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胖儿童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狄云霏 丁粤粤 +6 位作者 徐秋琴 吕海涛 陈临琪 吴海瑛 陈秀丽 史晓燕 陈婷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7-360,共4页
目的:探索肥胖儿童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改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及儿童保健科就诊的94例肥胖儿童和57例体检健康儿童。比较两组BMI、性别、年龄、血尿... 目的:探索肥胖儿童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改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及儿童保健科就诊的94例肥胖儿童和57例体检健康儿童。比较两组BMI、性别、年龄、血尿酸、血脂、空腹血糖和胰岛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baPWV、BMI的Z分数(Z-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的差异。比较肥胖儿童中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青春期组和青春期前组baPWV的差异。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baPWV的影响因素。结果:肥胖儿童的baPWV慢于健康儿童(P=0.036)。肥胖儿童中,高血压组的baPWV快于正常血压组,青春期组快于青春期前组(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BP和HOMA-IR是肥胖儿童baPWV的影响因素,B(95%CI)为10.959(4.745~17.173)和3.416(0.771~6.061)。结论:肥胖儿童baPWV与血压、HOMA-IR、青春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儿童 动脉硬化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小球高滤过对儿童1型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评估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孙辉 薛颖 +6 位作者 黄锋 吴海瑛 谢蓉蓉 王凤云 陈秀丽 陈婷 陈临琪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75-579,共5页
目的研究肾小球高滤过(GHF)对于早期1型糖尿病肾脏病的筛查价值。方法入选100例1型糖尿病患儿,用Macisaac’s公式估算其肾小球滤过率(e GFR),并按照e GFR水平将患儿分为高滤过组43例,正常滤过率组57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高... 目的研究肾小球高滤过(GHF)对于早期1型糖尿病肾脏病的筛查价值。方法入选100例1型糖尿病患儿,用Macisaac’s公式估算其肾小球滤过率(e GFR),并按照e GFR水平将患儿分为高滤过组43例,正常滤过率组57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高滤过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三酰甘油(TG)水平高于正常滤过率组,而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AGL)水平低于正常滤过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滤过组和正常滤过率组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肌酐比值(NAG/Cr)、尿α1微球蛋白/肌酐比值(α1-MG/Cr)的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短、Hb A1c高为GHF的危险因素。结论 GHF可反映1型糖尿病患儿血糖、血脂的紊乱情况,其与糖尿病患儿肾脏损伤的相关性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脏病 肾小球高滤过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6例矮小症患者遗传学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王莉莉 吴海瑛 +7 位作者 谢蓉蓉 王凤云 陈婷 陈秀丽 孙辉 王晓艳 张丹丹 陈临琪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49-354,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矮小症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0月因生长缓慢就诊的矮小症患儿为研究对象。行矮小相关基因的全外显子测序,对发现的可能的染色体片段拷贝数变异者进一步完善基因芯片检查,比较基因检测阳性与阴性组之间... 目的探讨儿童矮小症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0月因生长缓慢就诊的矮小症患儿为研究对象。行矮小相关基因的全外显子测序,对发现的可能的染色体片段拷贝数变异者进一步完善基因芯片检查,比较基因检测阳性与阴性组之间临床表型差异。结果共纳入186例矮小症患儿,中位年龄7.3(5.1~9.1)岁,男103例、女83例。共检测出69例阳性结果,阳性检出率37.1%。其中54例通过全外显子基因测序诊断,15例通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诊断。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特殊面容和骨骼发育异常是儿童矮小症基因检测结果阳性发生的预测因素(P均<0.05)。结论全外显子测序是检测儿童矮小症遗传病因的有效技术手段,伴有特殊面容和/或骨骼发育异常的患儿更可能检测到遗传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小症 遗传病因 基因型 临床表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鸟氨酸血症-高氨血症-同型瓜氨酸尿症综合征一例
4
作者 华敏 陈临琪 +5 位作者 陈婷 谢蓉蓉 王凤云 陈秀丽 王莉莉 吴海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1-443,共3页
