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货币化收益视角下教育培训对农民工市民化水平的效应——基于苏州市农民工样本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崔玉平 吴颖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4-107,共14页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教育培训不仅给农民工带来了诸如收入提升的货币收益,也带来了诸如市民化水平提升的非货币化收益。本文基于苏州市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构建农民工市民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验证了教育培训通过提升农民工市民化水...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教育培训不仅给农民工带来了诸如收入提升的货币收益,也带来了诸如市民化水平提升的非货币化收益。本文基于苏州市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构建农民工市民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验证了教育培训通过提升农民工市民化水平而创造非货币化收益的积极效应。研究发现:一,农民工市民化水平可以从市民化意愿、经济生活条件、社会关系融合、政治参与程度四个维度来度量。二,目前苏州市农民工市民化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在四个维度上存在较大差异。三,学校教育对农民工市民化(不包括政治参与程度)具有显著正效应;而只有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的农民工,其市民化水平才会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而提升。四,接受过培训对农民工市民化具有显著正效应;培训次数对农民工市民化及各维度均有显著正效应,培训周期和培训效果对农民工市民化(不包括政治参与程度)有显著正效应,且培训效果的正效应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培训 农民工 市民化 非货币化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教育的过程性质量评价研究——基于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数据
2
作者 周明 王天琪 黄建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2,共11页
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是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解决我国教育评价体系中“重结果,轻过程”的顽瘴痼疾,教育过程性质量评价逐渐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基于长三角2024年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数据(392518份)关注基础教育过程性质量评价... 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是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解决我国教育评价体系中“重结果,轻过程”的顽瘴痼疾,教育过程性质量评价逐渐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基于长三角2024年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数据(392518份)关注基础教育过程性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和优化路径。研究发现,人力和财力投入对教师师风师德水平、学生动力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和学校信息化水平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力投入对于学生动力指数的影响更大;教师师德师风水平、学生动力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对于教育结果均有正向影响,而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则对体育素养和劳动技能水平两个指标均产生了负面影响;学生动力指数对于学生的品德指数、体育素养、劳动意识、劳动技能水平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最大。建议合理配置教育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助力提升教育过程质量;全方位关注教育过程,重点增强学生内驱力,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和教师教学水平,改善信息化水平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质量评价 基础教育 过程性质量 学生参与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科学与大学科学家的角色——以斯坦福国家加速器实验室(SLAC)为例
3
作者 夏之晨 杨帆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5-117,共13页
日益依赖资源与技术的科学研究,加剧了制度化协作与个体自由探索、国家战略与学术自治间的双重张力。尽管深受宏观制度的约束,但大学科学家依据自身的理性选择行动在大科学时代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初创、转型... 日益依赖资源与技术的科学研究,加剧了制度化协作与个体自由探索、国家战略与学术自治间的双重张力。尽管深受宏观制度的约束,但大学科学家依据自身的理性选择行动在大科学时代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初创、转型与升级的各阶段,斯坦福大学科学家主要扮演着能动者、破局者与啮合者的角色。大学科学家的多元角色遵循着学术权威在国家科学制度中的嵌入、学术资本与行政能力的优势耦合、追求学术自由与服务国家使命的价值并存的行动逻辑。要巩固大科学时代大学科学家的角色,可选择的路径包括:赋予大学科研工作者决策建议权;实现大科学装置的开放共享;维持政府监管下的学术自由及自治;发挥有组织科研模式的人才集聚功能;建设包容高效的全球科研合作网络。而要激发中国大学科学家的持续性涌现,还需立足现实问题探寻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科学 大学科学家 角色 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 斯坦福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无意义量表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
4
作者 汪李玲 付军军 陈羿君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280,共8页
