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其治疗所伴发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研究进展
1
作者 褚思嘉(综述) 汤继宏(审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1-816,共6页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发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对患儿预后产生了一定影响。除了肿瘤本身可造成脑损伤外,近来国内外研究者发现抗肿瘤治疗也存在一定的损伤作用。通过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发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对患儿预后产生了一定影响。除了肿瘤本身可造成脑损伤外,近来国内外研究者发现抗肿瘤治疗也存在一定的损伤作用。通过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治疗后伴发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探讨,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并发症,使患儿获得更好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损伤机制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患儿照顾者心理弹性与照顾负担的关系:链式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
2
作者 张莎莎 张芳 +4 位作者 孙丽华 杨婷婷 朱丽 魏文军 房婉月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0-54,共5页
目的 探讨希望和主观幸福感在癫痫患儿照顾者心理弹性与照顾负担间的链式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为减轻癫痫患儿照顾者照顾负担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便利抽样法选取苏州市3所儿童医院癫痫患儿及其照顾者320对为研究对象... 目的 探讨希望和主观幸福感在癫痫患儿照顾者心理弹性与照顾负担间的链式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为减轻癫痫患儿照顾者照顾负担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便利抽样法选取苏州市3所儿童医院癫痫患儿及其照顾者320对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心理弹性量表、Herth希望指数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癫痫患儿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心理弹性、希望和主观幸福感总分分别为(42.88±14.93)分、(49.60±10.15)分、(31.55±4.68)分、(8.93±2.01)分;心理弹性、希望、主观幸福感与照顾负担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4、-0.65和-0.72,均P<0.01)。希望和主观幸福感在心理弹性与照顾负担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64,占总效应的7.94%。链式中介模型在癫痫患儿照顾者中存在性别差异。结论 癫痫患儿照顾者心理弹性既直接影响照顾负担,也能通过希望和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作用,且这一链式中介模型存在性别差异。医务人员可构建干预支持网络增强照顾者心理弹性,提升其希望、主观幸福感水平,减轻照顾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心理弹性 照顾负担 希望 主观幸福感 链式中介 性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患儿主要照顾者家庭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3
作者 魏文军 张芳 +3 位作者 房婉月 张莎莎 朱丽 杨婷婷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02-105,111,共5页
目的 了解癫痫患儿主要照顾者家庭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路径,为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24年1-7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所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癫痫患儿主要照顾者335人为调查对象,采用家庭仪式问卷、... 目的 了解癫痫患儿主要照顾者家庭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路径,为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24年1-7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所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癫痫患儿主要照顾者335人为调查对象,采用家庭仪式问卷、家庭亲密度量表、家庭坚韧性量表、家庭适应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癫痫患儿主要照顾者家庭适应得分为(72.37±16.27)分;家庭仪式、家庭亲密度、家庭坚韧性与家庭适应呈正相关(均P<0.05)。家庭仪式对癫痫患儿主要照顾者家庭适应有直接正向作用,家庭亲密度与家庭坚韧性在家庭仪式与家庭适应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均P<0.05)。