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拉鲁肽调控PI3K-Akt-mTOR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 被引量:11
1
作者 沈艳萍 乔青 +1 位作者 李明 卢国元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6-470,共5页
目的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利拉鲁肽进行干预,从而探讨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实验组给予利拉鲁肽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采集各组患者血液及尿液进行血糖、血脂、肾功能、炎性因子、全段成纤维细胞生长... 目的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利拉鲁肽进行干预,从而探讨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实验组给予利拉鲁肽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采集各组患者血液及尿液进行血糖、血脂、肾功能、炎性因子、全段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iFGF-23)以及α-Klotho蛋白含量的检测,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信号通路的检测。结果在血糖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实验组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在血脂方面,治疗后,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升高(均P<0.05)。在肾功能方面,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含量显著降低,肾小球滤过率(GFR)显著升高(均P<0.05)。在炎性因子方面,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TNF-α、IL-1及IL-6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在iFGF-23及α-Klotho蛋白含量方面,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iFGF-23含量显著降低,α-Klotho含量显著升高(均P<0.05)。信号通路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通过调控PI3K-Akt-mTOR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为临床用药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糖尿病肾病 炎性因子 iFGF-23 α-Klotho PI3K-Akt-mTOR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塞那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周丽君 卢国元 沈艳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67-972,共6页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DKD患者随机分2组( n =40),对照组患者口服奥美沙坦和二甲双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皮下...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DKD患者随机分2组( n =40),对照组患者口服奥美沙坦和二甲双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艾塞那肽,疗程均为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血脂指标、血压、肾功能指标、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和环磷酸腺苷(cAMP)、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环磷酸腺苷cAMP/PKA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水平。结果治疗24周时,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24 h平均血糖(MBG)、24 h血糖标准差(SDBG)、24 h血糖波动范围(BGFR)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降低(P<0.05)。治疗 24周时,观察组患者血清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Umalb)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eGFR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24周时,观察组患者血清AGEs、cAMP和血清丙二醛(MDA)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0.05 )。治疗24周时,观察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PKA和p-CREB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CREB蛋白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对早期DKD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降低患者AGEs生成、改善机体氧化应激以及调节cAMP/PKA信号通路可能与其保护DKD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塞那肽 糖尿病肾病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氧化应激 cAMP/PKA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氟米特治疗IgA肾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杭永付 卢国元 +7 位作者 沈蕾 高杰 乔青 李明 沙文刚 周玲 丁肖梁 谢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1期60-67,共8页
目的:评价来氟米特(LEF)治疗Ig A肾病(Ig A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电子检索数据库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ails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 目的:评价来氟米特(LEF)治疗Ig A肾病(Ig A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电子检索数据库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ails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同时手检国内相关期刊及会议资料,纳入所有含LEF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按照Cochrane中的工具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并用Revman 5.3软件对其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RCTs,589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LEF+Ped组的完全缓解率[RR 1.40,95%CI(1.02~1.93),P=0.04]、总有效率[RR 1.18,95%CI(1.06~1.32),P=0.004]均优于单用Ped组,不良反应(ADR)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LEF+Ped组与CTX/MMF+Ped组在有效性方面类似,但ADR[RR 0.21,95%CI(0.11~0.39),P<0.000 01]显著少于CTX+Ped组。