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恐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王颖 范佳薇 +6 位作者 施小青 王朦 陆静 陆敏霞 刘琳 毛莉芬 秦淑文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7-31,共5页
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恐惧水平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医院抑郁量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锻炼社会支持量表分别于住院期间(T0)、出院后1个月(T1)、出院后3个... 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恐惧水平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医院抑郁量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锻炼社会支持量表分别于住院期间(T0)、出院后1个月(T1)、出院后3个月(T2)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147例完成研究。3个时间段运动恐惧水平得分分别为(44.80±6.14)分、(42.26±6.06)分、(38.99±5.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运动自我效能是T0~T2时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恐惧的影响因素(均P<0.05),住院天数在T1、T2时对运动恐惧产生影响(均P<0.05),社会支持仅在T0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恐惧产生影响(P<0.05),抑郁仅在T1时对运动恐惧产生影响(P<0.05)。结论随着出院时间延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恐惧水平呈下降趋势。医护人员需关注运动恐惧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而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运动恐惧 运动自我效能 抑郁 社会支持 影响因素 纵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的始自院前急救绿色通道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以及急诊冠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7
2
作者 黄宇 杨向军 +3 位作者 林刚 邱建平 张建军 林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280-2283,共4页
目的:比较优化的急救绿色通道与常规通道2种途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2B)时间及急诊PCI预后的影响。方法 :STEMI患者183例,分为优化的绿色通道组及常规通道组,观察FM... 目的:比较优化的急救绿色通道与常规通道2种途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2B)时间及急诊PCI预后的影响。方法 :STEMI患者183例,分为优化的绿色通道组及常规通道组,观察FMC2B、就诊至球囊扩张(D2B)时间、住院及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分析心血管事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常规通道组比较,绿色通道组患者的FMC2B、D2B时间显著缩短(100.3 min vs.145.6 min;77.1 min vs.115.4 min,均P<0.05),住院期间死亡率较低(5.0%vs.15.7%,P<0.05),随访期间再次因心源性疾病入院、全因死亡及心源性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常规通道组(均P<0.05)。结论:优化的绿色通道模式可显著缩短FMC2B、D2B时间,并改善近、远期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救绿色通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 就诊-球囊时间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心衰超声指数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0
3
作者 戴敏 杨俊华 +3 位作者 周炳元 王如兴 羊镇宇 吴小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72-1974,共3页
目的:采用综合超声心动图多项参数的心衰超声指数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旨在为临床提供更为全面、客观和量化的指标。方法:前瞻性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6例(心衰组),正常者24例(对照组),所有入选者进行心衰超声指数的评分... 目的:采用综合超声心动图多项参数的心衰超声指数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旨在为临床提供更为全面、客观和量化的指标。方法:前瞻性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6例(心衰组),正常者24例(对照组),所有入选者进行心衰超声指数的评分,并将该评分与同期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进行比较,同时评价其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1)心衰超声指数值在心衰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当心衰超声指数值大于≥3时,其诊断慢性有症状性心力衰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6%、91.4%、96.8%及80.0%。(2)相关性分析表明心衰超声指数值与LogNT-ProBNP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86,P<0.01)。(3)NYHAⅠ、Ⅱ、Ⅲ、Ⅳ级患者的心衰超声指数值分别为1.80±0.80、3.66±1.49、4.96±2.09和6.07±1.78,方差分析显示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心衰超声指数来诊断慢性心衰及客观评价其严重程度是可行的,心衰超声指数作为综合评价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状态的一个新指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心衰超声指数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对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21
4
作者 蔡雅静 邬青 +4 位作者 汪小华 侯云英 胡尧尧 毛芳莹 张静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1-117,共7页
