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成像设备在公立医院医学影像科学科建设中的现状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1
作者 邓启明 陆加明 +6 位作者 李想 张鑫 王正阁 王希明 李澄 胡春洪 张冰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9-173,180,共6页
目的调查分析磁共振成像设备在公立医院医学影像科学科建设中的应用现状,为进一步推动影像学科高水平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于2023年10月16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通过电子问卷收集江苏省210家三级公立医院的医学影像科的... 目的调查分析磁共振成像设备在公立医院医学影像科学科建设中的应用现状,为进一步推动影像学科高水平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于2023年10月16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通过电子问卷收集江苏省210家三级公立医院的医学影像科的基本信息和磁共振成像设备基本情况及效能指标,将属于“国家、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和(或)学科”,或进入/提名“复旦版全国专科综合榜或华东地区放射科声誉榜”的医学影像科定义为杰出科室,共52个;反之定义为常规科室,共158个。利用Python和SPSS软件对两种科室在设备基本情况及效能指标上的差异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89份,占全省三级公立医院总数量的90.00%,包括杰出科室52个,常规科室137个。杰出科室在设备平均数量、品牌种类、装机时间及医技护人数方面更优(P<0.05),但设备产地和场强与常规科室无显著差异(P>0.05);效能上,杰出科室的日均单机检查量、日均检查量、年门诊及住院检查量更高(P<0.05),但门诊及住院磁共振成像检查率更低(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设备配置情况与影像学科建设水平关联紧密,杰出科室不仅医技护人数更多,还更早配备了多种类和多数量的设备,承担着更高的检查量;常规科室的设备在场强大小和产地来源上呈现同质化特征,但门诊和住院检查率相对较高。应结合人才培养和设备优化,利用智慧医疗增质提效,推动影像学科高水平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医学影像科 学科建设 磁共振成像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与高级别浆液性癌的MRI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孟倩 翁春娇 +1 位作者 平小夏 姜楠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8-223,共6页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OEC)与高级别浆液性癌(HGSC)的MRI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2年6月—2024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GSC的患者51例,OEC患者23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I影像学检测,对比2组临...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OEC)与高级别浆液性癌(HGSC)的MRI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2年6月—2024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GSC的患者51例,OEC患者23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I影像学检测,对比2组临床特征及MRI影像学特征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OEC、HGSC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HGSC组与OEC组患者在年龄和绝经状态上无显著差异(P>0.05);HGSC组患者的肿瘤直径显著小于OEC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显著高于OEC组,而合并子宫内膜病变的比例则低于OEC组(P<0.05)。HGSC组肿瘤表现为双侧分布、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以实性为主、多囊,T1WI信号呈现不均匀的稍高或高信号,实性部分中至重度增强,腹膜种植转移及中或大量腹腔积液的发生率高于OEC组(P<0.05)。HGSC与OEC组在附壁结节的发生比例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存在附壁结节的病灶中,HGSC组不规则团块状的附壁结节比例显著高于OEC组(P<0.05)。HGSC组的ADC值显著高于OEC组。在ADC值鉴别诊断HGSC与OEC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776(95%CI 0.669~0.882),通过约登指数最大值确定的截断值为1.20×10^(-3) mm^(2)/s,灵敏度为76.50%,特异度为78.30%。结论:OEC与HGSC在MRI影像特征上具有一定的共性,也存在显著差异。MRI可为临床术前鉴别OEC与HGSC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子宫内膜样癌 高级别浆液性癌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参数MRI影像组学预测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Gleason评分升级 被引量:2
3
作者 马佳宁 胡尘翰 +4 位作者 乔晓梦 包婕 胡春洪 赵泽宇 王希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 评估双参数MRI(bpMRI)影像组学预测根治性切除术(RP)后前列腺癌(PCa)Gleason评分(GS)升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4例接受RP的PCa患者,按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241)与测试集(n=103);基于术前bpMRI分别构建T2WI、弥散加权成像... 目的 评估双参数MRI(bpMRI)影像组学预测根治性切除术(RP)后前列腺癌(PCa)Gleason评分(GS)升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4例接受RP的PCa患者,按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241)与测试集(n=103);基于术前bpMRI分别构建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影像组学标签,利用逻辑回归(LR)算法建立bpMRI影像组学模型。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R分析筛选PCa术后GS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模型,以之联合bpMRI影像组学模型构建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预测PCa术后GS升级的效能。