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素肾动态显像评价肾癌患者术前肾功能的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邵小南 张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92-1794,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RCC)患者术前肾动态显像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RCC患者,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肾切除术(RN)96例和保留肾单位手术(NSS)14例。所有患者术前测定肾小球率过滤(GFR)和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比较RCC患者... 目的:探讨胃癌(RCC)患者术前肾动态显像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RCC患者,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肾切除术(RN)96例和保留肾单位手术(NSS)14例。所有患者术前测定肾小球率过滤(GFR)和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比较RCC患者和对照组(正常供肾者)以及RN组和NSS组SCr、Bun、GFR、ERPF的差异,比较GFR和血肌酐(SCr)判断RCC患者术前肾功能异常的差异,比较RN组和NSS组肿块最长直径的差异。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RCC患者双肾GFR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2,P>0.05)。19.1%(21例)的患者术前存在慢性肾脏病(CKD)。在NSS组,CK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RN组(χ2=9.92,P<0.01)。106例患者SCr正常(<133μmol/L),4例异常。NSS组肿块最长直径低于RN组(t=-2.428,P<0.05),总GFR低于RN组(t=-2.543,P<0.05),健肾GFR低于RN组(t=-3.312,P<0.01),健肾ERPF低于RN组(t=-2.274,P<0.01)。结论:肾动态显像能准确评价RCC患者术前双肾和分肾功能,并指导手术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放射性核素显像 肾小球率过滤 肾血浆流量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素显像评价PCI术后心肌代谢与血流灌注 被引量:2
2
作者 吴翼伟 章斌 杨向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 :探讨18F FDG葡萄糖代谢显像结合99mTc MIBI静息灌注显像评价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经皮冠心病介入治疗 (PCI)后的心肌代谢及血流灌注。材料和方法 :用符合线路ECT对 2 5例AMI患者在PCI术后 2周行18F FDG及99mTc MIBI显像 ,通过... 目的 :探讨18F FDG葡萄糖代谢显像结合99mTc MIBI静息灌注显像评价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经皮冠心病介入治疗 (PCI)后的心肌代谢及血流灌注。材料和方法 :用符合线路ECT对 2 5例AMI患者在PCI术后 2周行18F FDG及99mTc MIBI显像 ,通过圆周剖面半定量分析 ,评价局部心肌灌注、代谢和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室壁运动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术后 2周运动正常心肌节段99mTc MIBI %与18F FDG %摄取值分别为 83 .7± 15 .7、89.4± 13 .6,比运动减弱节段 (68.5±17.3、71.2± 18.6)和无运动节段 (3 2 .3± 14 .9、5 6.1± 18.8)高 ,(P <0 .0 1) ;3个月后运动恢复心肌节段 (n =67)MIBI %、FDG %分别为 43 .6± 14 .6、71.1± 17.9高于运动未恢复节段 (n =49)的 3 1.5± 13 .4、48.0± 14 .3高 (P <0 .0 1)。室壁运动评分指数 (WMSI)与99mTc MIBI缺损 %成正相关 (r =0 .791)。结论 :心肌血流灌注、代谢显像能预测室壁运动改善 ,可用于临床判断PCI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BI 术后 心肌代谢 室壁运动 ^18F-FDG 血流灌注 节段 PCI 运动恢复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VX2肝癌模型的建立及其生长转移特性的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智 倪才方 +5 位作者 董凤林 肖荣 刘航 刘一之 金泳海 沈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91-69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块推送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的可行性,评估开展介入治疗实验研究的最佳时期。方法28只新西兰大白兔接受VX2瘤块接种,接种后2、3、4周行超声检查及PET/CT检查,并分别处死2只建模成功的动物行病理检查。结果...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块推送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的可行性,评估开展介入治疗实验研究的最佳时期。方法28只新西兰大白兔接受VX2瘤块接种,接种后2、3、4周行超声检查及PET/CT检查,并分别处死2只建模成功的动物行病理检查。结果建模成功率为89.3%(25/28)。接种后2、3、4周肿瘤最大径分别为(4.82±0.80)mm、(16.05±2.89)mm、(30.08±5.38)mm,转移率分别为0(0/25)、13.0%(3/23)、76.2%(16/21);接种后2周肿瘤生长旺盛,无明显坏死,3周仅有少量点片状凝固性坏死,4周见大片坏死。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块推送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简单易行,成功率高;宜在接种后第3周开展介入治疗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VX2肿瘤细胞 动物模型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CD40 mAb 5H6的^125I标记及其与卵巢癌细胞株HO8910体外结合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5
