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活方式型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建构——基于苏州古城案例的混合方法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周永博 程德年 +1 位作者 胡昕 魏向东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5-95,共11页
近年来,苏州古城围绕本土生活方式打造目的地品牌,为苏州传统的"天堂苏州,东方水城"旅游目的地品牌赋予了新内涵,一种围绕"苏式生活"的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被逐步建构起来。在致力打造生活方式型旅游目的地品牌的过... 近年来,苏州古城围绕本土生活方式打造目的地品牌,为苏州传统的"天堂苏州,东方水城"旅游目的地品牌赋予了新内涵,一种围绕"苏式生活"的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被逐步建构起来。在致力打造生活方式型旅游目的地品牌的过程中,目的地形象对其品牌个性究竟有何影响?如何依托目的地形象发展目的地品牌个性?针对这两个问题,论文简要回顾旅游目的地形象及品牌个性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采用深度访谈、扎根理论、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混合方法",一方面,依托质性材料,采用扎根理论分析生活方式型旅游目的地形象及其品牌个性的基本结构,另一方面,根据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生活方式型旅游目的地形象对其品牌个性的建构效应。研究表明:游客对苏州古城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主要包含游憩功能、空间格局、文化氛围、文化创意、文化功能5个方面,而游客对其生活方式型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认知则主要体现在生活氛围、生活状态、生活品质3个维度。在依托"苏式生活"推动旅游目的地品牌化进程中,苏州古城旅游目的地形象5大因素对其目的地品牌个性均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依托苏州古城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建设,培育和发展生活方式型目的地品牌个性的导向和对策,为同类型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培育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目的地 形象 品牌个性 生活方式 苏州 古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产旅游地意象媒介传播机制——苏州园林与江南古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周永博 沈敏 +1 位作者 魏向东 梁峰 《旅游学刊》 CSSCI 2012年第10期102-109,共8页
旅游地意象既包括旅游者经实地体验形成的复合意象,也包括那些远离旅游地的潜在旅游者借助各类媒介信息所形成的引致意象。在新媒体时代,传媒在旅游地意象传播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分析和研究旅游地意象媒介传播机制现已成为该领... 旅游地意象既包括旅游者经实地体验形成的复合意象,也包括那些远离旅游地的潜在旅游者借助各类媒介信息所形成的引致意象。在新媒体时代,传媒在旅游地意象传播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分析和研究旅游地意象媒介传播机制现已成为该领域前沿课题。为探索遗产旅游地意象媒介传播模式,文章结合苏州园林和江南古镇案例,采用焦点组访谈、内容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9365例样本的旅游目的地意象媒介传播数据,在质性分析基础上,通过在遗产旅游地意象属性因素与传播媒介因素之间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根据系列研究假设验证结果,揭示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遗产旅游地意象形成中的实际作用机制。结论认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文化遗产旅游地意象传播中存在功能互补,前者的优势在于遗产形态与形象推广,而后者的优势则在于遗产文化与意义诠释;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不同类型的遗产旅游地意象信息,能够在激发遗产旅游需求的同时,帮助公众更完整地理解遗产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从而在潜在旅游者中塑造更优良的遗产旅游地意象。在文化遗产旅游地意象传播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整合使用,代表着文化遗产旅游地意象传播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旅游 旅游地意象 传播 媒介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遗产旅游地意象空间扩散研究--以苏州园林为例 被引量:14
3
作者 周永博 沙润 +2 位作者 卢晓旭 侯兵 丁正山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11-1320,共10页
