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卫生技术评估的环泊酚用于麻醉镇静的附加价值评价
1
作者 杨春 马正敏 +1 位作者 嵇富海 朱吉祥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目的通过对环泊酚的附加价值评价,为丙泊酚和环泊酚的临床选择、患者个体化麻醉镇静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基于卫生技术评估的药品附加价值评价指南》分别对丙泊酚与环泊酚的相对安全性、相对有效性、创新性/适宜性、经济性进行... 目的通过对环泊酚的附加价值评价,为丙泊酚和环泊酚的临床选择、患者个体化麻醉镇静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基于卫生技术评估的药品附加价值评价指南》分别对丙泊酚与环泊酚的相对安全性、相对有效性、创新性/适宜性、经济性进行比较评分。结果相较于丙泊酚的价值,环泊酚总得分为57分,价值体现为少量增加。二者镇静效果基本类似,但丙泊酚更具经济成本优势,而环泊酚在注射痛、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方面优于丙泊酚。结论麻醉镇静中应综合考虑患者健康状态、经济情况等合理选择使用丙泊酚和环泊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泊酚 丙泊酚 卫生技术评估 麻醉镇静 药品附加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烷司琼预注联合琥珀酰明胶即时扩容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产妇循环和新生儿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徐丽 嵇富海 陈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0-442,453,共4页
目的:研究托烷司琼预注联合琥珀酰明胶即时扩容对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A)行剖宫产产妇循环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在CSEA下行剖宫产术的单胎足月产妇,随机分成托烷司琼组(T组)和对照组(C组)... 目的:研究托烷司琼预注联合琥珀酰明胶即时扩容对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A)行剖宫产产妇循环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在CSEA下行剖宫产术的单胎足月产妇,随机分成托烷司琼组(T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于麻醉前10 min静脉推注托烷司琼5 mg或等体积生理盐水,T组麻醉注药即刻快速输注琥珀酰明胶500 mL。记录麻醉前30 min,麻醉诱导即刻,麻醉后2 min、5 min、15 min,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心率,观察并记录产妇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等发生情况。比较2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带血血气分析指标。结果:T组产妇术中低血压和恶心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T组产妇术中收缩压最大下降幅度明显小于C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带血pH、PCO2、PO2和乳酸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期剖宫产手术麻醉前预注托烷司琼联合琥珀酰明胶即时扩容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妇麻醉后低血压和恶心的发生率,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并且不会导致胎儿的酸碱平衡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烷司琼 即时扩容 琥珀酰明胶:低血压 剖宫产 腰硬联合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体积描记指数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麻醉诱导过程中对镇痛深度的监测 被引量:13
3
作者 金晓菲 张娟 彭慧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8-472,共5页
目的探讨手术体积描记指数(SPI)与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及阿片类药物用量的相关性,评价SPI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麻醉诱导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 目的探讨手术体积描记指数(SPI)与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及阿片类药物用量的相关性,评价SPI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麻醉诱导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C组,n=30)和SPI组(S组,n=30)。两组均采用静脉麻醉诱导,传统组依据心率、血压变化经验性予以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SPI组依据SPI指导舒芬太尼用药,维持SPI在30~50,10 s以上。观察两组患者入室后(T0)、诱导后1 min(T1)、诱导后3 min(T2)、插管前即刻(T3)、插管后即刻(T4)、插管后1 min(T5)、插管后3 min(T6)的SPI、HR、MAP、脑电双频指数(BIS)、CI、SVV等数据。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诱导时间、舒芬太尼用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循环稳定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S组舒芬太尼用量大、诱导时间长(均P<0.05)。组内比较:与T0时点相比,S组其它各时点SVV均无明显差别(均P>0.05);C组T2、T3、T4时点SVV明显升高(均P<0.05)。与T3时点相比,S组HR无明显差别(P>0.05);C组T4点HR明显升高(P<0.05);S组T4时点SVV明显升高(P<0.05),C组T4、T5、T6时点SVV明显降低(均P<0.05)。