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科学发展观探索独立学院综合型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宗善 汤荣生 季晶晶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8-120,共3页
介绍了苏州大学文正学院综合型实验教学中心10年来以科学发展观建设实验室的方法,其特点是摒弃了传统的机构设置、人员管理、实验室管理和实验室建设模式,探索出了一种更科学的机构设置、人员管理、实验室管理和实验室建设模式。实践证... 介绍了苏州大学文正学院综合型实验教学中心10年来以科学发展观建设实验室的方法,其特点是摒弃了传统的机构设置、人员管理、实验室管理和实验室建设模式,探索出了一种更科学的机构设置、人员管理、实验室管理和实验室建设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提高了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效率,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独立学院 管理 实验室建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物理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及课程体系构建
2
作者 周航 孙宝印 桑芝芳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52-56,共5页
新课程改革进入深化阶段,对中学物理教师的高素质专业化能力等提出更高要求。通过问卷对329位中学物理教师培训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剖析了中学物理教师培训需求中的共性和特性,提出了“主题引领+需求导向”的培训理念,构建“必修+选修”... 新课程改革进入深化阶段,对中学物理教师的高素质专业化能力等提出更高要求。通过问卷对329位中学物理教师培训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剖析了中学物理教师培训需求中的共性和特性,提出了“主题引领+需求导向”的培训理念,构建“必修+选修”的培训课程体系,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提供较好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物理教师 培训需求 培训课程体系 教师专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视角下物理跨学科实践的意蕴与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增泽 郭晨跃 潘苏东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6,共6页
跨学科实践的提出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重要创新之一。基于物理学与社会的天然联系和跨学科实践的主题需求,研究认为,应通过突破知识边界实现物理知识的社会性延展,深化思维内涵促进科学思维的社会性融合,优化价值体系发... 跨学科实践的提出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重要创新之一。基于物理学与社会的天然联系和跨学科实践的主题需求,研究认为,应通过突破知识边界实现物理知识的社会性延展,深化思维内涵促进科学思维的社会性融合,优化价值体系发展物理问题的社会性思辨,活化教学模式推动教学组织的社会性统整。在社会学视角下构建物理跨学科实践情境,有助于学生在基于真实社会情境的物理跨学科实践中逐步形成综合的、科学的、系统的知识、思维、能力和价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视角 物理 跨学科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物理教育中的课题探究教学 被引量:25
4
作者 吴永熙 张德启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0-53,共4页
根据物理学科教育的特点,以现代研究性学习理论为指导,进行课题探究教学的研究与实施,在我国基础教育物理课程及其教学的改革中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和创新意义,这不仅需要在学校的课外活动课程教育中有目的地进行探索与拓展,更应该... 根据物理学科教育的特点,以现代研究性学习理论为指导,进行课题探究教学的研究与实施,在我国基础教育物理课程及其教学的改革中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和创新意义,这不仅需要在学校的课外活动课程教育中有目的地进行探索与拓展,更应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的课堂教育中有计划地加以渗透与加强,开展物理教育中的课题探究教学,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选择科学的探究课题和内容,研究教学的策略、程序及具体环节的实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教育 课题探究教学 教学改革 中学教育 教师 主导作用 教育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放大离轴菲涅耳数字全息显微技术 被引量:8
5
作者 高本利 顾济华 +1 位作者 周皓 张雯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6-710,共5页
预放大离轴全息方法引入了高数值孔径显微物镜,放大了物体的精细结构,使得全息图的信息量更容易与CCD的抽样能力相匹配,与同轴全息显微技术相比,只需拍摄一张全息图,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依据全息理论和菲涅耳衍射理论,推导出... 预放大离轴全息方法引入了高数值孔径显微物镜,放大了物体的精细结构,使得全息图的信息量更容易与CCD的抽样能力相匹配,与同轴全息显微技术相比,只需拍摄一张全息图,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依据全息理论和菲涅耳衍射理论,推导出预放大离轴菲涅耳全息显微系统中CCD记录面的二维光波信息。设计了采用平面光波作为参考光的透射式数字全息显微系统,并对系统分辨率进行了分析。利用该系统对新鲜的洋葱细胞样本和百合的茎细胞样本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其高分辨率的再现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全息显微 预放大菲涅耳全息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17
