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在老年人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清茹 季顺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5-540,共6页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C12芯片法)在老年人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并量化分析不同年龄和性别体检者肿瘤标志物检测值和阳性率的差别,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9 654人,按年龄分为对照组(40-59岁)、老年组(60...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C12芯片法)在老年人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并量化分析不同年龄和性别体检者肿瘤标志物检测值和阳性率的差别,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9 654人,按年龄分为对照组(40-59岁)、老年组(60-79岁)和高龄组(80岁及以上)。采用多肿瘤标志物芯片检测系统检测各组体检者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5-3(CA15-3)、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242(CA242)、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铁蛋白(ferritin)、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人生长激素(HGH)、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游离PSA(f-PSA)共12项肿瘤标志物水平,以超出正常范围为阳性结果,分析3组体检者样本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值和阳性率。结果:1体检者9 654人中共检出阳性结果665人,阳性检出率为6.89%,其中32人经内窥镜、病理学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早期或中期肿瘤,肿瘤检出率为0.33%。2男女体检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不同,男性前5位依次为f-PSA、PSA、CEA、CA19-9和NSE;女性前5位依次为CA19-9、CA125、CEA、NSE和CA242。3 CA19-9、CA242、CEA、NSE、PSA和f-PSA阳性率分布呈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P〈0.01)。4各组体检者AFP、CA125、CA19-9、CA242、CEA、HGH、NSE和PSA检测值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高龄体检者上述指标高于老年组和对照组(P〈0.01),老年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12芯片中CA19-9、CEA、NSE、PSA和f-PSA等肿瘤标志物在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的健康筛查中阳性率高,有助于发现早期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芯片 多肿瘤标志物 高龄老年人 健康体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连续3年筛查对肿瘤检出率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清茹 季成 季顺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3378-3383,共6页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C12芯片)连续3年筛查对肿瘤检出率的影响。方法收集某高校40周岁及以上身体键康、无肿瘤病史教师2013-2015年连续3年的健康体检C12芯片检测结果,分析C12芯片连续筛查对肿瘤检出率的影响。按照年龄分为中年...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C12芯片)连续3年筛查对肿瘤检出率的影响。方法收集某高校40周岁及以上身体键康、无肿瘤病史教师2013-2015年连续3年的健康体检C12芯片检测结果,分析C12芯片连续筛查对肿瘤检出率的影响。按照年龄分为中年组(40~59岁)、老年组(60~79岁)和高龄组(≥80岁),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组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和检测值的特点。结果共3634名教师完成了连续3年的C12芯片检测及相应的随访。汇总11017例的C12芯片检测结果分析表明,其中1027例有1项或多项标志物阳性,阳性率为9.32%。中年组、老年组和高龄组体检者肿瘤标志物总阳性率分别为4.45%、10.84%和26.97%,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P<0.01)。再次检测后仍超过正常值2倍以上的受检者行进一步检查,肿瘤指标单次,连续2次和连续3次阳性的体检者,肿瘤检出率分别为1.46%,6.07%和7.08%,肿瘤检出率随肿瘤标志物持续阳性次数的增多而增大(P<0.01)。结论C12芯片检测的肿瘤标志物总阳性率和肿瘤检出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肿瘤检出率随肿瘤标志物持续阳性次数的增多而增大,C12芯片连续检测有助于提高肿瘤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芯片 多肿瘤标志物 肿瘤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蛋白C与蛋白S基因联合杂合突变家系的基因变异特点与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杏 盛广影 +3 位作者 张威 赵贇霄 夏利军 江淼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91-595,共5页
