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技术、乡土与治理:数字乡村治理中的要素张力及运行逻辑——基于Z市多案例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慧凤
李婉莹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69,共11页
数字乡村建设是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数字乡村治理既需要技术层面的突破,也离不开政治权力介入消解社会层面的阻碍。论文系统分析了数字乡村治理中技术、乡土、治理等要素间张力,即技术的工具有效性与治理的人本主义间呈现的...
数字乡村建设是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数字乡村治理既需要技术层面的突破,也离不开政治权力介入消解社会层面的阻碍。论文系统分析了数字乡村治理中技术、乡土、治理等要素间张力,即技术的工具有效性与治理的人本主义间呈现的“技术-治理”张力,治理的外部性与乡土社会的自治性间呈现的“乡土-治理”张力,弥补了既有研究对要素间关系张力系统性讨论的不足。研究发现,学习机制有助于促进技术效度与治理温度相结合,联结机制通过情感联结和利益联结实现自治与治理相融合,从而化解“技术-治理”“乡土-治理”两重张力。研究从实践层面阐明数字乡村治理中“要素关系-张力呈现-张力化解”的逻辑链条,为促进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有效行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治理
乡土底色
数字乡村
张力化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调、民意与民心:西式选举合法性迷思破解与中国话语的重构
被引量:
1
2
作者
沈承诚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122,共12页
民调这种“被认定的真理”已经成为西方政府政治合法性,以及实现选举政治共识的技术保证,选举政治的主角(竞选人)时刻被民调所牵引,相应进行形象、议题和观点的相适调整。事实上,民调并不是民意的简单呈现,它是操纵性模拟的结果,并不能...
民调这种“被认定的真理”已经成为西方政府政治合法性,以及实现选举政治共识的技术保证,选举政治的主角(竞选人)时刻被民调所牵引,相应进行形象、议题和观点的相适调整。事实上,民调并不是民意的简单呈现,它是操纵性模拟的结果,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民意。而且自媒体时代,由社会个体的碎片化意见整合而成的民意既易成型也易变化。瞬变的民意结合多型民调技术使西方选举政治聚焦于纷杂的表象问题治理,日益丧失对现实政治、经济和社会深层次问题的折射功能。选举周期内的短期绩效可视化治理成为竞选人基本的治国方略,行为表征是选举期的福利承诺加码以及当选后的自食其言和对承诺置若罔闻。民心,即人心向背,它是中国传统政治对政治合法性阐释的核心概念,相较民意更为长久和稳固,成型不易,瞬变亦难。西方对中国政治合法性的批判主要借助西方选举政治盛行的民调和民意,而对作为中国政治合法性来源的民心缺乏学理和实践上的认知。民心指引下的中国政治合法性所规约的治国方略就是国泰民安、长治久安。新时代的中国,执政党对社会基本矛盾的精准研判和落实解决就是顺民心之举,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新时代的“国泰民安”和“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调
民意
民心
政治合法性
原生性民主
中国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技术、乡土与治理:数字乡村治理中的要素张力及运行逻辑——基于Z市多案例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慧凤
李婉莹
机构
苏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苏州大学江苏高校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苏州大学
苏南
治理
现代
化
研究基地
出处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69,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复杂社会系统中城市基层简约治理的生成机制与优化路径研究”(24BZZ078)。
文摘
数字乡村建设是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数字乡村治理既需要技术层面的突破,也离不开政治权力介入消解社会层面的阻碍。论文系统分析了数字乡村治理中技术、乡土、治理等要素间张力,即技术的工具有效性与治理的人本主义间呈现的“技术-治理”张力,治理的外部性与乡土社会的自治性间呈现的“乡土-治理”张力,弥补了既有研究对要素间关系张力系统性讨论的不足。研究发现,学习机制有助于促进技术效度与治理温度相结合,联结机制通过情感联结和利益联结实现自治与治理相融合,从而化解“技术-治理”“乡土-治理”两重张力。研究从实践层面阐明数字乡村治理中“要素关系-张力呈现-张力化解”的逻辑链条,为促进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有效行动方案。
关键词
技术治理
乡土底色
数字乡村
张力化解
Keywords
technical governance
local characteristic
digital village
tension resolution
分类号
F4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调、民意与民心:西式选举合法性迷思破解与中国话语的重构
被引量:
1
2
作者
沈承诚
机构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苏州大学江苏高校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122,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全国百强县主政官员个体特征、行动策略与行动绩效研究”(18BZZ070)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国百位优秀县委书记个体特征、行动策略与行动绩效研究”(16ZCC001)
江苏省“333工程”科研项目“江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机制与优化路径研究”(BRA2020058)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民调这种“被认定的真理”已经成为西方政府政治合法性,以及实现选举政治共识的技术保证,选举政治的主角(竞选人)时刻被民调所牵引,相应进行形象、议题和观点的相适调整。事实上,民调并不是民意的简单呈现,它是操纵性模拟的结果,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民意。而且自媒体时代,由社会个体的碎片化意见整合而成的民意既易成型也易变化。瞬变的民意结合多型民调技术使西方选举政治聚焦于纷杂的表象问题治理,日益丧失对现实政治、经济和社会深层次问题的折射功能。选举周期内的短期绩效可视化治理成为竞选人基本的治国方略,行为表征是选举期的福利承诺加码以及当选后的自食其言和对承诺置若罔闻。民心,即人心向背,它是中国传统政治对政治合法性阐释的核心概念,相较民意更为长久和稳固,成型不易,瞬变亦难。西方对中国政治合法性的批判主要借助西方选举政治盛行的民调和民意,而对作为中国政治合法性来源的民心缺乏学理和实践上的认知。民心指引下的中国政治合法性所规约的治国方略就是国泰民安、长治久安。新时代的中国,执政党对社会基本矛盾的精准研判和落实解决就是顺民心之举,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新时代的“国泰民安”和“长治久安”。
关键词
民调
民意
民心
政治合法性
原生性民主
中国话语
分类号
D621.5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技术、乡土与治理:数字乡村治理中的要素张力及运行逻辑——基于Z市多案例研究
李慧凤
李婉莹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民调、民意与民心:西式选举合法性迷思破解与中国话语的重构
沈承诚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