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胖儿童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狄云霏 丁粤粤 +6 位作者 徐秋琴 吕海涛 陈临琪 吴海瑛 陈秀丽 史晓燕 陈婷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7-360,共4页
目的:探索肥胖儿童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改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及儿童保健科就诊的94例肥胖儿童和57例体检健康儿童。比较两组BMI、性别、年龄、血尿... 目的:探索肥胖儿童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改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及儿童保健科就诊的94例肥胖儿童和57例体检健康儿童。比较两组BMI、性别、年龄、血尿酸、血脂、空腹血糖和胰岛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baPWV、BMI的Z分数(Z-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的差异。比较肥胖儿童中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青春期组和青春期前组baPWV的差异。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baPWV的影响因素。结果:肥胖儿童的baPWV慢于健康儿童(P=0.036)。肥胖儿童中,高血压组的baPWV快于正常血压组,青春期组快于青春期前组(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BP和HOMA-IR是肥胖儿童baPWV的影响因素,B(95%CI)为10.959(4.745~17.173)和3.416(0.771~6.061)。结论:肥胖儿童baPWV与血压、HOMA-IR、青春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儿童 动脉硬化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应变和应变率评估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儿右心室功能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秋琴 严文华 +1 位作者 周万平 丁粤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17-2020,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PAH)时二维右心室长轴整体和局部应变和应变率的变化,及其与右心室FAC和Tei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5例,分为无PAH组(n=17)和PAH组(n=48),PAH组再... 目的探讨小儿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PAH)时二维右心室长轴整体和局部应变和应变率的变化,及其与右心室FAC和Tei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5例,分为无PAH组(n=17)和PAH组(n=48),PAH组再按肺动脉压力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同时选择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超声心动图检查主、肺动脉内径、各个瓣膜口血流频谱,保存二维标准心尖四腔心连续三个心动周期动态图像,导入Vivid7Echopac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结果①二维右心室长轴整体和局部应变和应变率在PAH组明显低于无PAH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着肺动脉压力程度加重,应变和应变率值下降。②二维右心室长轴整体应变和应变率与FAC呈显著正相关,与Tei指数显著负相关。结论二维右心室应变和应变率能恰当地评估右心室整体和局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先天性 肺动脉高压 应变 应变率 TEI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在多柔比星所致大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褪黑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钱为国 严文华 +1 位作者 吕海涛 孙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NF-κB在多柔比星(Dox)心肌病中的作用及褪黑素(MT)的干预作用。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ox模型组、Dox+MT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的活性,分光光密度法检测心肌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 目的探讨NF-κB在多柔比星(Dox)心肌病中的作用及褪黑素(MT)的干预作用。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ox模型组、Dox+MT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的活性,分光光密度法检测心肌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F-κB在Dox模型组显著活化,MT可抑制NF-κB的激活(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ox组NO含量、iNOS活性和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MT干预后均显著降低。结论NF-κB参与心肌氧化应激损伤,促进心肌细胞凋亡。MT可抑制NF-κB活化,减少自由基的生成,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对Dox心肌病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多柔比星 心肌疾病 NF-ΚB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经食管超声探头在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侯翠 徐秋琴 +3 位作者 王辉 丁粤粤 李炘 孙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6-250,共5页
目的研究微型经食管超声探头(micro-TEE)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评估其诊断准确性及图像质量。资料与方法收集行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的68例患儿,术中行micro-TEE监测,与术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结果比较,评... 目的研究微型经食管超声探头(micro-TEE)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评估其诊断准确性及图像质量。资料与方法收集行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的68例患儿,术中行micro-TEE监测,与术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结果比较,评估其诊断准确性。根据体重将患儿分为A组(<3.5 kg)、B组(3.5~7.0 kg)和C组(>7.0 kg)。对术中图像进行评分,比较3组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术中micro-TEE监测68例,发现残余问题13例,2例立即再处理;发现心功能减低3例,其中1例协助决定延迟关胸。术后TTE发现残余分流18例,心功能减低5例,均无需再次手术。