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分析人类年龄相关性核性白内障和正常晶状体核的蛋白质组学差异 被引量:2
1
作者 曾艳枫 苏胜 刘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10-613,共4页
目的鉴定年龄相关性核性白内障(age-related nuclear cataract,ARNC)和正常晶状体核蛋白质组学差异。方法用强解聚试剂分别溶解7只不同程度ARNC晶状体核和7只正常晶状体核,提取总蛋白,Bradford法测定蛋白浓度。通过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 目的鉴定年龄相关性核性白内障(age-related nuclear cataract,ARNC)和正常晶状体核蛋白质组学差异。方法用强解聚试剂分别溶解7只不同程度ARNC晶状体核和7只正常晶状体核,提取总蛋白,Bradford法测定蛋白浓度。通过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differencein-gel electrophoresis,2-D DIGE)、Decyder6.5软件分析电泳图谱,寻找差异蛋白质点。差异蛋白质点随后用激光辅助解吸/电离飞行时间(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MALDI-TOF)质谱仪鉴定。结果 2-DDIGE结果显示,和正常晶状体核样品相比,39个点的蛋白含量在ARNC样品中显著减少(P<0.05)。MALDI-TOF质谱成功鉴定其中36个蛋白质点,它们分属于9个不同的蛋白质,其中6个蛋白(αA-、βA3-、βA4-、βB1-、γD-晶状体蛋白和一个来自CRYGS家族的未知蛋白DKFZp434A0627)的含量随着ARNC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其他3种蛋白(αB-晶状体蛋白、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和视黄醛脱氢酶1)未呈现这种递减趋势。结论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视黄醛脱氢酶1以及某些晶状体蛋白的减少可能参与ARNC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年龄相关性核性白内障 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共同抗原相关磷酸酶受体在大鼠视觉可塑性调控中的作用
2
作者 解来青 徐国旭 +4 位作者 倪勇 张积 季晓燕 娄慧 宋鄂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76-481,共6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共同抗原相关磷酸酶受体(LAR)在大鼠视觉可塑性调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初生Wistar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个组,每组8只,分别于出生后1、3、5、7和9周各处死一组幼鼠。另选取32只10周龄健康清洁级成年Wistar大鼠32... 目的探讨白细胞共同抗原相关磷酸酶受体(LAR)在大鼠视觉可塑性调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初生Wistar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个组,每组8只,分别于出生后1、3、5、7和9周各处死一组幼鼠。另选取32只10周龄健康清洁级成年Wistar大鼠3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双眼形觉剥夺(BFD)组、氟西汀组和BFD+氟西汀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干预,其余各组根据分组分别进行双眼眼睑缝合2周和/或0.2 mg/ml氟西汀无菌水溶液喂养4周。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各组大鼠视皮层LAR和硫酸软骨素多糖(CSPGs)的表达分布,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皮层LAR表达量。结果大鼠视皮层LAR表达分布于细胞膜、细胞质及轴突,CSPGs表达分布于细胞间质;大鼠视皮层LAR和CSPGs荧光强度随周龄的增大出现增强的趋势。出生后1、3、5、7、9周大鼠视皮层LAR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3.20)%、(108.37±2.26)%、(113.69±2.33)%、(131.83±3.78)%和(140.11±4.02)%,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0,P=0.001)。大鼠视皮层LAR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随视觉发育周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加(标准化β=0.961,P=0.007)。正常对照组成年大鼠视皮层LAR荧光强度最强,氟西汀组、BFD组和BFD+氟西汀组视皮层LAR荧光强度显著下降。正常对照组、氟西汀组、BFD组和BFD+氟西汀组大鼠视皮层LAR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2.96)%、(81.02±2.77)%、(71.99±3.09)%和(52.90±2.01)%,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16,P=0.015),其中氟西汀组、BFD组及BFD+氟西汀组LAR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30、36.10、41.72,均P<0.01)。结论视皮层LAR可能作为CSPGs特异性受体参与视觉可塑性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质 神经元可塑性 白细胞共同抗原相关性磷酸酶受体 氟西汀 硫酸软骨素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屈光手术术前视功能和影像学检查规范操作指南(2023) 被引量:8
3