LEF+ACEI组与单用ACEI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可降低24 h尿蛋白(UTP),提高白蛋白(Alb)。结论:LEF与CTX、MMF联合Ped治疗Ig AN在有效性方面类似,但优于单用Ped,安全性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可以作为临床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氟米特 IGA肾病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9a-3p靶向细胞黏附分子2阻断AKT通路抑制肾癌细胞786-O的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4
4
作者 杨静 卢国元 +3 位作者 沈蕾 沙文刚 沈霞红 杨爱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0-286,共7页
目的:探讨肾癌组织高表达的miR-19a-3p靶向调控细胞黏附分子2(cell adhesion molecule 2,CADM2)并通过AKT信号通路影响肾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制。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7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收治的42例资料完整的肾癌... 目的:探讨肾癌组织高表达的miR-19a-3p靶向调控细胞黏附分子2(cell adhesion molecule 2,CADM2)并通过AKT信号通路影响肾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制。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7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收治的42例资料完整的肾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肾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qPCR检测肾癌组织和786-O等4种肾癌细胞系中mi R-19a-3p的表达水平,CCK-8、Transwell和免疫荧光法检测miR-19a-3p敲减对肾癌786-O细胞增殖、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9a-3p与CADM2的靶向关系。采用Wb检测miR-19a-3p通过CADM2对AK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结果:miR-19a-3p在肾癌组织及细胞系中均高表达(均P<0.01)。敲减miR-19a-3p可显著抑制786-O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且miR-19a-3p靶向作用CADM2并下调其表达水平(P<0.05或P<0.01)。敲减miR-19a-3p通过靶向上调CADM2并阻断AKT信号通路进而显著抑制786-O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均P<0.05或P<0.01),从而缓解肾癌发生发展。结论:肾癌组织中miR-19a-3p高表达,敲减miR-19a-3p可显著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miR-19a-3p/CADM2/AKT分子轴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786-O细胞 miR-19a-3p 细胞黏附分子2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患者血清维生素C含量与肾性贫血、氧化应激、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德宇 沈蕾 +2 位作者 周玲 沙文刚 卢国元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8期2507-2509,251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血清维生素C含量与肾性贫血、氧化应激、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96例作为腹膜透析组,同期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血清维生素C含量与肾性贫血、氧化应激、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96例作为腹膜透析组,同期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VitC、肾性贫血、氧化应激、微炎症相关指标的含量,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腹膜透析患者血清VitC含量与肾性贫血、氧化应激、微炎症状态的相关关系。结果:腹膜透析组患者外周血中VitC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肾性贫血相关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RBC)、总铁结合力(TIBC)的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LHP、髓过氧化物酶(MPO)、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6、IL-8、IL-10、IL-13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腹膜透析患者血清中VitC含量与Hb、RBC、TIBC、SOD、GSH-Px的水平呈正相关,与LHP、MPO、AOPPs、CRP、IL-6、IL-8、IL-10、IL-13的含量呈负相关。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血清VitC含量降低,且具体含量与机体肾性贫血、氧化应激、微炎症状态严重程度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维生素C 肾性贫血 氧化应激 微炎症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aPLA_(2)Rab评估PLA2R相关膜性肾病患者病情和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杨静 杨爱祥 +4 位作者 沈蕾 沙文刚 徐德宇 李建中 卢国元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4-719,共6页