目的:研究拟检验存在无意义量表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心理测量特性。方法:在线招募850名大学生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并选取自尊量表、生命意义量表、自杀意念量表、孤独感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作为效标关联效度的... 目的:研究拟检验存在无意义量表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心理测量特性。方法:在线招募850名大学生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并选取自尊量表、生命意义量表、自杀意念量表、孤独感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作为效标关联效度的测试工具。间隔2周后,邀请其中的69名被试参与重测。结果:(1)存在无意义量表包含关注分量表和焦虑分量表各13个条目,每个分量表包括3个维度;(2)验证性因子发现关注分量表的三因素模型拟合指数为χ^(2)/df=3.52,CFI=0.96,RMSEA=0.08,焦虑分量表的三因素模型拟合指数为χ^(2)/df=2.66,CFI=0.97,RMSEA=0.06;(3)关注分量表各维度间的相关系数为0.60~0.70,焦虑分量表各维度间的相关系数为0.64~0.77,2个高阶维度及其6个分维度与自尊(r=-0.63~-0.46,p<0.001)和生命意义(r=-0.63~-0.31,p<0.001)均呈负相关,与自杀意念(r=0.34~0.52,p<0.001)、孤独感(r=0.46~0.64,p<0.001)、抑郁(r=0.41~0.66,p<0.001)、焦虑(r=0.35~0.67,p<0.001)和压力(r=0.38~0.63,p<0.001)均呈正相关。(4)关注分量表和焦虑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3和0.94,重测信度系数分别为0.74和0.81。结论:修订后的EMS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合中国大学生存在无意义感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无意义量表 大学生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大学办师范教育:历史、现状与模式 被引量:28
5
作者 周川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0-64,共5页
我国的综合大学与师范教育,经历了一个由合而分、由分再合的发展历程。当前,许多综合大学纷纷开办师范教育,是教师职业逐渐走热以及综合大学自身发展需要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大学办师范教育,既具有高学术性与多学科性的内在优势,... 我国的综合大学与师范教育,经历了一个由合而分、由分再合的发展历程。当前,许多综合大学纷纷开办师范教育,是教师职业逐渐走热以及综合大学自身发展需要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大学办师范教育,既具有高学术性与多学科性的内在优势,也有教育学科薄弱及师范基础不强等不利因素。在现阶段,采用“4+1”模式是综合大学办师范教育的一种可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大学 师范教育 “4+1”模式 教育模式 课程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制度辨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许庆豫 王贤娴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8,112,共13页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制度自建立以来,取得显著成效。然而,人们对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内涵、特征和教学成果培育过程的理解存在偏差,滋生了过于追逐热点、协同创新不足、失衡问题显著、宣传推广不到位等问题,存在重申报文本、轻成果...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制度自建立以来,取得显著成效。然而,人们对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内涵、特征和教学成果培育过程的理解存在偏差,滋生了过于追逐热点、协同创新不足、失衡问题显著、宣传推广不到位等问题,存在重申报文本、轻成果内容的现象。这种现象与教学成果奖励制度的宗旨方枘圆凿。本文基于教学成果奖励制度的基本精神,主张在培育教学成果奖的过程中,准确把握教学成果奖的内涵与特征,避免表层现象和同质现象,注重反思、关注合作、优化氛围和强化激励,形成自下而上的、由重申报转向重培育的思路打造教学成果。在教学成果奖的遴选过程中,评审者应当尊重教学成果奖的生成规律,差异化倾斜分配教学成果奖项,鼓励高校分类发展。在此基础上,教学成果奖励制度的相关主体应当坚守教学成果奖励制度的宗旨,强化教学成果奖项的激励效应,持续优化教学成果奖励制度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成果奖励制度 教学成果内涵 教学成果特征 教学成果培育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数字化项目教学的内涵特征、价值指向与设计原则——基于活动理论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肖依晨 李德方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42,共6页
数字化项目教学是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从内涵上而言,数字化项目教学是一种目标动态、内容再生、过程交互、评价多元的创新型教学活动。数字化项目教学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教学目标由“面向知识技能的掌握”转... 数字化项目教学是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从内涵上而言,数字化项目教学是一种目标动态、内容再生、过程交互、评价多元的创新型教学活动。数字化项目教学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教学目标由“面向知识技能的掌握”转向“适应数字化的工作世界”、教学任务由“贴合教材内容”转向“契合产业发展”、教学形态由“系统封闭”转向“人机协同”。数字化项目教学活动设计时需要遵循以数字化任务为目标引领、以职业化情境为过程组织、以过程性评价为评价依据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数字化 项目教学 活动理论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惯的礼俗与完善的思维——奥克肖特《政治中的理性主义》中的道德教育
8
作者 闻达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86,共9页
