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难治性丛集性头痛的神经电刺激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许春阳 张蕾 赵红如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9期682-685,共4页
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CH)是一种高度致残性头痛,表现为一侧眼眶周围剧烈疼痛伴自主神经症状。急性期治疗多给予高流量吸氧或使用曲坦类药物,旨在控制症状;给予维拉帕米和锂剂可以预防丛集期的复发。对于难治性丛集性头痛(refrac... 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CH)是一种高度致残性头痛,表现为一侧眼眶周围剧烈疼痛伴自主神经症状。急性期治疗多给予高流量吸氧或使用曲坦类药物,旨在控制症状;给予维拉帕米和锂剂可以预防丛集期的复发。对于难治性丛集性头痛(refractory cluster headache,RCH)病人,神经电刺激治疗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神经电刺激治疗难治性丛集性头痛主要包括蝶腭神经节刺激、枕神经刺激及深部脑刺激等。与射频毁损术和神经切除术治疗相比,神经电刺激具有靶点明确、选择性高、并发症少、可调控等优点。多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神经电刺激治疗可有效缓解难治性丛集性头痛临床症状,减少急性发作频率,延长缓解期。尤其是蝶腭神经节刺激正逐渐成为治疗难治性丛集性头痛非常有潜力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集性头痛 神经电刺激 蝶腭神经节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动员内皮祖细胞治疗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赵红如 杜娟 +1 位作者 蔡秀英 惠国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2mg/(kg·d)]和低剂量组[丁苯酞60mg/(kg·d)]和高剂量组[丁苯酞120mg/(kg·d)],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 目的观察丁苯酞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2mg/(kg·d)]和低剂量组[丁苯酞60mg/(kg·d)]和高剂量组[丁苯酞120mg/(kg·d)],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灌胃治疗5d,每天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流式细胞仪检测缺血2h和治疗5d后循环内皮祖细胞(EPC)水平;行CD31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脑缺血区血管新生情况。结果治疗第2天起,尼莫地平组及高、低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第3天时高剂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低剂量组[(0.40±0.52)分vs(1.10±0.32)分,P<0.05]。假手术组大鼠缺血2h循环EPC水平低于其他4组(P<0.05)。治疗第5天,高剂量组EPC增加的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低剂量组(P<0.05)。尼莫地平组及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脑缺血区CD31阳性及vWF阳性细胞数多于模型组。结论丁苯酞可动员循环EPC,促进缺血区血管新生,改善神经功能,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内皮细胞 丁苯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物联合治疗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9
3
作者 赵红如 张群英 +1 位作者 蔡秀英 董万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9-233,共5页
目的观察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MOH)的临床特征及不同药物联合治疗MO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头痛门诊序贯就诊的480例偏头痛患者详细采集病史,筛选很可能的MOH患者,与周期性发作偏头痛患者比较其临床特征,... 目的观察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MOH)的临床特征及不同药物联合治疗MO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头痛门诊序贯就诊的480例偏头痛患者详细采集病史,筛选很可能的MOH患者,与周期性发作偏头痛患者比较其临床特征,并行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migraine disabilityassessment questionnaire,MIDAS)调查。对所有MOH患者强烈建议停用各种止痛剂,随机分组分别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普萘洛尔(Ⅰ组)或托吡酯+阿米替林(Ⅱ组)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转归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46例为很可能的MOH。MOH组起病年龄与周期性偏头痛组无明显差异(30.2±9.3岁;31.1±9.5岁)(P>0.05)。MOH组头痛家族史比例(67.4%)稍高于周期性偏头痛组(54.9%)(P>0.05),MOH组服用复方止痛药及中重度残疾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周期性偏头痛组(分别为89.1%与39.3%;76.1%与19.5%)(P均<0.001)。治疗3个月后,Ⅰ组与Ⅱ组服用止痛药的比例为10.5%与10.0%,每月头痛天数为(3.21±0.85)d与(3.05±0.83)d,MIDAS总分(19.70±7.00)与(18.30±6.77),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5%(Ⅰ组)与10.0%(Ⅱ组),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有头痛家族史长期频繁使用复方止痛剂更易导致MOH,造成残疾。撤用止痛剂,盐酸氟桂利嗪+普萘洛尔或托吡酯+阿米替林均可明显缓解症状,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 盐酸氟桂利嗪 托吡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羟基多巴毁损间脑A11区域对缺铁饮食小鼠运动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赵红如 朱雯 +2 位作者 潘天虹 董万利 乐卫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00-403,共4页
目的观察6-羟基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定向毁损间脑A11核团对缺铁饮食小鼠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此方法建立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取60只4周龄C57BL/6雄性小鼠,30只予缺铁饮食(iron defici... 目的观察6-羟基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定向毁损间脑A11核团对缺铁饮食小鼠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此方法建立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取60只4周龄C57BL/6雄性小鼠,30只予缺铁饮食(iron deficiency diet,ID),另外30只予正常饮食(normal diet,ND)。1个月后观察小鼠的运动活性,包括水平方向的运动次数(HACTV)、垂直方向的运动次数(VACTV)、总的运动距离(TOT-DIST)和运动时间(MOVTIME)。随后每组各取15只小鼠定向注射6-OHDA至双侧A11区域,其余小鼠注射PBS。并继续原来的饮食处理。毁损1个月后所有动物皮下注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ropinirole,比较给药前后小鼠运动活性的变化。对A11区域进行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TH)染色计数多巴胺(DA)神经元。结果饮食治疗1个月后,缺铁饮食组小鼠的三项运动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饮食组(均为P<0.01)。6-OHDA毁损A11核团可显著增加小鼠的各项运动活性(均为P<0.01)。D2受体激动剂ropinirole可以使小鼠增高的运动活性下降到基线水平。6-OHDA毁损可致A11区域DA能神经元明显减少。结论对C57BL/6雄性小鼠在缺铁饮食基础上进行A11区域的6-OHDA毁损建立的模型,能较好的模拟RLS的临床征象,可用作RLS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羟基多巴 A11核团 缺铁饮食 不安腿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孤立性眩晕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淑丽 许丽珍 金蕾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6-397,共2页
眩晕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及内耳病变的常见症状,对伴发后循环缺血的眩晕患者,通常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但对于一些仅表现为孤立性眩晕的患者,对其诊断上有一定的困难.2002年1月至2003年3月我科收治的孤立性眩晕患者35例,结... 眩晕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及内耳病变的常见症状,对伴发后循环缺血的眩晕患者,通常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但对于一些仅表现为孤立性眩晕的患者,对其诊断上有一定的困难.2002年1月至2003年3月我科收治的孤立性眩晕患者35例,结合BAEP及相关检测,对其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孤立性眩晕 临床应用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中枢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蕾 赵红如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6期524-528,共5页
卒中后中枢痛是卒中后发生的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与脑损伤区域相对应的躯体部位的疼痛与感觉异常。目前由于临床对卒中后中枢痛缺乏重视,致使患者长期遭受疼痛困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更全面了解卒中后中枢痛,本文... 卒中后中枢痛是卒中后发生的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与脑损伤区域相对应的躯体部位的疼痛与感觉异常。目前由于临床对卒中后中枢痛缺乏重视,致使患者长期遭受疼痛困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更全面了解卒中后中枢痛,本文对其流行病学、临床特点、病理生理及治疗进展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中枢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病理生理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