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医院血液肿瘤科238例患儿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为该专科患者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2年—2020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238例发生ADRs患儿的病历资...目的:分析医院血液肿瘤科238例患儿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为该专科患者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2年—2020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238例发生ADRs患儿的病历资料,从年龄、性别、临床诊断、给药途径、累及系统、临床转归等方面分析ADRs的发生规律。结果:238例ADRs中,严重ADRs有65例(27.31%),一般ADRs为173例(72.69%);涉及ADRs的药物主要为抗肿瘤及辅助药物(119例,50.00%)和抗感染药物(66例,27.73%);主要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其中静脉滴注173例(72.69%)、静脉注射13例(5.46%);最常见的累及部分为是皮肤及其附件(102例,42.86%),其次为全身表现(70例,29.41%);140例ADRs发生在关联药物使用当天,ADRs发生后200例患者给予了停药或减量处理;227例ADRs痊愈或好转,196例对原患疾病无明显影响。结论:ADRs是影响血液肿瘤科患儿治疗的重要问题,临床应加强对ADRs的监测工作,尤其是对治疗主要病种和并发症的药物的监护。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干预前后的效果,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干预前(2016年1—8月)和干预后(2016年9月—2017年5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分析...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干预前后的效果,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干预前(2016年1—8月)和干预后(2016年9月—2017年5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分析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和AUD,比较干预前后医院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科室AUD变化。结果:干预后临床住院患者AUD明显下降,临床重点科室AUD也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对降低AUD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确保了患者的安全用药。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医院血液肿瘤科238例患儿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为该专科患者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2年—2020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238例发生ADRs患儿的病历资料,从年龄、性别、临床诊断、给药途径、累及系统、临床转归等方面分析ADRs的发生规律。结果:238例ADRs中,严重ADRs有65例(27.31%),一般ADRs为173例(72.69%);涉及ADRs的药物主要为抗肿瘤及辅助药物(119例,50.00%)和抗感染药物(66例,27.73%);主要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其中静脉滴注173例(72.69%)、静脉注射13例(5.46%);最常见的累及部分为是皮肤及其附件(102例,42.86%),其次为全身表现(70例,29.41%);140例ADRs发生在关联药物使用当天,ADRs发生后200例患者给予了停药或减量处理;227例ADRs痊愈或好转,196例对原患疾病无明显影响。结论:ADRs是影响血液肿瘤科患儿治疗的重要问题,临床应加强对ADRs的监测工作,尤其是对治疗主要病种和并发症的药物的监护。
文摘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干预前后的效果,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干预前(2016年1—8月)和干预后(2016年9月—2017年5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分析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和AUD,比较干预前后医院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科室AUD变化。结果:干预后临床住院患者AUD明显下降,临床重点科室AUD也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对降低AUD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确保了患者的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