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中血乳酸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姜亚辉 王辉 +2 位作者 陈庆才 孟晓文 嵇富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3-436,共4页
目的研究麻醉手术过程中常见监测指标对血乳酸(Lac)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至2019年5月急诊神经外科手术患者103例,男59例,女44例,年龄18~87岁,BMI 18~35 kg/m^2,ASAⅢ或Ⅴ级,采集麦迪斯顿手术麻醉信息系统麻醉记录单中患者一般... 目的研究麻醉手术过程中常见监测指标对血乳酸(Lac)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至2019年5月急诊神经外科手术患者103例,男59例,女44例,年龄18~87岁,BMI 18~35 kg/m^2,ASAⅢ或Ⅴ级,采集麦迪斯顿手术麻醉信息系统麻醉记录单中患者一般资料及术中血气分析结果,记录患者术中Lac、Hb、血糖(Glu)、MAP、HR、休克指数(SI),以Lac为应变量,其他指标作为自变量,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其线性关系,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较理想的多重线性回归方程,筛选对Lac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结果 Lac与Hb、Glu和SI存在正相关关系,Lac与各自变量之间多重线性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r^2=0.427,P=0.003)。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后得到仅有Hb(P<0.001)、Glu(P<0.05)和SI(P=0.018)的回归模型。结论急诊神经外科患者术中Lac与Hb、Glu及SI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术中做好上述指标管理有利于减少患者高乳酸血症的发生,实现对患者的精细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手术 乳酸 血红蛋白 血糖 休克指数 多重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外来流动手术器械及跟台人员的管理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莉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4期75-76,共2页
分析外来流动手术器械、跟台人员进入手术室存在的管理缺陷,采取规范化管理方法,包括建立跟台人员资格审核、培训和准入流程制度;规定合理的送货时间、流程和要求;加强跟台人员对贵重物品填写单和产品发票的规范要求。结果提高了外来流... 分析外来流动手术器械、跟台人员进入手术室存在的管理缺陷,采取规范化管理方法,包括建立跟台人员资格审核、培训和准入流程制度;规定合理的送货时间、流程和要求;加强跟台人员对贵重物品填写单和产品发票的规范要求。结果提高了外来流动手术器械准时送包率,降低了因手术器械原因导致的手术延误或停止的事故发生率,提高了医生和护士的满意度。提出对外来流动手术器械和跟台人员的规范化管理能保障手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外来流动手术器械 跟台人员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融合术后患者急性疼痛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3
作者 陈静 师曦曦 +3 位作者 邓思妍 罗细菊 刘一秀 胡化刚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14,19,共6页
目的探讨开放性腰椎融合术患者急性术后疼痛轨迹的潜在类别,分析不同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为不同类别患者制定针对性镇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择期开放性腰椎融合术患者251例,在术前1 d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疼痛评分及睡... 目的探讨开放性腰椎融合术患者急性术后疼痛轨迹的潜在类别,分析不同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为不同类别患者制定针对性镇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择期开放性腰椎融合术患者251例,在术前1 d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疼痛评分及睡眠质量资料。术后分别于全麻清醒并拔除气管导管的0 h、6 h、12 h、1 d、2 d、3 d、4 d、5 d、6 d 9个时间点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急性术后疼痛轨迹的潜在类别,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术后疼痛轨迹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识别出3种急性术后疼痛轨迹,分别为疼痛加剧后缓解组(83例,33.0%),疼痛加剧稳定后反弹组(30例,12.0%),轻度疼痛组(138例,55.0%)。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轻度疼痛组,病程≥10年、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手术时间>240 min的患者更容易进入疼痛加剧稳定后反弹组;年龄≤50岁、存在睡眠障碍、术后未使用镇痛泵的患者更容易进入疼痛加剧后缓解组(均P<0.05)。结论开放性腰椎融合手术患者急性术后疼痛呈现不同的发展轨迹,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发展轨迹重视年龄≤50岁、病程≥10年、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术前有睡眠障碍、手术时间>240 min、术后未使用镇痛泵的患者,给予及时的疼痛评估及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腰椎融合术 急性术后疼痛 疼痛程度 睡眠障碍 镇痛泵 手术时间 疼痛评估 潜类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颊针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效果 被引量:30
4