作者 《角膜屈光手术术前视功能和影像检查规范操作指南(2023)》专家组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 +22 位作者 邵毅 李娟 黎颖莉 俞益丰 胡亮 谭钢 黄锦海 周胜 陈蔚 杨于力 迟玮 杨卫华 李植源 杨文利 张慧 陈新建 苏兆安 邱坤良 宋秀胜 沈媛 彭娟 石文卿 易湘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05-513,共9页
角膜屈光手术术前检查操作的规范、检查结果的精确及可重复,对于全面衡量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合理地选择手术适应证、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远期稳定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各种屈光手术术前检查仪器及软件的临床应用和持续... 角膜屈光手术术前检查操作的规范、检查结果的精确及可重复,对于全面衡量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合理地选择手术适应证、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远期稳定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各种屈光手术术前检查仪器及软件的临床应用和持续更新,为我们的角膜屈光手术术前检查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检查方法。角膜屈光手术术前视功能和影像学检查包括眼球生物学参数测量、角膜地形图检查、角膜内皮镜检查、双眼视功能检查、波前像差检测、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检查、客观视觉质量分析、非接触式眼表综合分析、角膜生物力学检查、超广角眼底成像、眼前节及眼底OCT检查等。本指南总结了角膜屈光手术术前视功能和影像学检查中各项检查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以期为角膜屈光手术术前视功能和影像学检查规范化提供参考依据,提升术前检查的精准性和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屈光手术 角膜地形图 波前像差 客观视觉质量 角膜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调控miR-34a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Müller细胞活化及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坤 朱曼辉 +3 位作者 陈莉莉 涂园园 万光明 梁申芝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探讨母系表达基因3(maternally expressed gene 3,MEG3)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Müller细胞的活化及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构建小鼠DR体内模型。高糖刺激人视网膜Müller细胞株MIO... 目的探讨母系表达基因3(maternally expressed gene 3,MEG3)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Müller细胞的活化及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构建小鼠DR体内模型。高糖刺激人视网膜Müller细胞株MIO-M1构建DR体外模型。免疫荧光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视网膜及Müller细胞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Western blot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小鼠视网膜及细胞培养基上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小鼠视网膜及细胞培养基上清中IL-1β蛋白的表达。分别或同时向Müller细胞中转染pcDNA-MEG3及miR-34a mimic对其表达进行干预。qRT-PCR检测MEG3 mRNA及miR-34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小鼠比较,DR组小鼠视网膜中GFAP、VEGF及IL-1β蛋白表达均增多(均为P<0.05),MEG3 mRNA表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Müller细胞中MEG3 mRNA表达降低(P<0.01),而GFAP、VEGF及IL-1β蛋白表达均升高(均为P<0.05)。与高糖组比较,高糖+pcDNA-MEG3组中GFAP、VEGF及IL-1β蛋白表达均降低(均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R组小鼠视网膜及高糖刺激的Müller细胞中miR-34a表达均升高(均为P<0.05)。与pcDNA组比较,pcDNA-MEG3组中miR-34a表达减少(P<0.01)。与pcDNA+NC mimic组比较,pcDNA+miR-34a mimic组中GFAP、VEGF及IL-1β蛋白表达均升高(均为P<0.05),而pcDNA-MEG3+NC mimic组中GFAP、VEGF及IL-1β蛋白表达均减少(均为P<0.05)。与pcDNA-MEG3+miR-34a mimic组比较,GFAP、VEGF及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均为P<0.05)。结论MEG3在DR小鼠视网膜及高糖刺激的Müller细胞中表达均降低,其可通过负向调控miR-34a抑制Müller细胞活化及炎症因子的分泌。过表达MEG3可能成为DR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MÜLLER细胞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母系表达基因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酒精LASEK治疗近视和近视散光的临床疗效
5
作者 吴玉伟 李筱荣 +2 位作者 张琰 赵雅丽 王晓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55-858,共4页