组间比较:与C组相比,S组T3时点MAP明显降低(P<0.05),T4、T5、T6时点HR明显降低(均P<0.05),T3、T4、T5时点CI明显增高(均P<0.05),T2、T3、T4、T5、T6时点SVV明显降低(均P<0.05)。与C组相比,S组的ΔMAP T4-T3、ΔMAP T0-T4,ΔHR T0-T3、ΔHR T4-T3、ΔHR T0-T4,ΔSVV T0-T3、ΔSVV T4-T3、ΔSVV T0-T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全麻诱导期间,以SPI为靶向目标调整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可以使诱导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血压心率波动更小,提高患者麻醉诱导过程的安全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体积描记指数 心脏瓣膜置换术 舒芬太尼 麻醉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或七氟烷维持麻醉对甲状腺切除术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朱静 肖成娇 +2 位作者 兰晶 刘华跃 金鑫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77-1082,共6页
目的临床实践中,对于丙泊酚或七氟烷的选择可能存在主观偏好。文中比较丙泊酚或七氟烷维持麻醉对甲状腺切除术患者苏醒质量的差异,探讨新鲜气体流量对患者苏醒速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期间于苏州大学附... 目的临床实践中,对于丙泊酚或七氟烷的选择可能存在主观偏好。文中比较丙泊酚或七氟烷维持麻醉对甲状腺切除术患者苏醒质量的差异,探讨新鲜气体流量对患者苏醒速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期间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74例,并按照完全随机法分成3组,分别给予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n=25)、持续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术毕低流量新鲜气体(n=25)及持续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术毕高流量新鲜气体(n=24)。记录各组患者麻醉苏醒质量,包括其自主呼吸、意识和定向力的恢复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组患者从麻醉停药到气管拔管时间分别为(14.1±4.1)、(20.4±5.6)和(14.1±3.6)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重比较显示,丙泊酚维持组与七氟烷+高流量气体组患者气管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63);与丙泊酚维持组、七氟烷+高流量气体组比较,七氟烷+低流量气体组患者气管拔管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s<0.001)。3组患者术后意识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差异表现,与气管拔管时间表现一致。3组患者BIS值上升(60→90)时间分别为(9.8±4.1)、(21.6±6.9)和(13.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疼痛、恶心、呕吐和头晕)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或七氟烷维持麻醉对甲状腺切除术患者术毕麻醉苏醒质量并无显著影响。新鲜气体流量高低可决定七氟醚麻醉患者自主呼吸、意识和定向力恢复的快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七氟烷 麻醉 苏醒 气管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刺激器定位用于下肢外周神经阻滞麻醉 被引量:7
5
作者 矫勇轶 江漩 朱晓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44-245,共2页
关键词 外周神经刺激器 神经阻滞麻醉 下肢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烷吸入麻醉对大鼠脑内cAMP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冯昌栋 杨建平 戴体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78-1679,共2页
关键词 七氟烷 腺苷酸环化酶 磷酸二酯酶 环磷腺苷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麻醉误吸1例 被引量:4
7
作者 陈佩军 陈亚男 +1 位作者 何海平 陈燕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41-1542,共2页
成人择期手术反流、误吸的发生率为1/3 000~1/2 000,急诊手术的发生率可能比择期手术高3~4倍。
关键词 胆道镜 钬激光碎石 胆管结石 麻醉 误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丙泊酚速度对人工流产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肖成娇 顾夏芳 +2 位作者 杨芳 刘华跃 金鑫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45-749,共5页