术中micro-TEE与术后TTE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图像质量评分显示,3组间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cro-TEE术中监测可获得准确、满意的图像,在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科手术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心脏外科手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婴儿 出生时低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及儿童声带麻痹42例病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尹德佩 窦训武 +5 位作者 徐秋琴 朱慧娥 樊明月 刘亮 杨素娜 张海港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分析婴幼儿和儿童声带麻痹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声带麻痹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年龄、声带麻痹的侧别、临床表现及病因。结果42例声带麻痹患儿中,左侧35例(83.33%),右侧4例(9.52%),双侧3例(7.14%)。其中1岁以下患儿31例(73.81... 目的分析婴幼儿和儿童声带麻痹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声带麻痹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年龄、声带麻痹的侧别、临床表现及病因。结果42例声带麻痹患儿中,左侧35例(83.33%),右侧4例(9.52%),双侧3例(7.14%)。其中1岁以下患儿31例(73.81%),1~<3岁4例(9.52%),3~<6岁4例(9.52%),6~10岁3例(7.14%)。1岁以下31例中13例(41.90%)合并先天性心脏病,2例(6.45%)与胸外科手术相关,1例诊断为Arnold-chiari综合征,其余15例(48.39%)原因不明;1~<3岁4例中2例与长春新碱化疗相关,1例发生于动脉导管未闭行介入封堵术后,1例原因不明;3~<6岁4例患儿中2例伴先天性心脏病,1例与长春新碱化疗相关,1例为球麻痹;6~10岁3例患儿中2例为脑肿瘤侵犯颈静脉孔区,1例原因不明。结论婴幼儿及儿童声带麻痹的病因与成人不同,小于1岁的声带麻痹患者,病因应首先考虑先天性心脏病;大龄儿童应注意是否存在颅内占位病变;对于血液病化疗后的声带麻痹小儿患者,需着重鉴别长春新碱引起的周围神经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儿童 声带麻痹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在评估新生儿左心室功能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侯翠 徐秋琴 +3 位作者 李晴晴 胡心璐 王辉 丁粤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74-1279,1281,共7页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估新生足月儿与早产儿的左心室心肌应变,比较两者左心室功能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正常新生儿81例(足月儿42例、早产儿39例),应用二维斑点追踪...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估新生足月儿与早产儿的左心室心肌应变,比较两者左心室功能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正常新生儿81例(足月儿42例、早产儿39例),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测量其左心室心肌各节段纵向峰值应变、各节段圆周峰值应变、左心室平均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PS-avg)及左心室平均整体周向峰值应变(GCPS-avg),并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M、LVEF-Simpson)、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二尖瓣环室间隔侧舒张早、晚期运动速度(E′、A′)及早、晚期运动速度比值(E′/A′),比较足月儿与早产儿左心室应变及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差异。结果足月儿与早产儿的GLPS-avg、心尖二腔切面纵向峰值应变(GLPS-a2c)、GCPS-avg、中段及心尖段圆周峰值应变(GCPS-M及GCP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2.18,P均<0.05),四腔切面及三腔切面纵向峰值应变(GLPS-a4c及GLPS-a3c)、基底段圆周峰值应变(GCPS-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产儿GLPS-a4c、GLPS-a2c、GLPS-a3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0,P=0.044),其中GLPS-a4c最高;GCPS-B、GCPS-M、GCP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15,P<0.001)。足月儿GCPS-B、GCPS-M、GCP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95,P<0.001),自基底段至心尖段应变值增高。两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中LVE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M、LVFS-M、LVEFSimpson、E′、A′、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是一种新的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方法,可以早期发现早产儿与足月儿左心室功能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 早产 心室功能 纵向峰值应变 圆周峰值应变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家庭中儿童主要照护者的用药健康素养:一项全国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霍记平 杨兴华 +20 位作者 王兴河 郑爱萍 杨健 许馨文 张红 于国超 严金玲 马姝丽 董琳 谢娟 杨卉 彭静 黄洁 马春艳 赵瑞玲 任艳丽 张姗 马志敏 王晓玲 申昆玲 赵志刚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87-1295,共9页
目的评估中国儿童主要照护者的健康素养水平及其与儿童用药错误之间的潜在相关性,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儿童用药安全。方法对2018年6月1日—8月31日在全国104家医院儿科门诊就诊儿童的主要照护者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家庭药柜儿... 目的评估中国儿童主要照护者的健康素养水平及其与儿童用药错误之间的潜在相关性,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儿童用药安全。方法对2018年6月1日—8月31日在全国104家医院儿科门诊就诊儿童的主要照护者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家庭药柜儿童药品储备情况以及照护者给儿童用药的认知和行为。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照护者健康素养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49982份有效调查问卷被纳入最终分析。我国家庭药柜储备排名前三名的儿童用药分别为感冒药(85.09%)、解热镇痛药(口服)(46.41%)和镇咳祛痰药(29.39%)。给儿童服药的人员绝大部分为父母(84.34%)。照护者有较强的阅读药品说明书(97.00%)和用药前咨询专业人士(92.60%)的意识。不正确的用药认知和行为仍然常见,50.89%的照护者曾给儿童服用过成人药物,16.06%的家庭发生过儿童药物中毒。22~40岁的照护者的健康素养显著高于22岁以下的照护者。祖父母的用药健康素养显著低于父母。教育水平较高的照护者给儿童使用成人药和导致儿童发生药物中毒的风险显著降低。结论教育水平较高的照护者有较高的健康素养,提高照护者的受教育程度有利于儿童用药安全。祖父母和22岁以下父母的用药健康素养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用药 照护者 健康素养 用药错误 家庭药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高血压伴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临床分析
8