4
作者 罗先富 章斌 +5 位作者 马泓冰 汤琳 周璇 徐颖 吴翼伟 张学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90-593,共4页
目的:研究抗人CD40单克隆抗体(mAb)5H6的125I标记及与卵巢癌细胞株HO8910体外结合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氯氨-T法125I标记mAb5H6(125I-5H6),纸层析法测定125I-5H6的标记率和放射化学纯度,三氯醋酸沉淀法分析125I-5H6体外稳定性,细胞结合... 目的:研究抗人CD40单克隆抗体(mAb)5H6的125I标记及与卵巢癌细胞株HO8910体外结合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氯氨-T法125I标记mAb5H6(125I-5H6),纸层析法测定125I-5H6的标记率和放射化学纯度,三氯醋酸沉淀法分析125I-5H6体外稳定性,细胞结合饱和实验进行Scatchard分析,lindmo法及其改良方法计算125I-5H6的免疫活性分数,细胞结合实验分析125I-5H6同HO8910细胞的内化和滞留。结果:(1)mAb5H6的125I标记率为(85.4±5.2)%,放射化学纯度为(99.2±0.5)%。(2)125I-5H6存放于4℃磷酸缓冲液中7d后其放射化学纯度为(80.3±4.7)%,在37℃血浆中存放24h后其放射化学纯度为(95.3±0.8)%。(3)125I-5H6与HO8910细胞亲和力Kd=(0.711±0.06)nmol/L,最大结合位点数(Bmax)=(2.17±0.08)×105个/细胞。(4)125I-5H6免疫活性分数达(38.6±5.4)%。(5)4℃2h125I-5H6同HO8910细胞滞留率为(89.8±6.0)%,37℃2h125I-5H6同HO8910细胞内化率达(54.9±2.6)%。结论:氯氨-T法进行125I-5H6标记具有良好的标记率和放射化学纯度,以及良好的体外稳定性和较高的免疫活性分数,且125I-5H6与HO8910细胞具有很高的亲和力,可用于动物体内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标记 氯氨-T法 CD40 卵巢肿瘤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胸腺T细胞重要膜型分子的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彦军 朱华亭 +2 位作者 黄赛男 薛秀青 邱玉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0-132,136,共4页
目的:建立D-半乳糖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并探讨其胸腺T细胞重要膜型分子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8周龄雌性昆明种小鼠,12.5 mL/(kg.d)颈后部皮下注射100 g/LD-半乳糖溶液,连续注射42 d;逐日观察小鼠的生存状态和行为变化,并通过对小鼠血清... 目的:建立D-半乳糖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并探讨其胸腺T细胞重要膜型分子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8周龄雌性昆明种小鼠,12.5 mL/(kg.d)颈后部皮下注射100 g/LD-半乳糖溶液,连续注射42 d;逐日观察小鼠的生存状态和行为变化,并通过对小鼠血清中SOD活力和MDA含量的检测,对此衰老模型进行生物学鉴定;在D-半乳糖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成功建立的基础上,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胸腺T细胞重要膜型分子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造模过程中小鼠逐渐表现出脊椎隆起,体形消瘦,皮肤松弛等衰老体征;血清中SOD活力下降[模型组:(2.16±0.43)mKat/L,对照组:(5.52±1.55)mKat/L,P<0.01],MDA含量上升[模型组:(4.14±0.82)μmol/L,对照组:(1.24±0.21)μmol/L,P<0.01];小鼠胸腺初始T细胞相关分子CD45RA表达下降[模型组:(2.16±0.47)%,对照组:(2.98±0.53)%,P<0.05];小鼠胸腺T细胞活化相关分子CD28[模型组:(91.52±1.68)%,对照组:(95.12±1.21)%,P<0.05]和CD25[模型组:(7.42±0.75)%,对照组:(8.84±0.58)%,P<0.05]表达下降;小鼠胸腺T细胞活化负性调控分子PD-1表达上升[模型组:(21.25±1.95)%,对照组:(12.92±3.28)%,P<0.01];小鼠胸腺记忆T细胞相关分子CD196表达上升,但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模型组:(21.13±1.44)%,对照组:(19.73±2.02)%]。结论:成功建立了D-半乳糖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机体衰老时胸腺中初始和活化T细胞减少,记忆T细胞有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半乳糖 亚急性衰老 T淋巴细胞 免疫活化 免疫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131)Ⅰ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兔椎体肿瘤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刚刚 倪才方 +4 位作者 陈珑 章斌 杨超 张帅 阮程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97-801,共5页