目的:在磷脂酶A_(2)受体(PLA_(2)R)相关膜性肾病患者中观察血清抗磷脂酶A_(2)受体抗体(aPLA_(2)Rab)滴度与肾脏疾病严重程度以及肾脏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证实为PLA_(2)R相关膜性肾病,且随访时间≥... 目的:在磷脂酶A_(2)受体(PLA_(2)R)相关膜性肾病患者中观察血清抗磷脂酶A_(2)受体抗体(aPLA_(2)Rab)滴度与肾脏疾病严重程度以及肾脏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证实为PLA_(2)R相关膜性肾病,且随访时间≥1年的患者共计273例。观察终点为肾功能不全,定义为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基线下降40%。收集患者各项临床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aPLA_(2)Rab滴度<50 RU/mL组44例(低滴度组)、50~<150 RU/mL组142例(中滴度组)、≥150 RU/mL组87例(高滴度组)。血清aPLA_(2)Rab滴度与性别、血清肌酐、总胆固醇、尿NAG、尿RBP、肾小球C4沉积显著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显著负相关。血清aPLA_(2)Rab滴度为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aPLA_(2)Rab滴度预测肾功能不全的截点值为135.66 RU/mL。1、5和10年未达肾功能不全的肾脏生存率低滴度组均为100%;中滴度组分别为100%、87.0%和75.5%;高滴度组分别为95.4%、72.3%和72.3%;3组有显著差异。结论:PLA_(2)R相关膜性肾病患者血清中aPLA_(2)Rab滴度水平与肾脏疾病严重程度以及肾脏预后相关,为以免疫学缓解为治疗目标的新理念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磷脂酶A_(2)受体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P选择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沈艳萍 卢国元 +2 位作者 乔青 沈蕾 李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60-1661,1666,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有不同程度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浆P选择素水平,探讨血浆P选择素在ACS合并CKD中的意义。方法:选择ACS患者90例,其中单纯ACS患者32例,ACS合并轻度CKD患者35例,ACS合并中重度CKD患者23例,正常对照28...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有不同程度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浆P选择素水平,探讨血浆P选择素在ACS合并CKD中的意义。方法:选择ACS患者90例,其中单纯ACS患者32例,ACS合并轻度CKD患者35例,ACS合并中重度CKD患者23例,正常对照28例。所有病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结果:单纯ACS和ACS合并不同程度CKD患者的血浆P选择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ACS合并CKD组血浆P选择素水平高于单纯ACS组(P<0.05),ACS合并轻度CKD患者血浆P选择素高于ACS合并中重度CKD患者(P<0.05)。结论:血浆P选择素参与CKD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ACS早期肾损害的重要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选择素 急性冠脉综合征 慢性肾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慢性肾功能衰竭膳食现状调查 被引量:2
8
作者 谭琪 柴华旗 尹建花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4年第4期234-236,共3页
目的 :了解男性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病人的膳食质量。 方法 :采用膳食史法和 2 4h回顾法 ,调查 1 4 0例男性CRF病人膳食热量、容易缺乏的营养素摄入量 ,将结果与我国城乡男性每标准人每天营养素摄入量比较。 结果 :男性CRF的病人 ,... 目的 :了解男性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病人的膳食质量。 方法 :采用膳食史法和 2 4h回顾法 ,调查 1 4 0例男性CRF病人膳食热量、容易缺乏的营养素摄入量 ,将结果与我国城乡男性每标准人每天营养素摄入量比较。 结果 :男性CRF的病人 ,随着病程的延长热量和多种营养素摄入量呈逐渐下降趋势。 结论 :当前CRF存在热量和多种营养素的摄入不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慢性肾功能衰竭 膳食 CRF 血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3aR在调节人壁层肾祖细胞源性的足细胞再生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静 叶璐霞 王莎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228-2236,共9页
目的:探讨C3a受体(C3a receptor,C3aR)在人壁层肾祖细胞(CD24^(+)CD133^(+)PEC)向足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和培养原代人CD24^(+)CD133^(+)PEC,诱导分化为足细胞并检测C3aR在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构建C3a分泌性表达慢病毒,感... 目的:探讨C3a受体(C3a receptor,C3aR)在人壁层肾祖细胞(CD24^(+)CD133^(+)PEC)向足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和培养原代人CD24^(+)CD133^(+)PEC,诱导分化为足细胞并检测C3aR在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构建C3a分泌性表达慢病毒,感染CD24^(+)CD133^(+)PEC,获得C3a过表达细胞株(C3a过表达组)。检测C3a过表达组、空载体组和未感染组细胞的活力、分化情况及E-cadherin、p-ERK1/2的表达。结果:成功分离出CD24^(+)CD133^(+)PEC并诱导其分化为表达Wilms肿瘤蛋白1(Wilms tumor protein 1,WT1)的足细胞,C3aR在分化过程中表达显著降低。C3a过表达组的细胞活力较空载体组和未感染组显著增强(P<0.01);诱导分化第2天,C3a过表达组细胞WT1的表达较空载体组和未感染组显著降低(P<0.01),E-cadherin及p-ERK1/2的表达较空载体组和未感染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C3aR参与了人CD24^(+)CD133^(+)PEC向足细胞分化的过程,C3a过表达促进CD24^(+)CD133^(+)PEC的增殖并抑制其向足细胞分化,可能是通过ERK1/2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a受体 壁层肾祖细胞 足细胞 细胞分化 ERK1/2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类抗肿瘤药物相关的急性肾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孙晓怡 姜玉勤 +1 位作者 陆迅(综述) 魏明刚(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4-199,共6页