结论 癫痫患儿主要照顾者家庭适应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医护人员需关注其家庭结构与功能的改善,提高家庭亲密度与坚韧性,以改善照顾者家庭适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患儿 照顾者 家庭适应 家庭仪式 家庭亲密度 家庭坚韧性 儿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卡西平治疗儿童良性癫癎伴中央颞区棘波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汤继宏 李岩 张利亚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64-866,共3页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OXC)治疗儿童良性癫癎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OXC治疗17例BECT患儿,分析单药治疗后1、2、4、6个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OXC起始剂量为5~10mg/(kg·d),每隔1周增加1次剂量5~10mg/(kg·d),...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OXC)治疗儿童良性癫癎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OXC治疗17例BECT患儿,分析单药治疗后1、2、4、6个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OXC起始剂量为5~10mg/(kg·d),每隔1周增加1次剂量5~10mg/(kg·d),维持剂量20~30mg/(kg·d)。结果本组总有效率为88.24%,服药6个月时累积控制率为70.59%,留存率为94.12%,均呈现较高比率。结论OXC治疗BECT的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卡西平 癫疴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癫痫发作5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徐敏 周文杰 +3 位作者 汤继宏 师晓燕 张兵兵 肖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过程中出现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诊断为ALL伴癫痫发作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ALL患儿978例,其中51例(5.2%)在ALL治疗后出现癫痫发作症状,男39...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过程中出现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诊断为ALL伴癫痫发作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ALL患儿978例,其中51例(5.2%)在ALL治疗后出现癫痫发作症状,男39例、女12例,中位年龄7.4(3.7~11.1)岁。其常见病因为化学药物神经毒性(12例)、颅内出血(7例)、低钠血症(6例)、白质脑病(5例)、热性惊厥(5例)、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4例)。首次发作以全面性发作相对多见,根据引起癫痫发作的病因不同,癫痫发作后常同时伴有意识障碍、局灶症状等表现。39例在首次癫痫发作后行神经影像学检查,27例异常;在完成随访的30例中,有14例影像学异常,其中8例复查结果提示多数病灶具有可逆性,4例后遗脑软化灶。39例首次癫痫发作后脑电图提示异常28例,以中-高波幅慢波发放为主。在完成随访的30例患儿中,18例无明显后遗症。结论癫痫发作是ALL治疗期间较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首次癫痫发作的病因及其伴随表现具有多样性,尽早予神经影像学和脑电图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癫痫发作 临床特点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熟大鼠癫癎模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芹 汤继宏 +1 位作者 张兵兵 朱玉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885-889,共5页
目的观察未成熟癫癎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探讨其对未成熟脑癫癎发作的意义。方法采用三氟乙醚诱导建立未成熟大鼠癫癎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惊厥组... 目的观察未成熟癫癎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探讨其对未成熟脑癫癎发作的意义。方法采用三氟乙醚诱导建立未成熟大鼠癫癎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惊厥组(单次惊厥组和反复惊厥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大鼠发作第1,2,7和15天时血清NSE、S-100B、GFAP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次惊厥组大鼠于惊厥发作第1天血清NSE[(8.57±0.56)μg/L]和S-100B[(0.45±0.06)μg/L]表达水平即升高(均P=0.000),此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均P>0.05);反复惊厥组大鼠于惊厥发作第1天时血清NSE[(9.33±0.61)μg/L]和S-100B[(0.78±0.10)μg/L]表达水平即达峰值(均P=0.000),此后逐渐下降,至第7和15天时降至正常水平(均P>0.05),血清GFAP表达水平自反复惊厥发作第1天即升高[(0.44±0.05)μg/L,P=0.004],至第7天达峰值水平[(0.63±0.08)μg/L,P=0.000],此后逐渐下降但至第15天仍高于对照组[(0.40±0.05)μg/L,P=0.018]。结论 NSE和S-100B为单次惊厥发作性脑损伤的高敏感性生物学标志物,反复惊厥发作可使脑损伤程度加重,GFAP表达变化不具有脑损伤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 S100蛋白质类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化疗药物相关脑损伤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7
