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肌酐/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比值对胰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与预后价值
1
作者 牛健 黄周 +1 位作者 郑东 邱骏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80-28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sCr/CysC)比值对胰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初诊胰腺癌患者、30例胰腺良性肿瘤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sCr/CysC)比值对胰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初诊胰腺癌患者、30例胰腺良性肿瘤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组间sCr/CysC比值、C反应蛋白(CRP)、L3骨骼肌指数(L3-SMI)、Alb和CA199水平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sCr/CysC比值对胰腺癌的诊断效能。根据sCr/CysC比值中位数将胰腺癌患者分为高比值组和低比值组,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模型分析sCr/CysC比值对胰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胰腺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胰腺癌组的sCr/CysC比值和Alb水平显著降低,而CRP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与低sCr/CysC比值组相比,高比值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和L3 SM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Cr/CysC比值对胰腺癌的诊断ROC曲线下面积为0.640(95%CI:0.524~0.756,P<0.05),在cut-off值为0.69时敏感性为46.7%,特异性为83.3%。相关分析显示,sCr/CysC比值与L3-SMI呈正相关(r=0.425,P<0.01)。生存分析表明,高sCr/CysC比值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低比值组(379 d vs 210 d,P<0.01)。Cox回归分析确认sCr/CysC比值是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0.151,95%CI:0.028~0.826,P<0.05)。结论sCr/CysC比值可能是胰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有望为胰腺癌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肌酐/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比值 L3骨骼肌指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英佳 吴英 +1 位作者 王雅静 陈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58-159,163,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患者应用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患者各100例。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超声特征及子宫动脉血流分级。结果子宫肌瘤100例患者超声显示具备形态完整规则5...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患者应用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患者各100例。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超声特征及子宫动脉血流分级。结果子宫肌瘤100例患者超声显示具备形态完整规则55例、多发74例、边界清晰77例、假包膜72例、实性检出率88.00%,高于100例子宫腺肌病相应的超声扫描特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超声扫描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可获得特征性超声图像和血流分级,结合临床进行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小静脉闭塞病1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任雷 胡粟 +1 位作者 朱卫东 赵卫峰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1期100-103,共4页
肝小静脉闭塞病(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 HVOD ),也称为肝窦阻塞综合征(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SOS),是指由某种原因引起肝小叶中央静脉和小叶下静脉损伤,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肝细胞坏死、肝内窦后性... 肝小静脉闭塞病(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 HVOD ),也称为肝窦阻塞综合征(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SOS),是指由某种原因引起肝小叶中央静脉和小叶下静脉损伤,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肝细胞坏死、肝内窦后性门脉高压的肝血管疾病。临床上以肝脏肿大、肝区疼痛和腹水为主要表现。早在1953年 Hill 等便对该病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是很明确,病因主要包括以下3种:①造血干细胞移植;②放化疗、器官移植;③食用含有吡咯烷生物碱的植物或草药。在西方国家 HVOD 多见于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后,我国则多因食用含有吡咯烷生物碱的“土三七”所致。HVOD 临床诊断困难,容易误诊,治疗比较棘手,病死率高。我院近年收治了 HVOD 患者14例,现结合临床、影像学和病理资料,兼顾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静脉闭塞性疾病 症状和体征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EOB-DTPA增强MRI胆道成像与不同级别肝硬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冬 黄瑾瑜 胡春洪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1期70-73,94,共5页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与肝功能正常者行Gd-EOB-DTPA增强MR胆道成像(CE-MRC)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并探讨肝功能对胆管显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肝硬化和正常组(正常组30例;肝硬化组60例)分别行Gd-EOB-DTPA增强MR胆道成像,90例患者根据Chil...