目的:对1个蛋白C和蛋白S基因联合杂合突变的家系进行各项抗凝功能检测、基因诊断及临床特征分析。序法(Sanger测序法)检测基因突变。结果:在该家系中发现多人为遗传性蛋白C与蛋白S联合杂合突变,其中6位家族成员伴有深静脉血栓症状。结... 目的:对1个蛋白C和蛋白S基因联合杂合突变的家系进行各项抗凝功能检测、基因诊断及临床特征分析。序法(Sanger测序法)检测基因突变。结果:在该家系中发现多人为遗传性蛋白C与蛋白S联合杂合突变,其中6位家族成员伴有深静脉血栓症状。结合家族中各成员的相关基因变异特点和临床表现,分析了遗传因素和继发性因素对该家系成员静脉血栓发病的影响。结果显示该家系中,蛋白C与蛋白S基因联合缺陷携带者有更高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但后天继发性因素仍对其最终是否出现血栓症状起重要作用。结论:静脉血栓形成是多因素导致的疾病,蛋白C合并蛋白S基因联合杂合突变是重要的遗传因素,临床上具有较大的异质性,继发性因素使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C 蛋白S 易栓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Pax5可不依赖与启动子结合促进B细胞淋巴瘤生长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霜竹 张艳青 +1 位作者 郁多男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52-1657,共6页
目的:研究B淋巴细胞转录因子Pax5是否可以经过不依赖与启动子直接结合方式控制B细胞淋巴瘤的生长。方法:将可以产生各种突变型pax5并带GFP荧光的逆转录病毒感染小鼠淋巴瘤细胞系myc3和38B9,48 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FP+淋巴瘤细胞的比... 目的:研究B淋巴细胞转录因子Pax5是否可以经过不依赖与启动子直接结合方式控制B细胞淋巴瘤的生长。方法:将可以产生各种突变型pax5并带GFP荧光的逆转录病毒感染小鼠淋巴瘤细胞系myc3和38B9,48 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FP+淋巴瘤细胞的比例,然后将GFP+和GFP-淋巴瘤细胞一起继续培养或皮下移植至小鼠体内生长,体外每隔3 d或体内成瘤后重新检测GFP+细胞比例并确定其细胞周期参数和凋亡细胞的数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migR-GFP,空载体)相比,突变型Pax5 mt 1-357及缺乏DNA结合功能的突变型Pax5 mt 304-358和野生型Pax5一样均能明显增加GFP+细胞比例(P<0.01),且S及G2/M期GFP+肿瘤细胞明显增多(P<0.01),但只有DNA结合功能的Pax5 mt 1-143与空载体对照一样无法使GFP+细胞比例增加(P>0.05),细胞周期也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Pax5可以经过不依赖与起动子直接结合方式促进B细胞淋巴瘤在体内体外的生长,其主要功能是加速肿瘤细胞分裂而不是降低细胞凋亡。本研究为以Pax5蛋白特定区域作为治疗B细胞淋巴瘤新靶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瘤 PAX5 Pax5突变体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前导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5
作者 袁娇娇 殷杰 +6 位作者 凌婧 沈飞 谢丽倩 白霞 阮长耿 何杨 马珍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05-1210,共6页
目的:拟研制能特异性识别血浆中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前导肽(VWF propeptide,VWFpp)的单克隆抗体,并且通过获得的抗VWFpp的单克隆抗体利用双抗体夹心法建立快速而可靠的检测血浆中VWFpp抗原的方法。方法:使用真核表达的重组人VWFpp(D1、D2... 目的:拟研制能特异性识别血浆中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前导肽(VWF propeptide,VWFpp)的单克隆抗体,并且通过获得的抗VWFpp的单克隆抗体利用双抗体夹心法建立快速而可靠的检测血浆中VWFpp抗原的方法。方法:使用真核表达的重组人VWFpp(D1、D2区)蛋白作为免疫原,以常规方法免疫BALB/c小鼠,获取融合细胞的生长克隆,经过筛选和鉴定后,挑选能特异性分泌VWFpp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然后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构建VWFpp抗原检测试剂盒,用于人血浆VWFpp的测定,对收集的12例行骨髓移植的白血病患者血浆进行VWFpp抗原水平动态检测。结果:最终获得两株可持续传代并分泌VWFpp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分别命名为SZ175和SZ176。经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抗体能特异性识别VWFpp而不能识别成熟的VWF(不含前导肽)。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的原理,将单克隆抗体SZ175和SZ176成功制备成检测VWFpp抗原的试剂盒,动态检测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前后血浆中的VWFpp水平,结果显示移植后较移植前血浆中VWFpp水平有明显上升。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两株抗VWFpp单克隆抗体,并且建立了VWFpp抗原双抗体夹心检测试剂盒,为进一步研究VWFpp的生物学功能以及血管性血友病临床诊断分型和内皮损伤相关疾病的预后监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前导肽 双抗体夹心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