遗产旅游地意象是遗产旅游中主体与客体互动的桥梁,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与现场环境中的旅游者不同,身处惯常环境中的潜在旅游者往往是在信息传播帮助下形成其旅游地意象,在此过程中,时空距离和文化认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苏州园林... 遗产旅游地意象是遗产旅游中主体与客体互动的桥梁,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与现场环境中的旅游者不同,身处惯常环境中的潜在旅游者往往是在信息传播帮助下形成其旅游地意象,在此过程中,时空距离和文化认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苏州园林为例开展遗产旅游地意象扩散的实证研究,旨在探索遗产旅游地意象扩散的基本规律,为遗产旅游地意象传播提供理论导向。研究根据近万个江苏省内样本数据,分析苏州园林旅游地意象扩散的空间格局,提出遗产旅游地意象圈层模式和引力模型,为当代信息技术与遗产旅游发展双重背景下的遗产保护、文化传承和市场开拓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遗产 旅游地 意象 扩散 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态度与价值:遗产旅游体验模式探析——以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被引量:21
4
作者 周永博 沈敏 +1 位作者 魏向东 梁峰 《旅游科学》 CSSCI 2012年第6期32-41,共10页
"遗产资本化"(Heritagization)是遗产被用于实现特定目标的社会进程,是遗产旅游的核心,遗产旅游开发是遗产资本化的当代形式,遗产旅游开发的直接目标即向公众提供真实性的遗产体验。本文结合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产品... "遗产资本化"(Heritagization)是遗产被用于实现特定目标的社会进程,是遗产旅游的核心,遗产旅游开发是遗产资本化的当代形式,遗产旅游开发的直接目标即向公众提供真实性的遗产体验。本文结合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产品开发案例,根据对社交媒体(Social Media)中旅游博客(Blog)原创文本的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CA)和语义网络分析(Semantic Network Analysis,SNA),挖掘旅游者对案例遗产旅游地的个人态度和价值认知情况,进而提出一个由旅游者对遗产的个人态度及其遗产价值认知所构成的遗产旅游体验开发框架,勾勒出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战略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 旅游 态度 价值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目的地意象固化与更新的动力机制研究——以苏州为例 被引量:27
5
作者 程德年 周永博 魏向东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52,共11页
过去10年中,伴随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进步,旅游者围绕目的地的内容生产活动空前活跃,推动着旅游目的地意象加速更新。在此过程中,旅游目的地意象究竟发生何种变化?旅游目的地意象为何发生上述变化?这两个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很好的解答... 过去10年中,伴随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进步,旅游者围绕目的地的内容生产活动空前活跃,推动着旅游目的地意象加速更新。在此过程中,旅游目的地意象究竟发生何种变化?旅游目的地意象为何发生上述变化?这两个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很好的解答。文章以苏州作为目的地案例,通过对10年间(2006—2015)在线旅游博客文本的内容分析,解析苏州旅游目的地意象变迁的动态特征,探索推动苏州旅游目的地意象动态变化的动力机制。文章首先通过文献回顾,解析旅游目的地意象具备固化和更新的基本特性;进而基于关键词频和语义网络分析结果,研究发现苏州目的地意象固化主要体现在苏州园林高度符号化凝结,而苏州目的地意象更新则主要反映在平江路和观前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开始逐渐获得游客青睐。结论认为:在苏州案例中,地方政府、市场组织、当地居民和旅游者间的协商互动是导致旅游目的地意象发生固化和更新的主要动力;为了推动旅游目的地意象实现有机更新,避免旅游目的地意象陷于某种僵化,必须采取措施吸引以上4类群体积极协调地投入目的地意象建构活动之中;现阶段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制度建设,帮助当地居民和旅游者获得能够与地方政府和市场组织相互对话的地位和协商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地意象 固化 更新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交通系统对城市游憩空间格局影响——以苏州城区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汪德根 孙枫 +1 位作者 刘昌雪 钱佳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8-90,共13页
文章以苏州城区22个游憩点为例,从平均空间距离通达性和平均时间距离通达性分析单一公交车系统条件下和公共交通系统条件下游憩点通达性变化,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研究游憩流的空间分布变化,探究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对游憩点通达性的影响程... 文章以苏州城区22个游憩点为例,从平均空间距离通达性和平均时间距离通达性分析单一公交车系统条件下和公共交通系统条件下游憩点通达性变化,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研究游憩流的空间分布变化,探究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对游憩点通达性的影响程度及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苏州城区城市游憩空间对策。