRD组和健康对照组。MR检查前1h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数字符号试验(DST)及数字连接试验-A(NCT-A)测试,以评估其认知功能。MR检查前72h内采集ESRD组患者血清学指标,包括血肌酐、尿素、胱抑素C、甲状旁腺素、血红蛋白、钙、磷。2组受试者均行多体素^(1)H-MRS检查,以PCC及PCWM为感兴趣区,测量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的曲线下面积,计算NAA/Cr、Cho/Cr比值,并与神经心理学测试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ESRD组MoCA、DST评分降低,PCC区NAA/Cr减低、Cho/Cr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SRD组DST评分与PCC区NAA/Cr呈显著正相关(r=0.483,P=0.014)。结论:ESR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可能与其PCC区NAA/Cr减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后扣带 磁共振波谱 认知功能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