目的:探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焦虑对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在苏州市某三甲医院221例择期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各时间点焦虑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 目的:探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焦虑对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在苏州市某三甲医院221例择期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各时间点焦虑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焦虑各时间点对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效能。结果:本研究随访期间共40例(19%)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在家等候期焦虑水平、术前1天焦虑水平是择期PCI患者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截断值分别为58.50分、55.50分,灵敏度分别为80.0%、85.0%,特异度分别为90.4%、80.0%。结论:围手术期焦虑能够较为高效、简便地识别高危患者以及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焦虑 预后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兔舒张性心力衰竭模型心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蕾 张世杰 +5 位作者 王海鹏 邹操 蒋彬 赵彩明 刘志华 蒋文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改善舒张性心力衰竭(心衰)心室重构的作用。方法: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舒张性心衰组(n=10,腹主动脉缩窄术),阿托伐他汀组[n=10,腹主动脉缩窄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5mg/(kg.d)],假手术组(n=10,进行假手术操作);通...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改善舒张性心力衰竭(心衰)心室重构的作用。方法: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舒张性心衰组(n=10,腹主动脉缩窄术),阿托伐他汀组[n=10,腹主动脉缩窄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5mg/(kg.d)],假手术组(n=10,进行假手术操作);通过心脏超声和血流动力学检查比较3组心功能的差异,通过心肌胶原含量测定(羟脯氨酸法)和天狼猩红染色(PRS)测定胶原面积(CA)、容积分数(CVF)及Ⅰ和Ⅲ型胶原的面积比值比较3组间质重构的差异。结果:心脏超声检查显示,术后12周与假手术组比较,舒张性心衰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明显增厚,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舒张晚期血流峰值下降,等容舒张期时间延长;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等容舒张期松弛时间常数延长,左心室重量/体重增高,肺脏重量/体重增高;胶原含量增高,胶原面积增大,胶原容积分数升高及Ⅰ型和Ⅲ型胶原面积比例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阿托伐他汀组上述指标(除左心室重量/体重)与舒张性心衰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改善心室重构,延缓整个舒张性心衰的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张性心力衰竭 心室重构 心功能 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动机-行为模式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47
6
作者 刘琳 丁蔚 徐美芳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55-459,共5页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模式(IMB)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1—12月实施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按住院时间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IMB组实施IMB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健...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模式(IMB)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1—12月实施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按住院时间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IMB组实施IMB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比较患者干预前后对健康知识的认知、治疗依从性及临床指标变化。结果干预后,IMB组对于急救处理、PCI术后注意事项、治疗药物和饮食管理的评分分别为(4.03±1.03)分、(7.21±1.25)分、(4.47±1.13)分和(4.61±1.3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35±1.01)分、(5.17±1.24)分、(3.36±0.92)分和(3.17±0.32)分;IMB组服药依从性评分为(17.62±3.24)分,高于对照组的(13.33±3.11)分;IMB组疾病认知度、心绞痛发作和心绞痛稳定评分分别为(57.03±10.58)分、(77.51±12.20)分和(61.31±11.3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5.59±9.26)分、(67.29±12.07)分和(52.76±9.11)分;IMB组收缩压、舒张压和高密度脂蛋白分别为(120.65±6.34) mmHg、(77.26±8.79)mmHg和(1.40±0.26)mmol/L,均优于对照组的(126.43±7.52) mmHg、(82.01±10.32) mmHg和(1.29±0.28) mmol/L;IMB组再住院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2.00%,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IMB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及治疗依从性,进而促进血压、血脂等指标的改善,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再住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健康教育 信息-动机-行为模式 依从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兔心肌PPARγ mRNA、蛋白表达及核因子κB表达、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齐洪涛 刘志华 +7 位作者 蒋彬 邹操 赵彩明 李红霞 韩莲花 蒋庭波 宋建平 蒋文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5-120,共6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兔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心肌肥厚、心功能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抑制心肌肥厚、改善心功能的机制。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分为4组,1组为假手术组。2、3、4组给予主动脉瓣返流及腹主动脉缩窄术,其中2组为心衰对照组;3组:早干预...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兔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心肌肥厚、心功能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抑制心肌肥厚、改善心功能的机制。