目的既往关于门诊手术患者静脉麻醉时注射丙泊酚速度鲜有报道。文中探讨不同速度静脉注射丙泊酚对人工流产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以为门诊手术患者实施保留自主呼吸静脉麻醉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1月9日至2021年1月29日于苏州大... 目的既往关于门诊手术患者静脉麻醉时注射丙泊酚速度鲜有报道。文中探讨不同速度静脉注射丙泊酚对人工流产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以为门诊手术患者实施保留自主呼吸静脉麻醉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1月9日至2021年1月29日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人工流产手术患者60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分成2组,每组30例。分别按照10 s(快速组)和30 s(慢速组)对患者注射丙泊酚(3.0 mg/kg)实施静脉麻醉。记录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静脉注射痛、体动反应、呼吸抑制、循环抑制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慢速组患者比快速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延长[(59.0±17.1)s vs(39.2±13.8)s,P<0.01],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5.8±117.8)s vs(279.9±119.1)s,P=0.0821]。与快速组比较,慢速组患者脉搏氧饱和度下降程度较轻(P=0.0084),氧饱和度低于95%比例较小(30.0%vs 66.7%,P=0.0483),需要呼吸支持比例较小(3.3%vs 20.0%,P=0.0444)。慢速组患者术中收缩压下降超过基础值20%比例较小(10.0%vs 33.3%,P=0.0283)。组间患者静脉注射痛、体动反应、术中心率变化和术后不良反应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人工流产手术患者实施保留自主呼吸静脉麻醉,相对偏快速度注射丙泊酚可使麻醉起效时间缩短,而相对偏慢速度注射丙泊酚可使呼吸和循环抑制程度减轻。缓慢注射丙泊酚优势限于减轻呼吸抑制和血压波动,但无法改善其他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流产 丙泊酚 注射速度 呼吸抑制 循环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环泊酚抑制老年患者前列腺穿刺时体动反应半数有效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皓天 庄楷 +2 位作者 胡晶辉 嵇富海 彭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2-796,共5页
目的探索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老年患者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环泊酚镇静半数有效剂量(ED_(50))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老年男性患者49例,年龄65~75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将... 目的探索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老年患者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环泊酚镇静半数有效剂量(ED_(50))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老年男性患者49例,年龄65~75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联合环泊酚组(E组,n=23)和环泊酚组(C组,n=26)。静脉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后,E组给予艾司氯胺酮0.2 mg/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用上下序贯法确定环泊酚镇静诱导的给药剂量。E组环泊酚起始剂量为0.2 mg/kg,C组环泊酚起始剂量0.3 mg/kg,剂量梯度均为0.05 mg/kg。若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第1针前列腺穿刺不出现体动,下一例患者的环泊酚剂量减少0.05 mg/kg,反之下一例剂量增加0.05 mg/kg。出现7个无体动和有体动的拐点交替后终止研究。记录环泊酚总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注射痛、恶心呕吐、精神系统不良反应。采用Probit法计算环泊酚抑制体动反应的ED_(50)、95%有效剂量(ED_(95))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与C组比较,E组环泊酚总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组环泊酚抑制体动反应的ED_(50)为0.22 mg/kg(95%CI 0.19~0.26 mg/kg),C组的ED_(50)为0.38 mg/kg(95%CI 0.31~0.46 mg/kg)。与C组比较,E组环泊酚抑制体动反应的ED_(50)明显降低(P<0.05)。E组环泊酚抑制体动反应的ED_(95)为0.28 mg/kg(95%CI 0.25~0.49 mg/kg),C组的ED_(95)为0.51 mg/kg(95%CI 0.44~1.25 mg/kg)。与C组比较,E组环泊酚抑制体动反应的ED_(95)明显降低(P<0.05)。结论老年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时环泊酚抑制体动反应的ED_(50)为0.38 mg/kg,联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0.2 mg/kg后其ED_(50)降低至0.22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环泊酚 老年 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 半数有效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BA_A受体部分介导丙泊酚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的致痛觉过敏作用 被引量:27
10
