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苯达唑对小鼠动脉血管狭窄的干预效果及机制研究
1
作者 路芳芳 姚佳璐 +2 位作者 钮晓音 翁震 何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8-603,共6页
目的·探讨阿苯达唑(albendazole,ABZ)对小鼠股动脉血管再狭窄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0.5和1 μmol/L ABZ处理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后,分别通过MTT法、Transwell分析及Annex... 目的·探讨阿苯达唑(albendazole,ABZ)对小鼠股动脉血管再狭窄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0.5和1 μmol/L ABZ处理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后,分别通过MTT法、Transwell分析及Annexin V-PI染色流式分析评价其对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同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进行丝切蛋白(cofilin,CFL)和肌球蛋白轻链(myosin light chain,MLC)的磷酸化机制分析。取10周龄野生型雄性C57BL/6小鼠行股动脉外周套管手术及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血管狭窄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等体积溶剂)和ABZ组(1.5 mg/d)进行灌胃干预,4周后收集股动脉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分析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及内膜/中膜(I/M)比值,评价血管再狭窄严重程度。结果·0.5和1 μmol/L ABZ均能够显著抑制VSMCs的增殖和迁移(均P<0.05),而0.5 μmol/L对VSMCs的凋亡无明显影响。ABZ灌胃在小鼠再狭窄模型中能够显著减小新生内膜面积及降低I/M比值,但是对中膜面积并无显著效应。0.5和1 μmol/L ABZ处理均显著抑制CFL去磷酸化和MLC的磷酸化,且呈现浓度依赖的趋势(均P<0.05)。结论·ABZ通过影响细胞骨架蛋白上CFL和MLC的磷酸化,抑制VSMCs迁移和内膜增生,从而对小鼠动脉血管再狭窄发挥治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苯达唑 血管平滑肌细胞 内膜增生 血管阻塞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学生良序公共生活的匮乏及构建途径——基于学校公民教育视角 被引量:3
2
作者 高峰青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40-43,共4页
公共生活是发生在公共领域中的以促进公共意识、公共事务和公共道德品行养成的公民实践交往活动,学生公共生活的匮乏容易造成学校公民教育的关系性存在缺失、互联网时代学生微公共空间意识和公共性的弱化、消解公民教育的文化亲密性。... 公共生活是发生在公共领域中的以促进公共意识、公共事务和公共道德品行养成的公民实践交往活动,学生公共生活的匮乏容易造成学校公民教育的关系性存在缺失、互联网时代学生微公共空间意识和公共性的弱化、消解公民教育的文化亲密性。学校公民教育应立足建构全域的社会公共空间,使学生公共生活与全域的社会公共空间形成有机联系,通过激活学生公民身份解决公共表达和个体话语表达的冲突,重视国家历史和儒家立场的公共生活经验对学生文化情感的形塑,促进学生社会情感和社会共识的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教育 学生公共生活 社会生活 文化亲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协同刺激分子B7-H2和B7-H3与血小板自身抗体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左斌 赵赟霄 +1 位作者 杨剑峰 何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75-1080,共6页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浆中的协同刺激分子B7-H2和B7-H3与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水平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期间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ITP患者61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通...