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分为4组,1组为假手术组。2、3、4组给予主动脉瓣返流及腹主动脉缩窄术,其中2组为心衰对照组;3组:早干预组,术后给予辛伐他汀5mg·kg-1·d-1灌胃连续8wk;4组:晚干预组,术后4wk给予辛伐他汀5mg·kg-1·d-1灌胃连续4wk。观察开始及结束时左室舒张末压(LVEDP)。实验结束时,观察左心室重量(LVW)、心脏重量(HW),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W/BW)、心脏重量指数(HW/BW)。RT-PCR分析各组PPARγmRNA表达。Western blot分析心肌细胞核PPARγ和p65蛋白表达,电泳迁移率变动试验分析p65活性。结果早、晚干预组LVW、HW、HW/BW均低于心衰对照组(P<0.05,P<0.01),早干预组(LVW/BW)低于心衰对照组(P<0.01)。早、晚干预组左室舒张末压低于心力衰竭组(P<0.01)。心衰对照组心肌组织PPARγ蛋白和mRNA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0.01),p65蛋白表达及活性高于假手术组(P<0.01)。辛伐他汀干预后,早干预组、晚干预组PPARγ蛋白和mRNA表达增加(P<0.01),p65蛋白表达及活性降低(P<0.01)。结论辛伐他汀抑制心肌肥厚、改善心功能,其机制与增加PPARγ表达、降低p65蛋白表达及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心力衰竭 心肌肥厚 PPARΓ 核因子- KAPPA 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0
8
作者 史云桃 蒋廷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影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心功能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医师预测STEMI患者心力衰竭(心衰)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205例因STEMI入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心衰组86例,非心衰组...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影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心功能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医师预测STEMI患者心力衰竭(心衰)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205例因STEMI入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心衰组86例,非心衰组119例.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与心衰相关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STEMI患者发生心衰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非心衰组比较,心衰组年龄偏大,心绞痛、高血压、糖尿病、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病变支数、局部室壁运动障碍均明显升高(P<0.05).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肌酐清除率明显下降(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绞痛、糖尿病、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白蛋白、肌酐清除率、局部室壁运动障碍与STEMI患者心功能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舒张压是STEMI患者合并心衰的危险因素(OR=2.757,95%CI:1.330~5.714,P=0.006;OR=1.042,95%CI:1.017~1.067,P=0.001).结论 STEMI发生心衰比例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糖尿病、舒张压可能是STEMI患者发生心竭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冠状血管造影术 C反应蛋白质 肌钙蛋白I 高血压 糖尿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临时起搏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血流动力学和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黄宇 杨向军 +3 位作者 张建军 张登海 阮长武 林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972-2975,共4页
目的:探讨保护性临时起搏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血流动力学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入选AIMI且行急诊PCI治疗者,其中常规放置保护性临时起搏者52例(起搏组);非常规放置保护性临时起搏者68例(非起搏组)。... 目的:探讨保护性临时起搏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血流动力学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入选AIMI且行急诊PCI治疗者,其中常规放置保护性临时起搏者52例(起搏组);非常规放置保护性临时起搏者68例(非起搏组)。观察两组再灌注前心率、平均血压水平;再灌注后血压水平;再灌注前后TIMI血流分级;再灌注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住院期间严重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再灌注前心率、平均血压水平、再灌注后两组平均血压水平、再灌注前后TIMI血流分级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起搏组再灌注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非起搏组高(P<0.01);两组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再次非致命心梗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起搏组心源性死亡、全因死亡相对非起搏组明显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护性临时起搏对AIMI急诊PCI治疗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无额外获益,反而增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可能增加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临时起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流动力学 严重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及其受体拮抗剂对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起搏电流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红霞 韩莲花 +6 位作者 杨向军 赵欣 董宁征 蒋彬 宋建平 刘志华 蒋文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07-711,共5页
