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7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脲防水材料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沈行 梁智胜 +2 位作者 肖春霞 王晓莉 王玉峰 《功能高分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21,共14页
聚脲是一类由异氰酸酯和胺类化合物快速发生聚合生成的高性能高分子材料。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其卓越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聚脲在防水材料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应用和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聚脲的化学结构、特点、合成方法、最新研究进... 聚脲是一类由异氰酸酯和胺类化合物快速发生聚合生成的高性能高分子材料。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其卓越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聚脲在防水材料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应用和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聚脲的化学结构、特点、合成方法、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建筑、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并探讨了其作为防水材料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预计未来对聚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进和简化施工技术和设备,开发新型的聚脲结构和深入研究聚脲的物理、化学性质的调控规律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脲 防水材料 研究进展 合成方法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铁矿FeS_2/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健 孔凡军 +3 位作者 焦光华 陶石 钱斌 江学范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66-4170,共5页
采用混合溶剂热法一步合成出黄铁矿FeS_2及FeS_2-RGO复合物,并研究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使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测试(CV)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EIS... 采用混合溶剂热法一步合成出黄铁矿FeS_2及FeS_2-RGO复合物,并研究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使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测试(CV)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EIS)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在0.01~3V电压区间,100mA/g电流密度下,FeS_2样品首次的放/充电比容量为1 221.7/1 053.4mAh/g,充放50圈后,容量剩余563.3mAh/g,而FeS_2-RGO样品首次放/充电比容量为1 326.8/1 057 mAh/g,充放50圈后,容量保持在1 239mAh/g。通过石墨烯复合有效地提高了黄铁矿FeS_2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FeS2 石墨烯 复合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Pickering乳液及其微胶囊相变非织造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柯文涛 陈明 +2 位作者 郑淳天 石小丽 朱新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139,共10页
Pickering乳液固含量和储存稳定性等性能显著优于传统乳液,但是,其乳化剂品种仍然稀缺,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主要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乙醇为助溶剂,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阳离子型共聚物颗粒(P... Pickering乳液固含量和储存稳定性等性能显著优于传统乳液,但是,其乳化剂品种仍然稀缺,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主要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乙醇为助溶剂,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阳离子型共聚物颗粒(P(St-co-DMC)),并将其作为乳化剂制备了石蜡Pickering乳液;并将石蜡乳液浸渍粘胶水刺非织造布制备石蜡微胶囊相变材料(Vis-PCM)。借助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差热联用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接触角测量仪等对共聚物及相变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与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随着DMC用量、引发剂用量和乙醇含量的增加,单体转化率先增大后减小,P(St-co-DMC)粒径和分散指数先减小后增大,其Zeta电位则先快速增大而后趋于恒定,而亲水性持续增强;所得石蜡Pickering乳液的油水体积比高达3∶1,储存稳定性超过3个月;Vis-PCM的相变潜热高达139.3 J/g,经过20次冷热循环处理后,Vis-PCM中的石蜡泄漏率仅0.6%。本文制备的Vis-PCM具有良好的储热与放热性能,在相变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无皂乳液聚合 石蜡 Pickering乳液 粘胶非织造布 相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中PMBA脱羧反应及界面水影响的电化学SERS研究
4
作者 秦海敬 贺乾军 +2 位作者 徐敏敏 袁亚仙 姚建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5,共7页