目的对比无酒精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ectomy,LASEK)与常规LASEK治疗近视和散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术前角膜接触镜配戴史小于1个月的中低度近视和散光(球镜≤-8.00 D,散光≤5.00 D... 目的对比无酒精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ectomy,LASEK)与常规LASEK治疗近视和散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术前角膜接触镜配戴史小于1个月的中低度近视和散光(球镜≤-8.00 D,散光≤5.00 D)患者86例(172眼),其中39例行无酒精LASEK(无酒精组),47例行常规LASEK(酒精组)。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检测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屈光度数和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术后1 d、3 d检查刺激症状,1周内观测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结果术后1周,无酒精组视力≥0.5者70眼(89.7%),酒精组视力≥0.5者73眼(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术后2周,无酒精组和酒精组全部患者视力均≥0.5,无酒精组视力≥0.8者76眼(97.4%),酒精组视力≥0.8者78眼(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术后2周无酒精组视力≥1.0者69眼(88.5%),酒精组视力≥1.0者70眼(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术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球镜和柱镜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无酒精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3.51±1.14)d,酒精组为(4.29±2.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术后两组间第1天刺激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而术后两组间第3天的刺激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1)。术后3个月两组间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形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0)。结论无酒精LASEK在术后早期视力恢复、角膜上皮修复以及减轻刺激症状方面优于常规LASEK,因此,其对角膜接触镜配戴史小于1个月的中低度近视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酒精 近视 角膜刺激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D-ScanⅢ测量角膜屈光力和散光的可重复性及其与Pentacam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盼盼 袁幽 +3 位作者 黄黎黎 朱妍 李俊杰 宋愈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8-242,共5页
目的分析OPD-ScanⅢ测量角膜屈光力及散光的可重复性及其与Pentacam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8月于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就诊的屈光不正患者50例100眼,采用主觉验光测量受检者... 目的分析OPD-ScanⅢ测量角膜屈光力及散光的可重复性及其与Pentacam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8月于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就诊的屈光不正患者50例100眼,采用主觉验光测量受检者球镜度数、散光度数及轴位。分别采用OPD-ScanⅢ和Pentacam行角膜生物测量且连续测量3次,记录平坦轴角膜曲率(K1)、陡峭轴角膜曲率(K2)、散光度数、散光轴位、散光矢量参数J0(0°或180°轴位的Jackson交叉柱镜值)、J45(45°轴位的Jackson交叉柱镜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2种仪器测量数据的可重复性。分别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和Bland-Altman图表法分析2种仪器测量数据的差异、相关性及一致性。结果OPD-ScanⅢ测得K1、K2、散光度数及轴位、J0以及J45的ICC均>0.900;Pentacam测得散光度数的ICC为0.896,其余测量数据均ICC>0.900。OPD-ScanⅢ测量K2、散光度数、J0及J45值明显高于Pentacam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PD-ScanⅢ测量K1、K2、散光度数及轴位、J0和J45值与Pentacam的测量值均呈正相关(r s=0.981、0.982、0.900、0.737、0.921、0.703,均P<0.01)。OPD-ScanⅢ与Pentacam测量K1、K2、散光度数及轴位、J0及J45差值的95%一致性界限(LOA)分别为-0.52~0.50 D、-0.39~0.59 D、-0.37~0.48 D、-17.29°~20.38°、-0.12~0.24 D和-0.22~0.28 D。结论OPD-ScanⅢ在测量高度角膜散光患者的角膜屈光力及角膜散光度数时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其测量散光轴位的95%LOA较大,不能被临床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屈光力 角膜散光 OPD-ScanⅢ 可重复性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