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中SCFX-AYRL染料的溶解性研究
1
作者 赵向阳 闫凯 龙家杰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04,共7页
染料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SCF-CO_(2))中的良好溶解性是超临界无水染色技术应用的前提和基础。采用研制的超临界流体溶解度测试装置,研究了活性分散红SCFX-AYRL专用染料在SCF-CO_(2)中的溶解性,并分别从流体处理时间、温度、系统压力... 染料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SCF-CO_(2))中的良好溶解性是超临界无水染色技术应用的前提和基础。采用研制的超临界流体溶解度测试装置,研究了活性分散红SCFX-AYRL专用染料在SCF-CO_(2)中的溶解性,并分别从流体处理时间、温度、系统压力和助溶剂应用方面对该专用染料溶解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当系统压力为20 MPa、温度为80~130℃时,SCF-CO_(2)中该染料在30~60 min可达到溶解平衡,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流体温度和系统压力可提高专用染料的溶解性;加入助溶剂可显著改善染料的溶解行为,提高其溶解度及溶解速率,降低温度、压力等系统因素的影响;Chrastil经验模型可实现对SCF-CO_(2)和SCF-CO_(2)/助溶剂体系中该专用染料溶解行为的良好关联和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 活性分散染料 溶解性 助溶剂 溶解度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对芳纶1313专用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蔡冲 张聪 +3 位作者 文美莲 肖红 施楣梧 龙家杰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35,共6页
为研究超临界CO_(2)流体中温度对专用染料在芳纶1313上的染色性影响和超临界CO_(2)流体预处理对该类纤维在传统水浴中的染色影响,采用专用红SCF-ANBL染料在超临界CO_(2)流体内不同温度条件下对芳纶1313进行染色,同时对超临界CO_(2)流体... 为研究超临界CO_(2)流体中温度对专用染料在芳纶1313上的染色性影响和超临界CO_(2)流体预处理对该类纤维在传统水浴中的染色影响,采用专用红SCF-ANBL染料在超临界CO_(2)流体内不同温度条件下对芳纶1313进行染色,同时对超临界CO_(2)流体预处理的该类纤维在传统水浴内进行染色。实验结果表明,专用红SCF-ANBL在超临界CO_(2)流体及传统水浴介质中对芳纶1313染色良好。当超临界CO_(2)流体温度在60~120℃内变化时,专用分散红SCF-ANBL染料具有优良的低温上染性能,但随温度升高其上染性提高缓慢。芳纶1313经超临界CO_(2)流体预处理后,其在传统水浴介质中的染色性能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流体 芳纶纤维 染色性能 专用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2流体温度对PBT纤维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聪 余志金 +1 位作者 蒋耀兴 龙家杰 《纺织导报》 CAS 2019年第7期78-81,共4页
使用扫描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等方法,对不同温度超临界CO2流体中PBT纤维表面形态结构、聚集态结构、化学结构及耐热性能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由于CO2流体的增塑膨化作用,在不同温度... 使用扫描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等方法,对不同温度超临界CO2流体中PBT纤维表面形态结构、聚集态结构、化学结构及耐热性能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由于CO2流体的增塑膨化作用,在不同温度的流体介质中处理时,纤维中各类低聚物、歧聚物不断向表面迁移,并随流体温度升高而变得更明显;而当流体温度高于100℃时,在CO2流体的溶解作用下,纤维表面的各类低聚物、歧聚物开始减少。纤维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表明,随流体温度升高,PPT纤维的结晶度总体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红外光谱分析显示,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流体处理对PBT纤维的化学结构没有显著影响,但使得纤维链段及其主要官能团所处化学环境,以及其排列、超分子结构受到一定影响。不同温度的流体介质可对PBT纤维的宏观热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其中流体温度为80℃时影响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T纤维 超临界CO2流体 结构 结晶度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超临界CO_(2)流体的洗绒工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郑远彬 施楣梧 +5 位作者 肖红 文美莲 王荣 俞金林 徐导 龙家杰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6-32,共7页
在超临界CO_(2)流体中采用微乳液携带清洗剂的方法,对羊绒纤维进行清洗工艺研究。探讨了系统的清洗压力、温度以及时间参数对羊绒纤维脱脂率、白度等洗绒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超临界CO_(2)流体中采用微乳液携带洗绒剂的方法,能... 在超临界CO_(2)流体中采用微乳液携带清洗剂的方法,对羊绒纤维进行清洗工艺研究。探讨了系统的清洗压力、温度以及时间参数对羊绒纤维脱脂率、白度等洗绒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超临界CO_(2)流体中采用微乳液携带洗绒剂的方法,能够有效去除原绒纤维上的油脂、色素及其他相关杂质。推荐洗绒工艺条件为:洗绒压力20 MPa,流体温度60℃,清洗时间60 min。扫描电镜观测结果进一步表明,采用该清洗技术对羊绒纤维表面的黏附杂质去除效果明显,清洗效率高,对纤维鳞片损伤较小。拉伸性能及手感评价结果显示,采用该清洗技术处理后羊绒纤维的拉伸断裂强力损失较小、断裂伸长率变化不显著,且具有优良的柔软性、滑爽性、蓬松性、回弹性及光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流体 羊绒 清洗工艺 微乳液 脱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温度对粘胶织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朱维维 管丽媛 龙家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6-70,共5页