6
作者 赵勋杰 李成金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6-328,332,共4页
红外半实物仿真系统通过生成高逼真动态红外场景图像,为红外成像系统提供测试环境,在红外成像系统的开发、测试和评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围绕红外半实物仿真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介绍了该系统中采用的动态红外图像生成技术和红外场景... 红外半实物仿真系统通过生成高逼真动态红外场景图像,为红外成像系统提供测试环境,在红外成像系统的开发、测试和评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围绕红外半实物仿真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介绍了该系统中采用的动态红外图像生成技术和红外场景投影技术的原理及其优缺点和目前发展状况,以及红外场景仿真和投影器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实物仿真 目标/背景图像模拟 计算机图像生成 红外投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目立体实时测距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赵勋杰 李成金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74-877,共4页
基于双目视差测距原理,建立了一个被动测距实验系统。围绕提高测距系统的测距精度、准确率、速度和抗干扰性能等,研究了图像预处理、配准算法、搜索策略等关键技术。提出了改进的互积相关配准测度,并采用粗、精配准相结合的搜索策略以... 基于双目视差测距原理,建立了一个被动测距实验系统。围绕提高测距系统的测距精度、准确率、速度和抗干扰性能等,研究了图像预处理、配准算法、搜索策略等关键技术。提出了改进的互积相关配准测度,并采用粗、精配准相结合的搜索策略以及抛物线拟合方法,实现了快速双目立体目标测距。实验证明该测距算法可有效地抑止噪声、双目光强和图像对比度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测距系统测距精度高、稳定性好、实时性好,对于10km目标相对测距误差小于4%,响应时间小于0.5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测距 配准算法 亚像素定位 机动目标测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冲击速率下Al/PTFE冲击点火试验及细观模拟
8
作者 章猛华 阮文俊 +2 位作者 于霜 吕亚男 王占山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6,共8页
为了研究作为装药使用的Al/PTFE活性材料的冲击点火机理,对未烧结的Al/PTFE活性材料进行膛压冲击点火试验及细观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密实度Al/PTFE活性材料的临界点火压力及材料的细观压缩特性。结果显示:在MPa/ms量级的加载速率下,随... 为了研究作为装药使用的Al/PTFE活性材料的冲击点火机理,对未烧结的Al/PTFE活性材料进行膛压冲击点火试验及细观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密实度Al/PTFE活性材料的临界点火压力及材料的细观压缩特性。结果显示:在MPa/ms量级的加载速率下,随着冲击加载速率的成倍增加,孔隙塌缩的速率增加有限,孔隙对Al/PTFE活性材料的临界点火压力的影响可以忽略,该材料的最小的点火压力约为1.39 GPa;Al颗粒的塑性变形可以忽略,PTFE材料的黏塑性热考虑为该材料的主要点火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材料 冲击点火 装药替代 细观模拟 点火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城区1064nm激光雷达大气消光特性的观测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洪敬 孙东松 +1 位作者 杨春沪 陈敏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3-326,共4页
利用1064nm激光雷达研究了苏州地区的大气消光特性,文中采用K lett方法反演了大气气溶胶的消光系数,得到了随大气垂直高度逐步变化的消光系数分布。通过对苏州地区2004年夏季的观测表明:在相同高度上,云的消光系数值比晴天无云时的气溶... 利用1064nm激光雷达研究了苏州地区的大气消光特性,文中采用K lett方法反演了大气气溶胶的消光系数,得到了随大气垂直高度逐步变化的消光系数分布。通过对苏州地区2004年夏季的观测表明:在相同高度上,云的消光系数值比晴天无云时的气溶胶消光系数值可大约3个数量级;苏州城区的大气边界层高度在0.75km至2.49km之间浮动,其均值为1.88km。平均边界层高度最大的月份出现在8月,均值达到2.08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城区 激光雷达 大气消光特性 消光系数 气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实验技术人员的作用与培养的再思考 被引量:20
10
作者 夏永林 叶超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5年第9期114-116,共3页
本文探讨了在高等学校跨越式发展形势下,实验技术人员队伍面临的问题及作用的转变,提出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培养、提高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素质及稳定性的思路.