结果 术前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升高及穿刺Gleason分级分组(GG)降低均为PCa术后GS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bpMRI影像组学模型与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预测PCa术后GS升级的AUC均高于单序列影像组学标签及临床模型(P均<0.05),而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预测术前不同穿刺Gleason GG PCa术后GS升级的效能良好,其在训练集的AUC为0.835~0.949,在测试集为0.803~0.948。结论 bpMRI影像组学可有效预测PCa术后GS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GLEASON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1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影响记忆商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俞志英 陈文许昌韶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 +2 位作者 周菊英 张军宁 沈海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2,45,共3页
目的:研究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对记忆力的影响,探索记忆力检测作为放射性脑损伤早期发现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对61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患者进行记忆商测定,20例同时做脑部CT和/或MRI检查。结果:全组61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的记忆商很差和... 目的:研究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对记忆力的影响,探索记忆力检测作为放射性脑损伤早期发现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对61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患者进行记忆商测定,20例同时做脑部CT和/或MRI检查。结果:全组61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的记忆商很差和差者占18.0%(11/61),中下者29.5%(18/61),中等39.3%(24/61),中上8.2%(5/61),优秀3.3%(2/61),很优秀仅1.6%(1/61)。记忆商的等级与受照射剂量有密切的关系,记忆商差和很差者11例中9例照射剂量在70Gy以上。鼻咽部放射治疗后因复发行再程放射治疗8例中有6例(75.0%)记忆商<89分(属于中下至很差等级)。记忆商的等级与脑萎缩或脑软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20例中记忆商89分以下者12例在脑CT或MRI显示均有明显脑萎缩改变,且8例发生脑软化(均为颞底部)。记忆商的等级与放射治疗后生存时间的延长无明显差异。结论:放射治疗后鼻咽癌患者记忆商下降与放射性脑损伤成正比,初步提示记忆力的动态测评可作为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脑损伤的一个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放射治疗 记忆商 脑损伤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引导的缺血性脑卒中梗死区分割方法
5
作者 顾正宇 赖菲菲 +2 位作者 耿辰 王希明 戴亚康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4-820,共7页
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梗死区在医学影像上显示出低密度特征,提出基于阈值分割和加权滤波的梗死概率图生成方法.通过自适应参数的阈值分割找出低密度区,由多尺度自定义权重的滤波器计算二值图,获得梗死概率图.当概率图引导网络参数学习时,通... 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梗死区在医学影像上显示出低密度特征,提出基于阈值分割和加权滤波的梗死概率图生成方法.通过自适应参数的阈值分割找出低密度区,由多尺度自定义权重的滤波器计算二值图,获得梗死概率图.当概率图引导网络参数学习时,通过降低低概率区域的权重来提高所提方法的分割准确度.使用梗死概率图引导U-Net、DRINet和DeepLabV3+,相比未使用梗死概率图引导的模型,Dice系数分别提升了0.0466,0.0418和0.0363,交并比(IoU)分别提升了0.0322、0.0440和0.0356.统计结果表明,梗死概率图引导的网络对急性期数据的Dice系数有提升作用,对亚急性数据分割结果影响不大.所提方法为自动分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梗死区提供了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知识引导 缺血性卒中 脑卒中梗死区 语义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G-less技术与深度学习图像重建算法用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6
作者 卞跃芬 张征宇 +2 位作者 滕跃 侯建宇 郭邦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77-1581,共5页
目的观察ECG-less技术与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用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随机将71例疑诊冠心病(CAD)患者分为A组(n=35,接受ECG-less CCTA)及B组(n=36,接受物理心电门控CCTA)。对A组分别以滤波反投影(FBP)、... 目的观察ECG-less技术与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用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随机将71例疑诊冠心病(CAD)患者分为A组(n=35,接受ECG-less CCTA)及B组(n=36,接受物理心电门控CCTA)。对A组分别以滤波反投影(FBP)、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50%权重)及高权重DLIR(DLIR-H)算法重建图像;对B组以常规ASiR-V(50%权重)重建图像。对比2组CCTA辐射剂量和检查时长;比较2组及A组内3种重建算法CCTA图像质量的主、客观评价结果。结果组间CCTA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检查时长较B组缩短29.37%(P<0.05)。2组ASiR-V重建CCTA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中,相比FBP算法,DLIR-H、ASiR-V重建图像主观评分均提升、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均提高、噪声(SD值)均降低(P均<0.05),而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ECG-less技术能有效缩短CCTA检查时长;DLIR算法可降低CCTA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电描记术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经机械取栓获得首过效应后预后不良预测因素