作者 王擒云 杨建平 +1 位作者 戴体俊 张慧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在vlPAG对大鼠伤害性感受的影响及GABAA受体在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Sprague-Daw ley(SD)♀大鼠随机分组,丙泊酚(Propofol,Pro)和荷包牡丹碱(B icucu lline,B ic)采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en-trolateral portion o... 目的观察丙泊酚在vlPAG对大鼠伤害性感受的影响及GABAA受体在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Sprague-Daw ley(SD)♀大鼠随机分组,丙泊酚(Propofol,Pro)和荷包牡丹碱(B icucu lline,B ic)采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en-trolateral portion of the PAG,vlPAG)注射。行为学实验采用热板法和福尔马林实验,分别以舔后爪潜伏时间(Hot-p latelatency,HPL)和疼痛(累计)评分为指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丙泊酚在vlPAG对福尔马林单侧足底皮下注射诱发的脊髓背角Fo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行为学部分:两种疼痛模型中丙泊酚(10 g.L-1)vlPAG注射引起痛敏(P<0.01)。热板法实验中,丙泊酚vlPAG微量注射的痛敏作用可被相同部位预先注射25 mg.L-1B ic在10和20 m in时间点分别拮抗70%和71%(均P<0.01),在30和40 m in完全拮抗。在福尔马林实验中,丙泊酚vlPAG微量注射使福尔马林疼痛评分增加,此作用可被B ic(25 mg.L-1)在60 m in拮抗57%(P<0.05)。免疫组化部分中,丙泊酚vlPAG微量注射使福尔马林引起的脊髓背角各层FLI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B ic vlPAG微量注射(25 mg.L-1)可部分拮抗丙泊酚vlPAG微量注射的作用(P<0.01)。结论在大鼠vlPAG微量注射丙泊酚能产生痛敏作用;GABAA受体部分介导了丙泊酚的以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GABAA受体 荷包牡丹碱 热板法 福尔马林试验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 伤害性刺激 FOS蛋白 痛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抑制小胶质细胞上TLR4表达的siRNA筛选及转染复合物细胞毒性的检测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思兰 杨建平 +8 位作者 王丽娜 刘磊 李彩芳 任春光 周静 李伟 江淼 马珍妮 邱桥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7-465,共9页
目的筛选有效抑制小胶质细胞上TLR4(Toll-like receptor 4)表达的小干扰RNA(si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序列,并检测转染复合物的细胞毒性。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TLR4的siRNA4条(siRNA312,siRNA439,siRNA1495,siRNA2062)及1条与TLR4... 目的筛选有效抑制小胶质细胞上TLR4(Toll-like receptor 4)表达的小干扰RNA(si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序列,并检测转染复合物的细胞毒性。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TLR4的siRNA4条(siRNA312,siRNA439,siRNA1495,siRNA2062)及1条与TLR4基因无同源性的带绿色荧光标记的阴性对照siRNA:在LipofectamineTM 2000介导下转染小胶质细胞。用RT-PCR方法测定干扰后小胶质细胞上TLR4mRNA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干扰后TLR4蛋白表达,比较其抑制率,筛选出有效抑制靶基因表达的siRNA。采用MTT法检测转染复合物的细胞毒性。结果①siRNA(40nmol·L-1)和LipofectamineTM 2000(1μl)有较高的转染效率;②与阴性对照组相比,TLR4 siRNA(40nmol·L-1)干扰小胶质细胞24h后TLR4 mRNA的相对表达量降低,分别为:85%(siRNA439)、73%(siRNA312)、67%(siRNA1495)和33%(siRNA2062)。③siRNA439干扰小胶质细胞48h后TLR4蛋白表达最低(P<0.01)。④LipofectamineTM 20001μl复合低于40nmol·L-1的siRNA的各组细胞存活率均在85%以上。结论①siRNA439对小胶质细胞上TLR4表达的抑制效果最大。②siRNA浓度40nmol·L-1,LipofectamineTM 2000浓度1μl,细胞毒性很低,适合转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TOLL-LIKE RECEPTOR 4 小干扰RNA 筛选 转染复合物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C注射液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徐丽 张玉坤 +2 位作者 陈军 嵇富海 杨建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65-1069,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C注射液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72例,男47例,女25例,年龄29-82岁,BMI 20-31 kg/m^(2),ASAⅠ或Ⅱ级,所有患者术毕保留气管导... 目的探讨维生素C注射液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72例,男47例,女25例,年龄29-82岁,BMI 20-31 kg/m^(2),ASAⅠ或Ⅱ级,所有患者术毕保留气管导管或气切套管入中心ICU。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所有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机械通气、镇痛镇静、预防性抗感染、消肿、营养支持等治疗,对照组10 min内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0.5μg/kg,继之以0.4μg•kg^(-1)•h^(-1)持续静脉泵入,维持3 d后停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维生素C注射液3 g(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稀释),每日1次,连续3 d。于用药前、用药后1、3、7 d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浓度。