目的:运用膜片钳全细胞技术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研究内皮素-1(ET-1)及其受体拮抗剂对新生大鼠心室肌起搏电流(If)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1-3d新生大鼠的心室肌细胞;测定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通道(HCN)亚型1、HCN2... 目的:运用膜片钳全细胞技术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研究内皮素-1(ET-1)及其受体拮抗剂对新生大鼠心室肌起搏电流(If)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1-3d新生大鼠的心室肌细胞;测定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通道(HCN)亚型1、HCN2、HCN3和HCN4的表达情况;记录If并研究其特性。其次分别用不同浓度(0、1、10、100nmol/L)ET-1刺激细胞3h,用100nmol/LET-1刺激细胞不同时间(0、0.5、1、3、6h),用100nmol/LET-1加1000nmol/LETA拮抗剂(BE-18257B)或ETB拮抗剂(IRL-1038)刺激心肌细胞3h,观察ET-1对If和HCN的影响。结果:HCN1、HCN2、HCN3和HCN4在总HCN的表达中所占比例分别为(0.23±0.01)%、(83.58±0.04)%、(0.79±0.01)%、(15.44±0.01)%。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到超极化激活、4mmol/LCsCl可阻断If;10、100nmol/LET-1刺激3h后,HCN2分别增加0.1、2倍,HCN4增加0.1、0.5倍;相同浓度ET-1刺激不同时间后,HCN2增加0.3、1、5、5.1倍,HCN4增加0.1、0.6、2、2.1倍,而ET-1对HCN1和HCN3无显著影响;加BE-18257B后HCN2和HCN4表达明显降低,If减小;而IRL-1038对HCN表达和If无显著影响。结论:(1)新生大鼠心室肌HCN的表达以HCN2和HCN4为主,并有超极化激活的If;(2)ET-1使其HCN2和HCN4表达增加,If增大,其作用主要通过ETA受体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缩血管肽类 内皮缩血管肽类受体拮抗剂 大鼠 心室肌细胞 起搏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张性与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尉希清 张金国 +4 位作者 谭洪勇 陈昱 张洪生 纪翠玲 刘志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3921-3923,3926,共3页
目的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DHF)与收缩性心力衰竭(SHF)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心力衰竭住院的8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相关指标分为DHF组385例与SHF组441例,分析两组患者各参数之间... 目的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DHF)与收缩性心力衰竭(SHF)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心力衰竭住院的8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相关指标分为DHF组385例与SHF组441例,分析两组患者各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 DHF组患者385例(占46.6%),多见于年长、女性患者,高血压心脏病和冠心病分别是DHF的第一、二位病因。SHF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增大,QRS时限延长;而DHF患者心室腔无明显扩大,但室壁增厚明显,且房颤发生率高。DHF组NYHA分级Ⅳ级、肝肾功能受损、住院死亡率及1年内再次住院率均显著低于SHF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地高辛、血管活性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安体舒通的应用明显低于SHF患者。结论与SHF患者相比,D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较轻,住院死亡率及1年内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的事件发生率低,预后相对较好。利尿剂是改善DHF症状的有效药物,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能改善DHF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舒张性 心力衰竭 收缩性 疾病特征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格瑞洛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钱晓东 程绪杰 +3 位作者 赵欣 贺永明 周亚峰 杨向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15-1521,共7页
目的 :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临床预后、安全性、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ximum aggregation rate,MAR)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 目的 :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临床预后、安全性、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ximum aggregation rate,MAR)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 :109例STEMI患者被随机分入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替格瑞洛组给予180 mg替格瑞洛顿服、90 mg bid维持,氯吡格雷组给予600 mg氯吡格雷顿服、75 mg qd维持,两组患者均成功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比较两组30 d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检测服药前、服药后7 d及30 d的MAR和hsCRP水平。结果:服药后30 d,两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vs 1.9%,P=0.363),两组均只发生轻微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vs 14.8%,P=0.208)。在以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检测中,替格瑞洛组服药7 d及30 d的MAR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7 d:(22.80±6.37)%vs(30.96±8.90)%,P<0.001;30 d:(22.26±5.85)%vs(30.87±8.54)%,P<0.001]。在服药后7 d和30 d,氯吡格雷组分别有6例(10.9%)和5例(9.1%)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低于30%,而替格瑞洛组无论在7 d还是30 d,均无一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低于30%。两组患者在服药前、服药7 d及服药30 d的hs-CRP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氯吡格雷比较,替格瑞洛可以更强地抑制血小板聚集,且两者安全性相似。