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0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压电驱动机构机电耦合动力学建模与过驱动控制
1
作者 黄涛 王迎斌 +1 位作者 林志成 凌明祥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6-354,共9页
多压电驱动是突破纳米压电驱动机构位移行程限制的有效方案,但多压电驱动机构存在固有迟滞非线性、压电驱动之间耦合、非线性与线性耦合、过驱动冗余等问题。针对以上挑战,提出一种多压电并行驱动机构的机电耦合动力学建模与过驱动控制... 多压电驱动是突破纳米压电驱动机构位移行程限制的有效方案,但多压电驱动机构存在固有迟滞非线性、压电驱动之间耦合、非线性与线性耦合、过驱动冗余等问题。针对以上挑战,提出一种多压电并行驱动机构的机电耦合动力学建模与过驱动控制策略。首先,建立Hammerstein结构的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分别描述多压电驱动机构线性和非线性特性,并相应提出模型线性部分和非线性部分的参数估计方法。其次,提出综合反馈线性化、控制分配算法、上层控制律的总体过驱动控制策略,尤其是提出一种最小二乘控制分配算法,通过分配控制量实现误差序列二范数最小。最后,对所提出的建模与控制方法,分别进行了参数估计实验与过驱动控制实验。其中参数估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输出曲线能够很好拟合多压电驱动机构实验输出曲线,能够有效描述多压电驱动机构迟滞非线性输入输出特性,所提出的参数估计方法能准确估计模型参数。过驱动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最小二乘控制分配算法的轨迹跟踪性能优于直接分配和最优分配,特别是期望轨迹为幅值130μm、频率10 Hz的正弦信号时,所提出的最小二乘控制分配算法的精度比直接分配算法提高了56.63%,比最优分配算法提高了47.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压电驱动 迟滞非线性 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 过驱动控制 最小二乘控制分配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YOLOv5算法的IN718镍基合金激光熔覆孔隙高精度检测及其控制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盛杰 王勇 +6 位作者 徐天翊 林相奇 孟宪凯 周建忠 陈峰 李果 黄舒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151,共13页
为了提升激光熔覆损伤修复件中孔隙的检测精度,以调整激光熔覆工艺参数,从而减少熔覆层气孔、开裂等缺陷,提升激光熔覆层质量,开展IN718镍基合金不同工艺参数下的激光熔覆试验,并开发一种改进型SP-YOLOv5孔隙检测算法。在输入层与卷积... 为了提升激光熔覆损伤修复件中孔隙的检测精度,以调整激光熔覆工艺参数,从而减少熔覆层气孔、开裂等缺陷,提升激光熔覆层质量,开展IN718镍基合金不同工艺参数下的激光熔覆试验,并开发一种改进型SP-YOLOv5孔隙检测算法。在输入层与卷积层之间增加Coordatt注意力机制模块,从而增强特征图的空间位置信息权重;改写YOLOv5网络结构,以增强网络模型对孔隙类小目标的检测能力;采用Soft-NMS代替原有NMS(非极大值抑制)进行检测结果后处理,进一步降低网络漏检率;将SP-YOLOv5算法孔隙检测结果与YOLOv5、Faster RCNN、RCNN以及ImageJ软件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得出SP-YOLOv5算法模型比其他算法模型的精度最高提升了10.57%;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激光熔覆熔池温度、熔池面积及熔覆层横截面孔隙率、熔宽、熔高、熔深等的测量,基于Stacking算法建立激光熔覆工艺参数与孔隙率的回归预测模型,并采用目标优化算法获得了较优激光熔覆工艺参数组合(激光功率1330 W、扫描速度460 mm/min、送粉率13 g/min),对熔覆件进行孔隙参数测量,结果显示,在这些优化参数下,Stacking模型预测的孔隙率与实际测量值的一致性达到97.5%,验证了优化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激光熔覆层孔隙缺陷的有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孔隙 计算机视觉 深度学习 目标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弯管回弹预测及补偿方法
3
作者 秦培亮 陈烨 王传洋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6,共6页
金属管材的弯曲精度影响产品质量,但弯曲回弹不可避免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为了准确预测管材的回弹量,提高弯制精度,设计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弯管回弹量预测与补偿模型。以304不锈钢管材为例进行试验验证,利用数控弯管机对304不锈钢... 金属管材的弯曲精度影响产品质量,但弯曲回弹不可避免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为了准确预测管材的回弹量,提高弯制精度,设计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弯管回弹量预测与补偿模型。以304不锈钢管材为例进行试验验证,利用数控弯管机对304不锈钢管材进行弯曲测试,采集管材弯曲参数,构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回弹量预测模型,通过多次迭代修正补偿回弹角度,减小回弹量对既定弯曲角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修正后管材样本的弯曲角误差在±0.6°以内,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弯管 回弹预测与补偿 随机森林 决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混合直接潮流控制器