目的探索利用负载131I的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兔椎体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12只采用经皮穿刺接种法建立的兔VX2椎体肿瘤模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注射负载有放射性核素131I的骨水泥行PVP,对照组单... 目的探索利用负载131I的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兔椎体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12只采用经皮穿刺接种法建立的兔VX2椎体肿瘤模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注射负载有放射性核素131I的骨水泥行PVP,对照组单纯注射骨水泥行PVP。两组实验动物于术前1 d、术后第4天检测血细胞计数,于PVP术前1 d及术后第1、4、8天行PET-CT检查,测定椎体肿瘤的核素标准化摄取值(SUV)。PVP后第1、4、8天对实验组动物行SPECT检查,了解131I在体内分布情况,在治疗后第8天取肿瘤椎体标本行病理检查。结果所有实验动物都顺利接受PVP治疗,实验组的放射性核素平均使用放射剂量为(0.82±0.14)mCi/kg。两组实验动物PVP前、后血细胞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VP后SPECT检查见131I主要聚集在病变椎体内,术后各时间点内其分布无明显变化。两组动物术前SU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65,P>0.05),实验组动物PVP后椎体肿瘤的SUV值较术前明显降低,且数值稳定(F=423.792,P<0.05)。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骨水泥周边肿瘤细胞坏死范围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负载131I的骨水泥行PVP治疗椎体肿瘤,方法可行,短期内随访结果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肿瘤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131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模型脾脏B细胞的改变 被引量:4
7
作者 黄赛男 朱华亭 +2 位作者 张彦军 薛秀青 邱玉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运用D-半乳糖建立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在对其进行生物学鉴定的基础上,分析脾脏B细胞表面重要膜型分子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健康昆明鼠,颈后部皮下注射100 g/L D-半乳糖溶液,0.25 mL/20 g,1次/d,连续42 d。逐日观察动物的生存状态... 目的:运用D-半乳糖建立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在对其进行生物学鉴定的基础上,分析脾脏B细胞表面重要膜型分子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健康昆明鼠,颈后部皮下注射100 g/L D-半乳糖溶液,0.25 mL/20 g,1次/d,连续42 d。逐日观察动物的生存状态和生物学行为并定期称量其体质量动态变化。小鼠衰老模型的生物学鉴定采用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浓度的测定;脾脏细胞表面与活化、记忆相关的重要膜型分子的分析采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血清中细胞因子IL-4的分析采用ELISA法。结果:成功建立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模型组小鼠脾脏细胞上CD20+为56.8%,CD40+为43.6%,CD20+CD45RA+B为14.04%,CD40+CD45RA+B为35.4%,CD20+CD86+B为2.25%。CD40+CD86+B为4.38%,CD20+CD196+B为10.68%,CD40+CD196+B为10.98%。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L-4的平均水平为7.93 ng/L。经统计学分析模型组小鼠脾脏细胞CD20、CD40、CD45RA、CD86的表达及血清中IL-4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CD196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机体衰老过程中,脾脏B细胞表面与活化、记忆相关的重要膜型分子的表达发生改变,活化细胞减少,记忆细胞增多,血清中IL-4的表达下降,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半乳糖 衰老 脾脏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在骨矿量下降椎体中应用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琦 杨惠林 +2 位作者 唐天驷 吴翼伟 王以进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通过对5种不同型号椎弓根螺钉(U1、U2、SF1、SF2、RF)在脊柱标本中内固定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测试,探讨螺钉设计参数、拧紧力矩同骨密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骨质疏松患者应用椎弓根螺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腰椎标本6具,按骨密度ρ分... 目的通过对5种不同型号椎弓根螺钉(U1、U2、SF1、SF2、RF)在脊柱标本中内固定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测试,探讨螺钉设计参数、拧紧力矩同骨密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骨质疏松患者应用椎弓根螺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腰椎标本6具,按骨密度ρ分正常组(ρ>1.00g/cm2)、骨矿量下降组(0.90g/cm2<ρ<1.00g/cm2)和骨质疏松组(ρ<0.90g/cm2),应用WD鄄10A万能实验机,测定不同骨密度下螺钉设计参数、拧紧力矩等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稳定性的影响。