奥克肖特的《政治中的理性主义》中隐含着他对道德准则和道德教育的哲学思考,其中《巴别塔》一文影射的道德教育理念构成其教育哲学的重要一环。道德教育是基于社会生活的教育,旨在规范、调整人的思想和行为。礼俗道德与完善道德的关系... 奥克肖特的《政治中的理性主义》中隐含着他对道德准则和道德教育的哲学思考,其中《巴别塔》一文影射的道德教育理念构成其教育哲学的重要一环。道德教育是基于社会生活的教育,旨在规范、调整人的思想和行为。礼俗道德与完善道德的关系是道德生活的重要问题。奥克肖特将礼俗道德解析为情感与习惯的道德,又视完善道德为改良与规整的道德。近代西方社会生活的泥淖在于礼俗道德与完善道德的定位失衡,表现为完善思维优先于道德实践,通过改善、优化行为规范准则来弱化礼俗传统的承续价值。奥克肖特一边创构沉思和想象的礼俗性道德教育,一边勾勒礼俗传统与完善思维联结共生的道德教育的可能形态。其道德教育的愿景旨在将礼俗传统和行为习惯复归为社会发展所需的内源性条件,以愉悦的情感暗示去牵制、淡化完善思维的极端理性,从对技术规则与应用效益的鼓吹闭环中突围出来,绘制融洽的公共关系道德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迈克尔·奥克肖特 礼俗道德 完善道德 行为习惯 完善思维 礼俗性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性信仰:中国文化信仰的心理学解读
9
作者 彭彦琴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7,共12页
作为“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构建全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至关重要,中国文化自有的信仰内蕴可为其提供坚实的心理基础。“心性信仰”概念的提出,一方面源于信仰发生及发展脉络,另一方面立... 作为“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构建全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至关重要,中国文化自有的信仰内蕴可为其提供坚实的心理基础。“心性信仰”概念的提出,一方面源于信仰发生及发展脉络,另一方面立足于中国传统心性论文化语境,本质上是对本土文化信仰特质的析取和概括。以高级心智机能为内核的心性信仰不仅精准嵌入中国文化信仰的精髓,更成为信仰研究由传统宗教转换为心理学范式的一个重要标识。具体表现为:在认知层面通过体认无我实现认知重构,推动高级心智机能发展;在情感层面通过激活与普遍性的深度联结,强化高级心智机能的情感基础;道德监控机能的自然衍生则是心性信仰得以生成的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信仰 中国文化信仰 传统心性论 心理学范式 高级心智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念发展的伦理转向:基于智慧的超越性道德
10
作者 彭彦琴 史瑞琪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7-1066,共10页
在正念由佛学传统向心理学领域转化的过程中,伦理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然而,这一过程中形成的伦理观念是否真正契合佛学传统的伦理本义,仍需深入探讨。通过梳理正念的伦理化历程,发现这一趋势不失为逐渐回归佛学伦理的尝试,但在正... 在正念由佛学传统向心理学领域转化的过程中,伦理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然而,这一过程中形成的伦理观念是否真正契合佛学传统的伦理本义,仍需深入探讨。通过梳理正念的伦理化历程,发现这一趋势不失为逐渐回归佛学伦理的尝试,但在正念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佛学伦理内涵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为此,研究从规范性道德和超越性道德的双重维度出发对佛学伦理进行了澄清,并结合正念与传统心性训练的内在关联,揭示正念演进的机制,即指向以智慧为核心的高级心智机能的完善与提升;进而尝试构建“回归佛学伦理的正念训练”理论模型,并对其实施边界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 佛学伦理 心智机能 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编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揭示性别角色变迁 被引量:138
11
作者 刘电芝 黄会欣 +3 位作者 贾凤芹 龚茜 黄颀 李霞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9-649,共11页
性别角色代表个人的社会性别,对个人乃至整个民族素质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性别角色观与性别角色也发生着变化。由于已有的性别角色测量工具多年来没有修订,因此,对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的测量亟需一个对发展变... 性别角色代表个人的社会性别,对个人乃至整个民族素质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性别角色观与性别角色也发生着变化。由于已有的性别角色测量工具多年来没有修订,因此,对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的测量亟需一个对发展变化敏感的有效测量工具。本研究根据性别角色研究的通行原则,基于1700个相关词汇,筛选出男女正性词各35个,中性词20个。在386名大学生中初测结果显示,男性化量表(16个题目)含领导力、男子气、理性、大度四个因子,体现出男性的"工具性"特质;女性化量表(16个题目)含同理心、女子气、勤俭心细三个因子,反映出女性的"表达性"特质;中性化量表则有18个题目。之后在全国5008名大学生中的复测表明,该男性化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女性化量表为0.84;两个量表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82和0.80;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该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他评效度和专家效度较高。与已有性别角色量表比较,构成本量表的词汇有较大变化:男性化词汇体现的"理性化"特质反映出当代中国男性的特点;女性化词汇虽仍以"表达性"特质为主,但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勤俭心细"的特征。大样本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双性化、未分化和单性化群体数量各占约三分之一;传统占优势的单性化已让位于非单性化;理想的双性化与最差的未分化同步增长;男性化比例男性高于女性,女性化比例女性高于男性,传统性别角色的影响减弱但依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角色 量表编制 词汇变化 性别角色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欺凌与学校归属感的相关效应:来自新教育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杨帆 俞冰 +1 位作者 朱永新 许庆豫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3-120,共8页