4
作者 张友军 马超 +2 位作者 胡传雷 姚崇 冯奕欣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6-176,共11页
针对电网输电,提出一种新型混合直接潮流控制器(HDPC),该控制器由三相电压合成型360°直接潮流控制器(DPFC)和Sen变压器(ST)输出级联组成。通过将潮流控制器输出端的补偿电压串联接入原电网,能够独立调节电网节点电压的幅值和相位,... 针对电网输电,提出一种新型混合直接潮流控制器(HDPC),该控制器由三相电压合成型360°直接潮流控制器(DPFC)和Sen变压器(ST)输出级联组成。通过将潮流控制器输出端的补偿电压串联接入原电网,能够独立调节电网节点电压的幅值和相位,从而控制电力传输系统中的有功和无功潮流。传统的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价格昂贵,故障率高,运行维护成本高。虽然Sen变压器容量大、成本低,但其响应速度慢且调节方式是离散的点控制。故相较于UPFC和ST,HDPC输出补偿电压相位可在360°范围内调节,且具有不含直流储能元件、成本低、调节范围广、效率高、损耗小等优点。详细分析电路原理,给出一种幅值和相位的双闭环控制策略以及一种新型的ST选取最优离散点的控制方式,并研制原理样机,给出实验结果,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直接潮流控制器 三相电压合成型360°直接潮流控制器 Sen变压器 潮流控制 电压补偿 统一潮流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安全教育实验室建设与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高远民 王勇刚 +3 位作者 刘和剑 朱志强 魏娟 高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9-244,共6页
针对工业生产安全事故频发的现状,基于立德育人视角,提出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虚实交叉―多元融合"建设模式。通过分析生产事故的发生现状,构建了以工业生产与环境认识、生活安全与消防、标识认知与急救复苏为主题的3个模块,并... 针对工业生产安全事故频发的现状,基于立德育人视角,提出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虚实交叉―多元融合"建设模式。通过分析生产事故的发生现状,构建了以工业生产与环境认识、生活安全与消防、标识认知与急救复苏为主题的3个模块,并设置了电气安全平台、机械夹卷安全平台等8个体验平台。实践表明,安全教育实验室增加安全教育的实践性与广泛性,突出学员主体性和教学规范性,提高师生的实践素养和安全意识。期望这一建设成果能为相关院校的实验室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教育 沉浸式体验 实验室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激光SLAM和纯跟踪方法的单舵轮AGV高精定位和鲁棒控制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侯君怡 潘子豪 余雷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69,共9页
自动引导车(AGV)是实现智慧物流自动化装配的关键设备,其定位与运动控制的精度及鲁棒性直接决定了AGV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而如何通过同时定位与建图技术(SLAM)进行AGV精准定位和鲁棒控制,避免传统AGV对二维码等固定标识的依赖提升场景... 自动引导车(AGV)是实现智慧物流自动化装配的关键设备,其定位与运动控制的精度及鲁棒性直接决定了AGV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而如何通过同时定位与建图技术(SLAM)进行AGV精准定位和鲁棒控制,避免传统AGV对二维码等固定标识的依赖提升场景应用泛化性,是当前AGV研究的关键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维激光SLAM和纯跟踪方法的单舵轮AGV高精定位和鲁棒控制方法。考虑到单舵轮AGV的硬件结构和运输任务限制,将激光雷达架设在AGV顶部以最大程度获取环境信息。通过构建二维栅格地图作为系统定位基准,在室内结构化的场景中利用二维激光扫描快速定位AGV当前位置。采用基于预瞄距离的纯跟踪算法和柔性加减速方法对AGV进行车体控制与跟踪,实现平滑的路径跟踪曲线并提升长时间取送货任务的鲁棒性。实验验证中,对物流行业的真实室内环境进行了定位精度误差验证,激光算法在2000次的激光定位结果中实现±5 mm的定位精度,直线轨迹跟踪精度在25 mm,AGV在120次的工作任务中的工作点重复定位精度在±6 mm。系统在无标识环境中实现高精度与强鲁棒性,为工业AGV升级提供高精度低成本解决方案,助力现代物流柔性化与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引导车 物流智慧化 二维激光定位 纯跟踪算法 柔性加减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算法的虚拟手术血雾仿真模拟方法