高鸟氨酸血症-高氨血症-同型瓜氨酸尿症综合征(hyperornithinemia-hyperammonemia-homocitrullinuria syndrome,HHH综合征)是由于编码鸟氨酸转移蛋白-1(ORNT1[1])的SLC25A15基因突变导致线粒体鸟氨酸转移蛋白功能缺陷,致使胞质中鸟氨酸... 高鸟氨酸血症-高氨血症-同型瓜氨酸尿症综合征(hyperornithinemia-hyperammonemia-homocitrullinuria syndrome,HHH综合征)是由于编码鸟氨酸转移蛋白-1(ORNT1[1])的SLC25A15基因突变导致线粒体鸟氨酸转移蛋白功能缺陷,致使胞质中鸟氨酸含量升高,肝脏尿素循环障碍,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其中以神经系统症状较为显著。HHH综合征具有泛种族性分布,主要流行于加拿大、意大利、日本,其余地区存在散在分布[2]。HHH综合征发病率数据仍然缺乏,现有研究[3-5]结果显示,HHH综合征占尿素循环障碍性疾病的1.0%~3.8%。本文分析一例HHH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目的在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鸟氨酸血症-高氨血症-同型瓜氨酸尿症综合征 SLC25A15基因 肝功能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例45,X/46,XY性染色体嵌合患儿临床表现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秀丽 吴海瑛 +3 位作者 付明翠 王红英 徐鸥 陈临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17-1424,共8页
目的·分析45,X/46,XY性染色体嵌合患儿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通过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 目的·分析45,X/46,XY性染色体嵌合患儿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通过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等方法确诊的45,X/46,XY性染色体嵌合患儿的临床表现、性激素水平、性腺病理等。结果·共有23例患儿明确诊断为45,X/46,XY性染色体嵌合,其中11例为女性表型,12例为男性表型。其中12例患儿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可明确诊断,10例患儿需结合FISH明确诊断,仅1例患儿通过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明确诊断。初诊年龄为(0.3~14.9)岁,女性表型患儿平均初诊年龄为(9.3±3.9)岁,大于男性表型患儿[(4.4±3.7)岁,P<0.05]。所有1岁以上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生长迟缓,女性表型患儿矮小程度更严重。女性表型患儿中3例存在阴蒂增大,其余患儿外生殖器外观无男性化表现;女性表型患儿外生殖器男性化评分(external masculinization core,EMS)为0~2.5分。12例男性表型患儿均处于青春前期状态,4例存在尿道下裂合并隐睾,3例存在单纯尿道下裂,3例存在小睾丸,2例外生殖器无异常。男性表型患儿的EMS为4~12分,平均分为10.5分。女性表型患儿均存在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男性表型患儿促性腺激素水平大多与年龄相匹配。有3例患儿出现性腺母细胞瘤,均为女性表型患儿。结论·45,X/46,XY性染色体嵌合患儿临床表现多样;应重视该类患儿性腺肿瘤的发生;EMS对患儿临床评估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嵌合 身材矮小 性腺肿瘤 荧光原位杂交 外生殖器男性化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一家系TRAPPC2基因变异分析
6
作者 王莉莉 吴海瑛 +7 位作者 孙辉 王晓艳 张丹丹 谢蓉蓉 王凤云 陈婷 陈秀丽 陈临琪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21-323,共3页
目的分析由TRAPPC2基因变异致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SEDT-XL)的临床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个SEDT-XL家系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先证者,9岁2个月,因生长缓慢就诊,语言、运动及智力发育正常。身高115 cm(<-3S... 目的分析由TRAPPC2基因变异致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SEDT-XL)的临床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个SEDT-XL家系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先证者,9岁2个月,因生长缓慢就诊,语言、运动及智力发育正常。身高115 cm(<-3SD),臂间距109 cm,上部量56 cm,下部量59 cm,体质量21 kg,招风耳,尖下颌,牙列不齐,颈短,脊柱侧弯,心肺腹未见异常。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和舅舅的外周血行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TRAPPC2基因4号外显子区域存在1个半合子变异c.115 delC,导致氨基酸改变p.Q 39 Sfs*3。该半合子变异来自其母亲,其舅舅存在相同的半合子变异位点。结论TRAPPC2基因4号外显子区域c.115delC突变为该家系SEDT-XL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 TRAPPC2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二酰辅酶A脱羧酶缺乏症1例
7
作者 吴慧荣 谢蓉蓉 +2 位作者 陈秀丽 王晓艳 陈临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5-327,共3页
丙二酰辅酶A脱羧酶缺乏症(malonyl-CoA decarboxylase deficiency,MLYCDD;MIM 248360)又称丙二酸尿症、丙二酸血症,是由丙二酰辅酶A脱羧酶(malonyl-CoA decarboxylase,MCD;MIM 606761)缺陷导致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1-3]。其临... 丙二酰辅酶A脱羧酶缺乏症(malonyl-CoA decarboxylase deficiency,MLYCDD;MIM 248360)又称丙二酸尿症、丙二酸血症,是由丙二酰辅酶A脱羧酶(malonyl-CoA decarboxylase,MCD;MIM 606761)缺陷导致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1-3]。其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发育迟滞、癫痫、心肌病、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肌张力低下等,实验室检查表现为特征性尿中丙二酸及甲基丙二酸排泄增多,血中丙二酰肉碱增多。该疾病极为罕见,自1984年Brown GK等[4]首次报道至今,全世界共报道46例患者,国内仅1例。本例为国内首例新生儿期起病的报道,并发现致病基因2、5号外显子区域杂合缺失,为新发现未报道变异,丰富了该病的基因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期 肌张力低下 代谢性酸中毒 甲基丙二酸 基因变异 心肌病 缺乏症 致病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