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部血管超声评估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丁亚芳 惠品晶 +3 位作者 仲伟花 杨甲 郭亮 胡春洪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38-643,共6页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以头痛、头晕为主诉的患者150例,根据单侧椎动脉颅内段是否有狭窄分为研究组[100例;一侧椎...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以头痛、头晕为主诉的患者150例,根据单侧椎动脉颅内段是否有狭窄分为研究组[100例;一侧椎动脉管径(VAD)≤2.5 mm或与对侧VAD比值<1/1.7,且椎动脉颅内段狭窄]和单纯椎动脉发育不全(VAH)组(50例;一侧VAD≤2.5 mm或与对侧VAD比值<1/1.7,椎动脉全程未见狭窄),并纳入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双侧VAD>2.5 mm,椎动脉全程无狭窄)。所有研究对象行颈部血管超声、CT血管成像(CTA)和(或)DSA检查。采用颈部血管超声记录VAD、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阻力指数、时均平均峰值流速,并计算椎动脉血流量及阻力指数差值。比较3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并对研究组患侧、单纯VAH组VAH侧、对照组左侧进行两两比较;评价不同参数对椎动脉颅内段狭窄诊断的可行性。结果椎动脉椎间段阻力指数诊断准确性较高,阻力指数差值、血流量、EDV、VAD有一定准确性,PSV的诊断准确性较差;其中,阻力指数为0.754、阻力指数差值为0.151、血流量为56.52 ml/min、EVD为9.5 cm/s、VAD为2.095 mm是诊断椎动脉颅内段狭窄最佳界值(最大Youden指数分别为0.695、0.605、0.383、0.495、0.381,敏感度分别为83.8%、63.6%、89.8%、81.6%、87.6%,特异度分别为85.7%、96.9%、48.5%、67.9%、50.5%,准确度分别为87.3%、80.2%、79.5%、67.7%、65.2%)。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椎动脉椎间段阻力指数、阻力指数差值、血流量、EDV、VAD可作为评估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参考,为及早诊断后循环缺血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超声 椎动脉 颅内段 狭窄 阻力指数 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与血管超声在颅颈部动脉夹层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黄仁军 陆艳 +3 位作者 王梦云 惠品晶 李勇刚 周小飞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26-532,共7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和颈部血管超声(CVUS)在颅颈部动脉夹层(CAD)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比较。方法:前瞻性收集46例于2016年10月一2018年1月在我院诊断CAD的患者,初诊及治疗后3个月复查HRM RI及CVUS观察患者的影像学表...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和颈部血管超声(CVUS)在颅颈部动脉夹层(CAD)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比较。方法:前瞻性收集46例于2016年10月一2018年1月在我院诊断CAD的患者,初诊及治疗后3个月复查HRM RI及CVUS观察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比较两者在诊断为CAD及评价治疗效果方面的价值,并分为壁内血肿(IMH)完全吸收组及残留IM H组,比较两组间初诊时HRMRI显示的IM H范围与信号的差异,分析HRM RI对于夹层预后判断的潜在价值。结果:46例患者中,在HRMRI上46例患者共59支血管显示夹层,在CVUS上35例患者共47支血管显示夹层。共32支血管在HRMRI及CVUS上均有夹层的直接或间接征象,且均以IMH为最常见表现,其中12例(共15支血管)含有IMH,治疗后HRMRI及CVUS均显示5支血管IMH完全吸收(完全吸收组),10支血管残留IMH(残留IMH组)。首次检查时:两组间T1绝对信号、T1信号强度指数、T2绝对信号、T2信号强度指数、PD绝对信号、PD信号强度指数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IM H范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复查时:HRMRI上残留IMH的T1WI绝对信号强度、信号强度指数较首次有显著减低(P<0.05);PDWI绝对信号、信号强度指数、T2WI绝对信号、信号强度指数较首次均无显著差异(P〉0.05)。HRMRI与CVUS对治疗后IM H残留与否的诊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HRMRI与CVUS对残留IMH范围的测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CVUS与HRM RI在CAD患者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相仿,HRMRI-T1WI黑血序列对干IMH吸收情况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血管超声 动脉 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健侧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评估 被引量:4
3
作者 孔丽娟 惠品晶 +3 位作者 丁亚芳 刘曼 张白 胡春洪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3期1791-179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患者健侧椎动脉(VA)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颈动脉超声诊断并经CT血管成像证实为动脉粥样硬化性SSS者152例为研究组,将152例SSS患者分为Ⅰ型即隐匿型盗血者47例,Ⅱ...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患者健侧椎动脉(VA)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颈动脉超声诊断并经CT血管成像证实为动脉粥样硬化性SSS者152例为研究组,将152例SSS患者分为Ⅰ型即隐匿型盗血者47例,Ⅱ型即部分型盗血者60例和Ⅲ型即完全型盗血者45例,同期健康体检中心排除心脑血管疾病者46例为对照组,分析不同盗血类型患者健侧VA的管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研究组中3种类型SSS健侧VA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别与对照组比较,Ⅰ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Ⅲ型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盗血类型的健侧VA管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随盗血程度的加重而增加(P<0.05)。结论: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SSS患者健侧VA血流动力学参数可用于初步评估锁骨下动脉病变及其VA-VA盗血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椎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丁亚芳 惠品晶 +2 位作者 蔡忻懿 方璐璐 黄亚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84,共12页