7
作者 王文聪 孙龙 +2 位作者 周峰 张峰峰 孙立宁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8-1404,共7页
针对在虚拟手术系统中血流和烟雾的仿真模拟效果的运动规律和实时性的不足,本文利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无网格技术对虚拟手术中血液和烟雾的仿真模拟进行研究。针对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的粒子属性更新速度受临近粒子搜索计算影响较... 针对在虚拟手术系统中血流和烟雾的仿真模拟效果的运动规律和实时性的不足,本文利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无网格技术对虚拟手术中血液和烟雾的仿真模拟进行研究。针对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的粒子属性更新速度受临近粒子搜索计算影响较大的问题,对已有的临近粒子搜索法进行了改进,实验表明:在8000个粒子时采用遍历搜索法和树形搜索算法分别需要耗时548.6 ms和129.6 ms,采用本文改进的邻近粒子搜索算法需19.4 ms,改进后的算法相比直接遍历搜索算法减少了96.5%计算量,比树形搜索算法减少了85%计算量,而且随着粒子数量的增加,本文的方法越来越具有优势。搭建了虚拟手术训练平台,实现了电剪切训练和电凝止血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手术 血液仿真 烟雾仿真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算法 NAVIER-STOKES方程 临近粒子搜索算法 电剪切训练 电凝止血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和脊柱退行性病变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柏秋实 薛剑超 +2 位作者 王树杰 张虹淼 赵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9-315,共7页
脊柱手术围术期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3%~31%,多数是由于手术对脊髓造成的直接机械损伤或间接缺血性再灌注造成的~([1])。这种变化可表现为神经电信号的改变。神经电生理监测(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NM)是脊柱外科医生了... 脊柱手术围术期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3%~31%,多数是由于手术对脊髓造成的直接机械损伤或间接缺血性再灌注造成的~([1])。这种变化可表现为神经电信号的改变。神经电生理监测(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NM)是脊柱外科医生了解患者麻醉状态下神经功能的重要手段。20世纪70年代,NM首次应用于脊柱侧凸矫形手术~([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柱退行性病变 神经电生理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纳米表面工程技术 被引量:5
9
作者 胡增荣 童国权 +3 位作者 陈长军 郭华锋 周亮 徐家乐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64-770,共7页
表面工程技术、纳米技术和激光技术结合产生了激光纳米表面工程技术。总结了相关的各种主要实现方法。通过对大量现有文献的总结和分析研究可知,可以通过这些激光处理方式对材料表面进行自纳米化或者熔敷制备含纳米颗粒的涂层。
关键词 激光技术 表面工程 激光纳米表面工程 激光辐照 激光重熔 激光熔覆 激光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芬顿CMP抛光液中磨粒的分散性研究及中性环境下绿色抛光液的设计
10
作者 成锋 王子睿 +5 位作者 朱睿 王永光 彭洋 张天宇 赵栋 樊成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1,共9页
芬顿反应是一种能产生强氧化性羟基自由基(·OH)的绿色氧化反应,选用三聚磷酸钠(STPP)为外加电解质、金刚石为磨粒,比较STPP、NaCl和Na_(2)SO_(4)对芬顿反应中金刚石磨粒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并研究该绿色抛光液在不同pH值下对电芬顿... 芬顿反应是一种能产生强氧化性羟基自由基(·OH)的绿色氧化反应,选用三聚磷酸钠(STPP)为外加电解质、金刚石为磨粒,比较STPP、NaCl和Na_(2)SO_(4)对芬顿反应中金刚石磨粒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并研究该绿色抛光液在不同pH值下对电芬顿抛光液中金刚石磨粒的抗沉降能力、Zeta电位以及抛光液粒径的影响,并对GaN晶圆的抛光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STPP能与芬顿反应抛光液中的Fe^(2+)络合,防止多余的金属阳离子流入扩散层,提高了金刚石磨粒的分散稳定性,且STPP能有效改善芬顿反应抛光液中金刚石磨粒团聚的现象;此外,STPP使抛光液能在偏中性环境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性,且含有STPP的绿色抛光液可在中性环境下实现对GaN晶圆高效、无损的超精密抛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顿反应 电化学机械抛光 金刚石磨粒分散 三聚磷酸钠 G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钮秀山 阴浩 顾正磊 《求实》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246-247,共2页
