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逆转录多重PCR方法检测正常核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易位相关融合基因 被引量:7
1
作者 马力 薛永权 +4 位作者 潘金兰 何军 吴亚芳 岑建农 温丙昭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28-231,共4页
为了探讨逆转录多重PCR方法在检测具有正常核型的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易位相关融合基因中的价值,应用包括19种染色体易位特异性引物对的逆转录多重PCR方法对37例经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揭示为正常核型的AL患者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有8例... 为了探讨逆转录多重PCR方法在检测具有正常核型的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易位相关融合基因中的价值,应用包括19种染色体易位特异性引物对的逆转录多重PCR方法对37例经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揭示为正常核型的AL患者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有8例(21.6%)AL患者分别检测出有PML/RARA、AML1/ETO、CBFβ/MYH11和BCR/ABL等4种融合基因的存在。结论:逆转录多重PCR可在核型正常的AL患者中检出隐匿的染色体易位,故凡常规细胞遗传学显示为核型正常的AL患者,均应对其进行逆转录多重PCR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多重PCR 急性白血痛 正常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地西他滨对U937细胞系和初发老年AML患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董伟民 曹阳 +5 位作者 向立丽 林艳 刘月 岑建农 谢晓宝 顾伟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64-971,共8页
目的:分析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地西他滨(DAC)对p16INK4a(p16)和维甲酸受体β(RARβ)的DNA甲基化以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2药联合对U937细胞和老年初发急性骨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 目的:分析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地西他滨(DAC)对p16INK4a(p16)和维甲酸受体β(RARβ)的DNA甲基化以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2药联合对U937细胞和老年初发急性骨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16和RARβ的表达,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分析p16和RARβ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应用WST-1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ATRA联合DAC对U937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其对分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ATRA联合DAC可以诱导DNA去甲基化,增强p16和RARβ的基因表达;2药联合导致U937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分化、凋亡和周期阻滞;此外,对于不能耐受标准化疗的老年AML患者,ATRA联合DAC联合方案在发挥抗肿瘤活性的同时,伴随着p16和RARβ表达水平的上调,以及骨髓原始细胞的减少,且患者显示良好的耐受性。结论:ATRA联合DAC方案,作为诱导分化和去甲基化的联合治疗策略,具有抗AML作用潜能,有助于优化老年AML治疗策略和改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地西他滨 急性髓性白血病 U937细胞 p16 RAR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褪黑素受体的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莹 杨祖铭 +4 位作者 朱海娟 何军 孙斌 丁欣 冯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71-974,共4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褪黑素(MT)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干预后不同时间点肾上腺组织中褪黑素受体1(MR1)mRNA和血浆皮质酮(CS)浓度的变化。方法新生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T)、模型组(K)、假手术组(H)、生理组(S),在不同时间点... 目的观察外源性褪黑素(MT)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干预后不同时间点肾上腺组织中褪黑素受体1(MR1)mRNA和血浆皮质酮(CS)浓度的变化。方法新生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T)、模型组(K)、假手术组(H)、生理组(S),在不同时间点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法(RT-PCR)半定量测定各组肾上腺组织中MR1mRNA的表达;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CS的浓度。结果HIBD后2h肾上腺组织中MR1的表达显著下调,而此时血浆CS水平显著升高,4h达高峰(P<0.05),与应激程度相符;MT干预后CS浓度以及MR1变化均不明显(P>0.05)。结论外源性MT可能通过自身受体调控应激激素,抑制HIBD后的过度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褪黑素 褪黑素受体1 皮质酮 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HIBD新生大鼠皮质酮及糖皮质激素受体mRNA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莹 杨祖铭 +4 位作者 朱海娟 何军 孙斌 丁欣 冯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8-281,共4页
目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使用外源性褪黑素(MT),观察血浆皮质酮(CS)和肾上腺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mRNA的变化。方法新生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T)、模型组(K)、假手术组(H)、生理组(S),在不同时间点采用放射免疫... 目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使用外源性褪黑素(MT),观察血浆皮质酮(CS)和肾上腺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mRNA的变化。方法新生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T)、模型组(K)、假手术组(H)、生理组(S),在不同时间点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血浆的CS浓度,RT-PCR法检测肾上腺组织中GRmRNA表达。结果HIBD后血浆CS水平显著升高,肾上腺组织中GRmRNA表达下调,外源性MT逆转了两者的变化。结论血浆CS和肾上腺组织中GR参与HIBD的病理生理过程,外源性MT可能通过降低内源性CS的浓度,使GR表达上调,减轻HIBD后的过度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褪黑素 皮质酮 糖皮质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褪黑素受体的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莹 杨祖铭 +4 位作者 朱海娟 何军 孙斌 丁欣 冯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8-370,374,共4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褪黑素(melatonin,MT)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damage,HIBD)干预后不同时间点肾上腺组织中褪黑素受体1(melatonin receptor 1,MR1)mRNA和血浆皮质酮(corticosterone,CS)浓度的变化。方法新生7... 目的观察外源性褪黑素(melatonin,MT)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damage,HIBD)干预后不同时间点肾上腺组织中褪黑素受体1(melatonin receptor 1,MR1)mRNA和血浆皮质酮(corticosterone,CS)浓度的变化。方法新生7日龄的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T)、模型组(K)、假手术组(H)和生理组(S),在不同时间点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法(RT-PCR)半定量测定各组肾上腺组织中MR1 mRNA的表达,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CS的浓度。结果HIBD后2 h肾上腺组织中MR1的表达显著下调,而此时血浆CS水平显著升高,4 h达高峰(P<0.05),与应激程度相符;MT干预后CS浓度以及MR1变化均不明显(P>0.05)。结论外源性MT可能通过自身受体调控应激激素,抑制HIBD后的过度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褪黑素 褪黑素受体1 皮质酮 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