结果5种不同型号椎弓根螺钉(U1、U2、SF1、SF2、RF)固定的脊柱标本,其拔出力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骨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螺钉内固定的强度(以拔出力的大小衡量),正常组、骨矿量下降组与骨质疏松组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强度与拧紧力矩大小存在正相关关系,与骨密度也存在正相关(r=0.936)。在骨矿量相对下降的标本中,5种螺钉中U2的拔出力最大。结论螺钉的类型、被固定标本的骨密度同固定的稳定性密切相关。骨密度与最大拔出力、拧紧力矩具有正相关性。“U”型钉在对骨矿量下降标本的固定中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抗拔力 骨密度 拧紧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两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苏成海 崔同海 +4 位作者 桑士标 吴翼伟 王栋梁 姜继伟 赵震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01-703,共3页
目的:筛选与评价安全、有效、可长期口服的防治骨质疏松(OP)药物。方法:分别用中药壮骨胶囊及西药钙尔奇D治疗105例绝经后OP患者,选择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降钙素(CT)、雌二醇(E2)、碱性磷酸酶(AKP)、钙(Ca)、磷(P)等为观察... 目的:筛选与评价安全、有效、可长期口服的防治骨质疏松(OP)药物。方法:分别用中药壮骨胶囊及西药钙尔奇D治疗105例绝经后OP患者,选择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降钙素(CT)、雌二醇(E2)、碱性磷酸酶(AKP)、钙(Ca)、磷(P)等为观察指标。结果:中药治疗后BMD及血清CT、E2较治疗前升高,西药治疗后BMD、BGP、E2均较治疗前升高。其中中药治疗后较治疗前BMD平均上升5.42%,而西药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3.07%。血AKP、Ca、P两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Ⅲ度OP患者的BMD明显低于Ⅰ、Ⅱ度。中药治疗后Ⅱ、Ⅲ度OP患者的BMD低于Ⅰ度;60岁年龄组的BMD显著低于40岁年龄组。结论:中药壮骨胶囊及西药钙尔奇D对绝经后OP治疗均有效,前者疗效似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中药 骨密度 骨钙素 降钙素 对照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在老年人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清茹 季顺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5-540,共6页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C12芯片法)在老年人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并量化分析不同年龄和性别体检者肿瘤标志物检测值和阳性率的差别,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9 654人,按年龄分为对照组(40-59岁)、老年组(60...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C12芯片法)在老年人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并量化分析不同年龄和性别体检者肿瘤标志物检测值和阳性率的差别,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9 654人,按年龄分为对照组(40-59岁)、老年组(60-79岁)和高龄组(80岁及以上)。采用多肿瘤标志物芯片检测系统检测各组体检者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5-3(CA15-3)、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242(CA242)、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铁蛋白(ferritin)、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人生长激素(HGH)、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游离PSA(f-PSA)共12项肿瘤标志物水平,以超出正常范围为阳性结果,分析3组体检者样本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值和阳性率。结果:1体检者9 654人中共检出阳性结果665人,阳性检出率为6.89%,其中32人经内窥镜、病理学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早期或中期肿瘤,肿瘤检出率为0.33%。2男女体检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不同,男性前5位依次为f-PSA、PSA、CEA、CA19-9和NSE;女性前5位依次为CA19-9、CA125、CEA、NSE和CA242。3 CA19-9、CA242、CEA、NSE、PSA和f-PSA阳性率分布呈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P〈0.01)。4各组体检者AFP、CA125、CA19-9、CA242、CEA、HGH、NSE和PSA检测值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高龄体检者上述指标高于老年组和对照组(P〈0.01),老年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12芯片中CA19-9、CEA、NSE、PSA和f-PSA等肿瘤标志物在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的健康筛查中阳性率高,有助于发现早期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芯片 多肿瘤标志物 高龄老年人 健康体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标记抗人CD40 mAb 5H6在荷人卵巢癌(HO8910)BALB/c裸鼠体内分布及放射免疫显像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先富 章斌 +5 位作者 马泓冰 汤琳 郑舒丹 徐耀瑜 吴翼伟 张学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33-537,共5页