关键词 社会实践活动 政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集体主义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增材制造异构金属材料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旭雷 王丽芳 +2 位作者 李加强 周航 朱刚贤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14,共7页
激光增材制造异构金属材料具有独特的异构组织结构和强韧性机制,能够打破金属材料强度与韧性之间的传统矛盾,实现强韧性同步提升。简要介绍了异构组织及其强韧性协同机理,详细阐述了双峰结构、谐波结构、层状结构、梯度结构、双相结构等... 激光增材制造异构金属材料具有独特的异构组织结构和强韧性机制,能够打破金属材料强度与韧性之间的传统矛盾,实现强韧性同步提升。简要介绍了异构组织及其强韧性协同机理,详细阐述了双峰结构、谐波结构、层状结构、梯度结构、双相结构等5种典型异构金属材料的激光增材制造方法、组织演变和性能优化,归纳总结了不同异构金属材料的优缺点,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增材制造 异构组织 强韧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表显著性分析的呼吸特征提取方法
13
作者 郁树梅 王少葳 +2 位作者 姚耀 孙荣川 孙立宁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9-776,共8页
射波刀依赖胸部标记点提取体表特征,但存在信息提取不全及易丢失关键数据的问题。此外,呼吸引发的多结构耦合运动使不同胸腹区域的运动特征差异明显,从低相关区域提取特征易降低模型精度。为此,提出基于显著性分析的体表特征提取方法。... 射波刀依赖胸部标记点提取体表特征,但存在信息提取不全及易丢失关键数据的问题。此外,呼吸引发的多结构耦合运动使不同胸腹区域的运动特征差异明显,从低相关区域提取特征易降低模型精度。为此,提出基于显著性分析的体表特征提取方法。首先,构建显著性评价函数,以区域三重属性量化显著性,并采用核主成分分析(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analysis,KPCA)将3个属性值降维至单一显著性值,筛选与肿瘤运动高相关区域;随后,利用Octomap体素化处理目标区域,并借助局部线性嵌入(locally linear embedding,LLE)降维提取低维特征向量,以构建高精度体表-肿瘤运动关联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标记点方法,该方法显著降低了关联误差,提升了模型的鲁棒性与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放射治疗机器人 关联模型 呼吸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割草机电机刹车机构的创新设计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亚平 郭旭红 +1 位作者 陶杰 李文飞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0-143,共4页
为确保割草机的使用安全,要求割草机的切割装置能够实现快速制动。国内外安全标准对电动割草机的制动时间均有强制的规定,而刹车机构是割草机中起到制动作用的核心结构。为了提高电动割草机的刹车性能,创新性地采用电机刹车的方式,即通... 为确保割草机的使用安全,要求割草机的切割装置能够实现快速制动。国内外安全标准对电动割草机的制动时间均有强制的规定,而刹车机构是割草机中起到制动作用的核心结构。为了提高电动割草机的刹车性能,创新性地采用电机刹车的方式,即通过电机轴上的碟形摩擦件与刹车盘之间的摩擦实现刹车功能。通过试验及批量生产实践表明:该电机刹车机构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成本低廉,大大提高了该款割草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割草机 刹车机构 碟形件 刹车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粘结柔性立管轴拉响应特性数值方法研究
15
作者 刘庆升 曲中源 +2 位作者 陈峰 倪俊芳 王刚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12-1419,共8页
非粘结柔性立管因几何复杂、层间具非线性接触机制,其结构响应计算复杂耗时,且材料非线性与大变形致使非线性分析难收敛。本文提出了在轴向张力载荷下使用8层和5层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轴向响应特性研究的解析方法和数值方法。在5层模型中... 非粘结柔性立管因几何复杂、层间具非线性接触机制,其结构响应计算复杂耗时,且材料非线性与大变形致使非线性分析难收敛。本文提出了在轴向张力载荷下使用8层和5层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轴向响应特性研究的解析方法和数值方法。在5层模型中,将4个内层(骨架层、内护套层、抗压铠装层和防摩擦层)由一个等效的复合材料层代替,该等效层具有与内部4层相似的力学性能,并通过简化层间的相互作用来提高非线性分析效率,使用Abaqus显式求解器和隐式求解器对比验证了简化模型与全模型轴向响应特性,与试验结果偏差分别为14.08%和9.08%,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考虑材料的弹塑性计算极限抗拉强度,给出了抗拉铠装层在轴向张力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为631.16 kN;简化模型不仅在计算效率上具有优势,而且能够更真实地反映非粘结柔性立管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行为,对于工程设计和安全评估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粘结柔性立管 抗拉铠装层 轴向张力 结构响应 简化模型 非线性分析 抗拉强度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义分割中的自适应通道特征蒸馏