但未发现替格瑞洛可显著改善STEMI患者的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小板聚集 替格瑞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球囊反搏对再灌注不良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素和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冯春光 杨向军 +3 位作者 付强 王彦炯 曹秋玫 阮红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评价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前壁ST段抬高(再灌注不良)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对血浆脑钠素(BNP)、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的影响。方法再灌注不良心肌梗死患者40例,在最优药物治疗基础上... 目的评价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前壁ST段抬高(再灌注不良)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对血浆脑钠素(BNP)、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的影响。方法再灌注不良心肌梗死患者40例,在最优药物治疗基础上按是否应用IABP分为A组(IABP植入组,20例)、B组(对照组,20例)。免疫化学发光法测患者入院后1、7、90 d血浆BNP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入院后1、7d以及90d LVEDD、LVEF值。结果入院后1 d两组BNP和LVEDD、LVE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7 d、90 d A组BNP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92±153)pg/ml vs.(805±151)pg/ml,P<0.05;(587±191)pg/ml vs.(722±174)pg/ml,P<0.05〕。入院后7d A组、B组LVEDD值和LVE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90 d,A组LVEDD值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2)mm vs.(58±3)mm,P<0.05〕,LV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最优药物治疗基础上,IABP能进一步降低再灌注不良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BNP值,改善心功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脑钠肽 左室舒张末期直径 左室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患者术后早期体验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冯萍 王海芳 +4 位作者 陆敏霞 杨小芳 施小青 汪小华 侯云英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9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术后的早期体验,及时发现存在的临床问题,从而提供针对性护理。方法应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4例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分析程序对访谈资料进行...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术后的早期体验,及时发现存在的临床问题,从而提供针对性护理。方法应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4例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分析程序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归纳为5个主题:不舒适感明显减轻甚至消失;缺乏对当下疾病严重性(并发症)的感知;强烈的求知欲;对未来的担忧,包括工作胜任力、生活质量和长期服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意愿不一致。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植入术后早期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体验,需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把握最佳干预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介入治疗 早期体验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解金红 阎继锋 +1 位作者 关怀敏 董建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90-791,共2页
关键词 介入疗法 冠心病 合并症 左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 心血管疾病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支架置入术在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欣 程绪杰 +2 位作者 许海峰 贺永明 杨向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4年第6期430-433,共4页
目的观察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靶病变的变化及延迟支架置入情况。方法入选48例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急诊予单纯球囊扩张和(或)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梗死相关动脉前向血流心肌梗死... 目的观察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靶病变的变化及延迟支架置入情况。方法入选48例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急诊予单纯球囊扩张和(或)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梗死相关动脉前向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3级,7 d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CAG),根据靶病变血管狭窄情况必要时置入支架治疗。观察靶病变变化的相关数据,包括狭窄程度、长度、近端参考血管直径、远端参考血管直径,比较老年患者(≥60岁)和中青年患者(<60岁)支架置入比例。结果 7 d后复查CAG显示靶病变直径狭窄程度较直接PCI时减轻(35.5%±14.1%比48.8%±11.0%,P<0.01)、病变长度缩短[(15.69±5.36)mm比(18.94±5.37)mm,P<0.01],靶病变近端参考血管直径[(3.29±0.33)mm比(3.24±0.32)mm,P=0.02]和远端参考血管直径[(3.18±0.33)mm比(3.08±0.33)mm,P<0.01]增大;其中,39.6%(19/48)患者因靶病变狭窄>50%置入支架,老年患者和中青年患者置入支架比例分别是56%(9/16)、31%(10/32)(P=0.04)。结论对于中青年高血栓负荷不适宜直接支架置入术的STEMI患者急诊予单纯球囊扩张和(或)血栓抽吸即时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再延迟必要时支架置入治疗策略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梗死相关动脉 延迟支架置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测量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质量及其回归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贡琪 郭亮 +3 位作者 王希明 陈剑华 杨俊华 陈铟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2-406,共5页