药物性肾损伤又称为药物相关性肾病,通常是指由于药物不良反应或药物不良事件所引起的药源性肾病,由不同药物引起的,具有不同临床特征及病理类型的疾病。对于药物性肾损伤而言,某些抗肿瘤药物,特别是铂类抗肿瘤药物最具代表性,这是由于... 药物性肾损伤又称为药物相关性肾病,通常是指由于药物不良反应或药物不良事件所引起的药源性肾病,由不同药物引起的,具有不同临床特征及病理类型的疾病。对于药物性肾损伤而言,某些抗肿瘤药物,特别是铂类抗肿瘤药物最具代表性,这是由于铂类抗肿瘤药物主要由肾脏代谢。因此,铂类抗肿瘤药物产生的急性肾损伤相关机制值得深关注,并以此为基础寻找减轻铂类抗肿瘤药物肾损伤的有效防治方法。文章就铂类抗肿瘤药物导致急性肾损伤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肾损伤 急性肾损伤 铂类抗肿瘤药物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0例次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病原菌耐药性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月圆 戴小花 +7 位作者 徐杰 张险峰 徐德宇 胡坤 沈蕾 卢国元 韩强 杭永付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7-291,共5页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PDAP)病原菌及耐药性,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7月1日—2021年12月30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透中心PDAP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对病原菌、耐药性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92...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PDAP)病原菌及耐药性,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7月1日—2021年12月30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透中心PDAP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对病原菌、耐药性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92例患者发生PDAP150例次。腹透液培养阳性率为61.33%,其中革兰阳性(G^(+))菌65例次(70.65%),以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为主。革兰阴性(G^(-))菌16例次(17.39%),以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为主。多重感染11例次(11.96%),其中合并真菌感染5例次。G^(+)菌相关PDAP由2016年14例次降至2021年的8例次。G^(+)菌对甲氧西林的敏感性为35.00%,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和利福平敏感率均为100.00%,万古霉素敏感率为98.59%。G^(-)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唑肟、阿米卡星的敏感性为86.36%、88.89%、100.00%。2019—2021年万古霉素对葡萄球菌属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值有上升趋势。PDAP的总体治愈率为81.33%,G^(+)菌的治愈率高于多重感染(89.23%vs.36.36%,P<0.01)。多重感染尤其是合并真菌感染PDAP的预后较差。结论该院腹透中心PDAP发生率近年来有下降趋势,G^(+)菌仍然是导致PDAP的主要病原菌,对甲氧西林耐药性高,应选用万古霉素经验性治疗;G^(-)菌可选择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作为经验性药物治疗。万古霉素对葡萄球菌属MIC值存在漂移现象,需监测万古霉素的MIC值及其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 耐药性 万古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PD患者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对自我管理能力影响的路径分析 被引量:29
12
作者 王洁 王菲 李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08-1710,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对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路径及关系效应。方法:采用腹膜透析自我管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我效能量表,对123例CAPD患者进行测评。采用Amos7.0软件进行路径分析。结果:患者...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对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路径及关系效应。方法:采用腹膜透析自我管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我效能量表,对123例CAPD患者进行测评。采用Amos7.0软件进行路径分析。结果:患者自我管理、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总分值分别为(64.70±13.48)、(33.38±6.95)和(6.57±1.25)分。社会支持对自我管理有直接影响,并通过自我效能对自我管理产生间接影响,总效应为1.38。自我效能对自我管理有直接保护作用,亦是社会支持与自我管理的中介变量,总效应为0.76。结论:CAPD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中等、社会支持差、自我效能低。自我管理能力受到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的直接、间接影响,可从各环节制定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 自我管理 社会支持 自我效能 路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自我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许义 汪小华 +6 位作者 杨益群 卢国元 李琳 庞建红 钮美娥 徐兰 王菲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的自我体验,为制定容量管理干预措施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深度访谈法收集12例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自我体验资料,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采用类属分析法升华出3个持续非卧床腹膜...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的自我体验,为制定容量管理干预措施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深度访谈法收集12例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自我体验资料,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采用类属分析法升华出3个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过程中的体验:容量管理知-信-行能力不理想,容量负荷监测和处理能力欠佳及期望得到家庭、社会的支持。结论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居家容量管理问题较多,需加强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 容量管理 自我体验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女性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性生活状况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琳 庞建红 +4 位作者 汪小华 仇静波 许义 鞠阳 蒋青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2期32-35,共4页