作者 赵敏 汤继宏 +4 位作者 肖潇 杨乐天 徐欢 武银银 冯隽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0,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伴化疗药物相关脑损伤的类型、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情况,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类脑损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3年6月仅接受化疗后发生化疗药物相关脑损伤的急淋患儿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伴化疗药物相关脑损伤的类型、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情况,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类脑损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3年6月仅接受化疗后发生化疗药物相关脑损伤的急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化疗药物相关脑损伤患儿46例,男24例、女22例。急淋发病中位年龄为5.6(3.7~10.2)岁;化疗后发生脑损伤的中位年龄为6.6(4.7~10.3)岁。首次全身化疗后,经过2.0(1.0~8.0)个月首次出现脑损伤,其中脑病34例(73.9%)、神经血管并发症9例(19.6%)、孤立性神经系统症状3例(6.5%)。38例患儿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以癫痫发作最为常见(26例),其次为头昏或头痛、瘫痪、视觉障碍等。脑病患儿病灶主要分布在侧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顶叶、枕叶、额叶等部位;神经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颅内出血及脑血栓形成,其中静脉血栓形成部位以上矢状窦最常见。38例有明显神经系统症状患儿中,30例临床症状改善较快,预后良好。随访至22个月,32例神经影像学异常患儿中29例经复查提示好转。结论急淋伴化疗药物相关脑损伤的临床和神经影像学表现多样,总体预后较好,极少患儿可有症状性癫痫后遗症;早期神经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脑损伤早发现及早干预,更好优化急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化疗 脑损伤 临床特点 神经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术对癫痫性脑病患儿认知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桐 汤继宏 +1 位作者 李岩 张兵兵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10-813,共4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NS)对癫痫性脑病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于2016年10月—2018年8月完成VNS的癫痫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能力评价量表评估VNS治疗前与治疗后12个月的语言能力、运动能力、注意力和认知能力。结果纳...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NS)对癫痫性脑病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于2016年10月—2018年8月完成VNS的癫痫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能力评价量表评估VNS治疗前与治疗后12个月的语言能力、运动能力、注意力和认知能力。结果纳入15例患儿,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7.3±1.76)岁;其中Lennox-Gastaut综合征8例,Dravet综合征4例,Doose综合征3例。患儿平均病程(5.46±2.19)年(1~9年)。与治疗前比较,患儿在VNS治疗后12个月时的语言能力、注意力、认知能力得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VNS治疗后12个月,10例患儿癫痫发作减少率>50%,5例发作减少率≤50%;VNS治疗前与治疗后12个月,两组间语言能力、运动能力、注意力、认知能力各项评分改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NS可以改善癫痫性脑病患儿的语言能力、注意力和认知能力,与VNS是否减少癫痫发作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刺激术 癫痫性脑病 LENNOX-GASTAUT综合征 DRAVET综合征 Doose综合征 癫痫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白质脑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1
9
作者 褚思嘉 汤继宏 +2 位作者 张兵兵 肖潇 王曼丽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并发白质脑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ALL伴白质脑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21年4月发生白质脑病的28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儿中男18例、女10例;ALL中位发病年龄为6...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并发白质脑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ALL伴白质脑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21年4月发生白质脑病的28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儿中男18例、女10例;ALL中位发病年龄为6.63(1.37~12.87)岁,白质脑病中位发病年龄为7.81(1.45~14.01)岁。24例患儿出现神经系统表现,以癫痫发作(13例)、瘫痪(8例)、肢体麻木(6例)、视力障碍(6例)及口齿不清(4例)等为主。