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其血药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华杰 吴爱勤 +2 位作者 赵海园 吴彩云 包仕尧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63-365,共3页
目的 探讨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副反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 ,有效血药浓度的范围。方法 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 (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SDSS)和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 ;用反相... 目的 探讨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副反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 ,有效血药浓度的范围。方法 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 (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SDSS)和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病人第 1、8周末的奥氮平血药浓度。结果 奥氮平能明显降低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 (P <0 0 1) ,副反应主要为嗜睡、口干和体重增加。奥氮平的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 ,最高浓度为 5 9 83ng/mL ,最低浓度为 3 71ng/mL ,在此浓度范围内 ,奥氮平血药浓度与剂量成正相关 (r=0 3 3 ,P =0 0 2 1)。血药浓度大于 9ng/mL的病人疗效较好 (P <0 0 1) ;BPRS和SDSS的减分率与奥氮平血药浓度之间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奥氮平能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 ,改善其社会功能障碍 ;其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血药浓度有相关性 ,9ng/mL是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适宜血药浓度的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奥氮平 治疗 疗效 血药浓度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抑郁症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 被引量:46
2
作者 吕永良 吴爱勤 +1 位作者 李鸣 刘建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4-256,261,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抑郁症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 :按CCMD -3心境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 ,收集 3 3例 60岁以上首次发作的患者 (抑郁组 ) ,3 2名健康老年人 (对照组 )。采用生活事件量表、艾森克问卷、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目的 :探讨老年抑郁症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 :按CCMD -3心境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 ,收集 3 3例 60岁以上首次发作的患者 (抑郁组 ) ,3 2名健康老年人 (对照组 )。采用生活事件量表、艾森克问卷、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 ,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抑郁组与对照组精神疾病家族史 (分别为 5例 /0例 ,χ2 =5 2 5 3 ,P =0 0 2 2 )、现患躯体疾病 ( 16例 /6例 ,χ2 =6 415 ,P =0 0 11)、血管危险因素 ( 10例 /3例 ,χ2 =4 44 7,P =0 0 3 5 )和长期困境 ( 19例 /3例 ,χ2 =14 43 7,P =0 0 0 0 )的差异有显著性 ,而抑郁组MMSE总分 2 6 2± 2 3低于对照组 2 7 3± 0 8(t =2 5 5 2 ,P =0 0 15 )。抑郁组负性生活事件分值 17 9± 15 0低于对照组 10 7± 7 8(t =2 42 ,P =0 0 19) ;抑郁组社交问题分值 3 5± 6 9高于对照组 1 2± 3 8(u =1 982 ,P =0 0 47)。抑郁组社会支持总分 3 9 5± 6 8低于对照组 42 9± 4 2 (t =2 43 4,P =0 0 18) ;抑郁组对支持的利用度 5 9± 2 7低于对照组 8 4± 1 6(u =3 844 ,P =0 0 0 0 )。抑郁组神经质分 60 0± 8 8高于对照组 5 1 7± 4 9(t =4 73 7,P =0 0 0 0 ) ;抑郁组与对照组的神经质个性 ( 2 4例 /3例 ,χ2 =2 6 85 1,P =0 0 0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照组 老年抑郁症 心理社会因素 危险因素 神经质 艾森克 认知功能损害 分值 结论 显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患者焦虑状态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振静 吴爱勤 陈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07-608,共2页
关键词 癌症 焦虑 横断面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杨剑虹 沈鑫华 兰光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03-1306,共4页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垂体促性腺激素及外周性激素的功能状态,探讨抑郁症患者性激素水平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80例抑郁症(男、女各40例)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起始剂量10mg·d^-1,根据病情调整到20~40mg·d^-1,疗程...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垂体促性腺激素及外周性激素的功能状态,探讨抑郁症患者性激素水平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80例抑郁症(男、女各40例)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起始剂量10mg·d^-1,根据病情调整到20~40mg·d^-1,疗程8周。采用化学发光技术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睾丸酮(T)、雌二醇(E2)等激素水平,并与60例(男、女各3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女性抑郁症患者治疗前雌二醇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促黄体生成素和睾酮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男性抑郁症患者治疗前睾酮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催乳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男性患者PRL、T、E2,女性患者PRL、T等激素分泌改变非常显著。结论抑郁症患者性腺轴存在功能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罗西汀 抑郁症 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症患者的症状群分型及其临床特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建明 兰光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9-69,74,共2页
关键词 强迫症 症状群 临床特征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束缚应激大鼠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及米非司酮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董瑞婕 吴爱勤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束缚应激抑郁大鼠海马区糖皮质激素受体(GR)mRNA的表达变化及GR拮抗剂米非司酮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束缚应激组(MS组)、米非司酮组(RU组)和正常对照组(NC组)各8只,前2组用长期束缚制动方法建立大鼠... 目的探讨慢性束缚应激抑郁大鼠海马区糖皮质激素受体(GR)mRNA的表达变化及GR拮抗剂米非司酮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束缚应激组(MS组)、米非司酮组(RU组)和正常对照组(NC组)各8只,前2组用长期束缚制动方法建立大鼠应激抑郁模型,建模第3周起RU组给予米非司酮54 mg/kg.d连续注射7 d。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GR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MS组大鼠体重、糖水消耗百分比和行为学评分较NC组明显降低(P<0.01),MS组GRmRNA表达较NC组明显降低(P<0.01);注射米非司酮7 d后RU组大鼠体重、糖水消耗百分比、行为学评分、GRm-RNA表达和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RmRNA表达的变化可能是心理应激介导的抑郁症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米非司酮能改善该受体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抑郁症 海马 糖皮质激素受体 米非司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症患者免疫学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兰光华 陈文 +1 位作者 李英辉 彭群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6-126,129,共2页
关键词 患者 强迫症 对照研究 免疫学异常 常见 正常人 IL-6 存在 儿童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并发失眠的治疗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圆月 兰光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0期941-942,共2页
失眠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不适主诉之一,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失眠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有明显影响,但对脑卒中后并发失眠的治疗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临床上大多仍以使用镇静催眠药对症处理为主。国内外对该类失眠患者进行了不同药物、不同... 失眠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不适主诉之一,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失眠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有明显影响,但对脑卒中后并发失眠的治疗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临床上大多仍以使用镇静催眠药对症处理为主。国内外对该类失眠患者进行了不同药物、不同方法的治疗研究,结果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失眠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知力的病理机制学说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建明 兰光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36-638,共3页
关键词 自知力 病理机制学说 依从性 自杀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