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2
1
作者 王治栋 朱若夫 +6 位作者 杨惠林 魏琳 干峰 王根林 沈敏杰 袁泉 耿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0-444,共5页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4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Zero-p椎...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4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Zero-p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22例(A组,n=22),使用传统钛板联合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24例(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术前JOA评分、手术节段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JOA评分及JOA改善率、融合率、吞咽困难发生率和邻近节段退变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97.3min,术中出血量86.4ml;B组为103.5min、90.6ml,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1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B组8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两组吞咽困难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随访12~31个月,平均21.5个月,B组术后随访13~32个月,平均22.1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JOA改善率为61%,B组为6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A组44个邻近节段有4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B组48个邻近节段有8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两组融合率和邻近节段退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和传统钛板联合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椎间融合器 内固定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正飞 盛晓文 薛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3-275,共3页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和椎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3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2例椎体肿瘤,观察对比手术前后Cobb角及疼痛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骨折椎体均得到高度...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和椎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3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2例椎体肿瘤,观察对比手术前后Cobb角及疼痛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骨折椎体均得到高度恢复,疼痛显著减轻,术前术后Cobb角、VAS评分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间为3~36个月,平均23个月,近期效果满意。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椎体病变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G/RANKL/RANK系统在绝经后骨质疏松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夏绍祥 陈亮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4-78,共5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危及老年妇女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而在近年在骨质疏松研究中发现的OPG/RANKL/RANK系统是解释骨质疏松形成机制的一个重大突破。本文对OPG/RANKL/RANK系统及其在雌激素参与下... 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危及老年妇女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而在近年在骨质疏松研究中发现的OPG/RANKL/RANK系统是解释骨质疏松形成机制的一个重大突破。本文对OPG/RANKL/RANK系统及其在雌激素参与下的调节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保护素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肩置换治疗肱骨近端严重病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正飞 盛晓文 薛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585-2587,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肱骨近端严重病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起对5例肱骨近端严重病损患者采用半肩关节置换术。结果:随访5~48个月,采用国际上最常采用的Neer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术后评分平均为81分,评定为满意。... 目的:探讨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肱骨近端严重病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起对5例肱骨近端严重病损患者采用半肩关节置换术。结果:随访5~48个月,采用国际上最常采用的Neer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术后评分平均为81分,评定为满意。5例患者术后均无明显疼痛,其中4例患者活动范围满意,1例患者功能有所影响,所有患者均无肩关节脱位或不稳出现。结论: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肱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和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肱骨近端严重病损的一种有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肩关节 置换 肱骨近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与椎板开窗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5
作者 钱久荣 华锦明 +1 位作者 钱忠来 唐天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3431-3433,共3页
目的比较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与开放椎板开窗术(open discectomy,O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2月-2009年12月手术治疗LIDH60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MED组... 目的比较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与开放椎板开窗术(open discectomy,O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2月-2009年12月手术治疗LIDH60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MED组和OD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远期临床效果。远期临床效果通过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随访,按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LIDH手术评定标准》评定优、良、差。结果 MED组和OD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D与O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取得满意临床效果,但MED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组织损伤轻、住院时间短、恢复较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椎板开窗 椎间盘突出症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