影像学上,病灶主要分布在顶叶(10例)、侧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白质区(9例)、基底节区(6例)、额叶(4例)及枕叶(4例)等部位,病灶呈多发性、不规则小片状或大片状分布。ALL伴白质脑病发生后立即停用化疗药物并予对症处理,大多数病例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病灶逐渐消失。随访1年,28例中19例复查了头颅MRI,其中16例(84.2%)病灶较第1次明显改善,11例(57.9%)异常信号完全消失。结论白质脑病可能是ALL治疗期间重要并发症。虽然ALL伴白质脑病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多样,但当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时,给予早期诊断与治疗后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白质脑病 临床表现 影像学特点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1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欢 汤继宏 +3 位作者 肖潇 张兵兵 师晓燕 邵艺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44-947,共4页
目的探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NF1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患儿,男,10岁1个月,因反复头痛1年就诊。患儿躯体散在浅褐色斑块及多发触痛阳性的硬结;头颅及全脊柱... 目的探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NF1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患儿,男,10岁1个月,因反复头痛1年就诊。患儿躯体散在浅褐色斑块及多发触痛阳性的硬结;头颅及全脊柱磁共振成像示双侧基底节区、臂丛神经走行区及C2-C3椎间孔处呈等T1长T2、Flair序列高信号影。基因检测显示患儿有源自父亲的杂合变异c.6177_6183del(p.Leu2060Alafs*4),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及家系情况,明确该变异为患儿的致病原因。结论NF1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及基因检测有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头痛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例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表型及TSC1/TSC2基因变异分析
11
作者 梅道启 张兵兵 +7 位作者 汤继宏 王媛 王莉 梅世月 高超 王潇娜 马远宁 董世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35-941,共7页
目的总结45例经基因诊断确诊的结节性硬化症(TSC)临床特点及TSC1/TSC2基因变异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确诊的45例TSC1/TSC2基因变异相关结节性硬化症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及分析。结果4... 目的总结45例经基因诊断确诊的结节性硬化症(TSC)临床特点及TSC1/TSC2基因变异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确诊的45例TSC1/TSC2基因变异相关结节性硬化症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及分析。结果45例患儿中44例患儿以癫痫起病,包括婴儿痉挛发作25例、全面强直-阵挛发作23例、肌阵挛发作8例、失神发作6例、失张力5例、局灶性发作20例。45例均有皮肤色素脱失斑,6例伴发颜面部血管纤维瘤。25例智力低下;12例有运动发育落后;6例心脏错构瘤;8例肾囊肿;1例多囊肾;8例视网膜错构瘤。15例患者检出TSC1基因杂合突变,其中8例新生突变,7例为遗传性突变;移码突变4例,无义突变7例,错义突变2例,剪切突变2例。30例患者检出TSC2基因杂合突变,其中21例为新生突变,9例为遗传性突变;移码突变7例,无义突变4例,错义突变7例,整码突变3例;剪切突变7例,大片段缺失1例,延长突变1例。1例TSC1基因变异与10例TSC2基因变异之前未见报道。结论结节性硬化症临床表现多样,基因型-表型关联复杂。临床上对于疑诊结节性硬化的患者应尽早行TSC1/TSC2基因分析以期及早诊断、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TSC1/TSC2基因 癫痫 新生变异 MTOR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发育期大鼠反复惊厥所致认知损害的干预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超 倪宏 王浙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5-210,共6页
目的:探讨发育期大鼠青霉素点燃致反复惊厥发作对学习记忆能力远期影响及踏转轮运动训练的干预效果及机制。方法:56只21日龄(PD21,下同)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对照组(CONT1)10只,对照加运动训练组(CONT2)10只,单纯惊厥组(EXP1)及... 目的:探讨发育期大鼠青霉素点燃致反复惊厥发作对学习记忆能力远期影响及踏转轮运动训练的干预效果及机制。方法:56只21日龄(PD21,下同)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对照组(CONT1)10只,对照加运动训练组(CONT2)10只,单纯惊厥组(EXP1)及惊厥加运动训练组(EXP2),其中后两组共36只,均采用腹腔注射(ip)青霉素(4.5×106U·kg-1·d-1)连续6天,以制备惊厥模型。两组对照组同时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将制备成功的20只惊厥模型进行随机分组,其中EXP1组10只,EXP2组10只。四组SD大鼠分别于PD39-PD43、PD61-PD64进行两次Morris水迷宫测试以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间于PD49-PD54对CONT2组和EXP2组进行踏转轮运动训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海马各区谷氨酸受体2(GluR-2)表达情况。