目的探索成年女性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的性生活现状。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采用最大差异选样的方法选取在苏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肾内科及门诊随访的女性CAPD患者11例为... 目的探索成年女性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的性生活现状。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采用最大差异选样的方法选取在苏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肾内科及门诊随访的女性CAPD患者11例为研究对象,运用深度访谈法,收集其对性的感知,应用内容分析法和合众法进行分析。结果总结出女性CAPD患者11例性生活状况的4个主题:性认知的缺失、性渴望隐退、性高潮失缺和对未来不确定感。结论成年女性CAP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护理人员应重视并提供性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女性 腹膜透析 性生活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许义 汪小华 +5 位作者 黄玉华 王海芳 钮美娥 庞建红 李琳 王菲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调查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容量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CAPD患者容量管理量表及身高标化细胞外液(ECW/h),对146例规律门诊随访的CAPD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本组患者容量管理总分为(17.38±3.79... 目的:调查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容量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CAPD患者容量管理量表及身高标化细胞外液(ECW/h),对146例规律门诊随访的CAPD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本组患者容量管理总分为(17.38±3.79)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性别、教育程度和是否在职是容量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本组CAPD患者容量管理能力尚有待提高。护士应针对不同性别、教育程度和工作状态的患者,予以差异化的容量管理教育,提高其容量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持续非卧床 容量管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玲 林和平 +3 位作者 沈蕾 蔡晓峰 王林风 王鸣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4例SLE患者(SLE组)及28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VEGF的水平,并超声测定颈动脉IMT,同时常规检...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4例SLE患者(SLE组)及28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VEGF的水平,并超声测定颈动脉IMT,同时常规检测血脂、血肌酐等。根据SLEDAI评分,将SLE患者分为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结果:(1)SLE组中VEGF、IM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组VEGF、IM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活动期组IMT水平高于缓解期组(P<0.01);(2)SLE组患者VEGF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683,P<0.01)。结论:VEGF可能参与了SLE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可成为一种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非传统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白介素36对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腹膜溶质转运特性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建中 徐德宇 +2 位作者 周玲 沈蕾 卢国元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32-1637,1694,共7页
目的:探讨腹腔白介素(interleukin,IL)-36水平对腹膜透析患者腹膜溶质转运特性以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规律随访的111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continuous ambulatory p... 目的:探讨腹腔白介素(interleukin,IL)-36水平对腹膜透析患者腹膜溶质转运特性以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规律随访的111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过夜留腹的腹透流出液,并抽取静脉血。依据腹膜平衡试验(peritoneal equilibration test,PET)结果将患者分为高/高平均转运(H/HA)组以及低/低平均转运(L/LA)组。收集患者基本资料,随访17个月,记录随访患者不良事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患者腹透流出液以及血清中IL-36α、IL-36β、IL-36γ的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IL-36对腹膜溶质转运特性以及腹膜透析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CAPD患者中腹透流出液IL-36α、IL-36γ与PET试验中D/P Cr呈正相关(r=0.51,P<0.001;r=0.55,P<0.001),与D/D0呈负相关(r=-0.40,P<0.001;r=-0.44,P<0.001)。IL-36α呈现率(appearance rate,AR)及IL-36γ AR是腹膜转运特性的独立预测因素(OR=1.40,P=0.001;OR=1.08,P=0.01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显示,IL-36αAR为0.75(95%CI:0.66~0.84),IL-36γ AR为0.79(95%CI:0.70~0.88)。腹透流出液IL-36αAR也是CAPD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OR=1.21,P=0.006),AUC为0.76(95%CI:0.64~0.89)。结论:CAPD患者中腹透流出液IL-36可能是预测腹膜溶质转运特性和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白介素-36 腹膜溶质转运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成纤维生长因子-23及可溶性klotho蛋白水平与心脏瓣膜钙化的关系 被引量:15
18