关键词 实验技术人员 队伍建设 素质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在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中课程设置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于正权 陶洪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4-106,共3页
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的学生物理成绩与专业课成绩的相关性研究,以及对这种相关性的理论分析,说明物理在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中设置的必要性,并讨论了如何在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中进行物理课程的设置。
关键词 物理 高职 工科类专业 相关性 课程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辐射光束位置监测系统中电细分控制技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雷凯 邹丽新 +2 位作者 张耀明 夏绍建 董健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76-280,共5页
为了实现探测调整机构的高精度移动和定位 ,采用了基于单片机控制的PWM步进电机细分驱动技术。利用电流矢量恒幅均匀旋转的方法 ,即给步进电机两相绕组分别通以不同的电流 ,使合成的电流矢量恒幅均匀旋转 ,实现了 32细分微步驱动。步进... 为了实现探测调整机构的高精度移动和定位 ,采用了基于单片机控制的PWM步进电机细分驱动技术。利用电流矢量恒幅均匀旋转的方法 ,即给步进电机两相绕组分别通以不同的电流 ,使合成的电流矢量恒幅均匀旋转 ,实现了 32细分微步驱动。步进电机绕组存在的非线性误差 ,造成了细分后步距角的不均匀 ,其最大误差为 2 4 .8% ,采用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拟合法进行误差修正后 ,提高了细分精度 ,最大误差为 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装置 光束线传输系统 步进电机 细分 PW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量光学非线性的4f相位相干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煜 李云波 宋瑛林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87-691,共5页
4f相位相干成像技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测量材料三阶非线性的方法,文中具体介绍了它的基本原理、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设计了一种改进的4f相位相干成像系统,通过改进传统4f相位相干成像系统的参考光路,使得原来用以监设计测脉冲能量浮动... 4f相位相干成像技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测量材料三阶非线性的方法,文中具体介绍了它的基本原理、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设计了一种改进的4f相位相干成像系统,通过改进传统4f相位相干成像系统的参考光路,使得原来用以监设计测脉冲能量浮动的参考光斑同时具备了监测入射脉冲空间分布的功能,实现了4f相位干成像系统在光斑空间分布不稳定情况下的非线性折射测量。报道了4f相位相干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基于4f相位相干成像系统的泵浦探测系统。用这个新系统进行泵浦-探测实验方便快捷,并可同时研究出材料的激发态吸收与折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f相位相干成像技术 相位光阑 三阶非线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机控制的光热辐射技术测量金属的热扩散系数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钦华 李佩赞 王磊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91-394,共4页
介绍用光热辐射技术测量材料热扩散系数的基本原理和微机控制测量装置.给出了几种常见金属材料热扩散系数的测量结果,并对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是一种快速测量材料热学性质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光热辐射 微机控制 热扩散系数 测量 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T-PO技术测量材料的三阶非线性折射率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俊义 方宇 宋瑛林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52-1555,共4页
含相位物体的透过率测量(T-PO)技术是一种新型测量材料光学非线性的技术,该技术需要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繁琐的数值模拟才能获得材料的光学非线性系数。在T-PO技术的基础上开展了双T-PO技术的研究。双T-PO是在原T-PO光路的基础上增加一个... 含相位物体的透过率测量(T-PO)技术是一种新型测量材料光学非线性的技术,该技术需要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繁琐的数值模拟才能获得材料的光学非线性系数。在T-PO技术的基础上开展了双T-PO技术的研究。双T-PO是在原T-PO光路的基础上增加一个T-PO参考光路。分别在测量光路和参考光路的焦平面处放置待测样品和标准样品,并使两个光路焦平面处的光强相等,通过对标准样品和待测样品归一化的非线性透过率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到待测样品的非线性折射率。双T-PO技术除了具有无需样品移动、单脉冲测量等优点外,还避免了复杂的数值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T-PO 相位物体 非线性折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文化与物理教育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全 母小勇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37,共5页
本文从学科课程 (物理 )文化入手 ,初步探讨物理文化的教育功能 。
关键词 物理文化 物理教育 人文理念 教育功能 科学理论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栅大错位数字散斑干涉的无损检测技术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蒙萌 陶宝祺 姜锦虎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9-282,共4页
提出一种新的无损检测技术 ,它利用光栅实现大错位。详细讨论了该技术的原理 ,并给出相应的实验结果表明这一技术的可行性。
关键词 光栅 大镜位 数字散斑干涉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帧图像“亚像元”技术的插值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钱霖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8-311,共4页
分析了两帧图像"亚像元"法的图像数据特征、插值处理的可行性以及提高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合理性。推导出三种插值方法———双线性插值、加权插值和线性代数插值的计算公式。在Matlab下进行模拟"亚像元"技术的插值计... 分析了两帧图像"亚像元"法的图像数据特征、插值处理的可行性以及提高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合理性。推导出三种插值方法———双线性插值、加权插值和线性代数插值的计算公式。在Matlab下进行模拟"亚像元"技术的插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图像分辨率确能提高到"半个探测器像元"的空间分辨率。并对三种插值方法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像元 空间分辨率 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茧微波干燥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陆生海 宋亚英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19,共3页
为探讨蚕茧微波干燥的实用性,利用现有的茶叶微波杀青干燥设备,进行了较系统的蚕茧微波干燥试验,测试分析了蚕茧微波干燥过程及影响干燥的各种因素,并与传统干燥方法比较,分析了利用微波技术干燥蚕茧的特点和效益。
关键词 蚕茧 微波干燥 实用性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科学教育标准(草案)》对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11
20
作者 母小勇 李代志 《教育学报》 1999年第11期45-49,共5页
文章剖析了近几年美国科学教育的基本观点和策略,即以“探究”为核心、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为我国科学教育改革提供可借鉴的启示。
关键词 科学教育 探究 科学与技术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