基于气-液界面自组装法和转移技术制备了负载Au纳米粒子单层膜的玻碳电极(Au MLF@GC),并将其用于离子液体-电化学体系界面过程现场的研究.以对巯基苯甲酸(PMBA)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催化脱羧生成苯硫酚(TP)反应为探针,采用电化学-表... 基于气-液界面自组装法和转移技术制备了负载Au纳米粒子单层膜的玻碳电极(Au MLF@GC),并将其用于离子液体-电化学体系界面过程现场的研究.以对巯基苯甲酸(PMBA)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催化脱羧生成苯硫酚(TP)反应为探针,采用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通过电位阶跃法研究了其在离子液体体系中的反应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亲水性离子液体[BMIm]BF_(4)/Au MLF@GC的零电荷电位(pzc)为−0.95 V,PMBA脱羧反应仅在pzc以正区间发生;通过SERS谱峰强度变化以二级反应拟合获得该反应的速率常数,发现其反应速率常数的对数与阶跃后电位呈线性关系;随着体系外加水的含量(摩尔分数)由0增至0.001和0.003,阶跃后发生脱羧反应的起始电位负移,且同一阶跃电位下反应速率常数随着外加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电化学 脱羧反应速率常数 零电荷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式薄层色谱-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联用基底的制备及在有机反应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卢贝贝 张晨杰 +1 位作者 徐敏敏 姚建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4,共7页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因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可无损原位检测等优点,已发展成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分析技术,但通常混合体系的SERS快速检测仍然存在巨大的技术挑战.本文采用液-液两相界面自组装法制备了大面积和高均匀性的Au@SiO_(2)单...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因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可无损原位检测等优点,已发展成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分析技术,但通常混合体系的SERS快速检测仍然存在巨大的技术挑战.本文采用液-液两相界面自组装法制备了大面积和高均匀性的Au@SiO_(2)单层膜SERS基底,结合薄层色谱(TLC),构建了新型TLC-SERS联用技术,将TLC的快速分离和SERS的高灵敏检测有机结合,克服了混合体系检测中分离叠加光谱和出现假阴性结果的困难.系统研究了内置Au@SiO_(2)单层膜SERS基底的稳定性和均匀性,解决了以往TLC-SERS联用技术中分离斑点二次扩散和硅胶背景干扰等问题.通过新型TLC-SERS联用技术,实现了模型反应苯硼酸和3-溴吡啶的Suzuki偶联反应过程的监测,以及分离鉴定无标准样品的未知烯烃加成反应产物.结果表明,通过SERS对TLC分离后的斑点所含物质进行结构分析,对分离后出现斑点重叠而难以区分的样品进行成像技术分析,获得相对应物种的信息.该新型联用技术可为解决众多难以分离鉴定的有机化学反应混合产物的难题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色谱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联用技术 Au@SiO_(2) 有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林超 陈凤 +2 位作者 袁莉 梁国正 顾媛娟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4-77,共4页
智能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高技术材料,兼具结构与功能双重特性。根据近几年来智能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本文介绍了几种主要的智能复合材料:形状记忆复合材料、自修复智能复合材料、压电智能复合材料、电/磁流变智能复合材料及纤维素智能... 智能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高技术材料,兼具结构与功能双重特性。根据近几年来智能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本文介绍了几种主要的智能复合材料:形状记忆复合材料、自修复智能复合材料、压电智能复合材料、电/磁流变智能复合材料及纤维素智能复合材料,简述了智能复合材料领域当前研究热点,介绍了该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望了智能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材料 形状记忆 自修复 压电 电/磁流变 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SiO_2/PVDF-HFP/PP无纺布复合膜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7
7
作者 徐玲妍 张明祖 +3 位作者 孟菊雯 何金林 李晓菲 倪沛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5-178,共4页
利用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改性纳米SiO2(简称KH570@SiO2),与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溶液混合,涂覆于聚丙烯(PP)无纺布上,制成KH570@SiO2/PVDF-HFP复合PP无纺布的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复合隔膜的物理性... 利用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改性纳米SiO2(简称KH570@SiO2),与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溶液混合,涂覆于聚丙烯(PP)无纺布上,制成KH570@SiO2/PVDF-HFP复合PP无纺布的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复合隔膜的物理性质,并分别与不含纳米SiO2的体系以及含未改性纳米SiO2的体系进行比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万能材料试验机、交流阻抗和充放电循环等测试,对复合隔膜的形态、力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的纳米SiO2能够在复合隔膜中更好地分散,微孔更加均匀,而且复合隔膜的热性能和吸液率也有明显的提高。KH570@SiO2/PVDF-HFP/PP无纺布复合隔膜的离子电导率最高,可达1.5×10-3S/cm,组装的电池在0.2 C的充放电倍率下经过100次循环,放电比容量稳定,保持在146.6 mAh/g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隔膜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 纳米SIO2 表面改性 聚丙烯无纺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纳什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铭 傅楠 赵妙琴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44-247,275,共5页