目的:研究125I标记抗人CD40单克隆抗体(mAb)5H6同卵巢癌细胞HO8910体外结合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荷瘤鼠体内的分布和放射免疫显像。方法:氯胺-T法进行mAb 5H6 125I标记(125I-5H6),Lindmo法计算125I-5H6的免疫活性分数;细胞结合饱和实验进... 目的:研究125I标记抗人CD40单克隆抗体(mAb)5H6同卵巢癌细胞HO8910体外结合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荷瘤鼠体内的分布和放射免疫显像。方法:氯胺-T法进行mAb 5H6 125I标记(125I-5H6),Lindmo法计算125I-5H6的免疫活性分数;细胞结合饱和实验进行Scatchard分析计算解离常数Kd及最大结合位点数Bmax;建立荷人卵巢癌(HO8910)裸鼠模型,分析125I-5H6在体内的分布,并用SPECT进行放射免疫显像。结果:mAb 5H6标记率为(85.4±5.2)%,放射化学纯度为(99.2±0.5)%,125I-5H6免疫活性分数为(38.6±5.4)%,与HO8910细胞的亲和力Kd=(0.711±0.06)nmol/L。在荷瘤鼠体内特异性结合HO8910肿瘤,48小时达到高峰,放射免疫显像肿瘤清晰可见。结论:125I-5H6同卵巢癌HO8910细胞在体外结合具有很高亲和力,在体内能特异性结合HO8910肿瘤,能获得优质的放射免疫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标记 氯胺-T法 CD40 放射免疫显像 卵巢癌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与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结合实验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文平 吴翼伟 +3 位作者 章斌 邓胜明 崔凤 徐坤元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52-556,共5页
目的:建立18F-FDG与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结合实验的方法学。方法:在不同条件下测定18F-FDG与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结合率。①细胞数分别为5×104个/瓶、1×105个/瓶、5×105个/瓶、1×106个/瓶、5×106个/瓶;②反应... 目的:建立18F-FDG与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结合实验的方法学。方法:在不同条件下测定18F-FDG与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结合率。①细胞数分别为5×104个/瓶、1×105个/瓶、5×105个/瓶、1×106个/瓶、5×106个/瓶;②反应时间分别为20min、40min、60min、80min、100min和120min;③18F-FDG放射性活度分别为1.85KBq、3.7KBq、7.4KBq、14.8KBq和29.6KBq;④葡萄糖的浓度分别为0mmol/L、2.78mmol/L、5.55mmol/L和11.1mmol/L。用γ测量仪测量细胞的CPM(B)及上清液CPM(F)。计算18F-FDG的细胞结合率=[B/(B+F)]×100%。结果:①18F-FDG与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结合率(y)与细胞数(x1)、反应时间(x2)、葡萄糖的浓度(x3)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y=(7.395+5.18E-0.06x1+0.094x2-2.040x3)×100%,F=106.9,P<0.05。偏回归系数P均<0.05。校正决定系数R2c=0.728,P<0.05。细胞结合率与细胞数、反应时间、葡萄糖的浓度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581、0.179、-0.599,P均<0.05。②18F-FDG与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结合实验基本条件:细胞数量为1×106个/瓶,18F-FDG放射性活度3.7KBq,反应时间100min,葡萄糖浓度0mmol/L,细胞结合率为(25.45±1.66)%。结论:建立了18F-FDG与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结合实验的方法学,为18F-FDG结合实验早期评价放疗和化疗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抑制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氟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评估不同Bcl-2、Bcl-6及MYC蛋白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 被引量:3
13