结果表明:(1)苏州城区各游憩点空间距离通达值决定了游憩点的时间距离通达性,公共交通系统导向下,各游憩点的平均时间距离通达性显著提高,位于轨道交通沿线上游憩点的时间距离通达性提升明显,公共自行车对游憩点通达性提升也起到一定作用。(2)游憩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游憩点对游憩流的集散能力,但公共交通系统压缩游憩点的时间距离通达值,从而提升游憩点的游憩集散能力。(3)在单一公交车系统条件下,游憩流模式以"点对点"单一目的地游憩模式和营区基地模式为主,游憩空间呈现"双核"格局;而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下,游憩空间行为模式呈现多样化,主要表现在线型游模式、旅行链模式、区域游模式和营区基地模式,游憩空间呈现"多核"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交通系统 游憩空间 通达性 游憩流 苏州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交通与高铁站接驳系统特征及模式——以苏州和上海为例 被引量:21
7
作者 牛玉 汪德根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6-113,共8页
高铁的开通极大缩短了高铁沿线城市外部范围的交通出行时间,产生明显的"时空压缩"效应,带来了大量客流的涌入,同时极大刺激了人们的出行需求,城市交通与高铁站的接驳面临巨大挑战。为承接高铁对远位移带来的快速便捷效应,实... 高铁的开通极大缩短了高铁沿线城市外部范围的交通出行时间,产生明显的"时空压缩"效应,带来了大量客流的涌入,同时极大刺激了人们的出行需求,城市交通与高铁站的接驳面临巨大挑战。为承接高铁对远位移带来的快速便捷效应,实现城市交通与高铁站的高效对接,文章以中等城市苏州和大城市上海为例,研究大中城市的接驳结构特征和时空特征,研究发现:在接驳结构特征上,大中城市以公共交通为主、出租车为辅,此外,快速公共交通有取代普通公共交通的趋势;在接驳时间特征上,大中城市共同特征在于非公共交通比公共交通更为敏感,其可承受时间范围小于公共交通,同时大城市交通用时大于中等城市;在接驳空间特征上,大中城市各交通方式出行存在3个圈层结构,分别为混合交通接驳空间带、公共交通接驳空间带和长途交通接驳空间带。在此基础上,文章从高铁站和城市交通接驳的结构特征、时间距离、空间圈层和换乘方式差异总结出大中城市的城市交通和高铁站接驳的模式,并提出城市交通和高铁站高效接驳的对策建议,即通过建设公共交通网络、建设快速公共交通体系、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和强化便捷换乘等4种措施实现城市交通与高铁站的顺畅接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高铁站 接驳系统 特征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出游半径的自驾车旅游市场特征差异分析——以苏州市为例 被引量:31
8
作者 汪德根 陈田 刘昌雪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2-47,共6页
自驾车旅游成为休闲旅游的重要方式。自驾出游半径不同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异,根据市场需求差异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自驾车旅游产品,对自驾车旅游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市场抽样调查方法,分析苏州市出游半径不同的5类自驾车旅游... 自驾车旅游成为休闲旅游的重要方式。自驾出游半径不同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异,根据市场需求差异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自驾车旅游产品,对自驾车旅游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市场抽样调查方法,分析苏州市出游半径不同的5类自驾车旅游市场特征差异。结果表明,5类自驾车旅游市场在旅游动机、信息渠道、出游方式、出游时间、停留时间和旅游消费等6个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但差异程度不同;研究还发现,影响自驾车旅游市场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道路标识系统不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滞后、自驾车旅游经济成本高以及驾车安全隐患等4个方面;最后针对不同类型自驾车旅游市场特征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提出科学合理的自驾车旅游市场开发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驾车旅游市场 出游半径 差异 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GIS的旅游景区空间智能评价系统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黄泰 保继刚 +1 位作者 周晓芳 Geoffrey Wall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9-32,39,共5页
针对现有信息系统在空间智能评价方面的薄弱之处,运用WebGIS空间智能集成方法探讨旅游景区空间智能评价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从三方面提高了旅游景区评价系统的智能化层次:通过集成旅游景区网上调查问卷系统,提高了数据收集提取的智能化层... 针对现有信息系统在空间智能评价方面的薄弱之处,运用WebGIS空间智能集成方法探讨旅游景区空间智能评价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从三方面提高了旅游景区评价系统的智能化层次:通过集成旅游景区网上调查问卷系统,提高了数据收集提取的智能化层次;通过集成旅游景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客流结构评价模型及旅游专家知识系统,增强了评价系统的半结构化智能推理功能;采用B/S+C/S系统构架,并利用Web技术提高了人机交互界面的智能化。周庄景区案例评价结果显示,该系统原型的运行效果良好且智能化层次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GIS 旅游景区 空间智能评价 系统原型 周庄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66