结果:①第一次水迷宫测试,四组间逃避潜伏期存在显著性差异(F=5.56,P<0.01),且两惊厥组潜伏期均明显长于两对照组(P<0.05);空间搜索实验中,两惊厥组穿越原平台所在位置的次数明显少于两对照组(P<0.05);②第二次水迷宫测试,经过运动训练的EXP2组的潜伏期明显短于EXP1组(q=4.37,P<0.05);两惊厥组穿越原平台所在位置的次数仍明显少于两对照组(P<0.05),且EXP1组与EXP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③两惊厥组海马齿状回及CA3区GluR2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两对照组(P<0.05)。结论:发育期青霉素诱发反复长程惊厥能够对学习和记忆功能产生远期的损害,可能与海马GluR2表达下调有关。运动训练能够明显改善反复惊厥所致的学习能力损害,而对记忆能力效果较差,可能与海马GluR2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运动训练 学习记忆 海马 谷氨酸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镁联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婴儿痉挛症开放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鞠俊 黄静 +6 位作者 李慧 庞领玉 史泽宁 张君嗣 苏小俊 陈小桥 邹丽萍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966-971,共6页
研究背景婴儿痉挛症是一种以痉挛发作、脑电图高度失律和精神运动发育迟滞为特征的难治性癫癇,抗癫癇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存在感染和高血压等不良反应,本研究旨在通过开放性临床试验评价硫酸镁联合促肾... 研究背景婴儿痉挛症是一种以痉挛发作、脑电图高度失律和精神运动发育迟滞为特征的难治性癫癇,抗癫癇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存在感染和高血压等不良反应,本研究旨在通过开放性临床试验评价硫酸镁联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婴儿痉挛症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共计55例婴儿痉挛症患儿接受统一标准的硫酸镁联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痉挛发作频率和脑电图改变,治疗过程中通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和药物不良事件评价药物耐受性。结果治疗2周后痉挛发作控制有效率为78.18%(43/55)、脑电图改善率为55.77%(29/52),其中无发作25例(45.45%)、脑电图恢复正常6例(11.54%)。不同发病年龄[≤4个月和>4个月(χ2=0.595,P=0.441)]、病程[≤2个月和>2个月(Fisher确切概率法:P=0.735)]和病因学[特发性或隐源性和症状性婴儿痉挛症(Fisher确切概率法:P=1.000)]对痉挛发作控制有效率,以及不同发病年龄(χ2=1.325,P=0.250)、病程(χ2=2.668,P=0.102)和病因学(χ2=2.215,P=0.145)对脑电图改善率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无一例患儿发生高血压等不良事件。29例患儿经长期随访(治疗后1、3和12个月)无痉挛发作患儿比例基本维持不变(χ2=0.945,P=0.815)。结论硫酸镁联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方案治疗婴儿痉挛症疗效肯定且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 婴儿 硫酸镁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脑电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合并惊厥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孟祥营 陈旭勤 +7 位作者 王浙东 李岩 师晓燕 张兵兵 汤继宏 刘洁 庄云 武庆斌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60-865,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合并惊厥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治疗的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程中是否伴有惊厥,分惊厥组和无惊厥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和平均住院... 目的探讨儿童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合并惊厥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治疗的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程中是否伴有惊厥,分惊厥组和无惊厥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和平均住院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惊厥家族史、既往惊厥史、入院时的血清钠离子、钙离子、乳酸、标准碳酸氢盐(SB)、实际碳酸氢盐(AB)、血清总二氧化碳(TCO2)及p H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后电话、门诊随访,两组出院后惊厥发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组有1例患儿(0.54%)进展为癫痫,两组患儿的生长、认知发育均无明显异常。结论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合并惊厥是一个良性的临床经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胃肠炎 轮状病毒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仁基底外侧核电点燃癫痫模型的制作及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包关水 王浙东 +3 位作者 陈旭勤 华颖 印其章 龚珊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8-602,共5页