7
作者 丁运 马圆 +6 位作者 吕朋华 李沛城 李波 袁晨 李婉慈 顾典一 陈珑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O)患者经机械取栓(MT)获得首过效应(FPE)后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82例MT后获得FPE的急性BAO患者并根据90天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3,n=48)与预后不良组(mRS评...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O)患者经机械取栓(MT)获得首过效应(FPE)后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82例MT后获得FPE的急性BAO患者并根据90天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3,n=48)与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n=34);比较组间资料,将组间比较显示P<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性BAO经MT获得FPE后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更大、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更高(P均<0.05),合并糖尿病、心房颤动(AF)及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心源性栓塞者占比亦更高(P均<0.05),而治疗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pc-ASPECTS)及基底动脉CT血管成像(BATMAN)评分更低(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AF[OR(95%CI)=29.769(1.470,602.943)]、治疗前NLR高[OR(95%CI)=1.212(1.016,1.446)]者预后相对不良(P均<0.05),而治疗前GCS评分[OR(95%CI)=0.615(0.429,0.882)]、pc-ASPECTS[OR(95%CI)=0.263(0.092,0.748)]及BATMAN评分较高者[OR(95%CI)=0.260(0.085,0.796)]预后相对较好(P均<0.05)。结论合并AF、治疗前低GCS评分、高NLR、低pc-ASPECTS及低BATMAN评分是急性BAO患者经MT获得FPE后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基底动脉 机械溶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EOB-DTPA增强MRI影像组学预测肝细胞癌Glypican-3阳性表达的价值
8
作者 李尧森 戴慧 +2 位作者 冯蒙蒙 刘原庆 苗焕民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0,58,共8页
目的研究基于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 ethoxybenzyl 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MRI影像组学预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阳性表达。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 目的研究基于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 ethoxybenzyl 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MRI影像组学预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阳性表达。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26名HCC患者[GPC3阳性(77例)及阴性(49例)]的临床指标、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的影像资料,临床指标包括年龄、性别、乙肝感染情况,乙肝核心抗体、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患者接受了肝切除术或穿刺活检术并且术前1个月内进行了Gd-EOB-DTPA MRI检查。在MRI影像横轴位五个序列[动脉期(arterial phase,AP)、门脉期(portal venous phase,PVP)、过渡期(transitional phase,TP)、肝胆特异期(hepatobiliary phase,HBP)和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上手动勾画出病灶的三维体积感兴趣区,提取病灶影像组学特征。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特征筛选,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进行特征降维,构建临床指标、单序列、多序列的逻辑回归模型,将临床指标联合多序列影像组学的特征子集构建综合模型(诺图),对HCC的GPC3阳性表达进行预测。校准曲线对综合模型进行验证,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临床实用性。结果临床指标中AFP和乙肝感染情况与GPC3阳性表达独立相关,临床指标模型在训练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为0.827(95%CI:0.742~0.913),在测试集的AUC值为0.779(95%CI:0.632~0.925)。磁共振单序列AP、PVP、TP、HBP及T2WI序列模型具有中等的预测性能,各序列在训练集的AUC值分别为0.804(95%CI:0.713~0.894)、0.801(95%CI:0.711~0.892)、0.796(95%CI:0.706~0.887)、0.761(95%CI:0.660~0.863)及0.733(95%CI:0.620~0.845);各序列在测试集的AUC值分别为0.724(95%CI:0.555~0.894)、0.755(95%CI:0.597~0.912)、0.770(95%CI:0.619~0.920)、0.782(95%CI:0.610~0.947)及0.730(95%CI:0.561~0.900)。磁共振多序列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的AUC值0.930(95%CI:0.879~0.981),在测试集的AUC值0.870(95%CI:0.751~0.989)。综合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在训练集的AUC值为0.958(95%CI:0.919~0.997),在测试集的AUC值为0.903(95%CI:0.808~0.998),敏感度为86.4%,特异度为86.7%。校准曲线表明综合模型GPC3预测与实际状态具有良好的一致性。DCA表明综合模型临床实用性良好。结论术前基于临床指标联合多序列MRI影像组学的综合模型可以无创而有效地预测HCC的GPC3阳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钆塞酸二钠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介入放射学科定位危机和重命名的思考 被引量:9
9