目的探讨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因单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行CEA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145例... 目的探讨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因单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行CEA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145例。根据患者CEA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术前NIHSS评分的差值(ΔNIHS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神经功能改善组(ΔNIHSS评分≥2分或术后24 h NIHSS评分0分)和神经功能未改善组(ΔNIHSS评分<2分)。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史、吸烟史、术前临床表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无症状]及术前收缩压、舒张压、血脂异常、血生化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收集患者CEA术前、术后24 h NHISS评分及术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影像学资料包括术前颈动脉血管超声及CT血管成像评估的颈动脉狭窄程度(中度狭窄为狭窄率50%~69%,重度狭窄为狭窄率70%~99%)、斑块回声(以低回声为主、以中等回声为主、以高回声为主)、纤维帽完整性(完整、不完整)、是否为溃疡型斑块、是否钙化及钙化位置(表面、基底部)以及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的患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参数[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组内比较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患侧MCA血流动力学参数。对两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05的参数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EA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P<0.05的参数建立简化的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判断相关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对单侧颅外段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行CEA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的预测效能。结果145例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行CEA患者中,术后24 h神经功能改善组117例,神经功能未改善组28例。(1)与神经功能改善组比较,神经功能未改善组患者的术前收缩压[(139±13)mmHg比(129±7)mmHg]、术前NIHSS评分[3(2,4)分比1(0,2)分]及术后24 h NIHSS评分[2(1,3)分比0(0,1)分]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其余临床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神经功能改善组相比,神经功能未改善组患者的溃疡型斑块发生率更高(64.3%比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颈动脉狭窄程度、纤维帽完整性、斑块回声、斑块钙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总体效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CEA手术前后各时间点患侧MCA V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7.307,P=0.008;F组别=13.621,P<0.01;F时间=248.065,P<0.01);每组患者CEA手术前后各时间点患侧MCA 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_(时间)=134.110,P<0.01),而组间各时间点的MCA 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aldχ^(2)_(组别)=0.562,P=0.453)。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患侧MCA Vm及MCA PI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MCA Vm及MCA PI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神经功能未改善组的术前MCA Vm低于神经功能改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两组间各时间点MCA V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收缩压(OR=0.880,95%CI:0.822~0.943,P<0.01)、术前NIHSS评分(OR=0.105,95%CI:0.023~0.473,P=0.003)、溃疡型斑块(OR=4.060,95%CI:1.202~13.711,P=0.024)、术前MCA Vm(OR=1.285,95%CI:1.144~1.443,P<0.01)是CEA术后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5)联合预测模型预测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患者CEA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AUC为0.972(95%CI:0.885~0.969,P<0.01),高于单个因素的预测效能。结论术前收缩压、NIHSS评分、MCA Vm及溃疡型斑块是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患者行CEA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粥样硬化斑块特征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早期神经功能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润川 惠品晶 +2 位作者 颜燕红 杨柳 黄亚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03-815,共13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单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SICAO)与单侧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SMCAO)患者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旁路移植术后颈动脉多普勒超声(CDU)评估的STA血流动力学、CT灌注(CTP)评估的脑灌注及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分析... 