目的探讨肥厚性心肌(HCM)病患者左心室质量的相关因子。方法对22例HCM和20名正常志愿者行心脏电影MR及延迟增强扫描,以Segment软件计算左心室功能参数及延迟强化参数,对左心室质量指数与其他参数行单元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HCM患者的... 目的探讨肥厚性心肌(HCM)病患者左心室质量的相关因子。方法对22例HCM和20名正常志愿者行心脏电影MR及延迟增强扫描,以Segment软件计算左心室功能参数及延迟强化参数,对左心室质量指数与其他参数行单元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HCM患者的左心室质量指数远大于正常人(P均<0.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M患者的最大室壁厚度与左心室质量指数相关(β=7.53,P=0.02);在收缩功能保持的HCM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β=3.68,P=0.004)及最大室壁厚度(β=5.16,P=0.008)相关。结论最大室壁厚度是预测HCM患者各期别左心室质量的有效参数。对于收缩功能保持的HCM患者,估测其左心室质量的最佳参数为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和最大室壁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左心室质量 延迟强化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对心力衰竭家兔心肌肌浆网钙调控相关蛋白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曲辅政 刘志华 +3 位作者 蒋彬 邹操 钱婕 蒋文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8-370,共3页
目的探讨家兔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时心肌肌浆网钙泵(SERCA2)、受磷蛋白(PLB)基因表达的改变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长期干预的意义。方法18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心衰组和缬沙坦组,每组6只。通过超容量负荷联合压力负荷... 目的探讨家兔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时心肌肌浆网钙泵(SERCA2)、受磷蛋白(PLB)基因表达的改变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长期干预的意义。方法18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心衰组和缬沙坦组,每组6只。通过超容量负荷联合压力负荷建立家兔心衰模型,术后7周观察左心室结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SERCA2、PLB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衰组左心室重量指数、心率、左心室舒张末压显著升高(P<0.05),左心室缩短率及LVEF明显降低(P<0.05);与心衰组比较,缬沙坦组左心室重量指数、心率、左心室舒张末压显著降低(P<0.05),左心室缩短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P<0.05);心衰组SERCA2、PLBmRNA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缬沙坦组SERCA2、PLBmRNA显著高于心衰组(P<0.05)。结论缬沙坦长期干预心衰,能够改善心脏舒缩功能,可能与其上调肌浆网的钙调控蛋白SERCA2、PLB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肌浆网 基因表达 缬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塞、冠心病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血流变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顾国浩 薛华 +3 位作者 李斌 胡水娟 许丽珍 陈弹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 探讨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测定 2 0例冠心病、30例脑梗塞患者和 5 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ox -LDL ;平行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 ,并对ox LDL与血流变指标进... 目的 探讨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测定 2 0例冠心病、30例脑梗塞患者和 5 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ox -LDL ;平行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 ,并对ox LDL与血流变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浆ox LDL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比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有较显著差异性 (P <0 .0 5或P <0 .0 1 ) ;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浆ox LDL浓度与血流变异常指标呈正相关。结论 血浆ox LDL与血液流变性异常可能与心脑血管病发病有关 ;血浆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DL 血液流变学 脑梗塞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术后心肌存活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俊华 宋建平 +6 位作者 杨向军 蒋廷波 李勋 王育林 张健 王立志 刘志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2期1653-1655,共3页
目的 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 (LDDSE)早期识别存活心肌和预测其功能恢复的临床价值。方法  2 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其中行直接PTCA术 18例 ,入院后第 10天进行LDDSE。结果 ①LDDSE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 目的 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 (LDDSE)早期识别存活心肌和预测其功能恢复的临床价值。方法  2 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其中行直接PTCA术 18例 ,入院后第 10天进行LDDSE。结果 ①LDDSE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3 .8%、61.9%、88.2 %、76.5 %。②再灌注 <12h( 11例 )和 >12h( 7例 )的两组患者三个月时运动恢复的心肌节段分别为 85 .4%、62 .2 % ,而未行PTCA组 ( 10例 )仅为 9.1%。结论 LDDSE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的存活性和功能恢复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酚丁胺 超声心动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存活性 再灌注 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