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与肝功能正常者行Gd-EOB-DTPA增强MR胆道成像(CE-MRC)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并探讨肝功能对胆管显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肝硬化和正常组(正常组30例;肝硬化组60例)分别行Gd-EOB-DTPA增强MR胆道成像,90例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4组:正常组(NLF):30例; Child-Pugh A (LCA):30例; Child-Pugh B (LCB):19例; Child-Pugh C (LCC):11例。测量并计算出相对胆总管信号强度(relative signal intensity,RSI胆总管=SI胆总管/SI竖脊肌)和相对肝信号强度(RSI肝=SI肝/SI竖脊肌),并对RSI胆总管与RSI肝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正常组,LCA,LCB,LCC组RSI肝值分别为0. 62±0. 06,0. 56±0. 02,0. 40±0. 05,和0. 29±0. 02,注射Gd-EOB-DTPA 20min后4组RSI胆总管分别为18. 04±0. 29,17. 12±0. 41,3. 95±0. 63和3. 33±0. 30。NLF组和LCA组胆管显影效果及RSI胆总管均高于LCB组和LCC组。结论 Gd-EOB-DTPA增强MR胆道成像能有效评估肝功能,不同的肝功能会影响Gd-EOB-DTPA增强MR胆道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磁共振成像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原发性淋巴瘤MRI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郑梦龙 谢道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分析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I征像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正确率,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13年~2017年期间收治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2例颅内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MRI资料,并对颅内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病变... 目的分析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I征像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正确率,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13年~2017年期间收治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2例颅内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MRI资料,并对颅内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病变发生部位、大小、信号等MRI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共检出病灶60个,病灶单发20例,多发12例,以单发为主。病灶分布具有幕上为主,幕下相对少见的特征,其中额顶叶18例,颞叶11例,枕叶2例,小脑半球1例,基底节区4例,丘脑1例,胼胝体5例。多发病灶具有"卫星样"分布的特征。肿瘤周围水肿形态可呈斑片状,指套状。MRI平扫瘤体T_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_2WI及FLAIR呈等或稍高信号。DWI多表现为高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多呈握拳样、团块状或开环样强化,"脐凹征""尖角征"及"蝶翼征"也是颅内淋巴瘤较为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S表现为胆碱(Cho)峰升高,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降低,脂质(Lip)峰高耸。结论颅内原发淋巴瘤具有特定的MRI征像,对这些征像的综合细致观察分析,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原发性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0层容积CT心脑联合血管成像的应用及辐射剂量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尚海龙 雷志毅 +2 位作者 杨玲 杜红娣 沈海林 《辐射防护通讯》 2020年第3期19-24,共6页
利用640层容积CT对颈动脉、脑动脉及冠状动脉扫描一次成像,初步探讨心脑血管联合成像后的图像质量和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并研究临床进一步应用的价值。其中心脑联合成像20例(1组),冠状动脉CTA 20例(2组),常规颈-脑血管CTA20例(3组),所... 利用640层容积CT对颈动脉、脑动脉及冠状动脉扫描一次成像,初步探讨心脑血管联合成像后的图像质量和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并研究临床进一步应用的价值。其中心脑联合成像20例(1组),冠状动脉CTA 20例(2组),常规颈-脑血管CTA20例(3组),所有患者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分别测量每组患者升主动脉根部、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M1图像CT值及图像噪声。采用4分法评估冠状动脉图像,3分法评价颈-脑血管图像,分别记录各组扫描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最终得出640层容积CT低剂量“一站式”大螺距心脑血管联合成像能同时提供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冠状动脉及颈-脑血管图像。本研究得到了满足诊断的冠状动脉图像97.5%,未出现不能诊断的颈-脑血管图像,心脑血管联合成像的有效辐射暴露剂量仅(3.99±0.37)mSv,辐射暴露剂量完全在患者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之内,避免患者重复多次进行CTA检查,能一次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信息,是一种简便、快捷、无创、对比剂使用少、辐射剂量低、客观和重复性强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0层容积CT 冠状动脉 头颈部血管 联合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美克尔憩室CT小肠造影的分型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颖 唐永华 +1 位作者 胡春洪 姜湘春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第3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美克尔憩室CT小肠造影(CTE)的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症状性美克尔憩室的CTE表现。