16
作者 马健 陈良 +1 位作者 凌志 章月圆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6-561,共6页
传统的知识蒸馏方法并未对语义分割任务进行优化,且其往往只考虑了模型空间层面的知识对齐,另外还存在师生架构的限制、冗余知识的传播等问题.针对以上不足,使用分割模型的主干部分、特征融合(加强)层和预测标签三者的通道层面特征,并... 传统的知识蒸馏方法并未对语义分割任务进行优化,且其往往只考虑了模型空间层面的知识对齐,另外还存在师生架构的限制、冗余知识的传播等问题.针对以上不足,使用分割模型的主干部分、特征融合(加强)层和预测标签三者的通道层面特征,并利用自注意力机制、softmax量纲一化、相关性矩阵等理论,最终基于主干层改进的自适应特征蒸馏、融合层通道相关性蒸馏及标签层通道显著性蒸馏设计出了自适应通道特征蒸馏框架.为验证框架的有效性,在PSPNet语义分割网络上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框架在保持PSPNet-ResNet18学生模型推理效率的同时,将分割精度提升5.79百分点,并且,框架支持师生模型采用异构主干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分割 知识蒸馏 模型轻量化 自注意力机制 量纲一化 相关性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辅助挥发-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现场快速测定锂电池微漏
17
作者 陆欣鑫 张硕 +4 位作者 徐恺 仇俊炜 朱惠君 陈雨琳 李晓旭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9,I0002,共12页
本工作开发了真空辅助挥发装置,基于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ATD-GC-MS)联用技术建立了一种针对锂电池电解液微量泄漏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在采样体积300 mL、色谱进样分流比50:1、热脱附温度180℃的实验条件下,电解液中3种挥发性有... 本工作开发了真空辅助挥发装置,基于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ATD-GC-MS)联用技术建立了一种针对锂电池电解液微量泄漏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在采样体积300 mL、色谱进样分流比50:1、热脱附温度180℃的实验条件下,电解液中3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1.57~2.27μg/m^(3)和4.99~7.23μg/m^(3),且分别在7.85~5270μg/m^(3)和5078~89167μg/m^(3)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拟合优度系数(R2)大于0.997,加标回收率在84.21%~103.21%之间。当真空辅助挥发装置的压力设置为−27 kPa时,单次检测时间小于8 min。为进一步验证方法的实用性,设计了电解液微漏模拟装置,并对18650和21700圆柱型锂电池进行微漏检测实验。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高效、测量精度高,适用于锂电池微量泄漏的现场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辅助挥发装置 吸附/热脱附 气相色谱-质谱(GC-MS) 锂电池 挥发性有机物(VO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双旋流器分离效果的数值模拟探究
18
作者 蒋立伟 刘亚运 +2 位作者 王传洋 贾繁硕 王广杰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35,共5页
针对半导体探针组件微加工后难以分离工件和切屑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对称双旋流器结构,应用Ansys Fluent软件,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和离散相模型(DPM)模拟不同大小粒子固-固分离过程,以探究该新型结构的旋流器的分离效果。数值模拟结果表... 针对半导体探针组件微加工后难以分离工件和切屑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对称双旋流器结构,应用Ansys Fluent软件,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和离散相模型(DPM)模拟不同大小粒子固-固分离过程,以探究该新型结构的旋流器的分离效果。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新结构两旋流器的旋向对分离效果有比较明显的影响;而其中间管道的长度则对粒子直径小于200μm的情况下有一定的影响,而大于200μm时基本没有影响;与传统旋流器入口的状态下相比较,新设计的入口有明显分离效果,而传统入口加入的粒子几乎溢流而出;不同粒子组成的混合粒子流,对分离效果影响有限,在粒径大小达到300μm后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器 数值模拟 CFD 雷诺应力模型(RSM) 离散相模型(DP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粉混合定向能量沉积的研究现状