作者 滕皋军 倪才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84-185,共2页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命名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介入放射学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4
10
作者 欧阳墉 倪才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1-3,共3页
回顾我国介入放射学20余年发展历程,着重分析影响本学科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包括学科的定位不清、行业管理和指导不力、专业人员自身的素质不高以及基础和实验研究不足等。初步探讨解决上述问题的相应对策。今后应重视完善学科建设和专... 回顾我国介入放射学20余年发展历程,着重分析影响本学科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包括学科的定位不清、行业管理和指导不力、专业人员自身的素质不高以及基础和实验研究不足等。初步探讨解决上述问题的相应对策。今后应重视完善学科建设和专业人员培训制度,提高专业学会和期刊的等级和功能,重视基础和实验研究,进一步深化临床应用研究以及正确对待本学科与其他临床学科的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血管性和非血管性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腰椎骨髓脂肪含量与增龄的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赵青 胡春洪 +2 位作者 陶剑 张跃 单奔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0-105,共6页
目的探讨人体腰椎骨髓脂肪含量与增龄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135名志愿者,年龄跨度30~79岁,使用磁共振IDEL-IQ序列测量其腰椎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按照10岁间隔将受试者分成30+~70+组,分析L3椎体及腰椎平均FF(FF_(L3)、FF... 目的探讨人体腰椎骨髓脂肪含量与增龄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135名志愿者,年龄跨度30~79岁,使用磁共振IDEL-IQ序列测量其腰椎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按照10岁间隔将受试者分成30+~70+组,分析L3椎体及腰椎平均FF(FF_(L3)、FF_(A))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及变化趋势,并分析其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对于全体受试者,男女性组间年龄、L1~L5及平均F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年龄分割后,男女性FF_(L3)及FF_(A)均表现出随增龄而增加的趋势(P<0.05),男女性组间FF差异在50+、70+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30+组及40+组男性高于女性、60+组男性低于女性(P<0.05);较前一年龄组,男性受试者腰椎FF在70岁后出现快速增长(P<0.05),而女性则在50岁后出现快速增长(P<0.05)、70岁后增速相对减缓(P>0.05);男性FF_(L3)及FF_(A)均与增龄呈中度线性正相关(r=0.516、0.553,P<0.05),而女性呈强线性正相关(r=0.777、0.780,P<0.001)。结论男女性腰椎骨髓脂肪含量及随增龄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女性50岁、男性70岁后出现快速增长,两者均与增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骨髓 脂肪 增龄 相关性 磁共振成像 IDEAL-IQ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瘤内及瘤周水肿的多参数MRI影像组学-transformer深度学习特征联合模型预测较低级别胶质瘤IDH-1突变状态
12
作者 窦越 刘原庆 李勇珺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6-52,59,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基于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技术的联合模型,以预测较低级别胶质瘤(lower-grade glioma,LGGs)患者的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gene,IDH-1)突变状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经病理确诊... 目的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基于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技术的联合模型,以预测较低级别胶质瘤(lower-grade glioma,LGGs)患者的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gene,IDH-1)突变状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经病理确诊为LGGs的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基于多参数MRI,结合影像组学特征和2.5D-CrossFormer深度学习模型提取的深度学习特征,构建IDH-1突变状态的预测模型。通过特征筛选、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并结合临床变量,构建临床-影像组学-深度学习的nomogram模型。结果最终纳入186例患者,其中IDH-1阳性79例,阴性107例。提取10530个影像组学特征及32个深度学习特征。经过筛选和特征降维,保留了20个影像组学-深度学习特征。多种机器学习模型中,LightGBM构建的深度影像组学模型表现最佳,训练组和验证组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94和0.86。结合临床变量构建的nomogram模型在训练组中的AUC达到0.97,显著优于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模型,在验证组中也表现出良好的预测效能。结论本研究基于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技术,成功构建了瘤内及瘤周水肿特征的联合模型,用于预测LGGs的IDH-1突变状态。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有望为LGGs患者治疗方案的制订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突变 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的胶质淋巴系统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胡玉馨 苏云燕 +2 位作者 姚辉 杨义文 严所钰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9-116,共8页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加速,有关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病理机制研究成为神经科学领域的核心议题。