实验室作为高校科研的平台,是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重要场所,是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在实验中工作的研究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周围设施的切实安全,一套科学严谨、完善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每个实验室建设中不可或缺的... 实验室作为高校科研的平台,是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重要场所,是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在实验中工作的研究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周围设施的切实安全,一套科学严谨、完善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每个实验室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作为世界百强名校,是享誉世界的密集研究型大学,澳州规模最大的国立大学之一,澳大利亚八校联盟之一。文章详细介绍了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化学工程系的实验室管理经验,包含了实验室的安全建设、完善的安全培训、安全委员会制度、以及详尽的文字资料等诸多具体内容。着重阐述了莫纳什大学实验室安全培训的种类与流程,这些经验有利于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ash UNIVERSITY 实验室安全 管理经验 安全培训 安全制度 实验室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型倍半硅氧烷改性氰酸酯树脂杂化材料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增平 梁国正 +1 位作者 裴建中 陈栓发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13,共4页
采用甲基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改性双酚A二氰酸酯(BADCy),研究了不同含量的POSS对BADCy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考察了BADCy/POSS杂化材料的反应性,研究了BADCy/POSS杂化材料的介电性能、热稳定性和耐湿热性能。结果... 采用甲基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改性双酚A二氰酸酯(BADCy),研究了不同含量的POSS对BADCy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考察了BADCy/POSS杂化材料的反应性,研究了BADCy/POSS杂化材料的介电性能、热稳定性和耐湿热性能。结果表明,BADCy/POSS杂化材料具有比BADCy低的介电常数,有望用作高性能印刷线路板基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二氰酸酯 笼型倍半硅氧烷 杂化材料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SS/聚合物杂化材料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增平 梁国正 +1 位作者 裴建中 方长青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7-190,共4页
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聚合物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是近年来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POSS/聚合物杂化材料在很多领域都呈现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如高温绝缘材料、低介电常数材料、传感器、光学元件材料、催化剂载体等。文中综述了其在... 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聚合物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是近年来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POSS/聚合物杂化材料在很多领域都呈现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如高温绝缘材料、低介电常数材料、传感器、光学元件材料、催化剂载体等。文中综述了其在航空航天、耐热阻燃、高性能介电材料、多孔功能材料、催化剂、陶瓷前驱体、纳米复合材料和生物齿科材料等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最后,笔者指出目前制约POSS/聚合物杂化材料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的关键原因是POSS化合物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型倍半硅氧烷 杂化材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序介孔三氧化二铟/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8
11
作者 丁敏娟 黄徽 杨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89-995,共7页
以有序介孔三氧化二铟(m-In2O3)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为原料,采用紫外光照射法合成了介孔三氧化二铟/还原氧化石墨烯(m-In2O3-RGO)复合光催化剂.利用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漫反射吸收光谱(DRS)和光电流... 以有序介孔三氧化二铟(m-In2O3)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为原料,采用紫外光照射法合成了介孔三氧化二铟/还原氧化石墨烯(m-In2O3-RGO)复合光催化剂.利用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漫反射吸收光谱(DRS)和光电流测试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在可见光照射下,以对氯苯酚(4-CP)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m-In2O3-RGO光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m-In2O3-RGO光催化剂具有完整的晶型和规则的孔道结构,有利于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同时,作为固态电子受体与传输体的RGO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传输和分离,有效提高了可见光催化性能.掺杂2%(质量分数)RGO的复合光催化剂性能最佳,4 h可将4-CP降解96%以上,催化剂经多次循环使用后,其光催化活性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三氧化二铟 还原氧化石墨烯 纳米复合物 可见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方法获得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活性镍电极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顾伟 崔颜 +3 位作者 刘国坤 顾仁敖 任斌 田中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32-2135,共4页
