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CD20表达及其对预后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周进 王婧 +5 位作者 刘辉 郑慧菲 马玲 王攀峰 颜霜 傅琤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CD20在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临床特征与及其对治疗转归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血液科诊断和治疗的B-ALL患者126例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比较CD20阳性患者及CD20阴性患者第1...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CD20在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临床特征与及其对治疗转归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血液科诊断和治疗的B-ALL患者126例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比较CD20阳性患者及CD20阴性患者第1疗程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率、复发率及2年生存率、2年无事件生存率。结果:126例B-ALL患者中CD20阳性患者31例(24.4%),CD20阴性患者95例(75.6%);在性别及年龄分布中,CD20阳性组和CD20阴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20阳性与阴性患者经第1疗程诱导治疗后获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8.2%(15/17),90.5%(57/63)(P>0.05),复发率分别为53.3%(8/15),38%(19/50);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2.1%,92.3%;2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33.7%,70.8%。结论:CD20在B-ALL CD20表达与临床特点方面无明显相关性,但其表达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D20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MTS-13在血栓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杰 韩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67-1170,共4页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是血浆中一种重要的金属蛋白酶,目前对于它的结构、生物学特征及其功能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除外调控vWF的裂解,ADAMTS-13在动、静脉血栓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离子浓度和凝血酶信号转导...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是血浆中一种重要的金属蛋白酶,目前对于它的结构、生物学特征及其功能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除外调控vWF的裂解,ADAMTS-13在动、静脉血栓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离子浓度和凝血酶信号转导通路都会影响ADAMTS-13的活性,但ADAMTS-13如何受控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本文将对其改变,相关机制以及影响该酶调控的因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动脉血栓 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30a通过介导Th17细胞分化影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9
3
作者 吴晓芳 李建琴 +4 位作者 胡绍燕 王兆钺 戴兰 毛晨梅 凌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88-594,共7页
目的:探讨miRNA-30a是否通过影响Th17细胞分化参与ITP发病;通过对miRNA-30a预测靶基因SOCS3的验证,进一步探讨miRNA-30a参与ITP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慢性ITP小鼠模型,检测其脾脏单个核细胞中miRNA-30a、RoRγt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相关... 目的:探讨miRNA-30a是否通过影响Th17细胞分化参与ITP发病;通过对miRNA-30a预测靶基因SOCS3的验证,进一步探讨miRNA-30a参与ITP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慢性ITP小鼠模型,检测其脾脏单个核细胞中miRNA-30a、RoRγt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相关性;构建含靶基因mRNA 3′UTR的荧光素酶表达载体及含有miRNA的绿色荧光载体,通过Luciferase荧光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Western blot验证SOCS3是否为miRNA-30a的靶基因。结果:实验组小鼠血小板计数在注射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48 h后下降至正常的20%,且至少可维持14 d。实验组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中miRNA-30a及RoRγt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两者存在正性相关(r=0.54)。pMDH-GFP-miRNA-30a与pMIR-report-UTR实验组的荧光素酶的活性明显低于pMDH-GFP空质粒与pMIR-report-UTR的对照组(P<0.05)。转染miRNA-30a质粒的EL4细胞中SOCS3在mRNA及蛋白水平与对照组均无差异。结论:miRNA-30a在ITP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中表达升高,且与RORγt表达呈正相关性,它可能通过影响Th17细胞分化参与ITP发病;SOCS3能与miRNA-30a靶位点结合,却不是其功能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miRNA-30a SOCS3 RORΓ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1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龚芳 陈亨 +3 位作者 赵林艳 王彤 张日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59-1763,共5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LBL)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10例T-LBL患者接受allo-HSCT后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感染、复发及生存情况的观察,分析allo-HSCT治疗T-LBL的...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LBL)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10例T-LBL患者接受allo-HSCT后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感染、复发及生存情况的观察,分析allo-HSCT治疗T-LBL的临床疗效。结果:10例T-LBL患者,男性6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25(18-41)岁,临床分期为Ⅲ期1例,Ⅳ期患者9例,合并骨髓侵犯者7例。10例移植患者中,非亲缘全相合移植3例,同胞相合移植3例,同胞单倍体相合移植2例,亲缘单倍体相合移植2例。10例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顺利重建,粒系植入中位时间11(10-19)d,巨核系植入中位时间12(7-19)d。10例患者有5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1例患者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 GVHD)。中位随访时间26(11-51)月,3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患者因移植后复发死亡,2例患者各因aGVHD和移植后感染死亡。T-LBL患者行allo-HSCT后,复发率10%,移植相关死亡率20%,总体生存率(OS)70%,无病生存率(DFS)70%,预期2年OS率66.7%。结论:T-LBL复发率较高,预后较差,allo-HSCT可以改善T-LBL患者的生存,是治疗T-LBL患者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