胶质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GS)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代谢废物清除网络,其功能障碍与AD的β-淀粉样蛋白(amyloid-b...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加速,有关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病理机制研究成为神经科学领域的核心议题。胶质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GS)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代谢废物清除网络,其功能障碍与AD的β-淀粉样蛋白(amyloid-beta,Aβ)沉积及Tau蛋白病理密切相关。可视化GS早期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对于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以及开发新的治疗方案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如: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分析(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nalysis along the perivascular space,DTI-ALPS)、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chemical-exchange-saturation-transfer MRI,CEST-MRI)以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通过无创或微创方式逐步实现了GS结构与功能的可视化。本文综述了临床前与临床研究证据,并探讨了如何借助多模态MRI技术动态监测GS功能变化及其流入流出途径,以诊断及预测AD进展,试图阐明GS功能障碍可视化证据及寻找相关神经影像标志物,从而对AD早期诊断及病理机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胶质淋巴系统 磁共振成像 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肝样腺癌的CT特征
14
作者 姜楠 陈蒙 +2 位作者 孟倩 胡粟 平小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4-708,共5页
目的分析胃肝样腺癌的临床和CT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23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8例胃肝样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实验室检查、CT资料,分析病灶大小、形态、密度、边界、强化方式... 目的分析胃肝样腺癌的临床和CT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23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8例胃肝样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实验室检查、CT资料,分析病灶大小、形态、密度、边界、强化方式、转移及侵犯等情况,总结其临床及CT特征。结果38例患者中,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升高24例,免疫组化甲胎蛋白表达阳性32例。CT表现为胃壁增厚,门静脉期病变最大截面长径2.38~11.95cm,中位数为5.200(3.365,7.215)cm,23例伴溃疡,20例内见坏死,25例周围侵犯,14例出现肝脏转移,5例出现门静脉系统癌栓。结论胃肝样腺癌为罕见肿瘤,血清甲胎蛋白常增高,CT增强检查肿瘤常较大,可见坏死,渐进性或持续强化,易发生转移、侵犯门静脉,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肝样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容积ADC直方图分析联合ADC值术前预测直肠癌肿瘤沉积的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冯飞文 刘原庆 +1 位作者 胡粟 胡春洪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肿瘤全容积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直方图参数联合ADC值在术前预测直肠癌肿瘤沉积(tumor deposits,TDs)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6月至2023年6月术前行直肠... 目的探讨基于肿瘤全容积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直方图参数联合ADC值在术前预测直肠癌肿瘤沉积(tumor deposits,TDs)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6月至2023年6月术前行直肠MRI检查且经病理确诊的111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依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TDs阳性组(n=30)和TDs阴性组(n=81),在ADC图像上手动勾画每一层肿瘤病灶感兴趣区(region of iterest,ROI)并提取ADC直方图参数,包括第10百分位数(ADC_(10%))、第90百分位数(ADC_(90%))、最大值(ADC_(max))、最小值(ADC_(min))、均数(ADC_(mean))、中位数(ADC_(median))、峰度及偏度;同时测量肿瘤最大层面的平均ADC值。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间ADC值及ADC直方图参数的差异,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联合模型,利用ROC曲线分析ADC值、全容积ADC直方图参数及两者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AUC间的差异。结果ADC值、ADC_(10%)、ADC_(90%)、ADC_(max)、ADC_(mean)、ADC_(median)及峰度在TDs阳性组和阴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DC_(90%)的预测效能最高(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78、80.0%、65.4%)。由ADC值、ADC_(10%)、ADC_(90%)、ADC_(mean)构建的联合模型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40、86.7%、93.8%,其诊断效能优于ADC值(AUC为0.645)及各全容积ADC直方图参数(AUC为0.649~0.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容积ADC直方图参数及肿瘤最大层面的ADC值可用于术前预测直肠癌TDs,尤其当两者联合时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直肠癌 肿瘤沉积 扩散加权成像 直方图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在乳腺X线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文艳 李勇刚 +2 位作者 杨玲 桑节峰 李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7-321,共5页