利用纯电化学手段获得了具有较强表面增强拉曼活性的镍电极,改进了原有的镍电极表面预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在0.5 mol/L的NaC lO4溶液中,结合电化学阶跃技术和循环伏安技术,可以得到合适的粗糙镍电极;同时,还得到了探针分子吡啶在该粗糙... 利用纯电化学手段获得了具有较强表面增强拉曼活性的镍电极,改进了原有的镍电极表面预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在0.5 mol/L的NaC lO4溶液中,结合电化学阶跃技术和循环伏安技术,可以得到合适的粗糙镍电极;同时,还得到了探针分子吡啶在该粗糙镍电极表面随电极电位变化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此时谱峰强度获得了极大的增强;还研究了粗糙镍电极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并估算出其SERS增强因子约为104,此结果比以前的镍电极表面粗糙方法所能达到的增强因子高一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电极 电化学粗糙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吡啶 表面增强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MWPE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用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吕生华 李第 +2 位作者 段建平 高瑞军 梁国正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53-1256,共4页
用甲基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E-51制备了UHMWPE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用基体树脂,主要研究了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对改性环氧树脂及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甲基丙烯酸与环氧树脂摩尔比为1.1∶1.0、催化剂二乙基胺用量为0.35%(质量分... 用甲基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E-51制备了UHMWPE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用基体树脂,主要研究了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对改性环氧树脂及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甲基丙烯酸与环氧树脂摩尔比为1.1∶1.0、催化剂二乙基胺用量为0.35%(质量分数)、反应温度为110℃时,改性反应6h所得改性环氧树脂与UHMWPE纤维/碳纤维的复合材料的性能较好。用FTIR、DMA、SEM对改性环氧树脂及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甲基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对UHMWPE和碳纤维具有较好的粘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 环氧树脂 UHMWPE纤维 碳纤维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在光滑铂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行为的共焦显微拉曼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顾仁敖 刘国坤 +4 位作者 仇立群 陈惠 姚建林 任斌 田中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97-299,共3页
本文利用共焦显微拉曼仪系统研究了苯在光滑铂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研究结果表明:苯在电化学体系中可直接还原为不溶于水的环己烷液滴,附在电极表面构成第三相,随着电位的正移,表面液滴中苯和环己烷的相对含量会发生变化。
关键词 光滑铂电极 电化学还原 共焦显微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C在糖及醇修饰金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 被引量:3
15
作者 顾仁敖 乔专虹 +2 位作者 曲晓刚 陆天虹 董绍俊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654-658,共5页
It was found that the electrochemistry of ctyochrome C was reversible at gold electrode surface modified with glucides and alcohols, and the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of cytochrome C was related with the coverage of pr... It was found that the electrochemistry of ctyochrome C was reversible at gold electrode surface modified with glucides and alcohols, and the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of cytochrome C was related with the coverage of promoters adsorbed on the electrode surface. 7’h(> i r1 fl11(}T]cc of l:I1(’ I1l1 n ll)()r (f)f. I1y(I l’()xyl gr()1lp t.() 1\h(’ pr`)lTl(f)1,i()rl efr()ct of glucides and alcohols was also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C 直接电化学 促进剂 修饰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C在单糖修饰金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 被引量:5
