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交试验优选绞股蓝口服液的最佳工艺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尧 程宗琦 吴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767-2769,共3页
目的优选绞股蓝口服液的最佳工艺。方法以绞股蓝总皂苷为指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有量,L_9(3~4)正交试验法优选最佳工艺。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12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 h。结论该工艺稳定可靠,可为制剂生产提供依据。
关键词 绞股蓝口服液 绞股蓝总皂苷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黄色素联合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翔 孙丽红 朱红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73-1375,共3页
目的 :研究红花黄色素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96例经临床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治疗组(4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接... 目的 :研究红花黄色素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96例经临床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治疗组(4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接受30 d的红花黄色素治疗(150 mg/d)。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患肢Fugl-Meyer评估(Fugl-Meyer assessment,FMA)、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患肢相关肌肉表面肌电信号肌电积分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i EMG)测定。结果:治疗后,FMA、MBI、i EMG评分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而且治疗组各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与康复训练联合可以更有效地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红花黄色素 康复训练 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片在中国健康男性志愿者中的药代动力学及其生物利用度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华琪 孙华 +1 位作者 陈波 裘福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66-668,共3页
目的 :研究中国健康志愿者口服二甲双胍片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18名健康志愿受试者随机双交叉口服二甲双胍受试药和参比药各 10 0 0mg ,阳离子交换柱HPLC法测定血浆中二甲双胍浓度。结果 :受试药及参比药药代动力... 目的 :研究中国健康志愿者口服二甲双胍片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18名健康志愿受试者随机双交叉口服二甲双胍受试药和参比药各 10 0 0mg ,阳离子交换柱HPLC法测定血浆中二甲双胍浓度。结果 :受试药及参比药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 2 2 .9± 0 .2与 3.0± 0 .5h ;Cmax1.8± 0 .5与 1.7± 0 .3mg·L-1;Tmax1.6± 0 .7与 2 .4± 0 .8h ;AUC0~ 12 8.6± 1.9与 8.6± 2 .0mg·h-1·L-1。受试药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0 2± 14 %。结论 :试验药和参比药药动学参数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二甲双胍 HPLC 药代动力学生 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胶-胰岛素结合物的制备及其生物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马燕 张雨青 +3 位作者 夏运岳 沈卫德 周文林 丁悦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7,共4页
以天然丝蛋白为原料,应用高温高压水解法和酸降解法制备分子量范围1~7万的水溶性丝胶蛋白粉末,以戊二醛为交联剂,与注射用胰岛素交联成丝胶-胰岛素生物结合物。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结合物的生物特性作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丝胶... 以天然丝蛋白为原料,应用高温高压水解法和酸降解法制备分子量范围1~7万的水溶性丝胶蛋白粉末,以戊二醛为交联剂,与注射用胰岛素交联成丝胶-胰岛素生物结合物。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结合物的生物特性作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丝胶-胰岛素结合物的回收率为45.3%,体外试验表明丝胶修饰的胰岛素结合物降解速度低于牛血清(BSA)修饰的胰岛素结合物,体外半衰期是天然胰岛素的2.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胶-胰岛素结合物 天然丝蛋白 高温高压水解法 酸降解法 交联 生物特性 酶联免疫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表面活性剂泊洛沙姆188抗神经兴奋性毒性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春华 王燕 秦正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18-1424,共7页
目的研究泊洛沙姆188(poloxamer188,P188)在NM-DA受体介导的神经兴奋性毒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脑立体定位纹状体内注射喹啉酸(quinolinic acid,QA),建立NMDA受体介导的大鼠神经兴奋性毒性模型,尼式染色法和细胞计数法观察P188... 目的研究泊洛沙姆188(poloxamer188,P188)在NM-DA受体介导的神经兴奋性毒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脑立体定位纹状体内注射喹啉酸(quinolinic acid,QA),建立NMDA受体介导的大鼠神经兴奋性毒性模型,尼式染色法和细胞计数法观察P188舌下静脉预防给药对模型大鼠纹状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188对模型大鼠纹状体IκB-α、DRAM和LAMP-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尼式染色和细胞计数结果显示P188给药组与QA模型组相比,损伤面积明显减小(P<0.01),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加(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大鼠纹状体注射QA后,模型大鼠纹状体内IκB-α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而DRAM和LAMP-2蛋白表达增加,P188预给药可抑制QA引起的大鼠纹状体中IκB-α,DRAM和LAMP-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论 P188有拮抗神经兴奋性毒性的作用,这种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IkB-α降解防止NF-κB激活和抑制自噬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洛沙姆188 喹啉酸 兴奋性毒性 IΚB-Α DRAM LAM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