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习化社会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常静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1-143,共3页
构建以终身教育、全民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学习化社会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重要走向。作为我国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高等教育,应在创建学习化社会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多样化的成人教育体系、构建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构建以终身教育、全民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学习化社会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重要走向。作为我国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高等教育,应在创建学习化社会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多样化的成人教育体系、构建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都是建设学习化社会的题中之义。本文以此为导向,就现阶段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化社会 成人高等教育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方法论意蕴——基于理想类型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芮国强 常静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5-91,285-286,共7页
作为行政学理论大厦基石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对20世纪的行政学研究和行政管理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该理论产生以来即遭到了学术界的质疑与批评,对其非现实性的诘难始终是行政学成长与发展的主题之一。在准确解读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作为行政学理论大厦基石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对20世纪的行政学研究和行政管理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该理论产生以来即遭到了学术界的质疑与批评,对其非现实性的诘难始终是行政学成长与发展的主题之一。在准确解读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和马克思·韦伯"理想类型"含义的基础上,得到以下结论:政治与行政二分是行政学研究的"理想类型",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论虚构,其方法论意义在于使行政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的建立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与行政 方法论 理想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合作机制下的自考助学综合改革路径探索与策略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德建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5-107,共3页
文章在以职业教育为导向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背景下,探索自考助学新途径,提出在特色专业的自考助学中引入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地合作等多元模式,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合作方式,制订具体的培养方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 文章在以职业教育为导向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背景下,探索自考助学新途径,提出在特色专业的自考助学中引入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地合作等多元模式,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合作方式,制订具体的培养方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抓手,不断推进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进程,努力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实用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合作 自学考试 助学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业全靠组织部?创业不愿带民富? 为了谁 依靠谁 我是谁
4
作者 查佐明 王健 《村委主任》 2014年第24期44-45,共2页
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关键是要理解“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为了谁”是方向,更是根本宗旨,要带头致富,更要追求共同富裕。“依靠谁”是方法,更是力量源泉,要挖掘潜力,善借群力,形成合力,巧借上力。“我是谁”是定位,更... 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关键是要理解“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为了谁”是方向,更是根本宗旨,要带头致富,更要追求共同富裕。“依靠谁”是方法,更是力量源泉,要挖掘潜力,善借群力,形成合力,巧借上力。“我是谁”是定位,更是自我提醒,要正确认识自我,勇于担当责任,提高思想境界,做到创业有我、名利无我、奉献忘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 组织 共同富裕 挖掘潜力 大学生 致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之善——从原初状态阐释行政伦理 被引量:1
5
作者 常静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1-114,共4页
近代,罗尔斯设计了一个无知之幕,即公共之善。通过对人类整体生活的关切,或者说是对个体未来不幸的可预知的恐惧,社会中的个体关注代际与未来的幸福,至少是为避免不幸,基于此,给予不幸者利益分配上的照顾,这种照顾与其说:黾对... 近代,罗尔斯设计了一个无知之幕,即公共之善。通过对人类整体生活的关切,或者说是对个体未来不幸的可预知的恐惧,社会中的个体关注代际与未来的幸福,至少是为避免不幸,基于此,给予不幸者利益分配上的照顾,这种照顾与其说:黾对同类不幸的悲悯,更像是慈善的储蓄。这些理论都是理性与平等精神支撑的以单一的人际关系或者说人际利益关系为基础的考量人类幸福源泉的学说,这种逻辑不仅在抽象的政治学理论中绽放光芒,而且具有相当的普世性。公共行政的实质在于行政行为的公共性,伦理视角考量的公共行政及其依托的行政权力必须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和行使,即使行政人员有“经济人”思想作祟。公共之善的基础在于个体之善的旨归,在对个体利益的尊重乃是最高的道德的思想困囿下,行政行为不仅是强势人的代言,更应关注弱势群体和贫困者的“安身立命”。除了法治匡治行政行为之外,保护弱者,实现人人平等,进而实现理想中完美的公共之善,已成为行政伦理考量下的行政行为之必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伦理 原初状态 公共之善 平等 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