作者 曹磊 孙凌 +4 位作者 吕海涛 侯淼 陈烨 王波 严文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3-755,共3页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可发生在各年龄组及多种不同疾病中,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觉障碍、意识障碍、抽搐及CT和MRI的特征性改变,常常合并高血压。在儿童中的报道较少,本...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可发生在各年龄组及多种不同疾病中,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觉障碍、意识障碍、抽搐及CT和MRI的特征性改变,常常合并高血压。在儿童中的报道较少,本文报道2例儿童P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高血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评价急性期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非扩张性损害的左前降支血流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丁粤粤 徐秋琴 +4 位作者 任彦 孙凌 张建敏 吕海涛 严文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29-53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期川崎病(KD)合并冠状动脉非扩张性损害患儿左前降支(LAD)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分析31例急性期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非扩张性损害患儿(KD组)的LAD血流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分析〈1岁、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期川崎病(KD)合并冠状动脉非扩张性损害患儿左前降支(LAD)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分析31例急性期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非扩张性损害患儿(KD组)的LAD血流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分析〈1岁、1~3岁和〉3岁3个亚组KD患儿急性期LAD近段内径、血流量、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PDV)、平均血流速度(MDV)、速度时间积分(VTI),并分别与27名正常儿童(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不同年龄段急性期非冠状动脉扩张性KD患儿,其LAD近段血流参数PDV、MDV及VT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但LAD近段内径、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组内比较:〈1岁、1~3岁及〉3岁亚组LAD近段内径、血流量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DV、MDV及VT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内比较:随着年龄的增加,LAD内径、LAD血流量增加,PDV、MDV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VT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KD急性期冠状动脉炎性病变可导致LAD血流速度增加;研究LAD的血流动力学有助于早期诊断和评估非冠状动脉扩张性KD的冠状动脉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冠状动脉疾病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无扩张川崎病左前降支血流动力学超声评估及随访 被引量:3
10
作者 丁粤粤 徐秋琴 +2 位作者 王辉 侯翠 吕海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无扩张(nCAL)川崎病(KD)不同分期左前降支(LAD)血流动力学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40例nCAL-KD儿童、32例发热儿童和26例正常儿童的LAD血流多普勒超声表现,急性期nCAL-KD40例,亚急性期、恢复期分别为38例和28例,记录...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无扩张(nCAL)川崎病(KD)不同分期左前降支(LAD)血流动力学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40例nCAL-KD儿童、32例发热儿童和26例正常儿童的LAD血流多普勒超声表现,急性期nCAL-KD40例,亚急性期、恢复期分别为38例和28例,记录LAD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PDV)、平均血流速度(MDV)、速度时间积分(VTI)及舒张期血流量(Q)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CAL-KD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及发热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DV、MDV、VTI和Q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CAL-KD亚急性期和恢复期VTI值均较发热组和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冠状动脉无扩张性川崎病LAD血流增加,超声血流动力学监测对nCAL-KD随访评估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非扩张性冠状动脉损害 左前降支 超声心动描记术: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医学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9
11
作者 贺永明 吕海涛 郝创利 《医学与哲学》 2001年第11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循证医学 临床经验 诊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树突状细胞亚群变化及意义初探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娜娜 孟丽君 +8 位作者 张欠文 张帆 侯淼 陈烨 王波 严文华 吕海涛 孙凌 黄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00-504,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1年5月就诊的初发急性期KD患儿的临床资料。KD患儿分别于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前、后取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DC亚... 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1年5月就诊的初发急性期KD患儿的临床资料。KD患儿分别于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前、后取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DC亚群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及CD1c^(+)髓样树突状细胞(mDC)数量和比例及表面功能分子HLA-DR、CD86、CD40蛋白表达水平。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KD组患儿32例,男19例、女13例,中位年龄37.0(22.3~58.5)月。对照组23例,男14例、女9例,中位年龄52.0(30.0~65.0)月。KD组患儿IVIG治疗前、治疗后的pDC、CD1c^(+)mDC占外周血总DC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组CD1c^(+)mDC占外周血总DC比例高于治疗前;治疗前组pDC、CD1c^(+)mDC数量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pDC表面CD86、CD40表达以及CD1c^(+)mDC表面HLA-DR、CD8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KD患儿pDC和CD1c^(+)mDC数量与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CD1c^(+)mDC细胞数量与血沉也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KD患儿外周血循环中pDC和CD1c^(+)mDC存在数量不足及功能受损,pDC和CD1c^(+)mDC可能参与了KD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树突状细胞 抗原提呈分子 共刺激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合并腮腺炎6例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钱为国 严文华 +1 位作者 吕海涛 孙凌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3-394,共2页