目的:评估基于全卷积单阶段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AI)诊断系统在乳腺X线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88例患者的乳腺X线图像及病理学资料,由AI系统及高、中、低年资医师分别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进行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 目的:评估基于全卷积单阶段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AI)诊断系统在乳腺X线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88例患者的乳腺X线图像及病理学资料,由AI系统及高、中、低年资医师分别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进行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分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诊断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比较AI与不同年资医师诊断准确性的差异,并比较不同乳腺密度、病灶类型及病灶大小对诊断的影响。结果:针对288个病灶(良性病灶100个、恶性病灶188个),AI及高、中、低年资医师诊断乳腺良性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89.00%、94.00%、86.00%、73.00%,诊断恶性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84.04%、90.96%、86.70%、71.8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49%、96.61%、92.09%、83.3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79%、84.68%、77.48%、57.94%;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7、0.92、0.86、0.72。良性病变中,AI与低年资医师诊断准确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中,AI与高、低年资医师诊断准确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乳腺密度、病灶类型及病灶大小,AI及高、中、低年资医师诊断准确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I诊断系统在乳腺X线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准确率较高,明显高于低年资医师,与中年资医师相当,低于高年资医师,且不受乳腺密度、病灶类型及病灶大小的影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乳腺X射线摄影 良性 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早期CT平扫脑实质高密度影鉴别诊断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圆 李沛城 +3 位作者 李青松 史慧娟 刘一之 陈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9-833,共5页
目的探讨鉴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患者早期(24 h内)CT平扫所示脑实质高密度影(PTIH)为脑实质出血或对比剂外溢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急性大血管闭塞脑卒中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后早期CT平扫显示脑实质内高密度影患者临... 目的探讨鉴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患者早期(24 h内)CT平扫所示脑实质高密度影(PTIH)为脑实质出血或对比剂外溢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急性大血管闭塞脑卒中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后早期CT平扫显示脑实质内高密度影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24~48 h复查CT平扫结果分为脑实质出血组(n=38,43处)和单纯对比剂渗出组(n=39,47处)。观察早期CT平扫图像上机械取栓术后PTIH直接征象(位置分布、最大CT值、体积、密度混杂征)和间接征象(局部占位效应、脑室内高密度、蛛网膜下腔高密度)。采用t检验、Mann-Whitney秩和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表现特征差异。结果脑实质出血组患者比对比剂渗出组患者更容易出现占位效应(28/38比9/39,P=0.003)及脑室内高密度(5/38比0/39,P=0.025)。新发PTIH灶90处中43处脑实质出血,47处对比剂渗出。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实质出血组、对比剂渗出组间PTIH体积、密度混杂征判断实质脑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R值分别为2.93、9.24。PTIH体积诊断脑实质出血的最佳界值为9.3 cm^(3)。结论占位效应和脑室内高密度可作为判断新发PTIH为脑实质出血的间接征象。PTIH体积≥9.3 cm3和密度混杂征可作为诊断新发PTIH为脑实质出血的直接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术 CT平扫 脑出血 对比剂渗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小鼠脑胶质淋巴系统CSF流入量与年龄的关系:基于9.4 T DCE-MRI的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江心雨 苏云燕 +1 位作者 胡春洪 张龙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119,共7页