目的探讨并比较单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SICAO)与单侧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SMCAO)患者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旁路移植术后颈动脉多普勒超声(CDU)评估的STA血流动力学、CT灌注(CTP)评估的脑灌注及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分析CDU评估的流经STA相对峰值血流量(rPVOL)与颅内相对脑血流量(rCBF)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经DSA和(或)CT血管成像(CTA)确诊为单侧SICAO或单侧SMCAO,行STA-MCA旁路移植术且完成术后360 d随访患者112例,并分为SICAO组(50例)和SMCAO组(62例)。收集SICAO组和SMCAO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诊断(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血生化指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入院时和术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入院时及术后7、180、36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影像学资料包括行STA-MCA旁路移植术前7 d及术后7、30、180、360 d CDU评估ST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STA内径(D)、阻力指数(RI)、时间平均流速(TAMV)和时间平均峰值流速(TAPV)]和术前及术后7、180、360 d内头部感兴趣区(ROI)的CTP参数[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出院后1年,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再发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等)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硬膜下血肿、脑出血等)发生情况。术后1年行DSA影像学随访,判断SICAO与SMCAO两组患者血管吻合通畅情况。比较SICAO与SMCAO两组患者行STA-MCA旁路移植术前后各时间点的STA血流动力学参数、头部CTP参数、NIHSS评分与mRS评分;组内比较SICAO与SMCAO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之间STA血流动力学参数、头部CTP参数及mRS评分,并对手术前后各时间点各参数进行组内两两差异比较。为进一步判断经STA入颅的血流量能否反应颅内脑血流量的改变,对SICAO组与SMCAO组CTP评估的rCBF与CDU评估的STA的rPVOL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SICAO组与SMCAO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STA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与术前7 d比较,两组术后7、30、180、360 d的D、TAMV、TAPV均显著增加(均P<0.05),均于术后7 d到达峰值,且术后30、180、360 d的D、TAMV、TAPV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的D、TAMV、TA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F_(组别)=2.286,TAMV:F_(组别)=0.180,TAPV:Waldχ^(2)组别=1.709;均P>0.05)。与术前7 d比较,两组术后7、30、180、360 d的RI显著减低(均P<0.05),且术后7、30、180、360 d的R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R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别效应:Waldχ^(2)=0.788,P>0.05)。(3)CTP参数比较:SICAO组与SMCAO组术后7、180、360 d的rCBF及rCBV较术前均增加(均P<0.05),两组之间各时间点rCBF与rCB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别效应:Waldχ^(2)值分别为0.177、2.954,均P>0.05);两组术后7、180、360 d的rMTT及rTTP较术前均降低(均P<0.05),两组之间各时间点rMTT及rTT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别效应:Waldχ^(2)值分别为2.157、1.706,均P>0.05),且每组术后各时间点参数组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血管通畅情况比较:术后1年DSA显示,91.1%(102/112)的患者吻合血管通畅,其中SICAO组92.0%(46/50),SMCAO组90.3%(56/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吻合通畅的两组患者STA血流动力学与颅内CTP参数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共10例患者术后1年DSA示吻合血管不通畅,其中SICAO组4例,SMCAO组6例。血管不通畅的1例SICAO患者和3例SMCAO患者术后180、360 d CDU评估的STA血流动力学参数较术前也均得到相应改善,即TAMV、TAPV均增加,RI均减低。(5)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比较:与入院时相比,SICAO组与SMCAO组术后7、180、360 d的mRS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每组术后7、180、360 d的mRS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入院时及术后7、180、360 d的mR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Waldχ^(2)=0.006,P>0.05)。SICAO组与SMCAO组术后7 d的NIHSS评分较入院时均降低(Z值分别为21.040、-5.183,均P<0.01),两组入院时及术后7 d的NIH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PVOL与rCBF在SICAO组为极强相关(r=0.865,P<0.01);在SMCAO组亦为极强相关(r=0.864,P<0.01)。结论STA-MCA旁路移植术可以改善单侧SICAO与单侧SMCAO患者脑灌注及神经功能状况,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U评估的STA-MCA旁路移植术后STA血流动力学rPVOL与rCBF呈极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 颈动脉多普勒超声 CT灌注 脑血流动力学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