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角形截面微流道中粒子惯性聚焦分离特性
1
作者 顾乔 刘尧 +1 位作者 贺洋 张鑫杰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4-513,共10页
为实现不同尺寸微粒的高效分离,提出一种三角形截面微流道的惯性微流控芯片,研究了微粒在流道中的聚焦与分离特性。首先,设计一种直角三角形截面结构的螺旋流道,采用精密微铣削工艺加工了流道的铝材模具,利用倒模与等离子清洗键合工艺... 为实现不同尺寸微粒的高效分离,提出一种三角形截面微流道的惯性微流控芯片,研究了微粒在流道中的聚焦与分离特性。首先,设计一种直角三角形截面结构的螺旋流道,采用精密微铣削工艺加工了流道的铝材模具,利用倒模与等离子清洗键合工艺制备微流控芯片。接着,配制三种尺寸(6μm,10μm和15μm)的荧光微粒悬浮液,利用高速摄像机和荧光显微镜拍摄粒子在流道中的运动轨迹,观测不同悬浮液流量时微粒的聚焦效果。最后,对微粒聚焦轨迹图像进行堆叠分析,研究微粒的惯性聚焦与分离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悬浮液流量的增大,6μm粒子逐渐聚焦并向流道外壁面迁移,而10μm和15μm聚焦粒子束则向流道中心迁移。当悬浮液流量为1.5 mL/min时,6μm和15μm混合粒子实现了100%精确分离。研究结果表明,三角形截面螺旋流道可产生强偏置二次流,使不同尺寸微粒实现高效、精确分离,为细胞精准操控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惯性操控 三角形流道 粒子聚焦与分离 偏置二次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坤泰胶囊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2
作者 陈继明 高红艳 +5 位作者 丁屹 邓洋 李沁 王清 袁霞 林星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478-2481,共4页
坤泰胶囊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时日已久。众多的临床研究已充分肯定了坤泰胶囊的疗效与安全性。作为国药准字号复方中成药制剂,坤泰胶囊不仅对生理性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而且在非生理性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方面,也取得了良好... 坤泰胶囊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时日已久。众多的临床研究已充分肯定了坤泰胶囊的疗效与安全性。作为国药准字号复方中成药制剂,坤泰胶囊不仅对生理性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而且在非生理性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的不断开展,坤泰胶囊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也必将日益广泛。目前的研究已经充分肯定了坤泰胶囊在各类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本文将概括总结坤泰胶囊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坤泰胶囊 围绝经期综合征 卵巢早衰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 反向添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脂与血糖状态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2
3
作者 叶华莹 李华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68-773,共6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血脂与GDM病情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孕期血脂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4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产检的GDM孕妇922例,孕中期[(14.7...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血脂与GDM病情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孕期血脂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4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产检的GDM孕妇922例,孕中期[(14.7±2.8)周]进行血脂检查,在妊娠24~28周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及胰岛功能检查。根据孕中期空腹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AG)水平,分成3组:T1组(TAG≤1.3mmol/L,n=310),T2组(1.3<TAG<1.8mmol/L,n=304),T3组(TAG≥1.8mmol/L,n=308)。比较孕中期TAG与血糖状态的关系;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娩巨大儿的危险因素。