10
作者 汪德根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0-104,共5页
运用亲景度和市场竞争态指标,定量分析1995—2004年苏州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亲景度和竞争态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并从时空角度探讨4类亲景度市场和4种市场竞争态的相关性,据此确定苏州国际旅游宜发展的4类市场:重点市场、主要市场、潜在... 运用亲景度和市场竞争态指标,定量分析1995—2004年苏州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亲景度和竞争态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并从时空角度探讨4类亲景度市场和4种市场竞争态的相关性,据此确定苏州国际旅游宜发展的4类市场:重点市场、主要市场、潜在市场和机会市场,并提出开拓苏州国际客源市场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景度 市场竞争态 时空变化 国际旅游客源市场 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展苏州水上旅游空间的构想 被引量:8
11
作者 宋言奇 王赵云 《规划师》 2005年第6期35-38,共4页
苏州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但水上旅游相对滞后。苏州水上旅游空间需要拓展,这种拓展可以通过整合“五区鼎立”的旅游区、形成“双环同心”的水陆交通联动体系及形成“内辐六廊”的水廊等几个层面体现出来。
关键词 苏州水上旅游 旅游空间 水陆交通联动 水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企业品牌传播中社会化网络媒介与传统大众媒介的融合与创新——以同程旅游网为例
12
作者 吕晓玲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1-152,共2页
随着整个社会的进步,企业品牌构建从早期的“产品牌”(即单纯的描述产品区别与其他竞争对手的差别与优势)到后来的“文化牌”,再到如今的“情感牌”,现代企业的品牌构建越来越强调受众个体的独特性与差异化,而传播方式也由传统的... 随着整个社会的进步,企业品牌构建从早期的“产品牌”(即单纯的描述产品区别与其他竞争对手的差别与优势)到后来的“文化牌”,再到如今的“情感牌”,现代企业的品牌构建越来越强调受众个体的独特性与差异化,而传播方式也由传统的单向传播更多地推进到了双向沟通,这个时候,相较于传统的以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等为代表的大众传播媒介,以微博、SNS网站为代表的社会化网络媒介,凭借其独特的传播属性、低廉的构建成本、快速的反馈模式为广大企业所青睐。可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传播 网络媒介 旅游企业 社会化 大众媒介 传统 旅游网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影与宣传片:旅游形象视频表征内容分析与结构研究 被引量:46
13
作者 程德年 周永博 魏向东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9-121,共13页
微电影和宣传片是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的重要工具。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旅游营销越来越重视视频表征内容的营销传播功用;然而到目前为止,对旅游微电影和形象宣传片内容结构的研究还非常有限。近年来,不少江南古镇重视制作和传播反映... 微电影和宣传片是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的重要工具。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旅游营销越来越重视视频表征内容的营销传播功用;然而到目前为止,对旅游微电影和形象宣传片内容结构的研究还非常有限。近年来,不少江南古镇重视制作和传播反映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视频短片,同里和南浔先后斥资制作旅游微电影和形象宣传片,堪称旅游形象视频短片制作传播的典型实践。研究选取这两个古镇的旅游形象视频短片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建构主义扎根理论方法,对两个短片的解说词文本与图像视觉表征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估。结果表明:首先,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微电影和形象宣传片的内容结构基本符合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情感-意动"三联结构以及旅游目的地意象"地脉-文脉-功能"三维耦合结构;其次,两部旅游形象视频短片在认知属性均衡和情感属性塑造方面存在缺陷。研究对旅游形象视频短片表征内容结构优化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形象 微电影 宣传片 古镇 内容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PA的旅游目的地意象整合营销传播——两个江南水乡古镇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50
14
作者 周永博 魏向东 梁峰 《旅游学刊》 CSSCI 2013年第9期53-60,共8页