记录术后出血、术区感染、胃肠道功能紊乱、低血压、心动过缓、头晕、晕厥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1、3、7 d两组血清TNF-α、CRP浓度明显降低(P<0.05),用药后7 d两组血清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用药后1、3、7 d观察组血清TNF-α、IL-6、CRP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1、3、7 d两组血清MDA浓度明显降低(P<0.05),血清SOD、CAT、GSH-Px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用药后1、3、7 d观察组血清MDA浓度明显降低(P<0.05),血清SOD、CAT、GSH-Px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出血、术区感染、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头晕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用右美托咪定比较,联合使用维生素C注射液和右美托咪定治疗可有效降低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患者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维生素C注射液 右美托咪定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减少手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 被引量:57
13
作者 矫勇轶 张慧娟 金晓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54-256,共3页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Dex)对减少手术后与硬膜外吗啡镇痛有关的恶心呕吐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随机双盲选择 87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女性病人进行观察。所有病人在手术后均接受硬膜外吗啡镇痛。Dex组病人 (n =41)在手术...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Dex)对减少手术后与硬膜外吗啡镇痛有关的恶心呕吐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随机双盲选择 87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女性病人进行观察。所有病人在手术后均接受硬膜外吗啡镇痛。Dex组病人 (n =41)在手术后静注Dex 8mg ,对照组病人 (n=46 )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结果 在手术后 2 4小时内 ,Dex组病人手术后总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 6 8% ,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的 43 5 % (P <0 0 1)。两组病人之间手术后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Dex也不影响手术后硬膜外吗啡的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手术后恶心呕吐 吗啡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OP量表用于筛查门诊无痛胃镜检查中低氧血症风险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邓莉 杨建平 +3 位作者 嵇富海 葛圣金 方琰 薛张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06-707,共2页
无痛胃镜是在检查时应用镇静药,使患者在浅睡眠状态下完成胃镜检查。检查过程中患者安静舒适、无痛苦、无记忆,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由气道梗阻、呼吸抑制所导致的低氧血症是无痛胃镜检查中最常见的心肺并发症。STOP量表是Chung等[2... 无痛胃镜是在检查时应用镇静药,使患者在浅睡眠状态下完成胃镜检查。检查过程中患者安静舒适、无痛苦、无记忆,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由气道梗阻、呼吸抑制所导致的低氧血症是无痛胃镜检查中最常见的心肺并发症。STOP量表是Chung等[2]在2008年提出的用于术前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风险的筛查量表(表1)。OSAS患者睡眠时易出现低氧血症,而无痛胃镜检查中出现低氧血症的患者体型特征与0SAS患者颇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胃镜检查 低氧血症 筛查量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风险 OSAS患者 浅睡眠状态 门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茶碱预处理削弱大鼠关节炎痛觉过敏的脊髓机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艳兵 王丽娜 +3 位作者 成浩 姚明 侯永恒 杨建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384-1388,共5页
目的研究预先鞘内注射丙戊茶碱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热痛觉过敏的影响及其作用是否与抑制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相关。方法实验采用大鼠右后爪踝关节外侧皮下注射CFA50μl致炎模型。①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n=8),生理盐水(normalsal... 目的研究预先鞘内注射丙戊茶碱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热痛觉过敏的影响及其作用是否与抑制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相关。方法实验采用大鼠右后爪踝关节外侧皮下注射CFA50μl致炎模型。