作者 董佳佳 桑士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33-837,843,共6页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对不同Bcl-2、Bcl-6及MYC蛋白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4例初诊DLBCL患者,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病例分为对照组9...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对不同Bcl-2、Bcl-6及MYC蛋白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4例初诊DLBCL患者,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病例分为对照组97例、双表达组30例及三表达组37例,记录一般资料、Bcl-2、Bcl-6、MYC蛋白表达情况及患者化疗前后的^(18)F-FDG PET/CT表现,并对3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研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SUVmax等对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随访结束时,164例患者中死亡42例(25.61%),3组间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05,P<0.05);进展49例(29.87%),3组间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24,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化疗后SUVmax界值3.42,△SUVmax界值77.16%。SUVmax<3.42组和SUVmax≥3.42组无进展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659、19.201,P<0.05);△SUVmax<77.16%组和△SUVmax≥77.16%组的无进展生存期率和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25、17.611,P<0.05);化疗后SUVmax、△SUVmax、化疗后Deauville评分均对DLBCL患者具有独立预后价值。结论 双表达组及三表达组化疗效果较差,在随访周期内易复发或出现新病灶,预后较对照组差;^(18)F-FDG PET/CT可用于评估DLBCL淋巴瘤预后;化疗后SUVmax、△SUVmax、化疗后Deauville评分均可显著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B细胞淋巴瘤因子-2 B细胞淋巴瘤因子-6 髓细胞增生原癌基因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横纹肌肉瘤伴黏液瘤^(18)F-FDG PET/CT显像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佳佳 朱婷婷 +1 位作者 韩江琴 杨翩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58-559,共2页
1病例简介女,41岁,主诉:反复活动后胸闷、气喘症状加重。体格检查:P2<A2,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杂音且存在震颤感;双下肢水肿。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1.27μg/ml,α-羟丁酸脱氢酶461.9 U/L,超敏C反应蛋白7.91 mg/L,乳酸脱氢酶545.2 U... 1病例简介女,41岁,主诉:反复活动后胸闷、气喘症状加重。体格检查:P2<A2,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杂音且存在震颤感;双下肢水肿。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1.27μg/ml,α-羟丁酸脱氢酶461.9 U/L,超敏C反应蛋白7.91 mg/L,乳酸脱氢酶545.2 U/L,神经原烯醇化酶13.26 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横纹肌肉瘤 黏液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连续3年筛查对肿瘤检出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清茹 季成 季顺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3378-3383,共6页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C12芯片)连续3年筛查对肿瘤检出率的影响。方法收集某高校40周岁及以上身体键康、无肿瘤病史教师2013-2015年连续3年的健康体检C12芯片检测结果,分析C12芯片连续筛查对肿瘤检出率的影响。按照年龄分为中年...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C12芯片)连续3年筛查对肿瘤检出率的影响。方法收集某高校40周岁及以上身体键康、无肿瘤病史教师2013-2015年连续3年的健康体检C12芯片检测结果,分析C12芯片连续筛查对肿瘤检出率的影响。按照年龄分为中年组(40~59岁)、老年组(60~79岁)和高龄组(≥80岁),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组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和检测值的特点。结果共3634名教师完成了连续3年的C12芯片检测及相应的随访。汇总11017例的C12芯片检测结果分析表明,其中1027例有1项或多项标志物阳性,阳性率为9.32%。中年组、老年组和高龄组体检者肿瘤标志物总阳性率分别为4.45%、10.84%和26.97%,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P<0.01)。再次检测后仍超过正常值2倍以上的受检者行进一步检查,肿瘤指标单次,连续2次和连续3次阳性的体检者,肿瘤检出率分别为1.46%,6.07%和7.08%,肿瘤检出率随肿瘤标志物持续阳性次数的增多而增大(P<0.01)。结论C12芯片检测的肿瘤标志物总阳性率和肿瘤检出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肿瘤检出率随肿瘤标志物持续阳性次数的增多而增大,C12芯片连续检测有助于提高肿瘤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芯片 多肿瘤标志物 肿瘤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REG的制备及其在正常小鼠体内分布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16