结果·①与T1组、T2组比较,T3组的年龄、孕前BMI增加(均P<0.05)。T3组3项血糖异常率高于1项血糖异常率(31.2%vs21.4%,P=0.006);T3组的胰岛素使用率(16.6%)明显高于T1组、T2组(8.1%,P=0.001;9.5%,P=0.010);胰岛素治疗的GDM孕妇孕中期TAG水平高于非胰岛素治疗的GDM孕妇[(2.14±1.25)mmol/Lvs(1.68±0.81)mmol/L,P=0.000]。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证实,在GDM患者中,TAG>1.79mmol/L可作为预测孕晚期GDM病情的血清学指标(P=0.001)。②T3组与T1组、T2组比较,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修正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MBCI)明显升高,总体胰岛素敏感性指数(WBSIS)降低(均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及孕中期TAG与HOMA-IR独立相关(β=0.213,β=0.224,均P=0.000);孕前BMI与MBCI独立相关(β=0.811,P=0.000)。③T3组的剖宫产率及巨大儿发生率均高于T1组(均P<0.05);校正年龄及孕前BMI,孕中期血脂不增加分娩巨大儿风险,孕晚期TAG>4.19mmol/L、孕中期至孕晚期TAG水平增加>2.38mmol/L是分娩巨大儿的高危因素(均P=0.001)。结论·孕中期TAG升高(TAG>1.79mmol/L)是胰岛素抵抗的独立相关因素,可作为预测GDM患者病情的一项参考指标;孕中晚期TAG水平增加>2.38mmol/L及孕晚期TAG高(TAG>4.19mmol/L)是分娩巨大儿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脂代谢 胰岛素抵抗 巨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卵巢癌晚期复发广泛皮肤转移1例
4
作者 薛春燕 徐云 +6 位作者 蒋国华 谢军 闫战涛 周来来 王慧 罗丹 高红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39-640,共2页
1病例报告患者,66岁,因卵巢癌术后14年,肠系膜转移术后6年,皮肤结节2+月,于2020年8月26日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患者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1999年因子宫肌瘤行次全子宫切除。14年前因剧烈下腹痛外院急诊行左附件切除,术后... 1病例报告患者,66岁,因卵巢癌术后14年,肠系膜转移术后6年,皮肤结节2+月,于2020年8月26日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患者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1999年因子宫肌瘤行次全子宫切除。14年前因剧烈下腹痛外院急诊行左附件切除,术后病理诊断:左卵巢小细胞癌,免疫组化无神经内分泌表达,倾向未分化癌。遂补充手术,行“右附件+大网膜+阑尾切除+肠粘连分解术”,术后病理结果:(大网膜)纤维脂肪组织中灶性异物肉芽肿增生,多量泡沫样组织细胞和少量慢性粒细胞浸润,(右附件)卵巢未见异常病变,输卵管充血样改变,(阑尾)慢性炎伴纤维化。术后诊断:卵巢癌Ⅰ期。予以4次化疗(第1天多西他赛100 mg,第1~4天顺铂30 mg,静脉滴注)。术后未规范化随访。6年前(2014年8月)自行扪及腹部包块,来我院CT检查:卵巢癌术后改变:右侧心膈角,盆腹腔多发软组织影伴异常强化,最大6.5 cm×4.1 cm×7.5 cm,考虑转移。糖类抗原125(CA125)192.8 U/ml,人附睾蛋白4(HE4)170 pmol/L,卵巢恶性病变风险计算法(ROMA)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附件 粒细胞浸润 皮肤结节 未分化癌 附件切除 皮肤转移 腹部包块 泡沫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截面螺旋流道中微粒的惯性聚焦效应 被引量:4
5
作者 韩帅 张鑫杰 +2 位作者 顾乔 刘尧 王昕怡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0-319,共10页
为实现生物微粒/细胞的精确操控,提出了一种非对称截面螺旋流道结构的惯性微流控芯片。基于仿真和实验的方法,对不同尺寸微粒在微流道中的惯性聚焦行为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种"L"形截面的螺旋流道,采用仿真软件COMSOL研究微... 为实现生物微粒/细胞的精确操控,提出了一种非对称截面螺旋流道结构的惯性微流控芯片。基于仿真和实验的方法,对不同尺寸微粒在微流道中的惯性聚焦行为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种"L"形截面的螺旋流道,采用仿真软件COMSOL研究微流道中的二次流场及微粒的运动轨迹。使用UV激光切割与等离子清洗键合的工艺制作芯片样件,采用高速摄像机和荧光显微镜分别拍摄6,10和15μm粒子在微流道中不同流量时的运动轨迹。最后,对粒子运动图片进行堆叠分析,研究微粒的惯性聚焦迁移机理。结果表明:"L"形截面中产生了两对强度不同的非对称二次流场,使得10μm和15μm粒子在微流道外圈实现了强聚焦,而6μm粒子实现了粗聚焦。该研究表明利用非对称二次流可以调节微粒的聚焦位置,为微粒和细胞的精准操控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非对称二次流 惯性聚焦 微粒操控 激光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