①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n=8),生理盐水(normalsaline,NS)组:鞘内注射(intrathecal injection,it)NS10μl加皮下注射Ns50μl;模型组:NSit加皮下注射CFA;单用丙戊茶碱组:10μg/10μl丙戊茶碱it加皮下注射NS;丙戊茶碱治疗组,分别为P2.5、P5、P10组:2.5μg/10μl、5μg/10μl及10μg/10μl丙戊茶碱it加皮下注射CFA。热辐射法测定各组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②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6组(n=5),随机取3组鞘内预先注射生理盐水10μl,30min后注射CFA50μl,并分别于注射CFA5h、3d、7d麻醉;余大鼠预先注射丙戊茶碱(10μg/10μl,it),每天1次,30min后注射CFA50μl制成炎症模型,分别于注射CFA后5h、3d、7d麻醉;灌注,取材,免疫组化分析在炎症的不同阶段,大鼠炎症侧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表达。结果①模型组大鼠注射侧d2热缩足反射潜伏期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明显缩短(P〈0.01),鞘内注射丙戊茶碱(5和10μg/10μl组)5h后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有效作用时间为d1-d7;2.5μg/10μl组药物有效作用时间为d1~d2;注射对侧肢体大鼠行为学在实验观察期间没有明显变化;②模型组大鼠注射侧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明显,积分光密度值增加(P〈0.01)。鞘内注射丙戊茶碱(10μg/10μl组)5h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看到GFAP染色变浅,星形胶质细胞分支缩短,积分光密度值下降(P〈0.01)。结论预先鞘内注射丙戊茶碱可提高大鼠热反射缩足潜伏期,可能通过抑制脊髓部位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发挥抗伤害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茶碱 脊髓 星形胶质细胞 热痛觉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波复合激痛点注射对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22
16
作者 刘思兰 王丽娜 金晓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比较压痛点注射、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以及ESWT复合激痛点注射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在门诊诊治的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90例,男48例,女42... 目的比较压痛点注射、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以及ESWT复合激痛点注射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在门诊诊治的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90例,男48例,女42例,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每个压痛点注射复合镇痛液5ml;B组:以压痛点定位冲击点,每次治疗一个或多个冲击点(疼痛区域),每个冲击点次数2 000次;C组:冲击波治疗后,在冲击波诱发的激痛点注射复合镇痛液5 ml。三组的治疗周期均为每周1次,连续治疗3次,治疗时间为5~10min,并随访记录首次治疗前(T0)、首次治疗后即刻(T1)、首次治疗后1周(T2)、2周(T3)、3周(T4)的VAS评分、颈椎的活动度(ROM)评分、症状改善优良率、总有效率。结果 90例患者中81例获得完全随访,B组有3例、C组有2例出现了皮下淤血,3d后消散,无其他不良事件发生。与T0时比较,T1~T4时三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T2~T4时,三组的VAS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治疗次数的增加逐渐降低;T1时B组和C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T2、T3时C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T4时C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与T0时比较,T3时三组ROM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T3时B组和C组ROM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末次随访总有效率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SWT复合激痛点注射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无明显损伤、安全、简便、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可作为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综合治疗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治疗 激痛点注射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KCC2的表达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5
17
作者 贾晓明 杨建平 +5 位作者 王丽娜 钟丽敏 高建瓴 许期年 王秀云 左剑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63-1466,共4页