川崎病合并腮腺炎既往报道较少,现总结本院收治的川崎病合并腮腺炎6例病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
关键词 腮腺炎 川崎病 临床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超声纹理特征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儿童不完全性川崎病
14
作者 林逸翔 倪峻成 +3 位作者 张弛 苏沐霖 吴怡 徐秋琴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5年第7期1091-1096,共6页
目的观察基于冠状动脉超声纹理特征(TF)的机器学习(ML)模型预测儿童不完全性川崎病(IKD)的价值。方法以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纳入48例IKD及48例非KD患儿,按7∶3比例划分训练集(n=67,34例IKD、33例非KD)与测试集(n=29,14例IKD、15例非KD)。... 目的观察基于冠状动脉超声纹理特征(TF)的机器学习(ML)模型预测儿童不完全性川崎病(IKD)的价值。方法以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纳入48例IKD及48例非KD患儿,按7∶3比例划分训练集(n=67,34例IKD、33例非KD)与测试集(n=29,14例IKD、15例非KD)。针对训练集筛选最优临床-实验室指标(C-L)相关特征及TF;分别基于二者及其结合构建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logistic回归(LR)、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分类决策树(DT)及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共6种ML模型用于预测儿童IKD;于训练集进行训练、于测试集进行验证,筛选其中的最佳模型,比较其曲线下面积(AUC),并以决策曲线分析(DCA)观察最优TF ML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共获得3个最优C-L相关特征及8个最优TF。以之构建的C-L ML、TF ML及C-L-TF ML模型中,C-L-LR模型、TF-LR模型及C-L-TF-SVM模型为最佳,其在训练集的AUC分别为0.891、0.985及0.965,在测试集分别为0.676、0.971及0.948。TF-LR模型与C-L-TF-SVM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大于C-L-LR模型(P均<0.05);而TF-LR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临床获益均较高。结论冠状动脉超声TF-LR模型能有效预测儿童IK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超声检查 机器学习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表面PAC-1表达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郑晨 黎璇 +6 位作者 丁粤粤 徐秋琴 曹磊 沈洁 孙凌 吕海涛 陈烨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不同时期血小板表面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KD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关性。方法以2016年3—9月住院KD患儿为研究对象(27例),同时设发热对照组(36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不同时期血小板表面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KD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关性。方法以2016年3—9月住院KD患儿为研究对象(27例),同时设发热对照组(36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KD患儿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进一步分为冠状动脉损伤(CAL)组和无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采集各组儿童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AC-1表达水平。结果 KD患儿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与发热及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PAC-1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健康对照组最低;KD患儿在亚急性期血小板PAC-1表达水平最高,其次为急性期和恢复期。亚急性期时,CAL组血小板PAC-1表达水平较NCAL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D患儿在整个病程中血小板PAC-1表达水平升高,提示存在血小板活化;KD患儿亚急性期PAC-1表达水平升高最明显,且CAL组较NCAL组明显升高,提示血小板活化与KD冠状动脉损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纤维蛋白原受体 血小板活化 冠状动脉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发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佳慧 成芳芳 +1 位作者 孔小行 吕海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85-489,共5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再发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8年间收治的再发性KD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2 112例初发KD患儿,其中35例再发,再发率1.66%。35例再发KD患儿首次发病后KD再发的中位时间为...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再发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8年间收治的再发性KD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2 112例初发KD患儿,其中35例再发,再发率1.66%。35例再发KD患儿首次发病后KD再发的中位时间为13.5(4~69)月。与初发患儿相比,再发患儿的发热时间缩短,四肢硬肿比例较低,C反应蛋白升高,血清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再发KD患儿中,11例初发时有冠状动脉病变(CAL),8例在再发时亦出现CAL。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支原体感染和CD19^+CD23^+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升高是KD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再发风险评分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4(95%CI:0.76~0.91),最佳临界值为1.24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3和0.70。结论 KD发生后至少应随访2年,支原体感染和CD19^+CD23^+淋巴细胞亚群升高可作为KD再发的预测指标。初发KD发生CAL者再发时更易发生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再发 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