根据长宽比、憩室壁厚度和是否存在软组织结节,将美克尔憩室分为3型。Ⅰ型:憩室壁薄,光整,无软组织结节;Ⅱ... 目的探讨症状性美克尔憩室CT小肠造影(CTE)的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症状性美克尔憩室的CTE表现。根据长宽比、憩室壁厚度和是否存在软组织结节,将美克尔憩室分为3型。Ⅰ型:憩室壁薄,光整,无软组织结节;Ⅱ型:憩室壁增厚、不光整,无软组织结节;Ⅲ型:憩室内存在软组织结节(不论憩室壁是否增厚)。各型均分2个亚型,a亚型:憩室呈长管状或阑尾状,长宽比≥3:1;b亚型:憩室呈囊袋状,长宽比<3∶1。将美克尔憩室并发症、病理结果与CTE类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2例美克尔憩室长径5.2±2.3cm(2~16cm),宽径1.9±1.0cm(0.9~6cm),长宽比3.0±1.3(1~7)。CTE分型:Ⅰ型9例(21.4%),包括Ⅰa型3例、Ⅰb型6例;Ⅱ型22例(52.3%),包括Ⅱa型13例、Ⅱb型9例;Ⅲ型11例(26.2%),包括Ⅲa型6例、Ⅲb型5例。a、b亚型在各类型中的数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Ⅱ型和Ⅲ型憩室相比,Ⅰ型憩室强化程度轻(P<0.05)。Ⅱ型憩室较Ⅰ型憩室更容易出现独立血管(P<0.05)。Ⅲ型较Ⅰ型和Ⅱ型更容易出现异位组织(P<0.05)。结论CTE分型能反映症状性美克尔憩室的影像特点,有助于其规范化描述和手术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克尔憩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小肠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诊为原发性肝癌的肝脏局灶性病变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表现及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张芸 郁义星 赵卫峰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10期7-12,共6页
目的分析误诊为原发性肝癌的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表现,总结误诊原因及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曾误诊为原发性肝癌的肝脏局灶性病变2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因上腹部疼痛就诊6例,因恶心... 目的分析误诊为原发性肝癌的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表现,总结误诊原因及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曾误诊为原发性肝癌的肝脏局灶性病变2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因上腹部疼痛就诊6例,因恶心和呕吐就诊1例;余20例因体检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就诊。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后27例29个病灶均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误诊时间10 d~6个月。24例26个病灶经肝部分切除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诊断,3例3个病灶经肝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诊断;确诊再生结节6例8个病灶,血管瘤6例6个病灶,血管周上皮细胞分化肿瘤5例5个病灶,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炎性病变、神经内分泌瘤和肝转移癌(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和乳腺癌肝转移)各2例2个病灶,肝局灶性脂肪沉积和肝肉瘤样癌各1例1个病灶。本组确诊后经相应治疗均病情好转出院。随访1~6年,27例中21例情况良好,4例失访,1例死亡,1例随访33个月后诊断为肝细胞癌,行介入治疗后现病情稳定。结论过度重视肝胆特异期低信号、肝脏局灶性病变与原发性肝癌影像学表现相似、对肝脏少见占位性病变认识不足是导致本文病例误诊的主要原因。熟悉肝脏多种占位性病变临床特征结合相关医技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此类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局灶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 误诊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QQA(R)-Liver系统术前评估对精准肝切除的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崔志军 周庆华 +2 位作者 王建中 曹健荣 王雪元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12期1492-149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IQQA(R)-Liver影像分析系统术前评估对精准肝切除的意义。方法接受肝切除术患者62例,多排螺旋CT扫描后,分别采用IQQA(R)-Liver影像分析系统和GEAW4.4工作站后处理,对肝静脉分支显示质量比较,并对肝静脉成像过程所... 目的探讨应用IQQA(R)-Liver影像分析系统术前评估对精准肝切除的意义。方法接受肝切除术患者62例,多排螺旋CT扫描后,分别采用IQQA(R)-Liver影像分析系统和GEAW4.4工作站后处理,对肝静脉分支显示质量比较,并对肝静脉成像过程所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二种后处理方法均显示肝静脉主要分支,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53,P=0.800);重建肝静脉时间IQQA(R)-Liver分析系统(3-3±0.8)min,GEAW4.432作站(38.6±6.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82,P〈0.01)。结论IQQA(R)-Liver分析系统与AW4.4T作站之间对肝静脉主要分支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IQQA(R)-Liver分析系统较传统AW4.4工作站能显著提高效率,对于精准肝切除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QQA(R)-Liver分析系统AW 4 4工作站 精准肝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