作者 谢文晖 章斌 +5 位作者 刘慈懿 常城 雷贝 王利华 曾骏 吴翼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3-288,共6页
目的研究99Tcm-精氨酸-谷氨酸-甘氨酸(99Tcm-REG)与肺癌细胞结合及其在正常小鼠体内分布和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99Tcm直接法标记REG,行99Tcm-REG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和H1299的结合实验。正常小鼠尾静脉注射99Tcm-REG后不同时间处死,... 目的研究99Tcm-精氨酸-谷氨酸-甘氨酸(99Tcm-REG)与肺癌细胞结合及其在正常小鼠体内分布和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99Tcm直接法标记REG,行99Tcm-REG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和H1299的结合实验。正常小鼠尾静脉注射99Tcm-REG后不同时间处死,取主要脏器或组织,测定其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另取尾静脉注射99Tcm-REG后不同时间小鼠血液,测量放射性计数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尾静脉注射99Tcm-REG后,测定不同时间荷H1299细胞肿瘤裸鼠肿瘤%ID/g及肿瘤/肌肉比值。结果99Tcm直接标记REG的标记率为(92.90±2.86)%。99Tcm-REG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和H1299的最高结合率分别为(1.29±0.16)%和(2.32±0.31)%。体内分布提示99Tcm-REG在小鼠血液中清除迅速,2 h时放射性仅为注射5 min时的20.26%,肝脏内放射性浓聚较多,且呈缓慢下降,肾脏、心、肺放射性摄取随时间逐渐下降,其余组织放射性呈低水平。2 h肿瘤%ID/g为2.02±0.67,肿瘤/肌肉比值为3.50±1.27。结论99TcmREG具有亲肺癌细胞的特性,有可能成为一种亲肺癌肿瘤显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 肺癌 药代动力学 精氨酸-谷氨酸-甘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131)I对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反应及预后分析
17
作者 张静 陈畅 +1 位作者 杨仪 章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4-449,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131)I对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清除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的疗效反应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有无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131)I清甲治疗的DTC患者,共...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131)I对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清除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的疗效反应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有无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131)I清甲治疗的DTC患者,共236人次接受^(131)I治疗。根据治疗后6~12个月的血清学及影像学指标评估患者的疗效反应,根据^(131)I治疗剂量分为1次1.1 GBq(G1组)、2次1.1 GBq(G2组)、3.0 GBq(G3组)和3.7 GBq(G4组)。对201例患者随访12~90个月,收集^(131)I治疗后的血清学、影像学及治疗记录等资料,评估病情有无进展。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各治疗组的疗效差异及影响因素,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分析比较PFS,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PFS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1)4组的总疗效满意(excellent response,ER)、疗效不确切(indeterminate response,IDR)、血清学治疗反应不佳(biochemical incomplete response,BIR)和结构性治疗反应不佳(structural incomplete response,SIR)率分别为41.5%(98/236)、44.9%(106/236)、6.8%(16/236)及6.8%(16/236)。(2)4组的ER率分别为16.67%(10/60)、42.86%(15/35)、56.52%(13/23)及50.85%(60/118);IDR率分别为60.00%(36/60)、45.71%(16/35)、30.43%(7/23)及39.83%(47/118);BIR率分别为10.00%(6/60)、0.00%(0/35)、4.35%(1/23)及7.63%(9/118);SIR率分别为13.33%(8/60)、11.43%(4/35)、8.70%(2/23)及1.69%(2/118)。(3)G1组与G2~G4组的清甲疗效满意度(ER率)及G1组与G4组结构性疗效不佳(SIR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00、0.000、0.003)。(4)中位随访30个月,病情进展患者18例(8.96%)。不同剂量组的PFS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112)。年龄和疗效反应与PFS显著相关。