减少校园欺凌行为、提升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是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对新教育实验学校与非新教育实验学校进行配对抽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并比较校园欺凌、学校归属感的现状以及相关效应,研究发现,参与调查的学生遭受... 减少校园欺凌行为、提升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是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对新教育实验学校与非新教育实验学校进行配对抽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并比较校园欺凌、学校归属感的现状以及相关效应,研究发现,参与调查的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频次较低,其学校归属感整体较强。校园欺凌与学校归属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两者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有显著的影响。新教育实验所创设的理想校园令学生更少地遭受校园欺凌,增强了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对学生学习表现的积极影响显著且稳定。确立与新教育实验精神相通的学校宗旨,借鉴新教育实验思想和实践,对学生的校园学习与生活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学校归属感 相关效应 学习表现 新教育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质量:概念与现实 被引量:41
13
作者 赵蒙成 周川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2-35,共4页
关键词 高校 教育质量 适切度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意识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笔记策略的中介作用——基于大学生笔记文本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宋东清 刘电芝 付瑛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3-690,共8页
基于笔记文本的内容分析法系统地考察了大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笔记策略状况,以及二者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发现:(1)基于笔记文本的内容分析法能有效地了解大学生的问题意识状况,以及笔记策略的使用种类、频次和实际水平;(2)大学生笔记策... 基于笔记文本的内容分析法系统地考察了大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笔记策略状况,以及二者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发现:(1)基于笔记文本的内容分析法能有效地了解大学生的问题意识状况,以及笔记策略的使用种类、频次和实际水平;(2)大学生笔记策略种类丰富且存在优势笔记策略,但问题意识相对薄弱;在问题意识、笔记策略和学业成绩上均存在显著的水平和性别差异。(3)大学生的问题意识、策略数量、策略频次与学业成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问题意识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以笔记策略数量为中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意识 笔记策略 学业成绩 内容分析法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高质量发展期许回归教育本真 被引量:40
15
作者 曹永国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36,共10页
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是教育如其所是的高质量发展。“祛教育化”高质量发展主要表现为外在功用对内在价值的挤压,绩效主义的竞争和教育精神之疲乏。所谓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教育在发展逻辑和发展价值上的优先性,系统考虑教育的内在... 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是教育如其所是的高质量发展。“祛教育化”高质量发展主要表现为外在功用对内在价值的挤压,绩效主义的竞争和教育精神之疲乏。所谓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教育在发展逻辑和发展价值上的优先性,系统考虑教育的内在规范、主体满意度和自身特性。高质量发展教育,需要做到:正确理解教育高质量发展之目的,坚守教育的初心和底线,还教育和学术应有的自由与尊严,辩证处理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各种复杂关系。以此,教育高质量发展即教育对其本真的回归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祛教育化 物化 绩效主义 教育规准 善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村官工作适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童辉杰 刘轩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3年第6期813-818,共6页
采用问卷法对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南及东北等地区550名大学生村官进行了调查,以考察人格特征、工作价值、职业生涯规划和工作适应、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构建的工作适应影响因素模型拟合指标良好,人格特征和职业生... 采用问卷法对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南及东北等地区550名大学生村官进行了调查,以考察人格特征、工作价值、职业生涯规划和工作适应、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构建的工作适应影响因素模型拟合指标良好,人格特征和职业生涯规划对工作适应和工作绩效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工作适应在人格特征、职业生涯规划与工作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2)工作价值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工作适应在工作价值与工作绩效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3)职业生涯规划在工作价值与工作适应之间起到调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 影响因素 工作适应 工作绩效 中介和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精品教材建设现状及培育路径研究——基于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高等教育类)获奖教材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书洋 秦炜炜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50,共10页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全国优秀教材奖是管窥精品教材建设现状的独特视角。