目的研究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钾离子-氯离子联合转运体2(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porter2,KCC2)的表达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胫骨骨髓腔接种Walker256肿瘤细胞建立胫骨癌痛模型。观测种瘤前后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 目的研究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钾离子-氯离子联合转运体2(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porter2,KCC2)的表达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胫骨骨髓腔接种Walker256肿瘤细胞建立胫骨癌痛模型。观测种瘤前后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l thresthold,MWT)和脊髓背角KCC2表达水平的变化,观察痛敏形成前鞘内预注射酪氨酸蛋白激酶B(tyrosine protein kinase B,TrkB)中和抗体阻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TrkB途径对KCC2表达和机械性痛觉超敏的影响。结果大鼠种瘤后6~12d,MWT明显下降(P<0.01),出现明显的机械性痛敏,脊髓背角KCC2蛋白水平进行性降低(P<0.01);鞘内预注射TrkB中和抗体的骨癌痛大鼠,其脊髓KCC2表达水平和MWT明显高于注射IgG和不作处理的骨癌痛大鼠(P<0.01)。结论脊髓背角的KCC2可能参与了骨癌痛的发生发展,而BDNF-TrkB途径可能介导了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癌痛 KCC2 TRKB BDNF 脊髓 痛觉超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癌痛大鼠鞘内注射U0126的抗痛觉过敏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彩芳 杨建平 +3 位作者 王丽娜 刘磊 胡计嬅 刘思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48-951,共4页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it)U0126对骨癌痛大鼠机械痛敏的影响和对脊髓背角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影响,探讨ERK-CREB信号转导通路在骨癌痛中的作用。方法①40只成年♀SD大鼠分为5组,假模型组Ⅰ和骨癌痛模型组Ⅱ、Ⅲ、Ⅳ、...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it)U0126对骨癌痛大鼠机械痛敏的影响和对脊髓背角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影响,探讨ERK-CREB信号转导通路在骨癌痛中的作用。方法①40只成年♀SD大鼠分为5组,假模型组Ⅰ和骨癌痛模型组Ⅱ、Ⅲ、Ⅳ、Ⅴ。建模后d 10每只大鼠分别it 10μg U0126、5%二甲亚砜10μl和U0126 0.1、1、10μg(U0126溶于10μl 5%二甲亚砜中),测机械性缩爪阈值(MWT)和双下肢负重差(WBD);②25只成年♀SD大鼠分为5组,T1、T2和T3组在制作骨癌痛模型后d 10,itU0126 10μg后1、6、24 h处死大鼠,M组为模型对照组,it5%二甲亚砜10μl后6 h处死大鼠,S组为空白对照组。免疫组化方法测定L4-6术侧脊髓背角pCREB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结果鞘内注射U0126 1μg和10μg明显逆转了骨癌痛引起的机械痛敏;鞘内注射10μg U0126明显减少脊髓背角pCREB表达,且效果至少可持续6 h。结论 ERK-CREB通路可能参与骨癌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K ERK 骨癌痛 cAMP反应性 脊髓 大鼠 鞘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对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超前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9
作者 金鑫 于泳浩 王国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48-249,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腺瘤切除术 氟比洛芬酯 临床观察 超前镇痛 脂微球载体 药物转运系统 药物载体系统 术后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pool抑制大鼠脊髓背角神经细胞TDAG8的表达 被引量:4
20
作者 杭黎华 杨建平 +1 位作者 殷伟 吴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99-1701,共3页
目的观察siRNA-pool对大鼠脊髓背角神经细胞(rat neurons-dorsal spinal cord cells,RNdsc)上T细胞死亡偶联基因8(T-cell death-associated gene 8,TDAG8)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TDAG8的siRNA 3对(siRNA63、siRNA341、siRNA897... 目的观察siRNA-pool对大鼠脊髓背角神经细胞(rat neurons-dorsal spinal cord cells,RNdsc)上T细胞死亡偶联基因8(T-cell death-associated gene 8,TDAG8)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TDAG8的siRNA 3对(siRNA63、siRNA341、siRNA897)及一条带绿色荧光标记的阴性对照siRNA。在阳离子聚合物纳米粒jetPEITM介导下转染RNdsc。RNdsc细胞随机分为正常(normal)组,载体(vehicle)组,阴性对照(mismatch)组,siRNA 50、100、200 pmol组。转染24 h后,荧光显微镜下计算转染复合物的转染效率,用MTT法检测转染复合物的细胞毒性,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测定siRNA-pool的干扰效率。结果采用jetPEITM作为转染介质转染效率高达98.9%。转染复合物的细胞毒性低,各组细胞成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RNA 50、100、200 pmol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TDAG8的表达,siRNA200 pmol组对TDAG8 mRNA表达的抑制率达88%,对TDAG8蛋白的表达抑制率达73%。结论 siRNA-pool能高效地抑制RNdsc上TDAG8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RNA 大鼠脊髓背角神经细胞 T细胞死亡偶 联基因8 表达 转染复合物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