结论:对于中低危DTC患者,2次1.1 GBq与3.0 GBq及3.7 GBq^(131)I的短期清甲效果无明显差异;不同剂量清甲治疗与PFS无明显相关,年龄<55岁和^(131)I治疗反应为ER的患者PFS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治疗剂量 治疗结果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PD-L1表达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徐鑫 李继会 +3 位作者 戴娜 章斌 桑士标 邓胜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38-344,共7页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PD-L1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18)F-FDG PET/CT显像的241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依据PD-L...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PD-L1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18)F-FDG PET/CT显像的241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依据PD-L1表达状态分为阳性和阴性组、高表达和低表达组。Pearsonχ^(2)检验比较组间分类变量的差异;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组间连续变量的差异。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NSCLC中,PD-L1阳性组SUVmax、TLG均高于阴性组(P<0.05)。PD-L1高表达组SUVmax、MTV、TLG均高于低表达组(P<0.05)。鳞癌PD-L1阳性率、高表达率均高于腺癌(P<0.05)。在腺癌中,PD-L1阳性组、高表达组的SUVmax分别高于阴性组、低表达组(P<0.05),组间MTV、TL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鳞癌中,代谢参数与PD-L1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在NSCLC的腺癌中,SUVmax是PD-L1阳性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也是PD-L1高表达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在ALK阴性腺癌中,SUVmax均是PD-L1阳性、高表达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SUVmax能够预测腺癌患者PD-L1的表达状态,为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死亡-配体1 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在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鑫 李继会 +4 位作者 周夜夜 葛书山 曹津铭 桑士标 邓胜明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94-898,共5页
影像组学是通过图像采集、肿瘤勾画、特征提取和建立模型等方式,将影像图像转化为更高级的信息进行研究的一种新兴技术。影像组学旨在视觉图像基础上挖掘肉眼无法识别的特征,提供更详尽的生物学信息,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辅助诊断、分级、... 影像组学是通过图像采集、肿瘤勾画、特征提取和建立模型等方式,将影像图像转化为更高级的信息进行研究的一种新兴技术。影像组学旨在视觉图像基础上挖掘肉眼无法识别的特征,提供更详尽的生物学信息,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辅助诊断、分级、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本文将对影像组学在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诊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药人乳腺癌细胞株Bcap37/MDR1及其亲本细胞株Bcap37 ^(18)F-FDG细胞结合实验的比较研究
20
作者 肖汉 张玮 +2 位作者 章斌 邓胜明 周海中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551-554,共4页
对耐药人乳腺癌细胞株Bcap37/MDR1与其亲本细胞株Bcap3718F-FDG结合率进行比较,为进一步研究化疗药物对两细胞株抑制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在不同条件下分别测定18F-FDG与Bcap37/MDR1和Bcap37的结合率。①细胞数为1.25×105~1&#... 对耐药人乳腺癌细胞株Bcap37/MDR1与其亲本细胞株Bcap3718F-FDG结合率进行比较,为进一步研究化疗药物对两细胞株抑制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在不同条件下分别测定18F-FDG与Bcap37/MDR1和Bcap37的结合率。①细胞数为1.25×105~1×107个/瓶;②反应时间为20~120min;③18F-FDG放射性活度为1.85~29.6 KBq;④葡萄糖的浓度为0~5.5 mmol/L。用γ测量仪测量细胞的CPM计数(B)及上清液CPM计数(F),计算18F-FDG的细胞结合率(%)=(B/(B+F))×100%,并行两者差异的比较。结果:当其它条件不变,分别改变细胞数量、反应时间、18F-FDG放射性活度时,Bcap37结合率均高于Bcap37/MDR1,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其它条件不变,葡萄糖的浓度为0 mmol/L和1.39 mmol/L时,两组细胞间结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糖的浓度为2.78 mmol/L和5.5 mmol/L时,两组细胞间结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各种实验条件下,Bcap37/MDR1的18F-FDG细胞结合率均低于Bcap37,表明耐药肿瘤细胞的增殖及代谢均低于其亲本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氟脱氧葡萄糖F18 放射性核素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