作者 付玉玲 胡坤 +2 位作者 沈艳萍 施鑫 乔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1-546,共6页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血清成纤维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及可溶性klotho蛋白(soluble klotho,sKL)水平与心脏瓣膜钙化的关系。方法·...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血清成纤维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及可溶性klotho蛋白(soluble klotho,sKL)水平与心脏瓣膜钙化的关系。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147例接受CAP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患者血清FGF-23和sKL浓度,超声心动图评估患者心脏瓣膜钙化情况,并将患者分为心脏瓣膜正常组(A组)与心脏瓣膜钙化组(B组)。使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47例CAPD患者中,心脏瓣膜钙化发生率为54.4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AP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与年龄、透析龄、血清肌酐、校正钙、血清磷、血清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FGF-23水平呈正相关(P=0.045,P=0.022,P=0.006,P=0.024,P=0.000,P=0.017,P=0.022,P=0.000),与尿素清除指数、sKL水平、残余肾功能呈负相关(P=0.045,P=0.000,P=0.0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GF-23水平升高(OR=5.007,95%CI为1.446~17.339,P=0.011)、sKL水平降低(OR=0.310,95%CI为0.108~0.891,P=0.030)、血磷水平升高(OR=7.433,95%CI为1.558~35.470,P=0.012)是腹膜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FGF-23及sKL预测心脏瓣膜钙化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 172.64 pg/mL(敏感度91.3%,特异度91.0%)及231.88 pg/mL(敏感度88.8%,特异度92.5%)。结论·高水平的FGF-23及低水平的sKL是CAP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对CAP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诊断的准确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心脏瓣膜钙化 成纤维生长因子-23 可溶性klotho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表达的影响及吡格列酮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小芳 刘海波 +5 位作者 任惠龙 陈宏卫 赖静波 龚维坤 成兴波 卢国元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65-1570,共6页
目的:研究葡萄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吡格列酮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别以流式细胞术和RT-PCR技术确认HUVECs膜上EPCR的表达水平和mRNA水平的表达。再分别以含不同浓... 目的:研究葡萄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吡格列酮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别以流式细胞术和RT-PCR技术确认HUVECs膜上EPCR的表达水平和mRNA水平的表达。再分别以含不同浓度D-葡萄糖(5、10、30、50 mmol/L)的培养基以及含吡格列酮(5、10、20μmol/L)或不含吡格列酮的高糖(50 mmol/L)培养基孵育HUVECs 24 h,行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实验,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HUVECs细胞EPCR mRNA的表达。结果:随着培养基D-葡萄糖浓度的增加,HUVECs培养24 h后其EPCR mRNA的表达逐渐下调。在采用吡格列酮干预后,50 mmol/L高糖处理的HU-VECs EPCR mRNA表达的下调得到明显改善。结论:(1)EPCR在HUVECs上高表达,高糖可通过下调EPCR mR-NA的表达而损伤内皮细胞功能。(2)吡格列酮可阻止高糖诱导的HUVECs EPCR mRNA表达的下调,从而保护内皮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葡萄糖 吡格列酮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残留疾病监测预测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生存预后的最佳时机
20
作者 包鸿 李天宇 +3 位作者 吴袁涛 肖卓韬 张琳 罗凌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71-1477,共7页
目的:探讨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儿经CCLG-ALL2008方案化疗后微量残留疾病(MRD)监测预测生存预后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无锡市儿童医院确诊T-ALL后接受CCLG-ALL2008方案化疗的患儿共96例,中位... 目的:探讨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儿经CCLG-ALL2008方案化疗后微量残留疾病(MRD)监测预测生存预后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无锡市儿童医院确诊T-ALL后接受CCLG-ALL2008方案化疗的患儿共96例,中位随访时间43.5(9-65)个月。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绘制总体无事件生存率(EFS)和总生存率(OS),单因素比较EFS组与复发组、OS组与死亡组的临床资料、化疗d 15、33和90 d的MRD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EFS和OS的主要危险因素,根据d 15、33和90 d的MRD水平将患者分为低、中和高风险,再次比较组间EFS和OS的差异。结果:至随访截止,96例患儿中共复发50例,46例未复发;死亡40例,存活56例。EFS为(49.5±6.3)%,OS为(61.5±5.9)%。单因素分析发现,EFS组(n=46)初始白细胞数明显低于复发组(n=50)、33和90 d的MRD水平明显降低(P<0.05);OS组(n=56)强的松反应优于死亡组(n=40),中枢神经侵犯率降低,33和90 d的MRD水平明显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90 d的MRD水平是EFS的主要危险因素,强的松反应、中枢神经侵犯和90 d的MRD水平是OS的主要危险因素(P <0.05)。根据d 15和33 d的MRD水平分组结果显示,组间EFS和OS无明显差异(P> 0.05),但根据90 d的MRD水平分组结果显示,高风险组EFS和OS明显低于中风险组,中风险组明显低于低风险组(P<0.05)。结论:T-ALL患儿CCLG-ALL2008方案化疗后90 d的MRD水平对预测生存预后可能是最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微量残留疾病 无事件生存 总生存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