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园特征及与水域距离对其夏季温湿效应影响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被引量:17
1
作者 肖湘东 丁敏 +2 位作者 董丽 王怡倩 王利芬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8-53,共6页
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热岛效应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城市地区的夏季高温影响着居民健康和舒适性[1]。已有研究表明,城市公园绿地能有效缓解夏季城市热岛效应。以苏州工业园区9个不同公园为研究对象,实地观测每个公园下垫面因子和... 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热岛效应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城市地区的夏季高温影响着居民健康和舒适性[1]。已有研究表明,城市公园绿地能有效缓解夏季城市热岛效应。以苏州工业园区9个不同公园为研究对象,实地观测每个公园下垫面因子和其特征因子,即下垫面组成比例、周长、面积、周长面积比、形状指数、分维数、郁闭度、绿地率和与水域距离,分析它们对微气候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域覆盖率对公园的降温增湿作用正相关性最显著,其对公园降温增湿作用贡献最大。公园的周长面积比与其降温增湿作用负相关性最显著,公园的面积与其降温增湿作用的正相关性最显著,公园的周长面积比对其降温增湿作用贡献最大。公园特征因子和其与水域距离因子可以解释公园大约69.7%的降温作用,可以解释公园大约79.4%的增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园绿地 降温增湿效应 与水域距离 下垫面组成比例 苏州工业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_(2.5)消减的街旁绿地植物空间配置模式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徐安祺 初步天 +1 位作者 肖湘东 姜佳怡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0-95,共6页
通过连续监测苏州市工业园区现代大道30块街旁绿地内PM_(2.5)的质量浓度、群落微气候因子及植物结构因子,探究城市街旁绿地的PM_(2.5)浓度消减能力,并从颗粒物消减视角提出城市街旁绿地优化设计策略。结果表明:1)植株郁闭度、种植密度... 通过连续监测苏州市工业园区现代大道30块街旁绿地内PM_(2.5)的质量浓度、群落微气候因子及植物结构因子,探究城市街旁绿地的PM_(2.5)浓度消减能力,并从颗粒物消减视角提出城市街旁绿地优化设计策略。结果表明:1)植株郁闭度、种植密度、常绿植株数量占比与PM_(2.5)浓度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PM_(2.5)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空气温度呈负相关关系,在研究中应将两者统筹兼顾,缺一不可,PM_(2.5)浓度的日变化趋势为早晨、上午、傍晚浓度值高,变化趋势曲线呈现“U”字形;3)在绿地空间植物配置中,多选用当地的乡土树种和优势树种进行种植。在植物配置模式中,“乔灌草-乔灌”多层种植模式的消减作用最强,能有效消减绿地PM_(2.5)浓度。研究结果为城市绿地的系统布局提供较有效的布置建议,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思路和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街旁绿地 植物群落 PM_(2.5)浓度 配置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园“人-花感应”机制研究——以萱草花园为例
3
作者 郑丽 裘江 +2 位作者 刘滨谊 黄宇欣 陈天宇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34,共6页
以萱草花园为例,基于人居环境学、风景园林学、环境心理学理论,以情绪认知、情感、行为ABC理论模型为原模型,围绕花园环境中人对花卉的感知和情感行为反应,展开花园元素如何影响人类情感和心理状态的“人-花感应”机制理论及实证研究。... 以萱草花园为例,基于人居环境学、风景园林学、环境心理学理论,以情绪认知、情感、行为ABC理论模型为原模型,围绕花园环境中人对花卉的感知和情感行为反应,展开花园元素如何影响人类情感和心理状态的“人-花感应”机制理论及实证研究。建立“情绪ABC理论的花园要素拓展模型”,以此推导基于身体参与的感知递进和情感反应的花木促进健康之作用路径,其中花园为其提供了空间、能量和信息的场域。观赏与种植养护萱草的康健园艺实验结果显示,在以抑郁值、焦虑值、压力值、睡眠质量指数和孤独感为监测指标的研究体系中,对照组在整个实验前后所有指标数据无差异,而实验组在萱草主题康健园艺实验前后的所有身心变化指标均在P<0.001水平上呈现极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理解花园的治疗潜力及花园设计提供更广泛的视角,并为将花园元素应用于情绪健康护理实践提供科学研究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萱草花园 人-花感应 情绪健康 环境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沧浪亭的竹景与竹境 被引量:4
4
作者 秦慕文 《现代园艺》 2022年第1期147-149,共3页
沧浪亭是江南园林中最具有整体和谐的造园形式,园中的竹子与整体环境主题深度融合。选取能够体现沧浪亭整体意境的一种植物要素——竹子造景,从其历史久、视觉美、整体美、文化美4个方面,完整深入地认知沧浪亭中竹景的多重审美价值,最... 沧浪亭是江南园林中最具有整体和谐的造园形式,园中的竹子与整体环境主题深度融合。选取能够体现沧浪亭整体意境的一种植物要素——竹子造景,从其历史久、视觉美、整体美、文化美4个方面,完整深入地认知沧浪亭中竹景的多重审美价值,最后提炼沧浪亭竹境的内在含蕴,为正确解读中国古典园林的整体环境艺术系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浪亭 竹景 营境 园林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刊首语
5
作者 翟俊 《风景园林》 2020年第S02期2-3,共2页
梁希先生言:"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一代代风景园林人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勾绘出一幅幅山河画卷,守望呵护着我们的绿色家园。风景园林学是一门探究人与环境关系的综合性学... 梁希先生言:"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一代代风景园林人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勾绘出一幅幅山河画卷,守望呵护着我们的绿色家园。风景园林学是一门探究人与环境关系的综合性学科,编织着自然与人文的事件和过程。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引领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风景园林行业和教育在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色家园 绿色可持续发展 刊首语 综合性学科 生态文明建设 自然与人文 新时代背景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