16
作者 乔专虹 顾仁敖 +2 位作者 曲晓刚 陆天虹 董绍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1377-1379,共3页
Hill等发现在4,4′-联吡啶存在时,细胞色素C在金电极上能进行准可逆的电化学反应。在研究细胞色素C的直接电化学过程中,人们又发现一些生物小分子如氨基酸、嘌呤等对细胞色素C的电化学反应有促进作用,但迄今未见有关糖类分子对细胞色素... Hill等发现在4,4′-联吡啶存在时,细胞色素C在金电极上能进行准可逆的电化学反应。在研究细胞色素C的直接电化学过程中,人们又发现一些生物小分子如氨基酸、嘌呤等对细胞色素C的电化学反应有促进作用,但迄今未见有关糖类分子对细胞色素C电化学反应促进作用研究的报道。本文研究了5种单糖对细胞色素C电化学反应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C 单糖 促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曲马多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泾凯 李建国 屠一锋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3-176,共4页
基于盐酸曲马多对酸性介质中高锰酸钾与亚硫酸钠间弱化学发光反应的显著增强作用,建立了一种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曲马多的新方法。并用荧光、紫外和化学发光光谱探讨了曲马多对这一体系增敏作用的机理。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化学发... 基于盐酸曲马多对酸性介质中高锰酸钾与亚硫酸钠间弱化学发光反应的显著增强作用,建立了一种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曲马多的新方法。并用荧光、紫外和化学发光光谱探讨了曲马多对这一体系增敏作用的机理。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化学发光强度与曲马多的浓度在0.04~4.0μg/mL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5,检出限为0.01μg/mL。平行测定曲马多11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1%。用本法对盐酸曲马多注射液中曲马多进行了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曲马多 亚硫酸钠 高锰酸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GC-ZLC法测定有机蒸气在ZSM-5中的晶内扩散系数
18
作者 严珅 席悦 +2 位作者 张盛宇 陈晓东 吴铎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76-1083,共8页
分子筛材料在吸附分离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吸附质在分子筛中的晶内扩散行为是评价其吸附分离效果的重要依据之一。零长柱方法(zero length column,ZLC)可准确评价晶内扩散行为,但经典的ZLC实验利用鼓泡法获得不同分压的有机蒸气,无... 分子筛材料在吸附分离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吸附质在分子筛中的晶内扩散行为是评价其吸附分离效果的重要依据之一。零长柱方法(zero length column,ZLC)可准确评价晶内扩散行为,但经典的ZLC实验利用鼓泡法获得不同分压的有机蒸气,无法适用于饱和蒸气压较低的吸附质,同时起泡器温度的微小变化也会影响蒸气压。鉴于此,基于反气相色谱(inverse gas chromatography,IGC),结合微量注射泵搭建了一套IGC-ZLC装置评价晶内扩散行为,以饱和蒸气压较低的正辛烷作为吸附质分子,ZSM-5作为吸附剂,在不同分压、载气流量、进样体积和温度下验证了改进IGC-ZLC方法的准确性,同时对比了正己烷、正庚烷、正壬烷、异辛烷和环辛烷的扩散行为,为在极端场景下测定晶内扩散系数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气相色谱 零长柱 分子筛 扩散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固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自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凤 林超 +3 位作者 袁莉 顾嫒娟 梁国正 曹燕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21,共3页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修复技术的发展对于复合材料使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根据热固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自修技术最新研究情况,介绍了利用中空纤维、微胶囊、热塑性粒子、热修复等修复热固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技术。
关键词 自修复 复合材料 中空纤维 微胶囊 热塑性粒子 热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中性条件下咪唑对镍电极的缓蚀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顾伟 刘国坤 +3 位作者 吴德印 任斌 顾仁敖 田中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67-1070,共4页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研究了咪唑在镍电极表面的吸附机理和吸附方式,并分别比较了镍电极在加入咪唑前后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和极化曲线,计算了其缓蚀效率。结果表明,在镍电极表面,咪唑起到了较好的缓蚀效果;在研究电位区间...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研究了咪唑在镍电极表面的吸附机理和吸附方式,并分别比较了镍电极在加入咪唑前后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和极化曲线,计算了其缓蚀效率。结果表明,在镍电极表面,咪唑起到了较好的缓蚀效果;在研究电位区间内所得的SERS谱图中,面内振动峰占据了主导地位,咪唑是以垂直略带倾斜的方式吸附在镍电极表面的;而N—H面内弯曲振动峰(1 173 cm-1)的出现和pH值接近中性的研究体系证明了咪唑是以中性咪唑分子的形式存在;低波数区N—Ni伸缩振动峰(214 cm-1)的出现进一步验证了咪唑通过N原子与镍电极表面略带倾斜的吸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电极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咪唑 缓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