19
作者 许方园 朱刚贤 +2 位作者 何名杭 李加强 张星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31,共19页
随着产品功能需求的日益复杂,单材料部件已难以满足需求,这推动了采用多元材料组合以拓宽零件功能边界的丝粉混合定向能量沉积(Wire-Powder Hybrid 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WP-DED)技术的发展。然而,对WP-DED成形工艺的全面理解仍... 随着产品功能需求的日益复杂,单材料部件已难以满足需求,这推动了采用多元材料组合以拓宽零件功能边界的丝粉混合定向能量沉积(Wire-Powder Hybrid 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WP-DED)技术的发展。然而,对WP-DED成形工艺的全面理解仍显不足,尤其是对其技术瓶颈和潜在问题的认知缺失,阻碍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创新与广泛应用。鉴于此,深入探讨了WP-DED技术的核心运行机制,将其按送料方式分为双侧向送料、粉同轴与丝侧向送料、丝同轴与粉侧向送料和丝粉同轴送料4类,并系统性地梳理和归纳了这些多元化的材料输送机制。同时,回顾了WP-DED技术的演进历程与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4种送料方式WP-DED技术的演变、优劣对比、工艺探索以及沉积层组织与性能的研究等,旨在为读者提供清晰的技术发展脉络。此外,还指出了WP-DED技术在实践应用中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如熔池流动控制、热历史管理、颗粒分布优化等,为后续科研与工程实践提供了明确方向。最后,展望了WP-DED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涉及材料开发、机制探索、过程优化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旨在激发更多关于该技术的创新思考与实际应用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能量沉积 丝粉混合 送料方式 多材料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条件对铝合金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纳米摩擦化学行为的影响
20
作者 朱玉广 王子睿 +3 位作者 马服辉 梅璐 王正义 王永光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81,221,共10页
目的探讨pH条件对铝合金化学机械抛光微观过程中纳米摩擦化学行为的影响,表征抛光液在铝合金表面所形成的表面薄膜厚度及力学性能,并分析铝合金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单磨粒接触状态与摩擦学特性。方法使用0.6%(体积分数)过氧化氢(H_(2)O_(... 目的探讨pH条件对铝合金化学机械抛光微观过程中纳米摩擦化学行为的影响,表征抛光液在铝合金表面所形成的表面薄膜厚度及力学性能,并分析铝合金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单磨粒接触状态与摩擦学特性。方法使用0.6%(体积分数)过氧化氢(H_(2)O_(2))和0.5%(质量分数)壳寡糖(COS)构成抛光液对铝合金表面进行处理,在铝合金表面反应生成的表面薄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细化表征。分析不同pH条件的抛光液对单磨粒/表面薄膜接触状态的影响规律,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测量了单磨粒/表面薄膜吸引力与黏附力数值。在纳米摩擦化学行为试验中,结合微观摩擦学理论模型阐明铝合金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的摩擦化学去除机制。结果在抛光液化学反应后,铝合金表面将会形成100μm左右致密的氧化薄膜与40μm左右稀疏的氧化络合薄膜。当抛光液pH值升高至11~12时,探针针尖与铝合金表面薄膜的吸引力和黏附力将会分别降低至24.49、32.01nN。结论原子力显微镜试验和微观摩擦学理论模型的分析表明,铝合金的摩擦化学去除过程不是黏附力引起的磨粒法向接触载荷增大所产生的,而可能是抛光液的化学腐蚀作用所引起的。当化学机械抛光液pH值大于9时,铝合金表面将会形成氧化络合层,成为材料磨损加剧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界面摩擦力作用下,沉积在铝合金表面薄膜的铝原子会吸附在探针针尖OH^(*)基团上,从而产生黏合作用,探针针尖在纳米摩擦划动过程中将其除去。最后,铝合金表面薄膜呈现出更低的摩擦因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化学机械抛光 纳米摩擦学 PH值 吸引力 黏附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