目的基于9.4 T动态对比增强(dynamic contrast-enhanced,DCE)-MRI探索不同月龄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脑胶质淋巴系统的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流入变化,以阐明随年龄增长脑胶质淋巴系统清除的变... 目的基于9.4 T动态对比增强(dynamic contrast-enhanced,DCE)-MRI探索不同月龄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脑胶质淋巴系统的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流入变化,以阐明随年龄增长脑胶质淋巴系统清除的变化规律及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在脑胶质淋巴系统清除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取2、4、6和8月龄的APP/PS1 AD小鼠和野生型(wild-type,WT)小鼠,每组1只,共8组,向小脑延髓池中注射钆喷酸葡胺(Gadopentetate dimeglumine,Gd-DTPA)后第30 min完成第一次DCE-MRI扫描,以后每15 min采集一次,共完成8次扫描。随后在DCE-MRI扫描之前,使用AQP4抑制剂N-(1,3,4-噻二唑基)烟酰胺[N-(1,3,4-Thiadiazolyl)nicotinamide,TGN-020]对2月龄WT小鼠进行处理。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AQP4和β-淀粉样蛋白随月龄增长的表达变化。结果在APP/PS1小鼠模型的疾病早期,观察到随月龄增加,淀粉样蛋白逐渐累积,CSF流入信号强度均值从增加到降低,其中4至6月龄小鼠淀粉样蛋白的累积速率缓慢,对应于相应月龄CSF流入信号强度均值最高(4月龄为2711.67±1270.25;6月龄为2632.25±729.65)。同时,AQP4表现出随月龄增加极化程度降低的变化过程。随后,经AQP4抑制剂TGN-020处理后,观察到脑胶质淋巴系统的CSF流入信号强度均值降低(由3578.08±1199.95下降为1655.42±377.96;P=0.06)。结论在AD疾病的早期阶段(8月龄前),6月龄的脑胶质淋巴系统利用更明显,此阶段可能作为AD治疗的窗口期。AQP4在脑胶质淋巴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作为研究和治疗AD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淋巴系统 阿尔茨海默病 9.4 T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水通道蛋白4 APP/PS1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参数MRI的深度学习-临床混合模型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尘翰 乔晓梦 +3 位作者 胡冀苏 包婕 曹昌浩 王希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96,共7页
目的比较基于双参数MRI的深度学习模型和临床模型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linical significant prostate cancer,csPCa)的诊断价值,并联合深度学习模型和临床指标建立混合模型,探讨混合模型对csPCa诊断效能的提升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 目的比较基于双参数MRI的深度学习模型和临床模型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linical significant prostate cancer,csPCa)的诊断价值,并联合深度学习模型和临床指标建立混合模型,探讨混合模型对csPCa诊断效能的提升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2月至2022年5月共531例因临床怀疑前列腺癌而行术前MRI并行后续穿刺和/或手术病理检查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csPCa 319例,非csPCa 212例。按照8∶2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425例)和测试集(106例)。手动勾画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像的感兴趣区后采用DenseNet网络建立深度学习模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筛选出临床特征后建立临床模型,并使用逻辑回归联合深度学习模型和临床特征建立深度学习-临床混合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模型性能,使用DeLong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及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评分为csPCa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测试集中,深度学习模型的AUC值为0.90[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5~0.96],临床模型的AUC值为0.85(95%CI:0.78~0.92),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5)。深度学习-临床混合模型的AUC值为0.93(95%CI:0.88~0.98),优于临床模型(P=0.034)和深度学习模型(P=0.048)。结论深度学习模型对csPCa的诊断效能与临床模型相当;深度学习-临床混合模型对csPCa的诊断效能最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csPCa的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 机器学习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扫及钆塞酸二钠增强MRI鉴别诊断透明细胞型与普通型肝细胞癌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明月 杜明占 +1 位作者 郭凌川 张卫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6-250,共5页
目的探讨平扫及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对鉴别诊断透明细胞型肝细胞癌(CCHCC)与普通型肝细胞癌(NOS-HCC)的价值。方法纳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CCHCC(CCHCC组)和72例年龄匹配的NOS-HCC患者(NOS-HCC组),以单因素及分析多因素logi... 目的探讨平扫及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对鉴别诊断透明细胞型肝细胞癌(CCHCC)与普通型肝细胞癌(NOS-HCC)的价值。方法纳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CCHCC(CCHCC组)和72例年龄匹配的NOS-HCC患者(NOS-HCC组),以单因素及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回顾性评估其临床、病理及上腹部平扫+Gd-EOB-DTPA增强MRI,筛选鉴别CCHCC与NOS-HCC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MRI相关独立预测因素及其联合鉴别CCHCC与NOS-HCC的效能。结果病理Edmondson-Steiner分级及MRI见病灶含脂肪成分、平扫T1WI病灶与肝脏信号强度比值(LLR_(T1WI))及病灶与肌肉信号强度比值(LMR_(T1WI))均为CCHCC与NOS-HCC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以病灶含脂肪成分及LLR_(T1WI)、LMR_(T1WI)鉴别CCHCC与NOS-HCC的AUC分别为0.652、0.689、0.687,三者联合的AUC为0.762,高于单一病灶内含脂肪成分(Z=-2.401,P=0.016),而与单一LLR_(T1WI)(Z=-1.841,P=0.066)及LMR_(T1WI)(Z=-1.440,P=0.1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平扫及Gd-EOB-DTPA增强MRI可用于鉴别CCHCC与NOS-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 图像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