为了探讨杏仁基底外侧核电点燃癫痫模型的制作及意义,我们把双极电极插入大鼠左侧杏仁基底外侧核,给予慢性电刺激使大鼠达到点燃状态,观察其发作过程、行为改变并记录脑电图.结果发现29只接受刺激的大鼠,达到点燃的有24只,8.29±5.3... 为了探讨杏仁基底外侧核电点燃癫痫模型的制作及意义,我们把双极电极插入大鼠左侧杏仁基底外侧核,给予慢性电刺激使大鼠达到点燃状态,观察其发作过程、行为改变并记录脑电图.结果发现29只接受刺激的大鼠,达到点燃的有24只,8.29±5.31次刺激出现5级痫样发作,10.87±3.44次刺激达到点燃,没有因抽搐发作而致死的点燃大鼠.脑电图记录到后发放时程在32.05~51.65 s之间.行为观察发现点燃大鼠比对照组易激惹.说明杏仁基底外侧核电点燃大鼠癫痫模型便于从行为、脑电图等多方面进行观察,是研究人类癫痫机制、药物治疗和预防的良好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基底外侧核 脑电图 癫痫 大鼠 病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DH脱氢酶1基因变异致Leigh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东敬 汤继宏 +3 位作者 刘影 张兵兵 肖潇 王曼丽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73-275,共3页
目的探讨NADH脱氢酶1(ND1)基因m.3688G>A变异导致线粒体脑肌病Leigh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由ND1基因m.3688G>A变异导致Leigh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岁3个月男性患儿,以表情淡漠为首发症状,伴有精神运动发育迟滞。头颅MR... 目的探讨NADH脱氢酶1(ND1)基因m.3688G>A变异导致线粒体脑肌病Leigh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由ND1基因m.3688G>A变异导致Leigh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岁3个月男性患儿,以表情淡漠为首发症状,伴有精神运动发育迟滞。头颅MRI示双侧基底节、丘脑、大脑脚以及大脑皮质区多发异常信号影,病灶大致呈对称分布。基因检测在ND1上发现一个意义未明的线粒体碱基变异m.3688G>A。结合临床特征及文献复习,患儿确诊为新发基因变异的Leigh病。文献复习显示,mtDNA变异数量是决定临床表型的关键因素。结论线粒体基因检测技术是诊断线粒体疾病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脑肌病 LEIGH病 线粒体基因 基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样相关蛋白MRP8/14在小鼠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脑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阳 黄丹萍 +3 位作者 赵冰新 李之珩 陶云珍 陈旭勤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3-263,共11页
细菌性脑膜炎是各种细菌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脑实质、脑膜或血管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而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是目前细菌性脑膜炎最常见和最主要的致病菌之一.研究SP性脑膜炎脑损伤的发生发展机制可为寻求... 细菌性脑膜炎是各种细菌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脑实质、脑膜或血管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而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是目前细菌性脑膜炎最常见和最主要的致病菌之一.研究SP性脑膜炎脑损伤的发生发展机制可为寻求该疾病新的治疗手段提供初步的实验和理论依据.通过探讨髓样相关蛋白MRP8/14对小鼠脑组织中IgG,Albumin,NSE,caspase3的影响,探讨MRP8/14在小鼠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脑损伤中的作用.将48只1. 5~2个月健康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四组:磷酸缓冲盐溶液对照组(PBS组)、MRP8/14蛋白组(MRP8/14组)、肺炎链球菌组(SP组)、肺炎链球菌+MRP8/14蛋白组(SP+MRP8/14组),每组12只;经侧脑室穿刺分别注入PBS、MRP8/14蛋白、SP混悬液、SP+MRP8/14建立动物模型.注射后6,24,48 h对小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和体质量的变化率测定;处死小鼠取脑,记录脑组织含水量变化;观察不同时间点小鼠脑组织中Nissl染色阳性细胞及其数量的改变;制备脑组织匀浆,采用ELISA法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指标IgG,Albumin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中脑损伤标志物NSE、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侧脑室注射6,24,48 h后,SP组小鼠与PBS组相比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Nissl染色阳性神经细胞数量减少,IgG和Albumin浓度明显增加,NSE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SP+MRP8/14组与SP组相比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增加,Nissl染色阳性神经细胞数量减少,IgG和Albumin浓度增加,NSE阳性细胞数减少,caspase3表达升高趋势更加明显.