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旅游目的地意象的传播、接收方式处于急速变革之中,为旅游目的地营销带来新的挑战。在旅游目的地营销中,大众媒体、营销机构、旅行商乃至旅游者共同参与旅游目的地意象信息的创造、接收、筛选、加工和传播。旅游... 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旅游目的地意象的传播、接收方式处于急速变革之中,为旅游目的地营销带来新的挑战。在旅游目的地营销中,大众媒体、营销机构、旅行商乃至旅游者共同参与旅游目的地意象信息的创造、接收、筛选、加工和传播。旅游目的地意象整合营销传播即通过一套完整的营销传播计划,协调各类旅游目的地意象信息来源,根据营销传媒特征和潜在旅游者信息偏好,通过各类媒介有针对性地投放旅游目的地意象信息,借助媒介与内容的双重整合,实现旅游目的地意象营销传播效率最大化。文章结合两个江南水乡古镇案例,基于大样本抽样调查,采用经改良的"重要性—绩效"复合分析(IPA)工具,探索旅游目的地意象整合营销传播的理论与方法,为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地意象整合营销传播提供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意象 江南水乡古镇 整合营销传播 I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高速铁路对旅游影响研究及启示 被引量:92
15
作者 汪德根 陈田 +1 位作者 李立 章鋆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2-328,共7页
交通是旅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每一次交通运输方式的革命性突破都深刻地影响着旅游发展。作为当今世界"交通革命"重要推动力-高速铁路已在全世界普遍发展起来。在对所能获得的国外有关高铁旅... 交通是旅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每一次交通运输方式的革命性突破都深刻地影响着旅游发展。作为当今世界"交通革命"重要推动力-高速铁路已在全世界普遍发展起来。在对所能获得的国外有关高铁旅游研究的代表性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高铁对其他旅游交通系统、旅行方式、旅行时间、区域旅游收益、目的地旅游要素结构、目的地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地分析。结果表明,国外对高铁旅游研究的关注度高,研究领域广,注重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为中国高铁旅游研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借鉴和范式。加强高铁旅游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有利于更客观地预测和评价高铁对旅游的影响,为高铁网络化时代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旅游 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被引频次的旅游文献影响力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牛玉 汪德根 钱佳 《旅游学刊》 CSSCI 2014年第4期114-124,共11页
文章借鉴了一般文献影响力评价模型,并对模型修正后应用于旅游文献影响力评价,对我国30年来出现的一批高被引频次的旅游文献进行影响力计算和分级,并分析不同影响力等级文献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领域分布以及核心作者群影响力特征。... 文章借鉴了一般文献影响力评价模型,并对模型修正后应用于旅游文献影响力评价,对我国30年来出现的一批高被引频次的旅游文献进行影响力计算和分级,并分析不同影响力等级文献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领域分布以及核心作者群影响力特征。研究发现:(1)高被引频次旅游文献总体呈现4个阶段的分布,其中1998—2005年期间为被引频高峰阶段;强影响力文献时间分布较早,较强与弱强影响力文献在2001年以后发文率较高;空间分布呈现高被引频次旅游文献的高富集区、较高富集区、一般富集区和贫瘠区4种类型,经济发达或旅游发展水平高,以及拥有强大的旅游科研团队是高被引频次文献富集的重要推动力;北京和广东在4个影响力等级文献数量均超过其他省份。(2)4个等级影响力文献在理论与方法、旅游发展与规划、旅游环境和生态旅游、旅游资源开发与评价等研究领域关注度较高,同时国内对欧美发达国家主要关注的研究领域也在逐步增多,但文献的影响力仍需进一步提高。(3)高影响力旅游研究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被核心期刊引用率普遍较高,但也存在核心作者群相互间引用频率较低、自引率较高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核心作者间的知识流动不足,不利于旅游学科的整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文献 被引频次 影响力 核心作者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旅游学刊》创刊30年的中国旅游研究特点与趋势 被引量:12
17
作者 汪德根 李凤 +1 位作者 徐银凤 牛玉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3-146,共14页
作为旅游学科标志性期刊,《旅游学刊》能大致反映中国旅游研究的基本情况。文章从1986—1995年、1996—2005年和2006—2016年3个阶段,分析《旅游学刊》创刊30年来的总体特征、研究领域特点、演变趋势、研究展望等方面。研究发现,中国旅... 作为旅游学科标志性期刊,《旅游学刊》能大致反映中国旅游研究的基本情况。文章从1986—1995年、1996—2005年和2006—2016年3个阶段,分析《旅游学刊》创刊30年来的总体特征、研究领域特点、演变趋势、研究展望等方面。研究发现,中国旅游研究尚未形成强大的核心作者群,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9个方面,且呈现"五降四升"的演变趋势,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注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树立核心作者群、关注热点趋精细化和前瞻化、研究领域趋引领化和理论化、研究方法趋定性和定量唇齿相依化等4方面成为《旅游学刊》的主要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学刊》 旅游研究 特点与趋势 创刊30年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 被引量:268