为将简单、高效的超临界CO_(2)流体技术用于粘胶纤维基材的功能性加工,考察了超临界CO_(2)流体不同温度(80℃,100℃和120℃)对粘胶织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经流体不同温度处理后,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粘胶纤维表面形态并未产生变... 为将简单、高效的超临界CO_(2)流体技术用于粘胶纤维基材的功能性加工,考察了超临界CO_(2)流体不同温度(80℃,100℃和120℃)对粘胶织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经流体不同温度处理后,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粘胶纤维表面形态并未产生变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粘胶纤维分子链之间氢键作用强度有一定下降,流体对粘胶纤维起到了增塑膨化作用,但并未改变其化学结构;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粘胶纤维结晶度由处理前的36.57%分别下降至34.5%,30.78%和26.41%,随着温度升高,流体对粘胶纤维结晶区的破坏更加显著;热重差热综合分析显示粘胶纤维热降解性能并未下降;力学性能测试显示粘胶织物拉伸断裂性能仍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流体 粘胶织物 化学结构 结晶度 热降解性能 拉伸断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压力对二醋酸纤维的影响
6
作者 朱维维 龙家杰 +1 位作者 文美莲 施楣梧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7-72,101,共7页
为开展超临界CO 2流体用于二醋酸纤维的功能性加工,考察其对二醋酸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采用多种表征方法探讨了超临界CO 2流体压力对二醋酸纤维化学结构、结晶结构及热性能等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经流体不同压力处理后,二... 为开展超临界CO 2流体用于二醋酸纤维的功能性加工,考察其对二醋酸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采用多种表征方法探讨了超临界CO 2流体压力对二醋酸纤维化学结构、结晶结构及热性能等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经流体不同压力处理后,二醋酸纤维表面形态并未产生变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流体压力的升高使得二醋酸纤维分子链间氢键作用有一定下降,但并未影响到其化学结构。X射线衍射仪分析结果显示,流体对二醋酸纤维起到了增塑膨化作用,分子链有序态一部分向无序态转变,当处理压力为16 MPa,20 MPa时,结晶度由处理前的39.41%分别下降至31.57%,35.14%。热分析结果显示,二醋酸纤维吸热峰的温度及热焓值有一定下降,但热降解性能并未受到明显影响。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结果表明,经流体不同压力处理后,二醋酸纤维仍能保持良好的拉伸断裂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 2流体 二醋酸纤维 表面形态 化学结构 结晶结构 热性能 拉伸断裂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中生物酶洗绒工艺研究
7
作者 王帆 龙姝锦 +4 位作者 李梦悦 蒋宇轩 刘安彤 郑远彬 龙家杰 《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 2023年第1期11-17,共7页
采用多种生物酶(脂肪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和蛋白酶)在超临界CO_(2)中构建(水十酶十助剂)/SCF-CO_(2)反向微乳液体系,并利用该体系对羊绒纤维进行了清洗工艺研究。探讨了不同生物酶种类以及酶用量对羊绒纤维的白度、失重率等清洗效果的... 采用多种生物酶(脂肪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和蛋白酶)在超临界CO_(2)中构建(水十酶十助剂)/SCF-CO_(2)反向微乳液体系,并利用该体系对羊绒纤维进行了清洗工艺研究。探讨了不同生物酶种类以及酶用量对羊绒纤维的白度、失重率等清洗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超临界CO_(2)流体中利用生物酶的方法,能够有效去除羊绒纤维上的油脂,以及纤维素、果胶、蛋白质类杂质。利用实验系统的清洗工艺如下:脂肪酶用量为1.5%(omf),纤维素酶用量为5.0%(omf),果胶酶用量为2.0%~3.0%(omf),蛋白酶用量为0.5%(omf),充分溶于系统的基本工作液;系统压力为20MPa,流体温度为50℃,清洗时间为60min。扫描电镜(SEM)观测结果进一步表明,采用超临界CO_(2)生物酶清洗技术对羊绒表面的各种杂质去除效果明显,纤维表面变得光滑,鳞片层和表面纹路变得更为清晰。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清洗后的羊绒纤维大分子官能团和化学结构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绒 超临界CO_(2)流体 反向微乳液 生物酶 杂质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2处理温度对二醋酸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朱维维 蔡冲 +2 位作者 张聪 龙家杰 施楣梧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4,共7页
为拓展超临界CO2技术在二醋酸纤维加工中的应用,采用不同超临界CO2处理温度对二醋酸纤维进行处理,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多晶衍射仪、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万能强力仪探讨了处理前后纤维表面形态、... 为拓展超临界CO2技术在二醋酸纤维加工中的应用,采用不同超临界CO2处理温度对二醋酸纤维进行处理,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多晶衍射仪、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万能强力仪探讨了处理前后纤维表面形态、化学结构、聚集态结构、热降解性能、热稳定性和断裂强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温度(80、100、120℃)条件下,纤维结晶度均有所下降,由处理前的39.41%分别降低至32.43%、31.57%、32.16%;当温度达120℃时,二醋酸纤维中部分氢键被破坏,纤维耐热性能、热稳定性有一定下降,但并不显著,纤维的表面形态、化学结构并未发生明显改变,拉伸断裂强力仍保持在3.20 cN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二醋酸纤维 表面形态 聚集态结构 热降解性能 热稳定性 拉伸断裂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