因此,在小鼠SP性脑膜炎模型中,髓样相关蛋白MRP8/14加剧了SP性脑膜炎小鼠的临床症状、脑水肿、脑组织神经元丢失及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P8/14 SP性脑膜炎 IGG NSE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合并抗接触蛋白关联蛋白2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1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敏 汤继宏 +3 位作者 张兵兵 王曼丽 邵艺华 徐巧岚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3-28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合并抗接触蛋白关联蛋白2(Caspr 2)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ADEM合并抗Caspr2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女性,7岁10月龄,因发热伴精神差入院,病程中相继出现... 目的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合并抗接触蛋白关联蛋白2(Caspr 2)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ADEM合并抗Caspr2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女性,7岁10月龄,因发热伴精神差入院,病程中相继出现癫痫发作、嗜睡、昏迷、认知功能损害、精神性格改变、失眠、神经性疼痛等。头颅磁共振(MRI)表现为T2WI、FLAIR序列双侧大脑半球内多发散在斑片状高信号影。病程第4天患儿脑脊液Caspr 2抗体阴性,病程第21天复查脑脊液Caspr 2抗体转为阳性,诊断为ADEM合并抗Caspr 2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并加用血浆置换,患儿临床及头颅MRI恢复良好。结论ADEM合并抗Caspr 2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罕见,及时完善血液和脑脊液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抗体、头颅MRI等相关辅助检查有利于及时诊治,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自身免疫性脑炎 抗接触蛋白关联蛋白2抗体 临床特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点燃致癎大鼠海马TNF-αmRNA表达和细胞凋亡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旭勤 王浙东 +2 位作者 包关水 李岩 张学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6-319,共4页
目的测定杏仁基底外侧核电点燃癫癎大鼠海马TNF-α mRNA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探讨TNF-α/ TNF-R1介导的死亡信号途经在癫癎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杏仁核点燃癫癎模型,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电点燃大鼠海马组织的TNF-α mRNA表达,用原... 目的测定杏仁基底外侧核电点燃癫癎大鼠海马TNF-α mRNA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探讨TNF-α/ TNF-R1介导的死亡信号途经在癫癎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杏仁核点燃癫癎模型,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电点燃大鼠海马组织的TNF-α mRNA表达,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该部位细胞凋亡变化。结果电点燃大鼠海马TNF-α mRNA表达升高,点燃大鼠海马细胞凋亡明显增多。结论在电点燃癫癎大鼠模型中,TNF-α可能参与了点燃过程,海马细胞凋亡增加,这些与癫癎发作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点燃 杏仁基底外侧核 肿瘤坏死因子-Α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期大鼠青霉素点燃后大脑皮质自噬标记蛋白LC-3表达及E-64d干预效应的研究
20
作者 张乐玲 倪宏 闫建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研究发育期大鼠反复惊厥后大脑皮层中自噬标记蛋白LC-3的表达,以及E-64d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生后21 d的SD大鼠随机分成惊厥组、对照组、干预组3组,每组24只。惊厥组大鼠隔日腹腔注射青霉素(4.8×106U/kg),连续6次,诱导惊厥发作... 目的研究发育期大鼠反复惊厥后大脑皮层中自噬标记蛋白LC-3的表达,以及E-64d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生后21 d的SD大鼠随机分成惊厥组、对照组、干预组3组,每组24只。惊厥组大鼠隔日腹腔注射青霉素(4.8×106U/kg),连续6次,诱导惊厥发作;对照组大鼠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干预组大鼠于腹腔注射青霉素诱导惊厥发作前,腹腔注射E-64d(4μg)。惊厥组和干预组大鼠于末次惊厥后3 h、12 h、24 h和出生51 d处死并取其大脑皮质,对照组大鼠也在相应时间点取大脑皮质。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blot)分别检测大鼠大脑皮质中自噬标记蛋白LC-3的表达。结果惊厥组大鼠于末次惊厥后3 h、12 h、24 h大脑皮层LC3II/LC3I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1~10.353,P均<0.05);干预组与惊厥组大鼠比较,LC3II/LC3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1~5.980,P均<0.05)。在出生51 d时,三组大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大鼠惊厥急性期LC-3蛋白明显上调,自噬途径被激活,而E-64d参与了自噬途径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发育期 LC-3 E-64d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