对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高等教育类)399本获奖优秀教材的实证分析显示,优秀教材的学科分布相对均衡,本科教材占多数,再版教材居多,获奖单位地域相对集中,双...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全国优秀教材奖是管窥精品教材建设现状的独特视角。对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高等教育类)399本获奖优秀教材的实证分析显示,优秀教材的学科分布相对均衡,本科教材占多数,再版教材居多,获奖单位地域相对集中,双一流高校占优。优秀教材具有坚持立德树人、关注学术创新、服务国家战略、社会影响广泛、团队合作共建、信息技术融合、出版机构专业等共性特征。高校可通过加强教材建设顶层设计,规范选用、编审、出版等工作流程,创新激励保障机制,完善教材评价体系,推动教材研究工作,不断推出更多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精品教材,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双一流”建设夯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材 教材建设奖 精品教材 教材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巧明 崔焕娟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7年第3期220-223,共4页
以16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制的词表,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大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形象,并比较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学科(文、理)的学生对理想教师形象的要求有何差异。结果发现:(1)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形象应具备四项主... 以16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制的词表,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大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形象,并比较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学科(文、理)的学生对理想教师形象的要求有何差异。结果发现:(1)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形象应具备四项主要特征:公正平等,师德高尚;讲课生动,见解独到;大方得体,成熟稳重;专业过硬,科研水平高;(2)在"讲课生动,见解独到"这个因素上女生比男生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一些;(3)在"大方得体,成熟稳重"这个因素上,二、三、四年级间无明显差异,均高于大一学生对教师的要求;(4)在"专业过硬,科研水平高"这个因素上,理科生比文科生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一些;(5)在"公正平等,师德高尚"这个因素上,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理想教师形象 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自立人格和自尊的关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方小平 刘建平 +1 位作者 何华 郑治国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1-376,共6页
运用问卷法和测验法探讨了大学生自立人格、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关系,研究一以143名大学生为被试,结果显示:高自立组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显著高于低自立组。研究二以169名大学生为被试,结果显示:(1)高外显自尊组自立得分显著高于低外显... 运用问卷法和测验法探讨了大学生自立人格、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关系,研究一以143名大学生为被试,结果显示:高自立组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显著高于低自立组。研究二以169名大学生为被试,结果显示:(1)高外显自尊组自立得分显著高于低外显自尊组的自立得分;(2)在自立上,高低自尊都有异质性。两个研究结果可以证实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是独立的心理结构,自立可以预测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也可以预测自立。高低自尊组在自立上都有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立 个人自立 人际自立 外显自尊 内隐自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来自华中等6个地区550名大学生“村官”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童辉杰 刘轩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15,共5页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新时期党和国家站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和农村发展问题的全局高度,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针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报考动机不纯、专业不对口、保障机制不健全、随...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新时期党和国家站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和农村发展问题的全局高度,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针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报考动机不纯、专业不对口、保障机制不健全、随意借调现象严重、"传帮带"制度缺失等问题,必须进一步明确大学生"村官"选拔对象和选拔标准,建立完善大学生"村官"岗中和岗前培训,加强"村官"管理部门的监督工作,规范借调和考核制度,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计划” 现状分析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