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23p19单克隆抗体通过调节Th17/Treg平衡缓解MRL/lpr狼疮小鼠肾炎
1
作者 成炜 宋赛哲 +3 位作者 沈宇 刘翠平 常新 武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20-628,共9页
目的利用MRL/lpr狼疮样小鼠模型,观察白细胞介素23p19亚基(IL-23p19)单克隆抗体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用8周的雌性MRL/lpr小鼠共36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是PBS组(空白对照)、IgG组(同型IgG)、地塞米松(DEX)组(阳性对照)、IL-23p19单克隆抗... 目的利用MRL/lpr狼疮样小鼠模型,观察白细胞介素23p19亚基(IL-23p19)单克隆抗体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用8周的雌性MRL/lpr小鼠共36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是PBS组(空白对照)、IgG组(同型IgG)、地塞米松(DEX)组(阳性对照)、IL-23p19单克隆抗体共分为3个浓度梯度治疗组:LD(1 mg/kg低浓度)、MD(3 mg/kg中浓度)、HD(10 mg/kg高浓度)治疗组。从小鼠12周龄时开始药物干预,尾静脉注射给药。尿蛋白检测试纸检测小鼠尿蛋白含量;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抗dsDNA抗体的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检测仪检测小鼠血清肌酐及尿素氮含量;HE染色法及PAS染色分析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分析肾脏组织内IgG及C3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1型辅助T(Th1)、Th2、Th17、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亚群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脾脏相关转录因子表达情况。结果IL-23p19单克隆抗体可以减少MRL/lpr小鼠的尿蛋白水平,减少脾脏的肿大,改善肾功能和降低抗dsDNA抗体水平;缓解MRL/lpr小鼠的肾小球肾炎,并降低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IL-23p19单克隆抗体可显著抑制MRL/lpr小鼠脾脏Th1、Th17细胞比例,上调Treg比例;同时显著下调脾脏转录因子T-bet(T-bet)和视黄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mRNA水平,上调叉头框P3(FOXP3)mRNA水平。结论IL-23p19单克隆抗体对MRL/lpr小鼠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能通过调控Th17/Treg之间细胞的平衡来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3p19单克隆抗体 MRL/lpr狼疮小鼠 免疫表型 狼疮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合并干燥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2
作者 陈树 陈洁 +1 位作者 常新 武剑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44-1350,共7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合并干燥综合征(SS)的危险因素,建立诊断预测模型并比较不同模型间的效能。方法 纳入2012年1月—2023年4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诊断为PBC的患者183例,并根据是否患有SS将其分为单纯PBC组(n=...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合并干燥综合征(SS)的危险因素,建立诊断预测模型并比较不同模型间的效能。方法 纳入2012年1月—2023年4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诊断为PBC的患者183例,并根据是否患有SS将其分为单纯PBC组(n=96)和PBC合并SS组(n=87),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抗体、实验室指标。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BC患者合并SS的危险因素。继而建立人工神经网络(ANN)诊断预测模型及多因素逻辑回归(MLR)诊断预测模型,通过MedCalc软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两模型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 血清免疫球蛋白G水平(OR=1.600,95%CI:1.364~1.876,P<0.001)是PBC患者合并SS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TBil水平(OR=0.760,95%CI:0.700~0.811,P=0.005)是PBC患者合并SS的独立保护因素。PBC合并SS诊断的ANN模型与MLR模型的AUC分别为0.919(95%CI:0.870~0.954)和0.896(95%CI:0.843~0.936),证明两模型预测效能较好,其中ANN模型的预测效能优于MLR模型,两模型效能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 2)。结论 PBC合并SS患者首次就诊时常处于病程早期,病情较轻,早期诊治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对于首次诊断或就诊期间发现血清免疫球蛋白G偏高的PBC患者,筛查排除SS诊断是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干燥综合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类与靶向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林晨 侯欢 +2 位作者 彭铖 闫珊乐 陈蓉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97-1003,共7页
风湿性疾病泛指可影响骨、骨关节、肌肉、组织并可累及多脏器、多系统的一组疾病。已有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随着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其不良反应如感染和癌症发生率增加等问题逐渐显露,且部分患者对已有治疗药物无响应或不能持续应答。近... 风湿性疾病泛指可影响骨、骨关节、肌肉、组织并可累及多脏器、多系统的一组疾病。已有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随着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其不良反应如感染和癌症发生率增加等问题逐渐显露,且部分患者对已有治疗药物无响应或不能持续应答。近年来生物类改善病情抗风湿药(bDMARDs)和靶向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tsDMARDs)为风湿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该文综述近年来用于治疗风湿病的bDMARDs和tsDMARDs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药物治疗风湿病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病 生物类改善病情抗风湿药 靶向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诊断以发热待查为表现的早期大动脉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曾克勤 尹玉峰 +3 位作者 任田 周二叶 王鸣军 武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18-923,共6页
背景以发热待查(FUO)为表现的大动脉炎(TAK)临床并不多见,由于早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且缺乏大动脉狭窄和闭塞的影像学表现,这使得早期诊断非常困难。随着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PET-CT)在FUO诊断和鉴... 背景以发热待查(FUO)为表现的大动脉炎(TAK)临床并不多见,由于早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且缺乏大动脉狭窄和闭塞的影像学表现,这使得早期诊断非常困难。随着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PET-CT)在FUO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广泛应用,其可能有助于早期TAK的诊断。目的探讨PET-CT在以FUO为表现的早期TAK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以FUO为表现而最终通过PET-CT确诊为TAK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转归等,并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及对近30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7例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27~58岁,平均年龄(37.9±10.6)岁;病程1~6个月,平均(3.9±2.4)个月。患者均以发热待查为表现,可伴有心悸(14.3%)、头晕(28.6%)、头痛(14.3%)、乏力(28.6%)等非特异性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白细胞计数(71.4%)、血小板计数(57.1%)、红细胞沉降率(ESR)(100.0%)、C反应蛋白(CRP)(85.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42.9%)和白介素6(IL-6)(85.7%)升高。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未见大动脉狭窄和闭塞,而PET-CT可见多部位动脉管壁炎症性改变,包括升主动脉(28.6%)、主动脉弓(14.3%)、颈总动脉(28.6%)、锁骨下动脉(28.6%)、胸主动脉(14.3%)、腹主动脉(14.3%)、肾动脉(14.3%)等大动脉。结论PET-CT有助于以FUO为表现,而无大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早期TAK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炎 大动脉炎 原因不明发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术后患者加速康复护理中实施早期活动的范围综述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朦 陆静 +3 位作者 尹如兰 张越 陈潇潇 施小青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26,共5页
目的 对结直肠手术患者早期活动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临床有效开展术后早期活动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Ovid、Scopu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 目的 对结直肠手术患者早期活动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临床有效开展术后早期活动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Ovid、Scopu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发表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22年8月,对纳入文献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 共纳入20篇文献,结直肠术后早期活动除传统床上和离床活动外,还包括多模式运动(如抗阻、有氧和平衡等方式相结合)、物理治疗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多元化干预措施。早期活动应在评估患者安全后尽早开始,最早可在进入病房30 min后开始,活动量、频率及持续时间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动态调整;干预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已得到初步证实,效果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究。结论 结直肠术后早期活动应采取多元化干预方式,术后及早开始活动是安全可行的。未来研究需结合患者的年龄、衰弱等特点构建结直肠术后早期活动的精准干预策略,同时应考虑时间、人力和成本效益,促进早期活动在术后加速康复中的有效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手术 早期活动 床上活动 离床活动 抗阻运动 有氧运动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范围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