18
作者 汪德根 陈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8-536,共9页
利用二阶段嵌套泰尔系数分解方法,揭示2000~2008年中国入境旅游经济和国内旅游经济区域发展的省内地(市)间差异、省间差异、地带差异变化特征及其对全国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并以省内地(市)间差异为视角,分析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 利用二阶段嵌套泰尔系数分解方法,揭示2000~2008年中国入境旅游经济和国内旅游经济区域发展的省内地(市)间差异、省间差异、地带差异变化特征及其对全国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并以省内地(市)间差异为视角,分析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总体差异呈缩小趋势,且国内旅游的区域差异明显小于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②省内差异对全国旅游经济总体差异变化的影响比地带间差异和省间差异对其影响更为显著,已成为全国旅游经济总体差异的重要构成部分;东部地带省间差异明显,对总体差异影响显著,而中西部各省份间旅游业发展相对均衡。③东部地带部分旅游业发达省份的省内差异明显,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较高;中西部地带省内差异明显的省份较多,旅游发展空间格局表现为"双核"模式或"单核"模式,但因中西部省份的旅游经济占全国的比重普遍较低,因此中西部省内差异对全国整体差异的贡献率并不高。④相关分析得出,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可达性、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阶段嵌套泰尔系数 旅游经济 区域差异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空间分布及发展模式 被引量:33
19
作者 孙枫 汪德根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0-93,共14页
旅游发展导向型村镇成为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重要途径,建设特色旅游小城镇是中国未来旅游业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以住建部公布全国553个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为例,探索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总体分布特征与成因,发现其分布与市场、景... 旅游发展导向型村镇成为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重要途径,建设特色旅游小城镇是中国未来旅游业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以住建部公布全国553个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为例,探索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总体分布特征与成因,发现其分布与市场、景区、交通和人口等有密切联系。基于此,文章根据旅游村镇资源条件、区位特征和经济背景等因素,结合典型案例,提出市场拉动型、景区依托型、交通推动型和人口驱动型4种旅游发展模式,通过优化旅游村镇格局,为中国其他旅游村镇走"特色型村镇"道路提供借鉴,为新型城镇化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 空间分布 发展模式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游客网络点评的房车营地发展影响因素和机理——以苏州太湖房车露营公园为例 被引量:30
20
作者 李凤 汪德根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5-140,共6页
房车营地带动了环境保护、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完善等领域的新投资与新供给,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该文以苏州太湖房车露营公园为例,基于游客的网络点评,分析游客的感知因素和态度评价,得出营地发展的影响机理,主要结论为... 房车营地带动了环境保护、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完善等领域的新投资与新供给,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该文以苏州太湖房车露营公园为例,基于游客的网络点评,分析游客的感知因素和态度评价,得出营地发展的影响机理,主要结论为:1)露营游客对自驾车房车营地的感知因素主要为自然环境、配套设施、房车酒店、休闲娱乐、管理服务和感知价值6类一级因素。2)房车酒店、休闲娱乐和自然环境是自驾车房车营地供给的主要旅游产品,是营地的供给层要素;配套设施和管理服务是完善营地供给和满足游客需求的基础支撑,是影响营地发展的中介层要素;感知价值(主要为"教育价值"、"休闲价值"和"社会价值")是游客旅游需求的体现,反映了营地的需求层要素。前5类因素影响游客感知价值的实现。3)对于自驾车房车营地的发展而言,特色化、多样化产品供给形成推力,设施设备和管理服务问题产生阻力,差异化市场需求提供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车营地 网络点评 影响机理 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