作者 苏丹 吉林 +4 位作者 刘思兰 嵇富海 申海斌 陆香红 孟晓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颊针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LC的老年患者97例,男55例,女42例,年龄65~74岁,BMI 20~3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48)和颊针组(n=49)。麻醉诱导前,... 目的探讨颊针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LC的老年患者97例,男55例,女42例,年龄65~74岁,BMI 20~3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48)和颊针组(n=49)。麻醉诱导前,颊针组给予颊针疗法,一直带针,每隔5 min行针一次,持续至手术结束。对照组不行颊针治疗。记录入手术室时(T_(0))、麻醉后5 min(T_(1))、手术切皮时(T_(2))、拔除气管导管后5 min(T_(3))、术后6 h(T_(4))、术后24 h(T 5)的MAP和HR。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于T_(0)、T_(5)时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血糖和乳酸浓度。记录术后首次出现疼痛时间、术后24 h内补救镇痛例数、术后恶心呕吐(PONV)及术后肩部不适的发生情况。结果T_(2)、T_(4)时颊针组MAP明显低于对照组,HR明显慢于对照组(P<0.05)。颊针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与T_(0)时比较,T_(5)时对照组CRP、Cor、血糖、乳酸浓度明显升高(P<0.05),颊针组血糖浓度明显升高(P<0.05)。T_(5)时颊针组CRP、Cor、乳酸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颊针组术后首次出现疼痛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后24 h内补救镇痛率、PONV及术后肩部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运用颊针疗法,有助于缓解术中及术后疼痛,降低应激反应程度,可作为老年患者手术麻醉的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针 老年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肩胛背神经阻滞治疗肩胛间区疼痛 被引量:5
5
作者 黄海霞 刘思兰 +2 位作者 嵇富海 陆香红 孟晓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7-201,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肩胛背神经(DSN)阻滞治疗肩胛间区疼痛的效果。方法针对213例接受DSN阻滞治疗单侧肩胛间区疼痛患者行肌间沟、C5横突后结节(RTFCV)和肩胛骨内侧缘(MES)入路超声扫查,统计DSN识别率;而后将患者随机纳入3组(每...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肩胛背神经(DSN)阻滞治疗肩胛间区疼痛的效果。方法针对213例接受DSN阻滞治疗单侧肩胛间区疼痛患者行肌间沟、C5横突后结节(RTFCV)和肩胛骨内侧缘(MES)入路超声扫查,统计DSN识别率;而后将患者随机纳入3组(每组71例),分别行超声引导下经肌间沟(A组)、RTFCV(B组)及MES(C组)入路DSN阻滞(注射1%利多卡因2 ml),对比3组超声扫查耗时、神经阻滞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肌间沟、RTFCV及MSE入路超声扫查对A、B、C组DSN的识别率分别为91.08%(194/213)、46.01%(98/213)、26.29%(56/213),3组总体差异及两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超声扫查平均耗时低于C组,B组神经阻滞有效率高于A组和C组(P均<0.05)。A组神经损伤发生率高于B、C组,A、B组超范围阻滞发生率高于C组(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RTFCV入路行DSN阻滞治疗肩胛间区疼痛较经肌间沟及肩胛骨内侧缘入路更为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肩胛间区 肩胛背神经 神经阻滞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软骨细胞内ADAMTS5介导基质降解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马正敏 霍文文 +2 位作者 彭科 嵇富海 蒙沛霖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20-826,共7页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干预对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和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C28/I2正常人软骨细胞,选取1μmol/L的DEX分别干预24、48 h。观察软骨细胞形态及细胞密度;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干预对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和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C28/I2正常人软骨细胞,选取1μmol/L的DEX分别干预24、48 h。观察软骨细胞形态及细胞密度;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软骨细胞内人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基元5(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motifs 5,ADAMTS5)蛋白表达;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软骨细胞内软骨基质相关因子Adamts5、蛋白多糖(Acan)、多功能蛋白聚糖(Vcan)、弗林蛋白酶(Furin)、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6(Pcsk6)、Ⅰ型胶原α1链(Col1a1)、Ⅱ型胶原α1链(Col2a1)、Ⅹ型胶原α1链(Col10a1)和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相关高迁移率族蛋白盒9(Sox9)等的mRNA表达。应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Adamts5基因敲除软骨细胞,并分别对Adamts5基因敲除软骨细胞给予DEX处理24、48 h,并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内Acan、Vcan、Col1a1、Col2a1、Col10a1等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经1μmol/L DEX干预24、48 h后,软骨细胞形态和大小未发生明显变化,但细胞密度略有增加;免疫荧光染色显示,ADAMTS5蛋白表达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RT-PCR结果显示,培养24、48 h,Adamts5基因mRNA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随干预时间延长,表达呈先增高后降低;Pcsk6基因的mRNA表达变化趋势与Adamts5相同,而Acan的表达趋势与Adamts5相反。敲除Adamts5的软骨细胞中,Adamts5 mRNA显著降低而Vcan mRNA表达增加;随后用DEX对其干预24、48 h,Acan和Vcan的表达均逐渐降低,但与正常软骨细胞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EX可能通过Pcsk6激活ADAMTS5酶原,从而促进软骨细胞内的蛋白聚糖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软骨细胞 ADAMTS5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