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浆中的协同刺激分子B7-H2和B7-H3与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水平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期间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ITP患者61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通过流式免疫微球(FCIA)方法检测血浆中血小板5种糖蛋白(GPⅨ、GPⅠb、GPⅢa、GPⅡb及P选择素)的自身抗体,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可溶性协同刺激分子B7-H2(s B7-H2)和B7-H3(s B7-H3)水平,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TP患者血浆中5种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自身抗体水平明显升高(P<0.01);ITP患者血浆s B7-H2水平升高(P<0.05),s B7-H3无明显变化;相关性分析显示,s B7-H3与血小板P-选择素自身抗体呈负相关(r=-0.46,P<0.05),并且s B7-H2和s B7-H3水平在P-选择素自身抗体阳性的ITP患者中降低(P<0.05);ITP患者血小板计数与s B7-H2水平之间呈负相关(r=-0.3907,P<0.01)。结论:ITP患者血浆中可溶性协同刺激分子s B7-H2升高,s B7-H3水平与P选择素自身抗体有关,提示协同刺激分子B7-H2和B7-H3可能参与了ITP自身免疫的病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协同刺激分子 自身抗体 P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prss6基因对小鼠放射性肠损伤的影响
4
作者 毛久昂 翁震 +2 位作者 钮晓音 何杨 王振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75-1182,共8页
目的·观察Tmprss6基因对小鼠放射性肠损伤的影响。方法·将7~8周龄雄性野生型(WT)小鼠和Tmprss6基因敲除(Tmprss6^(−/−))小鼠各自随机分成未辐照组以及辐照后6 h、24 h、3.5 d和7 d组。其中,辐照组采用11.5 Gy X射线全腹部照射... 目的·观察Tmprss6基因对小鼠放射性肠损伤的影响。方法·将7~8周龄雄性野生型(WT)小鼠和Tmprss6基因敲除(Tmprss6^(−/−))小鼠各自随机分成未辐照组以及辐照后6 h、24 h、3.5 d和7 d组。其中,辐照组采用11.5 Gy X射线全腹部照射,建立放射肠损伤模型。通过TUNEL染色观察辐照后6、24 h不同肠段隐窝细胞凋亡情况;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辐照后3.5 d不同肠段病理损伤情况;测量不同肠段辐照前和辐照后3.5、7 d的铁含量,以及抗氧化指标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并对铁含量与各项抗氧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辐照后3.5 d,Tmprss6^(−/−)和WT小鼠十二指肠绒毛长度均缩短,平均每毫米横截面隐窝计数均减少;Tmprss6^(−/−)小鼠的十二指肠绒毛长度和隐窝计数低于WT小鼠(均P<0.05)。辐照后6、24 h,Tmprss6^(−/−)小鼠十二指肠段每隐窝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相较于WT小鼠均显著增多(均P<0.05)。而回肠段则相反,辐照后Tmprss6^(−/−)小鼠绒毛长度和隐窝计数显著增加,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均P<0.05)。WT和Tmprss6^(−/−)小鼠十二指肠部位铁含量在辐照后7 d,相较于辐照前均显著升高(均P<0.05);并且Tmprss6^(−/−)小鼠辐照前后的十二指肠铁含量均显著高于同时间点的WT小鼠(均P<0.05)。WT和Tmprss6^(−/−)小鼠辐照后回肠段铁含量较辐照前均升高,其中WT小鼠辐照后3.5 d与辐照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mprss6^(−/−)小鼠辐照后7 d与辐照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辐照后,Tmprss6^(−/−)小鼠十二指肠部位SOD、GSH、T-AOC含量均较WT小鼠低,而MDA含量较高;但只有在辐照后3.5 d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十二指肠段相反,辐照后Tmprss6^(−/−)小鼠回肠部位SOD、GSH、T-AOC含量较WT小鼠高,而MDA含量则较低;但T-AOC、GSH、MDA含量在辐照后3.5 d的差异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OD含量在辐照后7 d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未辐照组的MDA、GSH、SOD和T-AOC水平与小肠铁含量均无相关性;辐照后WT小鼠十二指肠SOD和MDA水平与其铁含量相关(r=0.639,r=−0.710,均P<0.05),回肠T-AOC、MDA和GSH与其铁含量相关(r=−0.817,r=−0.658,r=−0.726,均P<0.05);辐照后Tmprss6^(−/−)小鼠十二指肠段MDA、SOD和T-AOC水平与其铁含量相关(r=−0.606,r=0.771,r=−0.712,均P<0.05),回肠段各抗氧化指标与铁含量均无相关性。结论·小肠铁含量与辐照诱导的氧化应激具有相关性;Tmprss6基因敲除小鼠表现为十二指肠铁累积和辐照诱导的氧化应激加剧;Tmprss6基因缺失在十二指肠放射损伤中具有增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prss6 放射性肠损伤 铁代谢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